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消除畏难作文的情绪,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他的优势,让学生学文章的标题、形式、结构、开头、结尾、语言、思想等,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教材;写作
近几年来,我在耳边经常传来同行们的哀叹声“课本没用了,上课没意思,讲的内容考试又不考”。的确,随着试题方向的改变,课本的内容直接考太少,大多数题型来自于课外,各种题均趋向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对此,我和其他同志一样曾有同样的想法。但近一两年来,通过对语文课本的挖掘,我发现文章都是专家们深思熟虑精选出来的课文,不管是诗词、散文、小说、戏剧、还是现代文文言文,都称得上典范。作为语文老师通过课本教材可以教会解决试题中各种题型的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里我就通过课本怎样掌握写作的方法来谈。
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半壁江山”,但它像一座高高的山,横亘在老师与学生中间。曾有言“农人怕挑粪,学生怕作文”,学生唉声叹气抱怨作文难写,老师心急如焚忧虑作文难教,家长为此手忙脚乱,买了一本又一本作文书,找了一个又一个的辅导班来解围,但往往收效甚微,为此,我认真思考:学生们平时看书大都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能对作文书上指导的技法融会贯通的理解、掌握,变成自己的一种技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课文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同学们就可以举一反三,练成写作文的熟练技巧。”读后,我豁然开朗,叶老让我寻找到了语文教材这一“源头活水”,教给了我提高学生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的方法,为此,我做了一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学标题,亮主题
“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目不明,则心不亮”课文的标题是作家深思熟虑,仔细斟酌的结果,值得我们推敲、学习、模仿。如能恰当的出现在学生的作文里,也许就会“引人注目”。如学习了冰心的《荷叶 母亲》这篇课文,我引导同学分析作者通过荷叶对红莲的呵护来写母亲对孩子的关爱。运用这样的标题就将两者的相似性在文中表现出来了。我让学生学习这种拟题方法围绕“爱”这一话题拟题,并说明理由:
学生甲说:“我拟为《高山 父亲》,因为我们常常说“父爱如山,它是高远的、深沉的,因而我通过写山的高大。沉稳来赞颂父爱。”
学生乙说:“我拟为《土地 父亲》,因为土地是广阔的、沉默的,父亲的胸怀是宽广的,父亲是不苟言笑的。”
同学丙抢着说:“我拟为《风筝线 慈母心》,因为风筝无论飞的多高多远,总有线牵着,儿女不论漂泊到哪里,母亲的心总是牵挂着。”
同学丁争着说:“我拟为《手心 手背》,因为姐姐总是呵护着我,关爱着我,就好像手背护着手心一样。”
学习了《伟大的悲剧》我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将看似矛盾的词用在一起,表达了不同的内容,反映出人物的不同方面。让同学写“幸福”时,有人拟了这样的题目《沉重的幸福》写了当今社会家长对子女的溺爱,的确让孩子们感到了幸福,同时也让他们丧失了一种自理能力,难以独立适应生活,这种幸福难道不让人感到沉重吗?
二学形式,美外衣
“人靠衣装马靠鞍”穿着时髦、得体、个性的服饰,会让更多的人关注,否则可能被人忽视。作文也一样别具一格的形式会让人眼前一亮。
学习了《傅雷家书》,我引导学生观察本文的形式,体会文章的感情,学生们感受到:利用书信体更容易倾诉真情。当学生写《成长的烦恼》时,有同学就用了这一形式,向老师倾诉自己的烦恼,向父母倾诉自己的烦恼,让人觉得情真意切。
《邓稼先》一文运用了小标题的形式,写作时引导学生用小标题来行文,如以“班主任”为话题来写,有人构思为《班主任——老黄》第一个小标题拟为:千里眼;第二个小标题拟为:顺风耳;第三个小标题拟为::活络嘴;第四个小标题拟为:豆腐心。
学习《登上地球之巅》一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直接引用刘连满的短信,更好的表现了他舍己为人,团结协作的精神。我们今后写作时可直接引用,这样说服力更强。
三学结构,巧布局。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对文章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不同的结构同不同的形式的建筑一样,彰显不同的风格,写作时,我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结构。
如学习了《安塞腰鼓》这篇散文,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描写过程中用“好一个安塞腰鼓”一线贯穿,表达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有同学在《成长的烦恼》一文借鉴这一结构形式,叙述成长中的几件事,用成长是儿时的调皮和捣蛋,成长是童年的天真和烂漫,成长是少年的的活力与张扬,成长是青春的梦想与羞涩,作为叙事后的小结语,并贯穿全文,让人觉得结构严谨,行文紧凑。
学习朱自清的《春》,分析作者主体部分通过春花图、春草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的描写来赞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提醒同学在写景时可以这样安排,有位同学在课堂练笔时,写到《迷人的秋天》时这样安排:秋天迷人在花园,秋天迷人在果园,秋天迷人田野,秋天迷人在笑颜。
