掮枪的生活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chen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当中学生的时代在清朝末年,那时候厉行军国民教育,所以我受过三年多的军事训练。现在回想起来,旁的也没有什么,只那掮枪的生活倒是颇有兴味的。
  我们那时候掮的是后膛枪,上了刺刀,大概有七八斤重。腰间围着皮带。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这样装束起来,俨然是个军人了。
  我们平时操小队教练、中队教练,又操散兵线,左右两旁的伙伴离得特别开,或者直立预备放,或者跪倒预备放,或者卧倒预备放。当卧倒预备放的时候,胸、腹、四肢密贴着草和泥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待教师喊出“举枪——放!”的口令的时候,右手的食指在发弹机上这么一扳,更是极度兴奋的举动。
  有时候我们练习冲锋,斜执着上了刺刀的枪,一拥而前。不但如此,还要冲上五六丈高的土堆;土堆的斜坡很有点儿陡峭,我们不顾,只是脚不点地地往上冲,嘴里还要呐喊:“啊!——啊!”宛然有千军万马的气势。谁第一个冲到土堆的顶上,就高举手里的枪,与教师手里的指挥刀一齐挥动,犹如占领了一座要塞。
  有时候我们练习野外侦察,三个四个作一组,各走不同的道路,向田野或树林出发。如果是秋季的晴天,侦察就大有趣味。干草的甘味扑鼻而来;各种昆虫或前或后,飞飞歇歇,好像特地来与我们做伴;清水的池边,断栏的桥上,随处可以坐下来;阳光照在身上,不嫌其热,可是周身感到健康的快感。这当儿,我们差不多忘了教师讲的侦察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我们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从沉闷的教室里逃到空旷的原野里,做一回掮着枪的游散。
  一年的乐事,秋季旅行为最。旅行的时候也用军法部勒。一队有队长,一小队有小队长。步伐听军号,归队和散队听军号,吃饭听军号,早起夜眠也听军号。我有几个同级的好友是吹号打鼓的好手,每逢旅行,他们总排在队伍的前头,显耀他们的本领。我从他们那里受到熏染,知道吹号打鼓与其他技艺一样,造诣也颇有深浅的差异;要沉着而又圆转,那才是真功夫。我略能鉴别吹奏的好坏,有几支军号的曲调至今还记得。
  旅行不但掮枪束子弹带,还要向军营里借了粮食袋和水瓶来使用。粮食袋挂在左腰间,水瓶挂在右腰间,里头当然装满了内容物。这就颇有点儿累赘了,然而我们都欢喜这样的装束,恨不得在背上再加上背包皮。其时枪也擦得特别干净,枪管乌乌的,枪柄上不留一点儿污迹,枪管子里面有人家看不见的,可是我们也用心擦,直擦到用一只眼睛窥看的时候,来复线条条闪亮,耀着青光,才肯罢手。
  旅行到了目的地,或者从轮船上起岸,或者从火车上下来,我们总是排成四行的队伍,开着正步,昂然前进。校旗由排头笔直地执着,军号军鼓奏着悠扬的调子;步伐匀齐,没有一点儿错乱。人家没有留心看校旗上的字,往往说“哪里来的军队”。听了这个话,我们的精神更见振作,身躯挺得更直,步子也跨得更大。
  有一年秋季旅行,到达目的地已经是晚上八点过后,天下着大雨,地上到处是水潭。我们依然开正步,保持着队伍的整齐。一步一步差不多都落在水潭里,皮鞋里完全灌满了水,衣服也湿透了,紧贴着皮肤。我们都以为这是有趣的佳遇,不感到难受。又有一年秋季,到南京去参观南洋劝业会。正走进会场的正门,忽然来一阵急雨。我们好像没有这回事,立停,成双行向左转,报数,搭枪架,然后散开,到各个馆里去参观。第二天《会场日报》刊登特别记载:某某中学到来参观,完全是军队的模样,遇到阵雨,队伍绝不散乱,学生个个精神百倍,如是云云。我们都珍重这一则新闻记事,认为这一次旅行的荣誉。
  旅行时候的住宿又是一件有味的事。往往借一处地方,在屋子里平铺着稻草,就把带去的被褥摊在上面。睡眠的号声幽幽地吹起来时,大家蚱蜢似的蹿向自己的铺位,解带子,脱衣服,都觉得异样新鲜。一会儿熄灯的号声响了,就在一团黑暗里静待入睡。知道与许多伙伴在一起,差不多同睡在一张巨大的床上,所以并不感到凄寂。第二天醒来当然特别早,只等起身号的第一个音吹出,大家就站了起来,急急忙忙把自己打扮成个军人了。
  从前的掮枪生活,现在回想起来,颇带一些浪漫意味。这在当时主张军国民教育的人说来,自然是失败了。然而我们这批人却因此得到了一些润泽。
  (选自《叶圣陶散文集》,有删节)
  掮枪是作者认为的學生时代最有趣的经历。从衣着、训练到擦枪,他讲述时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将一个少年对军人的崇拜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年少时的那种激情、那种赤诚、那种纯粹,令作者无比回味和向往。
其他文献
每周五,学校都会安排丰富的社团活动。舞蹈社团、健美操社团、朗诵社团、围棋社团、象棋社团、书法社团……有一次,班主任严老师问我们,还喜欢什么社团,我说:“有没有纯玩的社团,我们喜欢纯玩。”严老师朝我瞪了一眼,让我们老实点。  我、高大帅、钱滚滚、麦芽儿,我们几个有自己的“社团”——“轰炸联盟社团”。到了周五活动课,不论严老师把我们安排到哪个社团,我们最想玩的都是“轰炸”游戏。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偷
