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教育对儿童心理的修复作用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ffrey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T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平时不爱说话,特别内向害羞,在班里年龄最小,但是心智各方面跟同龄孩子相差至少三岁的成熟度,有时候表现出轻微的自闭症倾向。由于父母离异,他经常会说:我还是死了吧,否则,爸爸总是对我发脾气,妈妈总会哭,姥姥带我会很累。平时主要由姥姥姥爷帮忙照顾。每次爸爸去妈妈家里接他,他总会大哭一场,好像要经历一场生离死别。上课很容易走神,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经过两年画画辅导,小T的专注力明显提高,开始和同学一起玩耍,和同学交流,融入了班集体。小T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写作能力也不断增强。
  关键词:轻微自闭;家庭暴力;画画;心理
  大部分的小孩子稍会拿笔的时候,就都喜欢到处涂涂画画,有的虽然毫不成型,用成人的眼光看起来,那根本就不是一幅好的作品,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画的是什么,更谈不上好不好看。但是,那也阻止不了喜欢画画的儿童的兴趣。只要你在家里的任何时间和地点从不阻拦他、你只需要给他一支笔或者他自己不知从家里哪个角落找到的一支笔,甚至类似一支笔的工具,任由他自由发挥释放,那么,你家的墙壁上、地板上、沙发上、甚至连他睡的小床上,都是他随手涂鸦表现出来的他的内心世界。
  小T的妈妈告诉我,小T自从生下来,从来没有任何人引导他画过任何东西。但是他家的墙壁上、地垫上、甚至餐桌上都无一幸免,经常在爸妈都察觉不到的时候,就被莫名其妙地“破坏”了。上面或稀稀疏疏或密密麻麻地充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图案以及莫名其妙的线条。你如果问他画的是什么,他会滔滔不绝地跟你讲一大堆儿童世界里面你听得懂或者根本听不懂的东西。
  由于家庭的缘由,爸爸妈妈在小T三岁的时候就分开了,在三岁之前,他仿佛活在地狱里面一般,整天面对的是爸爸的一言不合就打骂他,天天跟他妈妈无休止地争吵,比如他无意识地在墙面上涂涂画画的时候,就会被爸爸不问青红皂白拽过来就打一顿。妈妈非常反对他爸爸的这种野蛮行为,她的妈妈会说:孩子不懂事,你告诉他,墙上不允许随便乱画就行了,但是,你打他,就是你的不对了。爸爸就会更加愤怒,甚至会把妈妈推倒在一边。一开始,他会尝试着跟爸爸小声哀求:别吵了!或者害怕地躲到哭泣的妈妈的怀中,妈妈会小声地央求爸爸:别说了,别吓着孩子。但是这些根本阻止不了他爸爸更加变本加厉地咆哮。后来,他已经习惯了爸爸在发脾气的时候,妈妈无声地落泪,所以,每次在他爸爸大发雷霆的时候,他已经毫不在乎地自己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自动屏蔽了周围的一切,或者是自己默默地玩玩具,或者是自己趴在阳台上,默默地看着窗外。
  直到马上三周岁的某一天,他忽然跟妈妈提出来,妈妈,我们搬出去住吧,我想永远地离开爸爸,再也不想见到爸爸了。这一句话,像针一样扎着妈妈的心,每天小T的妈妈都在纠结和痛苦之中度日如年。想想为了小T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她还想忍耐着丈夫对她的家庭暴力,但是转而一想在这样的家庭之中,小T所受到的伤害和有一个完整的家庭相比,根本得不偿失,她突然坚定地带着小T,什么都没有要,独自在外面租了一套小房子,搬出了他们那个只能称为房屋的家。
  后来,小T在没有了暴力和伤害的情况下,开始了和妈妈的新的生活。姥姥姥爷为了照顾他们,也跟他们搬到了一起,小T才慢慢的在一种安静的状态下开始了他的幼儿园的生活。
  搬到新的住址之后,小T的妈妈从来都不限制孩子拿着画笔自由地想象、发挥、绘画,但是,直到上幼儿园大班之前,孩子连一个圆圆的太阳都没有画出来过,除了乱七八糟的线条,就是乌黑一片,画面里面显示出来的画面,都是让人无语的,在大人看来,纯粹是在浪费纸张。
  直到五周岁的时候,他上了幼儿园大班,忽然有一天画了一个带有眼睛、鼻子和嘴巴以及由一根向上微笑的弧线表示在微笑的人脸,虽然身子和头之间没有脖子,两个胳膊差不多跟腿一样粗、甚至更粗一点儿,跟身体毫不协调地连接在一起,显得非常怪异、毫无比例可言。但是,这就是他所理解以及能够表达出来的最原始的人物画的雏形。
  记得當我第一次给这个孩子上美术课的时候,他特别蔫地坐在椅子上,不吵不闹,但是明显地没在听我讲课,无论同学们怎么跟我做互动、或者怎么欢呼我ppt上面的画面好玩好看,都好像没有把他的思绪给带回来。我记得我当时讲的第一课是《涂涂画画》,教学目标无非就是让孩子们熟悉并学习使用不同工具,体验不同工具进行简单涂色的方法。而所谓的不同工具,也不过就是水彩笔和油画棒。重点在于让孩子在涂涂画画的造型造型过程中,学习使用水彩笔和油画棒,尝试用不同的涂色方法组织画面。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涂色方法,不同效果色彩的表现形式,用自己构想的方法进行表现创作。其中,我还给孩子们示范了平涂法、渐变法、点画法、渲染法以及叠加法等。当我完整地讲解完一节课,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自由创作的时候,班里百分之九十多的孩子都很明确老师的要求、并且按照我的要求能够画出一幅画面构图饱满又生动的画面来。而小T则完全一窍不通,完全不懂我在讲什么,或者是说,他压根就没有听我在讲什么。而且最后的作品就是单一黑色的乱七八糟的线条,这与跟她妈妈所描述的在家总爱涂涂画画的场面完全不符。