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时,引导学生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详略得当的组材技巧,合理布局安排文章的材料。学习《夏感》引导学生感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学习《伤仲永》《走一步,再走一步》分析文章采用先叙事,再议论点题的结构,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叙事类文章可借鉴这一结构。
四学开头、引读者。
作文要求打造“凤头”,做到小而美。而同学作文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在授课时抓住文章开头有代表性的例子具体细致的向学生分析引导,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朱自清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流沙河的《理想》一诗,开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冰心《观舞记》的开头:“ 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这些文章运用了各种修辞来开头,那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运用修辞来开头。 《羚羊木雕》一文的开头“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这种将情节重要的内容放到开头,引起读者的注意。这种开头的方法称为情节突破法,有利于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分析后,让同学以课改为背景写《一堂 的课》时一个同学就用了这种开头形式来写:“与桥有关的俗语有……”一位学生俨然老师的模样讲道。既吸引了读者,也自然引出了下文。
《济南的冬天》开头:“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运用对比衬托,引出写作对象。
朱自清的《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直接叙述开头。《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第三个片段开头:“凄风。苦雨。天昏。地暗。”用简练的语言白描,勾勒出一幅凄凉之景,为后面描写战争的罪恶渲染了气氛,这是一种环境渲染开头法。我们在写作时可灵活应用。
五学结尾,收束力。
收尾呼应是写作的一中常规技巧。一篇佳作,仅仅有“凤头”还不够,还需“豹尾”来收束。朱自清的《春》结尾:“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着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巧用比喻修辞收束,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夏感》结尾:运用对比衬托法收束。
《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篇末议论点题。
《斑羚飞渡》结尾:“消失在一片灿烂中”用环境描写烘托老斑羚的悲壮美。《羚羊木雕》一文的结尾:“可是,这能全怪我吗?”运用设问式,引起读者的思考,深化题旨。
《三峡》一文的结尾引用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既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又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经过这样一分析,同学在作文结尾时掌握了方法,能恰当迁移 ,灵活运用。
六学语言、美文章。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优美精炼的语言,会让人觉得清新明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学习不同风格的语言:在写景散文中学习运用各种修辞描绘景物。在叙事散文中学习质朴无华的语言传递真情。如《背影》中父亲的语言描写。更重要的是抓住课文中的美句佳段来模仿训练。
如学习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针对课本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学生进行了练习,结果在写作中有一个学生就用这一句式来写的山村美景,“不必说娇艳的玫瑰,也不必说高傲的牡丹,单是屋后小山上的那一朵朵野花,就足以令人回味无穷。”
学习了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针对课本上“小而言之……大而言之……”这一句式学生进行了练习进行了练习,结果在写作中有一个学生就用这一句式来写的“小而言之,读《读者》可以有效提升你的作文分数,对我们升学有帮助;大而言之,读《读者》可以让你读出一副好心肠,读出一副硬骨头,对我们作人有帮助。
学习了《中国石拱桥》一文,针对课本上描摹说明卢沟桥柱头上狮子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对学生进行了练习,结果在写作中有一个学生就用这一句式来写的家乡名胜古迹仓颉庙的美景“这些树木,有的柏槐相拥,有的飞檐走壁,有的宝灯倒挂,有的喜鹊翘尾,姿态各异,美不胜收。”
学了朱自清的《春》,我先让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句子,再让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感到写作的难度降低了,消除了畏难情绪,兴趣高涨,效果出奇的好。我觉得这种“小景”训练法,对我们完成全篇起到了“添砖增瓦”之效。
七学思想,立意深。
教材课文大都有它鲜明的思想。我们写作时也需要让自己的作文具有某种思想,如我们学了杨绛的《老王》一文,我们折服作者那博大的爱心,钦佩她那高尚的品质。探究作品的主题,当今社会虽物质文明不断进步,但对社会底层的弱者的关爱仍值得关注。在写“爱”为话题的作文时,有同学就将这一主题迁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就摒弃了那种人云亦云的父爱母爱,显得别具匠心,吸引读者。
