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深情暖边寨

来源 :今日民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zf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栗坡县麻栗镇马鞍山是地处中越边境的一个苗族聚居的小山村,位于曾被誉为“八十年代上甘岭”的八里河东山下。如今,10多年前发生在这一带的那场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边民的生活水平却提高不大,不少群众仍然十分贫困。
  今年1月,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题为《地雷威胁犹存,脱贫亟待支持———“老山战区”云南麻栗坡县见闻》的文章,引起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的高度重视,并为此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云南省委、省政府研究麻栗坡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规划和措施,并嘱托国家计委、民政部、扶贫办等部门给予关心和支持。之后,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徐荣凯、副省长孔垂柱等同志也先后就此作了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落实麻栗坡县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规划和措施。
  3月7日,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同志在参加云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听取了全国人大代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长宋嘉林关于文山现状的汇报: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制约着文山的发展进程;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成为束缚文山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全州目前年纯收入在625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仍多达112.2万……温家宝同志对文山的贫困现状给予了深情的关怀。3月中旬,国务院扶贫办常务副主任高鸿宾、云南省政府副省长孔垂柱等一行10人,带着温总理的嘱托,到文山州进行扶贫开发、脱贫致富的专题调研。考察组曾到马鞍山村了解扶贫攻坚、战区恢复及边民贫困情况等,与边民促膝谈心,鼓励苗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温家宝同志的批示,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高鸿宾一行的工作,犹如温暖和煦的春风,吹暖了文山大地。文山州委、州政府决定从6月开始,用5个月的时间,在全州范围内建设一批“脱贫致富奔小康示范村”。作为“示范村”之一的马鞍山村,其现状是那样令人震惊:全村共39户155人,其中有16户22人为伤残人员。2002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仅109.28元,人均有粮188公斤。由于受战争、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村里至今仍有95%以上的农户未解决饮水问题。贫困程度还如此深的马鞍山,也要同其他基础条件较好的“示范村”一样,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示范村建设,其任务尤其紧迫而艰巨。
  但是,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关怀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麻栗坡县的干部群众倍受鼓舞,知难而进。7月21日,麻栗坡县派出8名扶贫工作队队员,自带行李、炊具、生活用品等,进驻马鞍山村。扶贫工作队经过调查摸底,与麻栗坡县有关部门一道,制定出了《马鞍山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奔小康示范村项目规划及实施方案》,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生态建设、科技普及等5大类27个项目,总投资151.0817万元,其中包括上级补助、县级部门整合资金、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
  


  8月2日,马鞍山“脱贫奔小康示范村”建设正式拉开帷幕,麻栗坡县42个涉及部门负责人都参加了启动会,15个出资建设部门均表了态,保证资金足额到位。接着,马鞍山村80个劳动力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分成3个小组,开挖沼气池,兴建厕所、猪厩等。到8月17日,全村就建好了8口沼气池;入户的8套电视节目系统物资也已筹备到位,待电杆栽好后就可以安装;5户搬迁户均已挖好新建房屋的石脚,有的已经在舂墙;架电所需的23棵电杆已陆续进村;进村人行便道及进村公路建设进展顺利。
  8月17日,当我们到马鞍山村采访时,看到左腿装了假肢的苗族村民陶兴银虽然行走十分不便,却硬是从山上背着石子进村,参加沼气池建设。他说:“上级政府这么关心我们,连温家宝总理都作了批示,我们不使劲做怎么对得起人啊!”穿着打扮比村里人洋气的陶兴顺,于2001年3月到北京某建筑公司当保安,每年净挣6000元钱。8月5日,当得知村里要建成“脱贫致富奔小康示范村”,而他家因为现在居住的地方要建村文化活动室,得搬到500米外的公路边时,他就从北京赶回家,买砖、买瓦、备木料。他要借政府出资搬迁之机,盖一幢一楼一底的砖房。这将是马鞍山村第一幢砖房,预计10月建好。这次建设“脱贫致富奔小康示范村”的内容之一,就是修建进村人行便道及进村公路。眼看着日子往富处奔,陶兴顺打算再到北京干几年保安,攒一笔钱,回家买一辆农用车,到村子背后的“老康弄”街(当地群众与越南边民一起赶了几十年的草皮街)和距寨子14公里的天保口岸做边贸生意。说起美好的未来,陶兴顺兴奋地说:“我在北京打工这几年,认识了一些生意上的朋友,也学会了怎样与城市人打交道。只要有本钱,肯动脑筋,生意也并不难做。”看着村里人进进出出背石子、挑沙子搞建设,该村村小组长熊云富骄傲地说:“我们正按照温家宝总理的嘱托,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用最好的成绩向总理汇报。”
  