  本以为他那么爱画画,完全能够画出哪怕是个圆形的或者是不规则型的画面来,或者至少使用彩色笔来进行基本涂色,而小T,则完全不会。第二节课,我又给孩子们讲解了《图形变变变》,重点讲解了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基本形来概括,难点和目标就是让孩子们用基本形组合的方法表现生活中的物象,如何将基本形运用得巧妙、合适、富有美感。当班里的孩子们纷纷举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跑过来跟我汇报各种美好童话世界的时候,小T还在那里坐着,一直在涂一种乱七八糟的线条,仿佛老师讲解的基本形,跟他毫无关系。
  针对这个孩子跟同龄孩子如此大的差异,我首先走到他的位置身边,问他,小T,你在画什么呀?他很不好意思又很焦躁地说,他没画好,想重新画一幅。好几个同学都围过来嘲笑他,说他什么都不会画,而且,他平时上课也不认真听讲,还总是丢三落四、动作特别慢,还总是莫名其妙发脾气,有时候老师跟他说话,他好像什么都听不到,气的老师把他放在前面的一个角落里面等等,刹那间,我的一句提问,成了孩子们对小T同学的批斗大会。我迅速让每个孩子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面安静了下来,然后,大声地问全班同学,那你们觉得小T同学有什么优点吗?同学们也纷纷地回答,他特别绅士,从来都不欺负女同学,还不喜欢跟别人抢东西,在班里也不捣乱等等,又说了跟之前好多自相矛盾的优点来。
  于是,我开始慢慢引导小T,告诉他什么才是一幅好看的画面,你的心中所有的想法都可以通过画画的形式体现出来,不要害怕画错了,因为绘画没有对错,心里怎么想象的就可以怎么表达出来等等,从一点点开始引导他。终于在我上了两个月的课之后的一次美术课上,小T同学画出了一幅有形状也有色彩、也有平涂的方法、甚至还有叠加画法的作品,体现了一幅爸爸妈妈和他还有姥姥姥爷住在一起的画面。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还给了他一个超赞的小贴画作为奖励,还让他双手举着那副作品,用手机为他记录了那一刻。
  后来的小T妈妈告诉我,他最喜欢的就是上美术课,他每次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妈妈允许他画一张画,然后再写作业,否则,他的注意力或者莫名其妙的情绪很难平复下来。只要他画一会儿画,不管是不是一幅完整的画面,他都能再继续安安静静的做作业或者正常的交流和生活。渐渐地,这孩子一天天长大,竟然意外地在一次绘画大赛中得了一个二等奖,这更加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上课的时候也不那么游离状态了,能够积极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班主任老师说他,只要他举手回答问题,回答的一定就是正确的,要不就是不举手,在平时的动作和吃饭方面,也不那么慢吞吞磨磨蹭蹭了。绘画,让这个家庭受害的半自闭状态的儿童,变成了一个完全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孩子,而且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进步。他妈妈说,他再也没有说过,让自己死去的话了,看的小T通过绘画来修复心理创伤的实践经历,他一天比一天的进步,我作为普通的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欣慰。
  由此可见,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与智慧和心智紧密联系的,儿童学习绘画能够使他们在不能安定情绪的时候,起到快速安抚的作用,对儿童早期智力的开发也有重要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专注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使儿童心理更健康的发展,培养更健全的人格,对学习其他学科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儿童心理学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p76-78
其他文献
摘要: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孩子一出生就受到来自父辈、祖辈的娇宠,个个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加上中国几千年的家庭教育观念,因此孩子缺乏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挫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和正确疏导,直接影响孩子的自身发展。古训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小学体育教育不但要强健学生体魄,同时还应当帮助学生构建更完善、更具抗压韧性的心理环境。尤其是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当中,更需要体现其前瞻性和引导性。作为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自身教学优势,积极引导,多方协调,使“终身体育”这一意识扎根于学生理念之中,并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有益助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教学对策  终身体育具有长期性,而不
期刊