有言曰:“读是花朵,思是果实,没有思索的阅读就像一个人没有胃脏,而只有一张巨大的口腔。”作为教师学生的我们要用好我们身边的宝贵资源——教材,且学且思共成长。
【关键词】教材;写作
近几年来,我在耳边经常传来同行们的哀叹声“课本没用了,上课没意思,讲的内容考试又不考”。的确,随着试题方向的改变,课本的内容直接考太少,大多数题型来自于课外,各种题均趋向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对此,我和其他同志一样曾有同样的想法。但近一两年来,通过对语文课本的挖掘,我发现文章都是专家们深思熟虑精选出来的课文,不管是诗词、散文、小说、戏剧、还是现代文文言文,都称得上典范。作为语文老师通过课本教材可以教会解决试题中各种题型的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里我就通过课本怎样掌握写作的方法来谈。
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半壁江山”,但它像一座高高的山,横亘在老师与学生中间。曾有言“农人怕挑粪,学生怕作文”,学生唉声叹气抱怨作文难写,老师心急如焚忧虑作文难教,家长为此手忙脚乱,买了一本又一本作文书,找了一个又一个的辅导班来解围,但往往收效甚微,为此,我认真思考:学生们平时看书大都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能对作文书上指导的技法融会贯通的理解、掌握,变成自己的一种技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课文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同学们就可以举一反三,练成写作文的熟练技巧。”读后,我豁然开朗,叶老让我寻找到了语文教材这一“源头活水”,教给了我提高学生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的方法,为此,我做了一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学标题,亮主题
“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目不明,则心不亮”课文的标题是作家深思熟虑,仔细斟酌的结果,值得我们推敲、学习、模仿。如能恰当的出现在学生的作文里,也许就会“引人注目”。如学习了冰心的《荷叶 母亲》这篇课文,我引导同学分析作者通过荷叶对红莲的呵护来写母亲对孩子的关爱。运用这样的标题就将两者的相似性在文中表现出来了。我让学生学习这种拟题方法围绕“爱”这一话题拟题,并说明理由:
学生甲说:“我拟为《高山 父亲》,因为我们常常说“父爱如山,它是高远的、深沉的,因而我通过写山的高大。沉稳来赞颂父爱。”
学生乙说:“我拟为《土地 父亲》,因为土地是广阔的、沉默的,父亲的胸怀是宽广的,父亲是不苟言笑的。”
同学丙抢着说:“我拟为《风筝线 慈母心》,因为风筝无论飞的多高多远,总有线牵着,儿女不论漂泊到哪里,母亲的心总是牵挂着。”
同学丁争着说:“我拟为《手心 手背》,因为姐姐总是呵护着我,关爱着我,就好像手背护着手心一样。”
学习了《伟大的悲剧》我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将看似矛盾的词用在一起,表达了不同的内容,反映出人物的不同方面。让同学写“幸福”时,有人拟了这样的题目《沉重的幸福》写了当今社会家长对子女的溺爱,的确让孩子们感到了幸福,同时也让他们丧失了一种自理能力,难以独立适应生活,这种幸福难道不让人感到沉重吗?
二学形式,美外衣
“人靠衣装马靠鞍”穿着时髦、得体、个性的服饰,会让更多的人关注,否则可能被人忽视。作文也一样别具一格的形式会让人眼前一亮。
学习了《傅雷家书》,我引导学生观察本文的形式,体会文章的感情,学生们感受到:利用书信体更容易倾诉真情。当学生写《成长的烦恼》时,有同学就用了这一形式,向老师倾诉自己的烦恼,向父母倾诉自己的烦恼,让人觉得情真意切。
《邓稼先》一文运用了小标题的形式,写作时引导学生用小标题来行文,如以“班主任”为话题来写,有人构思为《班主任——老黄》第一个小标题拟为:千里眼;第二个小标题拟为:顺风耳;第三个小标题拟为::活络嘴;第四个小标题拟为:豆腐心。
学习《登上地球之巅》一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直接引用刘连满的短信,更好的表现了他舍己为人,团结协作的精神。我们今后写作时可直接引用,这样说服力更强。
三学结构,巧布局。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对文章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不同的结构同不同的形式的建筑一样,彰显不同的风格,写作时,我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结构。
如学习了《安塞腰鼓》这篇散文,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描写过程中用“好一个安塞腰鼓”一线贯穿,表达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有同学在《成长的烦恼》一文借鉴这一结构形式,叙述成长中的几件事,用成长是儿时的调皮和捣蛋,成长是童年的天真和烂漫,成长是少年的的活力与张扬,成长是青春的梦想与羞涩,作为叙事后的小结语,并贯穿全文,让人觉得结构严谨,行文紧凑。
学习朱自清的《春》,分析作者主体部分通过春花图、春草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的描写来赞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提醒同学在写景时可以这样安排,有位同学在课堂练笔时,写到《迷人的秋天》时这样安排:秋天迷人在花园,秋天迷人在果园,秋天迷人田野,秋天迷人在笑颜。
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时,引导学生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详略得当的组材技巧,合理布局安排文章的材料。学习《夏感》引导学生感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学习《伤仲永》《走一步,再走一步》分析文章采用先叙事,再议论点题的结构,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叙事类文章可借鉴这一结构。