期刊
我最烦恼周五了,因为奶奶要从南京赶来了!她是音乐系的教授,每周都会来辅导我弹钢琴。  一打开家门,奶奶就会迎上来,一把抱住我,特别热情地问我:“宝贝啊!有没有想奶奶?”然后用她温暖的脸颊在我的耳边轻轻地揉搓,让我觉得格外舒服。然而也就仅仅半分钟而已,马上她就会说:“走!我们去弹琴吧!”我一时还反应不过来。我还没有亲热够呢!可是我知道,今天奶奶起了个大早,乘早班高铁,分秒必争赶来,就是为了帮我多练会
期刊
嘟嘟兔有一艘玩具船,是爸爸兔先生用九百九十九颗螺丝钉和一百块小木板做成的。  嘟嘟兔很喜欢这艘玩具船,他管它叫“嘟嘟号”。嘟嘟兔每天都在家里的水缸里开小船,有时也去附近的池塘里、溪流里开小船。  直到有一天,嘟嘟兔兴冲冲地跑到河边,去河水里开小船,结果一不小心,嘟嘟号被水流冲走了。  嘟嘟兔哭着回到家。兔太太安慰他:“别哭啦,你到河伯那里问一问,我听说很多小朋友丢了东西,都从他那里找回来了呢。” 
期刊
序  “啪!——”惊堂木响。  话说胡糊那日与熊卓宇在图书馆遭遇书灵“又生”后,更是一心只想寻那神鬼行踪。  夏日绵绵,世人慵懒。一过中午,小巷人影绝少,或午睡或纳凉,只有胡糊和熊卓宇在日头下东奔西走,连皮肤都晒出红斑来。  天气热,脾气就见长。这不,两人很快就吵了起来。  剑拔弩张之际,小巷深处突然传来一阵叫卖声——  “卖笔咯——卖笔咯——妙笔生花的笔哟——”  胡糊和熊卓宇心下一惊,两人对视
期刊
第九章 诸葛先生(下)  叶师傅刚走没几天,柳大娘就提议喜来跟她去李家庄。她说:“男人心大,说不定没收拾严谨。”喜来也非常愿意去,于是两个人就去了。  树叶子都落光了,路边的野草红红黄黄。叶师傅门口的池塘里,结了一层淡蓝色的薄冰。  柳大娘打开院门,院里样样东西收拾整齐,盖的盖,封的封;她又打开屋门,屋里跟院里一样,归置得井井有条;饭碗都是倒扣起来的。  “不错,你师傅是个细致人。”柳大娘说。  
期刊
我的侄子上幼儿园大班,当大人们聊着一些社会热点或者有趣现象的时候,这个小毛头偶尔还能插上嘴。问他在哪里学到的,他会自豪地说:“我在爸爸手机上看到的!”目睹这一现象的大人们,在夸赞孩子之余,不得不感慨手机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在这个时代,像我侄子这样的孩子比比皆是,他们被戏称为“电子保姆带大的孩子”。  这里的世界很精彩  如今的你们,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网络原住民”,通过手机或者电脑查资料、找视频、玩
期刊
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所以,在对孟子的教育上,孟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多次迁居。这对于一个单身母亲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然而孟母却十分坚持自己的理念。事实证明,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  除了重视客观环境对孟子的影响,孟母还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期刊
咚咚隆咚锵——中秋文物明星赛马上就要开始啦!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还因此创造了很多精美的文物。现在,文物明星们就要依次出场了,作为评委的你们准备好了吗?  奔月组  这面唐代月宫镜,呈八瓣菱花形,这是唐代非常流行的铜镜样式。镜子背面铸造出的,就是唐代人想象中的月宫景象:嫦娥、玉兔、蟾蜍守着桂树生活在圆圆的月亮上,彩云环绕,仙气十足。  一棵枝繁葉茂的桂树  桂
期刊
“大先生”,人称Mr.Big,长得人高马大,体型健硕,远看和姚明有几分相似。他多才多艺,是社区活动的总导演;他人缘极好,平日里常帮着大伙儿搬重物。孩子们尤其喜欢他,谁的风筝掉树上,大先生长手臂一伸就拿下来了。  可这么个无所不能的Mr.Big,却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  啥秘密呢?咳,那也早就不是秘密啦!“好好先生”社区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Mr.Big怕狗。  这秘密,“大先生”一直藏着掖着,平时
期刊
等到我和小弟的心儿总算在新搬的家落定后,除了九斤婶和她的丈夫,七婆和她的儿子,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邻居——安冬。  确切地说,我和小弟是先知道了安冬这个名字,再认识这个人的。  和九斤婶他们不同,安冬还只是一个六岁的男孩子。  我的小弟名字中有个“航”字,这在我们当地的方言中省去姓氏加个后缀音,叫起来就像“安咚”,所以有好多回,当听见有人唤着六岁的安冬时,我都以为是在唤我的小弟。  安冬家的大门正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