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声声诉平生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iangt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度教学《琵琶行》,引导学生感悟、鉴赏出色的音乐描写,自然是导学的重难点之一。以往按部就班,引导学生依次赏析音乐描写时,从“忽闻水上琵琶声”一直赏析到“唯见江心秋月白”。从转轴、拨弦、调音赏析到动作准确、娴熟;从沉着而雄浑、宛如一阵急雨的“大弦嘈嘈”赏析到细促而轻幽、宛如一片私语的“小弦切切”,再到好像大珠小珠般清脆、圆润、悦耳的“嘈嘈切切错杂弹”;从像花下的莺语婉转流走的“间关莺语花底滑”欣赏到像冰下幽咽难通的“幽咽泉流冰下难”,再到冰泉冷涩好像弦被折断了的“冰泉冷涩弦凝绝”;从如银瓶乍破、水浆迸泻的“银瓶乍破水浆迸”欣赏到如铁骑突然出现、刀枪齐鸣的“铁骑突出刀枪鸣”,再欣赏到琵琶女忽然用拨子一划,四根弦一起发出响声,好像猛力撕开丝帛一般戛然而止的“四弦一声如裂帛”。从主客被吸引分析到琵琶女出场;从弹奏开始到弹奏结束;从低音、高音到音色、音质;从比喻分析到博喻,从博喻讲解到通感;从描写分析到议论,从议论讲解到留白,从正面描写分析到侧面烘托……这么好那般妙,可谓至微至细至全矣,但总觉得尚缺少点什么。“导”学往往不知不觉地也变成了“讲”学。教师讲得“情深深”,可是,学生大多听得“雨蒙蒙”,云里雾里,似懂非懂,好像并不能感悟其好、其妙,既不能很好地将听觉形象音乐还原为视觉形象文字,也不能很好地将视觉形象文字还原为听觉形象音乐,疑云重重。何也?难道是学生个个未长钟子期的耳朵吗?
  非也!细究其缘由,乃教师导学顺序失当所致也。此度再次教学《琵琶行》,打破以往常规,试将导学顺序略做调整:
  首先,导读完第一节后,让学生参照课下注释,读一读,想一想,悟一悟,议一议,初步理解第二节的意思;然后说一说音乐描写的妙处,看看学生的理解程度。紧接着导学第三节,明确:写琵琶女自述身世,追述往昔的欢乐,倾诉后来的孤苦、凄凉。
  然后,再返回到第二节,导学琵琶女弹奏琵琶曲的过程。让学生试着将第二节中相关的音乐描写的句子与“说尽心中无限事”、“似诉平生”的第三节的自述身世欢乐与孤苦、凄凉等内容一一对应、落实。如:清脆、圆润、舒缓、和谐、悦耳的“大珠小珠落玉盘”,愉悦、流畅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对应的是琵琶女自述中“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今年”“复明年”的充满“欢笑”的“少年事”。堵塞、冷涩、低沉以至停顿的“幽咽泉流水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对应的是自述中“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好景不长、华年不再、门庭冷落、陷入落魄、肝肠寸断。沉咽、暂歇到激越、高亢、雄壮的“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对应的是自述中“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等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作为商人的丈夫薄情寡义的愤怒控诉。而“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愤激的怒吼,对应的则是第三节中字里行间流露的对那不公平社会现实和不幸命运的强烈抗争……如此这般,就可将音乐描写的佳句妙言与“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议论相结合并落到实处,引起学生的共鸣,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懂得音乐描写达到了琴声与心音的完美融合,声声琵琶是第三节琵琶女倾诉人生、控诉社会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只有“天涯沦落”的白居易才能“心有灵犀”,真正通晓“同是天涯沦落”的琵琶女的弹奏,自然“江州司马青衫湿”了。如果说流落江湖的琵琶女是伯牙,那么“蛰居”浔阳的诗人正是钟子期,高山流水,成为知音。只有进入琵琶女内心世界的白居易才能听懂琵琶女的弹奏,感悟到琵琶女的心声,融入自己的情感绘声绘色绘形地描摹出琵琶女的琵琶声,赋予琵琶曲以灵魂,写出描写音乐的千古绝唱,达到以“声”带“情”,以“情”传“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这样导学,学生才能深刻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才能明白白居易为何将音乐描写作为诗的重点;才能懂得白居易化无形为有形的写法;才能化虚为实,化实为虚,化难为易,很好地理解音乐描写;才能悟到出神入化的音乐描写的妙处,即:音乐描写只有赋予了“魂”才会有生命、有灵气,才能使音乐的音之美和描写音乐的文字的形象之美上升为神之美。何为魂?魂者,情也。正如白居易所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琵琶女以“情”声感染白居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白居易以“情”御诗,以诗情感染读者。
  如此导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如此导学,落实了音乐描写的鉴赏。落实了音乐描写也就为落实第四节中全诗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做了充分铺垫。才貌双全、技艺超群的琵琶女最终流落他乡,只能独守于空船,孤苦凄凉;怀抱“兼济”之志之才,富于政治热情参与朝政,忧国忧民,不计个人安危的诗人竟然“蛰居”、“卧病”于“浔阳城”,落得与“黄芦”、“苦竹”、“哀”“猿”为伍的下场,孤寂凄凉,压抑苦闷。他们二人社会地位并不尽相同,一个是盛极而衰、由春风得意到流落江湖的弱女子,一个是遭打击、受迫害的才子志士,但他们对社会的黑暗、不公却有相同的感受。如果说琵琶女流落他乡,是民间的不幸;那么,白居易“卧病浔阳”则折射出朝廷的不公与腐朽。正如《唐宋诗醇》评论的那样:“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既是在哀琵琶女又是在哀自己更是在哀社会。白居易为《琵琶行》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涵。《琵琶行》正是那唱给中唐社会的一首哀曲,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此导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解决了疑点,导出了深度。如此导学,才能使千古经典,放射出熠熠的永恒之光辉!