四学开头、引读者。
作文要求打造“凤头”,做到小而美。而同学作文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在授课时抓住文章开头有代表性的例子具体细致的向学生分析引导,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朱自清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流沙河的《理想》一诗,开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冰心《观舞记》的开头:“ 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这些文章运用了各种修辞来开头,那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运用修辞来开头。 《羚羊木雕》一文的开头“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这种将情节重要的内容放到开头,引起读者的注意。这种开头的方法称为情节突破法,有利于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分析后,让同学以课改为背景写《一堂 的课》时一个同学就用了这种开头形式来写:“与桥有关的俗语有……”一位学生俨然老师的模样讲道。既吸引了读者,也自然引出了下文。
《济南的冬天》开头:“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运用对比衬托,引出写作对象。
朱自清的《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直接叙述开头。《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第三个片段开头:“凄风。苦雨。天昏。地暗。”用简练的语言白描,勾勒出一幅凄凉之景,为后面描写战争的罪恶渲染了气氛,这是一种环境渲染开头法。我们在写作时可灵活应用。
五学结尾,收束力。
收尾呼应是写作的一中常规技巧。一篇佳作,仅仅有“凤头”还不够,还需“豹尾”来收束。朱自清的《春》结尾:“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着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巧用比喻修辞收束,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夏感》结尾:运用对比衬托法收束。
《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篇末议论点题。
《斑羚飞渡》结尾:“消失在一片灿烂中”用环境描写烘托老斑羚的悲壮美。《羚羊木雕》一文的结尾:“可是,这能全怪我吗?”运用设问式,引起读者的思考,深化题旨。
《三峡》一文的结尾引用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既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又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经过这样一分析,同学在作文结尾时掌握了方法,能恰当迁移 ,灵活运用。
六学语言、美文章。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优美精炼的语言,会让人觉得清新明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学习不同风格的语言:在写景散文中学习运用各种修辞描绘景物。在叙事散文中学习质朴无华的语言传递真情。如《背影》中父亲的语言描写。更重要的是抓住课文中的美句佳段来模仿训练。
如学习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针对课本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学生进行了练习,结果在写作中有一个学生就用这一句式来写的山村美景,“不必说娇艳的玫瑰,也不必说高傲的牡丹,单是屋后小山上的那一朵朵野花,就足以令人回味无穷。”
学习了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针对课本上“小而言之……大而言之……”这一句式学生进行了练习进行了练习,结果在写作中有一个学生就用这一句式来写的“小而言之,读《读者》可以有效提升你的作文分数,对我们升学有帮助;大而言之,读《读者》可以让你读出一副好心肠,读出一副硬骨头,对我们作人有帮助。
学习了《中国石拱桥》一文,针对课本上描摹说明卢沟桥柱头上狮子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对学生进行了练习,结果在写作中有一个学生就用这一句式来写的家乡名胜古迹仓颉庙的美景“这些树木,有的柏槐相拥,有的飞檐走壁,有的宝灯倒挂,有的喜鹊翘尾,姿态各异,美不胜收。”
学了朱自清的《春》,我先让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句子,再让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感到写作的难度降低了,消除了畏难情绪,兴趣高涨,效果出奇的好。我觉得这种“小景”训练法,对我们完成全篇起到了“添砖增瓦”之效。
七学思想,立意深。
教材课文大都有它鲜明的思想。我们写作时也需要让自己的作文具有某种思想,如我们学了杨绛的《老王》一文,我们折服作者那博大的爱心,钦佩她那高尚的品质。探究作品的主题,当今社会虽物质文明不断进步,但对社会底层的弱者的关爱仍值得关注。在写“爱”为话题的作文时,有同学就将这一主题迁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就摒弃了那种人云亦云的父爱母爱,显得别具匠心,吸引读者。
有言曰:“读是花朵,思是果实,没有思索的阅读就像一个人没有胃脏,而只有一张巨大的口腔。”作为教师学生的我们要用好我们身边的宝贵资源——教材,且学且思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