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精神懈怠危险须清除思想尘埃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bnm123j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在“四种危险”中,精神懈怠是首要危险,是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思想根源所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如果精神懈怠,再好的前景也会落空。每一名中国共产党人都应清醒地认识到,身处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机会稍纵即逝,一篙松劲退千寻,必须大力克服精神懈怠危险,进一步振奋精神状态。
  当前,大多数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问题比较严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再次要求全党“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这振聋发聩、催人警醒。克服“精神懈怠危险”,必须认清表象、找准根源。总体来看,精神懈怠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
  理想信念不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不坚定的主要表现有:对党丧失信心,不愿学习党的理论;信奉西方观念,放松思想改造;不信马列信鬼神;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等等。坚定理想信念,需要从营造社会大氛围、完善党内教育、加强党性锤炼乃至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方面入手。
  享乐主义伤意志。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个别党员、干部受到腐朽思想侵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扭曲。有的在利益与奉献面前奉行利益优先,在享乐与吃苦之间选择享乐在前;有的眼看升迁无望,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热衷于及时行乐,丧失自我约束。“总开关”出了问题,必然导致这样那样的思想行为出轨越界,导致享乐主义抬头,消磨革命意志。
  明哲保身怕担当。干事创业的表现是衡量精神状态好坏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党员、干部没有把责任当作信任,精神不振、动力不足、不敢担当,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习惯于当“传声筒”“中转站”;有的表面上干得热火朝天,实则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以讲话落实讲话,“雨过地皮湿”,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有的一门心思为了个人升迁拉关系、搞设计,做工作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重显绩不重潜绩,一旦个人升迁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有的虽然对群众笑脸相迎,但办起事来“客客气气踢皮球”。这些实际上都是由怕担责任、怕出乱子、怕丢乌纱帽的错误思想造成的。
  虽然精神懈怠是党内个别现象,但对党的事业、党的形象和党群干群关系的危害十分严重,会危害党的事业、损害党的形象、疏远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从根源上看,精神懈怠主要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因此,克服精神懈怠危险的首要任务便是清除思想尘埃、坚定政治信仰。
  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其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克服精神懈怠危险的根本举措。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对党和人民常怀感恩敬畏之心;自觉抵御不良思想和风气的腐蚀,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融会贯通地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科学内涵,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高度的“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激发昂扬斗志、增强责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本色。
  用中国精神激励斗志。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是中国精神的弘扬者和代表者,也是中国精神的创造者和践行者。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我们党和人民创造了伟大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极大地丰富和升华了中国精神。传承好、宣传好、发扬好这些伟大精神,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净化心灵、涵养情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理和高远的人生境界,充满了精神力量。“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描绘的精神力量,千百年来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里,镌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党员、干部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修养心性、提升境界,不断激励自己志存高远,始终做到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
