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诊断 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诊断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_3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S)的CT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学证实腹膜后DDLS的CT资料。 结果 15例中单发肿块6例,多发肿块9例。6例单发肿块中脂肪成分为主伴非脂肪成分1例;软组织成分为主,可见或不可见脂肪密度成分5例。9例多发肿块均软组织成分为主,其内可见或不可见脂肪成分。增强不均匀中度持续强化。15例中4例肿瘤侵犯周围脏器及组织。15例均未发现淋巴结肿大及腹部脏器转移。 结论 腹膜后DDLS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肿块,部分肿块CT未见脂肪成分,CT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去分化脂肪肉瘤;腹膜后;计算机体层成像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3-01

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S)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脂肪肉瘤,腹膜后DDLS研究少见[1] [2],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学证实腹膜后DDLS的CT资料,旨在提高对腹膜后DDLS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5例腹膜后DDLS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纳入标准:①病理诊断为去分化脂肪肉瘤;② CT诊断及手术探查肿瘤位于腹膜后;③ CT检查前未接受过放疗、化疗或是生物治疗。排除标准:①临床或CT资料不完整;②CT图像质量不能满足研究。所有病例均由手术后病理证实。CT检查与手术间隔时间不超过1周。

1.1 临床资料

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8~66岁,平均年龄56岁。15例中原发DDLS 6例,高分化脂肪肉瘤术后复发DDLS 3例,DDLS术后复发6例次。原发病例中主诉为体检发现腹部包块4例,主诉为尿频尿急1例,主诉为间断发热1例。复发病例中主诉为腹胀1例,主诉为间断发热1例,余7例为术后常规随访复查时发现肿块。

1.2 检查方法

15例DDLS中,全部行CT平掃及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采用GE Revolution 128排CT机,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机和Philips ICT 256排CT机。常规层厚5mm,120 kV,250~350 mAs,全腹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水平。增强扫描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含量300 mg/ml),注射流率3.0 ml/s,对比剂总量100 ml。于注药后25s扫描动脉期,70s扫描静脉期。

两位具有8年和23年腹部影像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分别评估图像,当二人意见不一致时,由一位具有25年腹部影像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加入组成小组讨论达成一致。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病变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多期扫描CT值(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周围组织侵犯、远处转移等。

1.3 病理检查

所有患者病变部位均经手术切除,标本经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由两名对软组织肿瘤具有丰富经验的病理科医师进行双阅片,意见不一致时,由上级医师进行复诊,最终确定判读结果。

2 结果

2.1 肿瘤形态

15例腹膜后DDLS长径在55.1~420.0mm,平均长径151.4mm。单发肿块6例,多发肿块9例,呈圆形或类圆形。最大肿块不伴分叶5例,伴有分叶10例。

2.2 肿瘤密度及强化特点

单发脂肪成分为主肿块,伴非脂肪密度成分1例;单发软组织成分为主肿块,内可见或不可见脂肪密度成分5例;多个软组织成分肿块,其内可见或不可见脂肪密度成分9例。

6例单发肿块中,1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伴囊变/坏死,1例表现为实性肿块伴囊变/坏死并伴有多发钙化,1例表现为脂肪、软组织、液体混杂成分肿块。

9例多发肿块中,3例表现为多发软组织肿块,1例表现为多发软组织肿块及囊实性肿块,1例表现为多发脂肪、软组织、液体、钙化混杂成分肿块(图1),1例表现为脂肪、软组织、钙化混杂成分肿块伴多发软组织肿块,2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伴多发软组织肿块,1例表现为多发囊性肿块(图2)。

增强扫描动、静脉期肿块脂肪成分均未见强化,液体成分均未见强化。避开坏死区域测量CT值,肿块软组织密度成分其平扫CT值25~46Hu,平均CT值36Hu;增强扫描表现为轻度至明显强化,强化不均匀,动脉期CT值29~95Hu,静脉期CT值46~121Hu;动脉期、静脉期平均CT值分别为57Hu、72Hu。本组病例中除1例是囊性病变无明显强化外,其余14例均表现为渐进性强化。

2.3 肿瘤侵犯及转移

肿瘤侵犯实质脏器及周围组织情况:1例相邻肾脏、肾上腺受侵犯,2例肿瘤侵犯右半结肠,1例腹壁皮下软组织受侵。全部15例病例均未发现肿大淋巴结及腹部其它脏器转移。

3 讨论

CT是腹膜后DDLS重要的检查手段。本研究发病年龄主要为中老年,男女比例未见明显差异。就诊时可为原发病变,也可继发于高分化/去分化脂肪肉瘤术后。通过术后复查可发现复发型DDLS。临床症状则取决于其占位效应。患者CT检查显示瘤体均大于50mm,可能与肿瘤生长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有关。多发肿块通常表现为主瘤灶伴多发相对较小瘤灶出现。