  站在马鞍山村村后的公路上,看着苗家人热火朝天建设家园的喜人景象,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给我们描绘了这幅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苗族村子的未来画卷:今年10月以后,随着沼气池的建成和经济林果的发展,这里的山山岭岭都将披满绿色的盛装,八角、荔枝、柠檬等经济林果将成为苗家人的“摇钱树”;在山径上,在房前屋后,咪彩(苗语,意即小姑娘)们飘着彩色裙裾,咪朵(苗语,意即小伙子)们哼着芦笙小调,忙着收获丰收的果实……“脱贫奔小康示范村”经济发展项目见效后,马鞍山这个村将打一个大大的翻身仗。
  我们相信,“脱贫奔小康示范村”的建设,将彻底改变马鞍山这个起步晚、贫困程度深的村子贫困落后面貌;苗族群众也将告别贫困,实现温饱,奔向文明富足的小康。
  
  
其他文献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边疆省份,全省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水、满3个民族通用汉语外,其余22个少数民族共使用着26种语言,14个民族使用着22种文字。做好民族语文工作对于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巩固边疆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2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云南省各级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切实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
期刊
十月的一天清早,我还躺在床上,听见吾耀家的院子里传来一阵响声。开始是一阵低沉的抽泣声,慢慢地哭声越来越大,然后停住了,接着又是一阵低软的哭声。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了———吾耀的爷爷昨天晚上过世了,他的家人在哀悼他。我赶快穿好衣服,去吾丽英家问问情况。  吾丽英家院子东面的粮架上,挂满了一串串金黄色的包谷。走进大门,吾丽英的奶奶正坐在厦子上用棕树皮缝制蓑衣。  “今天早上我听见吾耀家传来哭声,所以来问
期刊
文身文化,源远流长,变化繁复,存在不少待解之谜,妇女与文身问题上的扑朔迷离就是其一。  过去,文身是黎族、彝族妇女的专利。傣族妇女是否也文身呢?  人类学家陶云逵在《车里摆夷之生命环》中说:“摆夷(傣族)中只有男子文身,女子偶于手臂刺一二圆点,由其爱人刺一圆点于舌尖或隐处以为纪念。”20世纪60年代以前,未曾文身的男子在江河洗澡,露出白腿杆,妇女会讥笑:“婆娘腿!有啥子瞧场嘛?”也可知那时的傣族妇
期刊
边远民族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低。而教育上不去的原因主要不是表现在数量上,归根到底是教育质量太差,从而导致在考试当中没有竞争力,越往上一级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的竞争力就越差,升学的人数也就越少,这也是民族高等教育上不去,人才出不来的症结所在。要改变教育落后的状态,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只有把基础教育的质量抓上去了,中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才有发展的基础,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期刊
曲靖地处滇东北红土高原,全市有彝、回、苗、壮、瑶、水等少数民族40.33万人,仅占全市总人口的7.2%,主要分布在8个民族乡,95个民族聚居村委会,619个民族村民小组,属典型的民族散杂居地区。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曲靖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针对“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散,人口比例小,民族工作容易被忽视;有些地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经济文化发展差异不大,少数民族特点容易被忽视;民族地方多年来较稳定,民
期刊
十年前,维西县四保村的村民在政府的资助下搬迁到县内永春乡三家村,搬迁后他们与外界接触多了,在新的生活环境里,他们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一些传统文化层面上的东西进行筛选。      新“老家”今非昔比    十年前,维西县永春乡“七一”村民小组成为了我的新老家,这个名称的由来特别有纪念意义,因为那是在1993年的“七一”建党节正式搬迁定居的,这是在当地党委和政府关怀下有组织的一次搬迁;另外,它正好排在
期刊
在我国摆脱贫困的伟大实践中,“异地开发扶贫”是卓有成效的扶贫措施之一。  据云南省扶贫办介绍,作为全国4个国债异地搬迁试点省区之一,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本届政府内筹集25亿元资金,解决云南基本已丧失生存条件的50万特困农民重建家园的工作。从1996年10月开始实施至今年8月,云南累计已投入中央国债6.66亿,省级8.84亿元专项扶贫资金,在全省16个地州市的94个县实施了异地开发扶贫,已经安置特
期刊
文化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文化创新的能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共大理州委书记顾伯平在《求是》(2003年12期)上撰文指出:新形势下文化创新首先是文化自身发展的要求;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他认为:(1)文化本身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而这种创造性首先表现在物质文化
期刊
国 内    我国少数民族全有了书面文学作家   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一支多民族、多语种、具有创作实力和创作潜质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正在使中华民族文学创作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目前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有770人是少数民族,占总人数的11%左右。一些少数民族不仅拥有书面文学作家,而且开始形成自己的作家群。目前,55个少数民族都有作家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
期刊
“阿克己,阿克己,民族团结阿克己……”2003年7月25日,彝族火把节这天,记者在保山市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窑洞坝村举行的首届民族团结运动会上听到4000多人同唱这首“民族团结好”的傈僳歌时,禁不住被现场各民族同胞那豪放的激情和快乐的笑脸以及从那火把里释放出的撼人心魄的情绪表达,激动得热泪盈眶。在傈僳语中,“阿克己”是“好”的意思,当天,无论是在紧张刺激的比赛现场还是在沸腾的火把狂欢夜,记者听到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