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课堂一片生机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06318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课堂”, 崇尚的是健康的、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追求的是全面和谐的教育,提倡的是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的教育,强调的是以立人为中心的教育,注重的是基于民主尊重的教育,落实的是新课程背景下让课堂充满智慧与挑战的主阵地教育。在这样的“绿色课堂”中,教师将关注学生,给予学生权利——参与权、平等权、质疑权、选择权,从而改变课堂现状,呵护学生的学习情感。不但全面地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而且还重视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简言之,绿色课堂就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那么,该如何构建绿色课堂呢?
  一、充分备课,实现教学双赢
  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绿色课堂既重视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又重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究其原因在于,传统课堂主要强调题海战术,打的是时间战,新课改则注重学生学习效益的提高。这种形势下,如果还停留在依靠学生拼时间来提高成绩显然已经不行。因此,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构建绿色生态的课堂。教师能为学生精心准备一节课,胜过学生课下努力几小时。所以,教师良好的基本素质是必备的条件,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功,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是构建绿色课堂的保证。
  2.做好教学预案,掌控课堂动态生成。
  绿色课堂追求高效和务实,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没有预设的课堂必然是低效的。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做好教学预案,就是要充分备教材,备学生。具体说来,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兼顾三维目标。充分考虑学生可能的需求和动态课堂的生成过程,对教案进行优化,对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充分考虑,同时留有空间让学生灵活发挥。
  3. 生活化教材。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课本已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应是可变的、可发展的和开放的。教师要在熟悉新课标、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入生活的活水,这样的课堂才是绿色生态课堂。
  二、认真讲课,让课堂“绿意盎然”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构建绿色课堂也同样需要绿色生态的保护和回归。这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让“爱意”贯串绿色课堂。
  爱心是构建绿色课堂的基础,教师要以一颗热爱学生之心,走近学生,关爱学生,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爱意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把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因此,在绿色课堂中,“赏识”“赞扬”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构建绿色课堂就是要让课堂成为充满激励的课堂,多层次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浓浓的爱和关心,从评价中建立起自信,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2.让“情意”贯串绿色课堂。
  绿色课堂倡导的是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的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在课堂上,一个好的教师应长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让整个课堂“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合作的氛围。因此,教师要善于放下架子,走近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见解,“蹲下来和学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
  3. 让“创意”贯串绿色课堂。
  绿色生态课堂是有个性、有灵气、有思想的课堂,是充满智慧与挑战的主阵地,这就离不开“创意”。充满创意的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参与,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永远是权威,教师在课堂上很容易获得“话语霸权”。绿色课堂上要求教师以朋友、师长、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有心理安全感、舒适感,让学生抛开压抑心理,变被动为主动,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课堂自然活跃。强调尊重,重视民主,保护学生的平等权、参与权,质疑权,绿色课堂自然形成。
  三、提高学习效益,让绿色课堂瓜果飘香
  绿色生态课堂,应该是“低能耗,高效率,高产出”的课堂。传统课堂因为“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不仅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不好,造成投入多,产出少,学习效益不高。绿色生态的课堂,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知识的落实。
  与传统课堂一样,绿色课堂也需要知识的落实。教师必须考虑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具体讲就是: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注重能力的培养。
  “知识不能像杯子倒水一样灌进学生头脑中去,相反,知识是学生在求知和探索动机驱动下通过主动选择和发现获得的。”构建绿色课堂,教师要合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样的课堂,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同时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积累了学习的方式。这样的课堂,才是绿色生态课堂。
  3.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绿色课堂上,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
  总之,在“绿色课堂”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可以说,“绿色课堂”是最环保的、最理想的,也是最高境界的,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去反思,去创造,去发展。
其他文献
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接近生活的,它内容丰富多彩,最富有生活情趣;语文课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它知识广泛,引人入胜。然而,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语文课堂也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灵性。这种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尽情展示语文课堂的情趣与魅力,迎接学生快乐求知,快乐成长。  (一)以学生爱好兴趣为出发点,
期刊
现在的教师对学生影响力越来越大,几乎可与学生的父母、兄长相提并论。学生喜欢某个教师,就会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就能提高该科的学习成绩。所以,教师能否与学生很好地沟通,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形象,注重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那么,怎样才能与学生沟通呢?  一、教师应“为人师表”  教师应“为人师表”,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
期刊
拼音是汉字的注音符号,它是孩子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学习汉语拼音是整个小学阶段中最为基础,是学生漫长的求学生涯中的第一步。但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掌握的难度较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在平时的拼音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住心理之“奇”  对于每个刚入学的小学生,他们对学校、对教师充满了好奇心。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可
期刊
我是个文学爱好者,喜欢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为这些文学经典中精彩的文笔而深深陶醉。同时,我又是个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一直是我的研究课题和爱好。有一天,我想到一句古话,“取法乎上,可得其中;取法其中,仅得其下”,不禁想到,文学经典是最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小学作文教学,能否借鉴、学习文学经典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摸索,我发现,文学经典中,包含着学生作文最丰富的营养,可以直
期刊
《新课标》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和对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高考实用类传记阅读探究性试题应运而生。  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此类试题呈现出了主观性、启发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征。纵观近年高考实用类传纪阅读题,可以将其探究性题型归纳为以下四类:  一、语句理解型  传记中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其含义,指
期刊
语文必修二的第二单元教学已经结束了,笔者在单元反思,总结时发现有个探究问题的处理还不能让学生信服。第六课《孔雀东南飞》课后习题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这首诗叙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同学之间讨论:这场悲剧如何产生?  按照以往的惯例,引导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1.没有遵从封建礼教妇德要求。“本自无教养”,“举动自专由”说明平时的言行僭越了封建礼教的规范,所以被焦母不容。2.认为兰芝多年不孕,不能为家族延
期刊
有关天宝遗事,“诗圣”杜甫在《哀江头》中已开其端,“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其间的感叹之意虽已将讽刺之情冲淡,却也是真情实感的强烈流露。到了中唐,文人墨客对这一段历史有了更多反思和认识,出现了许多咏叹诗和稗史小说,白居易的感伤类诗作《长恨歌》便是其中的翘楚。到了金元易代之际,剧作家们对李、杨的故事也表现出了极大兴趣。虽然关汉卿的《哭香囊》、瘐天锡的《华清宫
期刊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人们往往狭义地理解研究性学习,认为研究性学习需要一个响亮的课题,兴师动众,设计研究方案,搜集大量资料,然后整理成一部内容全面的专著。这固然属研究性学习,但却有点形式主义之嫌。其实,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发现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有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意识,学习才有研究的对象。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
期刊
目前,《语文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课题研究正在语文教研界深入展开。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语文味的最高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
期刊
语文课程难教,语文教师的一大通病往往在于角色错位,认定自己是一个“教书先生”,只需“传道受业解惑”,只需要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语文老师应注重平时的精讲精批,扮演在而不在、不在而在,有中有无,无中有有的灵动角色,才能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不同场合和不同时机的需要,真正落实“让学习过程  1、多扮“新娘”角色  大多数学生觉得语文乏味,学习兴趣不浓。面对学生,没有必要过多强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