  如此导学,看似仅仅改变了局部导学顺序,但可导出音乐描写的“魂”。如此,学生能够较好地参与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收效颇为明显。
其他文献
【摘 要】《归去来兮辞》既写了归家的快乐,又明白无误地写明了归家后的忧愁,这是作者价值追求转型带来的人格悖论在作品中的反映。  【关键词】《归去来兮辞》 快乐 忧愁 价值转型 人格悖论     《归去来兮辞》是陶潜的经典名作,历年来都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它是作者辞官归田时写下的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迷途知返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 
【摘 要】如何在文本研习的基础上开掘出本文的深意,避免将本文理解成向学生宣扬环保意识的文章?如何在传统文本解析的教学方式上力求有所创新,避免落入传统解读的窠臼?如何在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与避免对文本的过度诠释之间保持平衡?笔者结合教学体验做出总结。  【关键词】意象 数学符号 思想来源    苏教版必修一中的文章《像山那样思考》,这篇表达关注生态自然思想的文章极容易被理解为常见的有关环保的文章。其实
近来有幸听了两位老师的公开课,上的都是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一个是外校钱老师上的交流观摩课,一个是我校青年教师姚老师上的公开课,两节课都很精彩,两位老师都很用心,不过也各有侧重,钱老师在预设中显示了自己的身手不凡,姚老师在生成中显现自己的教学智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因此我们要重视预设。钱老师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预设得比较好:①学习
[摘要]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今天,教师这个职业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和困惑,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追寻自己的幸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阐述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中,教师应有的一份执着坚守与理想情怀。  [关键词]教师 幸福人生 专业成长    在物质条件非常丰富的今天,面临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受“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对教师职业侧
秋风萧瑟,易水寒碧。多少风流韵事被历史的烟云掩去,可那两千年多年前的壮士的悲歌却穿透时空,依然在空中回荡。荆轲,荆轲,我再次轻轻唤起这个名字。  你胸怀大志,曾经用剑术游说卫元君,可惜不被任用。你曾经和盖聂谈论剑术受到盖聂的呵斥,和鲁勾践下棋受到鲁勾践的责备。对看重尊严的剑客而言,这真是奇耻大辱,当愤然还击。你没有反击,只是默默地离开。我知道你不是畏惧死亡,只是你还有所期待。大丈夫当名留青史,功业
【摘 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俟坐》的最后一段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为政、为人、为师之道,体现了孔子当时对弟子,对自己的遭遇禁不住发出感慨的复杂心理,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弃追求精神。因此这段也集中体现了文章选入教材的意义。  【关键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俟坐》 仁政 礼治  现今有很多老师在上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俟坐》时,都没有注意深入分析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摘 要】在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作者慷慨激昂的背后似乎隐含着许多欲说还休的内容。本文对这种叙述状态与作者复杂的创作背景及其创作心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试图揭示出文本沉郁的背后隐含的丰富涵义。  【关键词】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沉郁 解读    每每读及《指南录后序》,心中便有一种说不出的纠结。总以为文天祥是南宋历史上的英雄,而这篇文章在慷慨激昂的同时似乎又欲说还休。也许“怆怀非外至,沉郁自中肠
【摘 要】201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考查热点是景物描写的鉴赏,鉴赏角度为情与景、声与色、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画面意境、诗眼词句等,学生备考应针对出题角度变化,熟知相关鉴赏知识和方法,并能结合诗句品味其独具韵味之处。  【关键词】高考 诗歌 景物描写 鉴赏方法  中国古代诗歌内蕴丰富,含蓄隽永,最令人称道的是诗中独具个性的景物,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浑壮丽;“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
【摘 要】结合当前课堂教学中提问效率低下的情况,笔者认为课堂提问至关重要,进而探索出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一些方法,即把握问题的开放度、难易度,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并且特别强调在学生的回答之后,给学生的回答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课堂 提问 注意 有效     语文课堂提问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若干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引
【摘 要】“品文”就是解读文本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解读文本的方法。学生在“品”的过程中感受文本的语言美,领悟作品的情感,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水平。“品人”就是在叙事性文章中学会分析人物性格,把握文章主旨,从而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本文结合《烛之武退秦师》人物教学,阐明语文教学中品文与品人的关系和方法技巧。  【关键词】品文 品人 文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