  (转载自《共产党员网》)
其他文献
为丰富学习型党组织形式和内涵,新疆阿勒泰地区立足党员干部党务知识学习和党务工作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建设了阿勒泰党建图书馆,为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提供政治理论保障。  听党史看发展,接受红色洗礼。党史展厅设置扬帆起航、探索前行、改革之路、走进新时代四个党史篇章板块,涵盖建党建政、经济发展等内容,“点线式”展现阿勒泰地方党史的发展历程,并首次整理汇编出1938年以来阿勒泰地区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
期刊
棱角分明的脸庞上彰显着果敢与刚毅,朴实亲切的笑容里流露出自信与乐观;从事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二十一年,任凭风吹浪打,他都义无反顾。在他的心里,始终恪守着这样的职业信条——把腿迈到一线,把心贴近基层;用眼睛记录故事,用真情做好报道。  高思杰——安徽省阜阳市广播电视台外宣科科长、高级记者。他用一程又一程不知疲倦的奔波,去追寻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在宣传战线上,他始终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每一
期刊
“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  这是歌剧《刘三姐》的主打歌,也是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的风物特写。宜州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物产丰富,风光宜人。近年来,宜州区创新服务载体,于扶贫攻坚一线开展“党旗领航·消费扶贫”,打通了贫困地区优质绿色农副产品的产销通道,实现了脱贫攻坚战场在哪、产业发展就跟到哪、组织有效服务载体就延伸到哪。“抱团取暖”,激活内生动力  前几年,刘三姐
期刊
“问津桃花何处去,为有源头活水来”,用来描写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恰如其分。桃源镇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的交会处,是名副其实的长三角腹地明珠,也是江苏的“南大门”。  在这处“世外桃源”,有一支电教团队,他们苦练内功、善做实功、久久为功,终于把自己磨砺成了牢牢钉在基层电教岗位上的“螺丝钉”。90后与50后的“智斗”  2013年9月,90后的大学生村官邱汉峰走上了工作岗位,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负责严
期刊
山西省沁水縣立足农村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通过“四抓四管”打造过硬队伍,助力提升农村远程教育学用实效。   抓网络畅通,管维修队伍。建立县乡村三级远程教育维修队伍,确保各站点网络畅通。村级站点管理员要求具备基本的故障鉴别和维修能力,简单故障当场解决,复杂故障迅速上报,乡镇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及时组织技术人员上门维修解决。县远程办联合联通公司不定期深入全县各基层站点,对设施设备、网络运行情况等进行全面排
期刊
问题一:视频录制格式不合理,编辑工作受影响  照相机能够录制的视频格式有很多,许多人认为录制高清视频,指标越高越清晰,往往会选择4K甚至更高码流的视频格式。这样的视频素材在后期编辑时,对编辑设备提出了很高的硬件要求,容易导致编辑空间不足、视频播放卡顿、编辑画面不实时等问题。  解决办法:在录制开始前,一定要综合考虑编辑设备性能和制片要求,合理地设置视频录制格式,在满足制片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较低码流
期刊
安徽省滁州市深入推进远教工作规范化建设,不断强化宣传、教育、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远教工作影响力。   创新制片工作机制,优化资源供给。全市统一谋划,明确各县区独立和合作制片任务,由市中心牵头研讨策划、指导打磨、调度推进,形成市统揽、县分工、市县统筹发力的制片共同体;创新“两库一联盟”机制,吸收电视媒体、高校、广电及影视公司等21家机构组成“制片联盟”,35名专业人员组成“评审专家库”,并建立制片“
期刊
常言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称得上是基层远教干部的基本功。但是近年来却有一些同志荒废了这项基本功,进行调研不得其法,或是不深入,或是不客观,或是不准确,或是不认真,等等等等。笔者以为,要做好远教工作,离不开好调研;而好的调研,则离不开“四面镜子”。  用好“放大镜”,重视细节。远教工作是一项内涵极其深邃的工作,其价值真实体现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上。对于远教工作来说,细节真正决定成败
期刊
“美丽南方”是广西梦,也是广西远教人之梦。为此,2017年,广西远程教育开展了“助力工程”,意在进一步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为“美丽广西”增光添彩。  持续拓宽的远教工作面  “助力工程”立意在于:一方面,挖掘远程教育潜能,扩大远程教育服務面,从而更加紧密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另一方面,通过多领域服务促使远程教育自身强化功能、提升内涵。  助力基层组织生活常态化。在河池市南丹县芒场镇者麻村的远
期刊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自开展以来,在全国全面开花,取得的成果是令人瞩目的。但是,关于工作的系统理论研究一直以来进行得却不够深入全面。在面临传播形势变革的当前,对远程教育的平台和系统进行全面研究,探索未来发展方向,便显得更加迫切。为此,广西远程办坚持问题导向,开始思索远程教育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探索改革方略,迎接新使命、新任务。整合资源、调整职能,赋予远程教育更多的任务和使命是大势所趋。为此,广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