根据肿块数量和组织成分区别,Hong[3]等将DDLS分为以下4型:Ⅰ型:单发脂肪成分为主肿块,伴非脂肪密度成分;Ⅱ型:单发软组织成分为主肿块,内可见或不可见脂肪密度成分;Ⅲ型:多个软组织成分肿块与脂肪密度肿块;Ⅳ型:多个软组织成分肿块,其内可见或不可见脂肪密度成分。近年来研究[4] [5]多采用Hong等的分型方法。本研究根据其分型分为Ⅰ型1例(1/15,占6.7%),Ⅱ型5例(5/15,占33.3%),Ⅲ型0例(0/15,占0.0%),Ⅳ型9例(9/15,占60.0%),Ⅰ型和Ⅲ型占比例较低,即无论单发或多发肿块,去分化脂肪肉瘤肿块CT表现多不含脂肪成分,因此依据CT是否显示肿块具有脂肪成分鉴别去分化脂肪肉瘤是不可靠的。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开展质量管理监测指标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筛选我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15名和无菌物品80份作为观察组,将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15名护士以及80份无菌物品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质量管理监测指标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管理,详细对比两组最终获得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后两组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消毒管理质量、护士工作综合能力及无菌物品消毒合格率均显著提升,管理期间发生的差错和感染事件较少(P0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下睑缩肌眶隔加固联合颞侧睑板固定在下睑膨隆型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07月至2019年01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眼科的下睑膨隆型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共23例28眼,年龄65-88岁(平均79.2岁)。对所有患者行下睑缩肌眶隔加固联合颞侧睑板固定。分别观察术后1mo、3mo、6mo、12mo的手术效果及复发率。结果:术后早期1例出现轻度过矫,其中1眼于术后3月眼睑形态恢复正常。术后所有患者1年内随访未出现复发,未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下睑缩肌眶隔加固联合颞侧睑板固定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同期联合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随机法将本院2019年12月-2021年06月的7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实行同期联合手术治疗,参照组实行分期治疗,对比治疗成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眼压低于参照组,视力相对较高;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参照组发生率较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通过对患者实行同期联合手术,可以使患者眼压、视力获得明显改善,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关键词:同期联合手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中图分类号】R776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蒙医传统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遵照随机分配选择分为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0)。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用阐述蒙医传统疗法治疗。结果 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运用蒙医传统疗法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关键词:蒙医传统疗法;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阿司匹林辅助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应用效果及对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方法: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5年01月~2021年01月,入选此次研究22例患者均为我院接收治疗的小儿川崎病,结合此间小儿川崎病患者应用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依次实施常规治疗及阿司匹林辅助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下的治疗效果、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结果:分析治疗效果,观察组小儿川崎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0.90%)得到了显著提升,和对照组(72.72%)相比,P0.0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单通道、软-硬通道结合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内镜组,另从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抽取20例作为结合组1(n=10)及结合组2(n=10),分别给予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单通道结合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软-硬通道结合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对其手术相关指标、神经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结合组2相较于内镜组及结合组1术中出血量、残余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3-01糖尿病是一种由环境与遗传等多种病因导致的以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慢性、系统性的代谢性疾病。 糖 尿 病 肾 病(DKD)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我国,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 ,DKD 的患病率亦呈快速增长趋势[[]]。有研究提示,早期强化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和蛋白尿可以有效遏制、甚至逆转DKD的进程[[]]。能够早期明确诊断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固然
期刊
摘要: 目的:造口袋更换口诀卡以及接纳与承诺疗法联合应用于肠造口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造口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凭借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每组45名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造口袋更换口诀卡以及接纳与承诺疗法联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造口袋更换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巧的掌握程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处理、如何更换造口袋、如何护理造口周围皮肤、造口底盘裁剪以及造口袋揭取评分对比,为观察组更高(P0.05)。纳入标准[1]:(1)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巩膜隧道同切口运用于青白联合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纳入的3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遵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18例,研究组采取巩膜隧道同切口,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视力水平、角膜散光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27.78%(P<0.05)。结论 巩膜隧道同切口运用于青白联合手术中效果显著,提升视力水平,并降低角膜散光水平,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出血气切拔管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32例因脑出血行气切拔管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将治疗前及治疗30d后2组患者的才藤氏吞咽评级及电视荧光透视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观察2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才藤氏吞咽障碍评级、VFSS评分(咽喉期、總分)均优于治疗前(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