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r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
  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
  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自己去解决。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4、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5、独立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同时也时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6、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詞,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7、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8、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好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成绩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开始,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情做起,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己一个又一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随我们终身,成为我们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一个又一个五彩的阶梯!
其他文献
高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摸索,我认为:要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决不能简单地、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教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要在学生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是非
期刊
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语言作为思想行为的交流工具,自然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能力和技巧。所有能力的获取必须依靠主体的主观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依据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基础差主要是词汇量没达到要求,进而影响学生的听说读写,使之害怕阅读。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上,我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主要方式,以“对学生的单词记忆和课文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为主要目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各中学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同时也对中学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先进的、适当的计算机教育方法在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学生计算机素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计算机教师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对具体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自身要完成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好入门教学是开展兴趣教学的关键。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英语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不耻下问;认真模仿,并养成整洁规范的书写习惯。并举行“英语书法竞赛”和“中英文朗诵比赛,”请学生当评委,并把比赛结果及获奖作品张贴于教学楼下,供
期刊
高中物理 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
期刊
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满足他们求知欲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一
期刊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基本理念中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被看做是当代最受欢迎的教学理论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胆采用“合作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中的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的教学弊端,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如何实施合作学习呢?  1、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探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开始为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多媒体教学将利用声、光、电等有效载体,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枯燥问题趣味化,具有很多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优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既有利也有弊。在英语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利用它有利的一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1、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
期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业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指出:“结合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是说明,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却普遍存在“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德育教育”的现象。在化学课堂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会使化学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综合素质不
期刊
现代社会进步太快,我们在过于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忽略了精神方面的修养。成年人的世界里到处充斥着自私自利,我们极度厌恶那样的人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可是,我们面对孩子的自私却能容忍、接受,甚至默认。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两个孩子为了争夺一个玩具或者一份零食而哭闹不休,最后大打出手。这些孩子往往只顾自己,特别是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尤为吝啬。只要是自己独占的物品,坚决不会与其他的孩子分享,更不要说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