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通过深入分析小学教师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途径,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课堂提问多,而学生主动提问少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以教师提问方式为主,而学生主动提问得过少,所以课堂提问基本由教师主宰,缺乏师生“对话式”“互动式”的问答行为。无学生主动提问这一现象在目前的课堂提问中相当普遍,小学生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情况比较突出。
2.教师提问的频率偏高
现在普遍存在教师提问频率过高、无效性提问过多的现象. 由于问题多、答案死板,且部分学生思考时间不足,所以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回答的状态。有些教师总是担心小学生没有听清楚问题,从而总是频繁地重复问题,导致学生对问题重要性的误导性理解;有些教师甚至借助重复问题来拖延时间。这种无效性提问,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会让学生误认为这些问题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其他问题的关注。
3.教师存在偏向部分学生答题的现象
教师提问的难度无法兼顾全部学生,难以依据问题的难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为了保证课堂问答的顺利,相对于不举手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偏向于选择举手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相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偏向于成绩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同时,要求齐声回答的比重偏高,这些情况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养成“混水摸鱼”的思维习惯。
4.教师对学生答题的评价过于单一、平淡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基本上分为判断性评价、鼓励性评价、启发性评价和消极性反馈等四种情况。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判断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但是课堂评价的语言缺乏针对性,常常使用了一些如“对”“错”“很好”“非常好”和“棒极了”等语意带有模糊性的词汇,显得有些简单。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缺乏追问,延伸性和扩展性不足,不利于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二、提高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选择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面对相同的问题情景,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学效果亦会有差异。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如教学“直线”时,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种不同层次的思维,对于直线概念需有相应的不同提问方式:
(1)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
(2)你会画直线吗?能说说画直线的步骤吗?
(3)可以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吗?
(4)下面的图画中,哪幅图表示一条直线?
(5)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条直线?
(6)以下这些线条中,哪些是曲线?哪些是直线?
上述6种不同的提问方式,可引起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当然,提问后别忘了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问题类型要兼顾宽泛性和指向性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大气”,那种答案显而易见、一问一答的问题应尽量减少。问题首先要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较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其次,问题应当指向明确,它的提出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3.根据学习进程,适时使用探询性问题
探询性问题是在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回答以后,接着追问一个问题。使用探询性问题对教师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度有恰当的把握。探询性问题的使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绪方式、诱发新的学习兴趣。
4.尽量使提问内容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兴趣
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平平淡淡,那么就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必定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它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会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并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5.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存在一个问题——最佳时间的选择,在一个完整的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间。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
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且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问题还应问到点子上。
6.合理统筹提问对象,尽量兼顾所有学生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别差异,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应针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安排答问顺序。
7.有效处理问答结果
对于教师的提问,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不能粗暴地让学生罚站、坐下、换人,而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因为尊重学生的回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回答错了,应当善待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尝试错误(可称之为“美丽”的错误),不能误解为对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容忍,而应当对错误的性质和程度进行甄别,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中的合理成分和发生错误的症结.
总之教师不应过分关注错误本身,应更多分析错误产生的过程,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和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走向结论;如果学生回答正确了,教师不应简单地重复学生的答案,而应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分析,把学生低层次的回答提升一个层次.许多名师的课之所以精彩,就在于他们能有效地、风趣地、恰当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课堂提问多,而学生主动提问少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以教师提问方式为主,而学生主动提问得过少,所以课堂提问基本由教师主宰,缺乏师生“对话式”“互动式”的问答行为。无学生主动提问这一现象在目前的课堂提问中相当普遍,小学生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情况比较突出。
2.教师提问的频率偏高
现在普遍存在教师提问频率过高、无效性提问过多的现象. 由于问题多、答案死板,且部分学生思考时间不足,所以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回答的状态。有些教师总是担心小学生没有听清楚问题,从而总是频繁地重复问题,导致学生对问题重要性的误导性理解;有些教师甚至借助重复问题来拖延时间。这种无效性提问,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会让学生误认为这些问题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其他问题的关注。
3.教师存在偏向部分学生答题的现象
教师提问的难度无法兼顾全部学生,难以依据问题的难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为了保证课堂问答的顺利,相对于不举手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偏向于选择举手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相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偏向于成绩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同时,要求齐声回答的比重偏高,这些情况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养成“混水摸鱼”的思维习惯。
4.教师对学生答题的评价过于单一、平淡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基本上分为判断性评价、鼓励性评价、启发性评价和消极性反馈等四种情况。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判断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但是课堂评价的语言缺乏针对性,常常使用了一些如“对”“错”“很好”“非常好”和“棒极了”等语意带有模糊性的词汇,显得有些简单。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缺乏追问,延伸性和扩展性不足,不利于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二、提高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选择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面对相同的问题情景,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学效果亦会有差异。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如教学“直线”时,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种不同层次的思维,对于直线概念需有相应的不同提问方式:
(1)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
(2)你会画直线吗?能说说画直线的步骤吗?
(3)可以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吗?
(4)下面的图画中,哪幅图表示一条直线?
(5)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条直线?
(6)以下这些线条中,哪些是曲线?哪些是直线?
上述6种不同的提问方式,可引起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当然,提问后别忘了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问题类型要兼顾宽泛性和指向性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大气”,那种答案显而易见、一问一答的问题应尽量减少。问题首先要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较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其次,问题应当指向明确,它的提出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3.根据学习进程,适时使用探询性问题
探询性问题是在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回答以后,接着追问一个问题。使用探询性问题对教师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度有恰当的把握。探询性问题的使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绪方式、诱发新的学习兴趣。
4.尽量使提问内容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兴趣
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平平淡淡,那么就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必定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它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会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并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5.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存在一个问题——最佳时间的选择,在一个完整的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间。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
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且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问题还应问到点子上。
6.合理统筹提问对象,尽量兼顾所有学生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别差异,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应针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安排答问顺序。
7.有效处理问答结果
对于教师的提问,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不能粗暴地让学生罚站、坐下、换人,而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因为尊重学生的回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回答错了,应当善待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尝试错误(可称之为“美丽”的错误),不能误解为对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容忍,而应当对错误的性质和程度进行甄别,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中的合理成分和发生错误的症结.
总之教师不应过分关注错误本身,应更多分析错误产生的过程,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和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走向结论;如果学生回答正确了,教师不应简单地重复学生的答案,而应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分析,把学生低层次的回答提升一个层次.许多名师的课之所以精彩,就在于他们能有效地、风趣地、恰当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