摘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应该是第一位的。但是由于某些方面的认识不到位,直到孩子进入小学,规则意识没有成型。学校教育就应该及时补位,与家长教育共同发力,才能培养出正确的规则意思。其中,家长对孩子问题的正视及对解决方法的践行,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家校合育;正视问题;正确的规则意识  在各种媒体的报道中,关于“熊孩子”的新闻屡见不鲜。规则意
期刊
摘要:《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小技巧获得大改变》由美国教育家、演说家安奈特·布鲁肖和托德·威特克尔所著,向我们分享了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种技巧和方法。本书揭示了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更让读者懂得了该如何通过关心、认可、鼓励学生,让学生不断进步,拥有更好的表现。  关键词:改善;课堂表现;技巧;方法  这个暑期,休息之余,有幸拜读了《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小技巧获
期刊
摘要:四年级学生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个年龄的孩子,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希望得到关注,也更加希望表现自己,令人捉摸不定。 所以我想在我的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孩子成为教室的主人。教师充分放手,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关键词:学生成长;主动性;班级管理;幸福教室  从走出大学校园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两年半的时光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结
期刊
摘要:本课题针对初中生同伴交往渗透课程开展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行动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初一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面临着许多新的尝试和挑战,人际困扰问题突出。另一方面,通过学科渗透课,尤其是心理课等,学生能够从中收获同伴交往知识,同伴交往能力也有所提升。启发我们应根据不同科目特点创设情境,把培养学生的情感融入日常教学教育中。  关键词:初中生;学科渗透课;同伴交往能力  1.问题提出  根据有关文献资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日渐关注,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健康人格为主要目标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分析了幼儿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创新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幼师;幼儿心理健康;学校教育课程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期刊
摘要:现在教育体系中,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要求下,将班级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更好的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每个学生自我发现、自我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班级管理井井有条。  关键词:新制度;评价;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教育  陶行知老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
期刊
摘要:4-5岁幼儿已初步学会分享,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分享行为有利于其健全人格和人际关系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对幼儿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提出了儿童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以增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在生活、学习、游戏中
期刊
摘要:小W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是先天性高功能自闭,上学需要家人陪读。经过两年的努力,小W同学开始和同学一起玩耍,和同学交流,融入了班集体。小W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写作能力也不断增强。  关键词:自闭;教育;心理  小W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长得很帅气。他妈妈硕士研究生,爸爸大学本科毕业,他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他的希望。经过和她姥姥的交谈,教师了解到,他是先天性高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