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

来源 :教师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yl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而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成为现如今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要形成数学思考能力,学生不仅要借助一定的数学问题情境,更应通过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领悟,在领悟中逐步形成,在形成中逐步发展。但是更多的是要靠学生自身在反思过程中的领悟,反思过程是没有人能够代替的,这是学生形成数学思考的灵魂。
  【关键词】数学的思考;情境;问题;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内容。“为教之道在于导,为学之道在于悟”学会思考是送给学生的最好礼物。通过让学生数学的提问、数学的思考、数学的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下面就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谈几点做法。
  一在情境中学会数学的提问
  1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如一年级教学我们的校园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数一数参加跳绳、打乒乓球、打篮球的人数,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一共有多少人?跳绳的比打乒乓球的少多少人?打篮球的比跳绳的多几人?打篮球的人数是打乒乓球的几倍?由于问题是自己提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
  要实现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想”,教师需要深刻挖掘数学课程内容的本质和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精心设计内容呈现的形式和展开的结构,巧妙设置问题线索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联,使学生的学习是在一个可以充分运用数学思想进行思考的框架下进行。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学会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有三位工人师傅,甲每加工25个零件,有23个合格,乙每加工20个零件,有19个合格,丙每加工50个零件,有47个合格。如果有一批零件需要其中一名师傅加工,你会选择谁?”使学生认识到这个现实问题时间可转化为“求谁的合格率高”这一数学问题上。
  二在问题解决中学会数学方法
  1学会选择和处理信息。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思维活动看成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而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有的对解决问题是有用的,而有的则是无关的。因此要训练学生正确选择有效的信息,如经常创设多余条件或不完整的问题意境让学生解答,从而使学生明确条件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至于出现像“船上有26头绵羊,19头山羊,问船长的年龄是多少?答:26+19=45(岁)”这样的情况。
  2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如“应该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数学思考能力的形成不仅要让学生借助一定的数学问题情境,而更应通过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领悟,在领悟中逐步形成,在形成中逐步发展。在教学“数学广角”一课中,我努力为学生安排了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活动。如“用1、2、3写两位数”:我通过学生“摆卡片”这一操作活动,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卡片摆放是有规律的;接着在交流、评价中又围绕着“你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你觉得好在哪儿呢?”等,促使学生去观察、发现,加深学生对其隐藏着的数学规律的领悟、认识;最后引导学生得到了两种基本的排序方法,进一步体会到按一定的顺序思考的重要性。而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在经历观察、分析、比较、概括、交流、评价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领悟规律、发现规律、从而提升经验水平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形成数学思考的过程。
  3学会猜测与验证。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大胆的进行猜测,积极的验证,初步经历“课题研究”的过程。在研究中学会数学的推理。如下图是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问:“如果一个小正方形掉了,猜一猜,它的周长将怎样变化?”有的学生说周长变短了,有的说变长了,也有的说周长不会变。然后组织学生验证,得出当掉的是四个角中的一个时,周长不变,如果掉的是中间某一块时,则周长变长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到。这里教师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反思等一些列探索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思之有“据”、思之要有“理”、思之要有“序”,这不仅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更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探索方法。
  三反思——数学思考的灵魂
  数学思考的形成和提升,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但是更多的是要靠学生自身在反思过程中的领悟,这一过程是没有人能够代替的,这是学生形成数学思考的灵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图形、语言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逐步做到有条理性、逻辑性;另一方面在交流中要学会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把别人的数学思考方式、方法整合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思考能力,改进自己的学习。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用纸折、涂几分之一(组内4位同学操作的图形完全相同,组与组之间的图形不同)。汇报时,我问: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是怎么表示的?生:我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生:我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八分之一……(师收集不同图形的四分之一,贴在黑板上)这时我问学生: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涂色部分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表示四分之一?生通过你一言,我一语发现:不论图形的形状如何,只要它们都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涂色的1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在这里老师引领学生透过现象进行深入的比较和辨析,把一些非本质的属性撇开,把一些本质的属性抽象出来加以概括,从而突破学习的难点,形成清晰的概念。
  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可以先复习回顾三角形的特征,从“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这一问题切入,再以“怎样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一个三角形?”这一富有挑战性问题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深刻地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如果把一根吸管看作一条线段,你能把这三根吸管(长度各不一样)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强调每两条线段的端点要相连)
  集体操作后,学生开始汇报。
  生:我发现三条线段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不能。 生:我认为三条一样长的线段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那么,任意长度的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生:有的能,有的不能,不能确定。
  师:这是一根吸管,如果把它剪成三段,按照你们的意见,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现在老师要求你们把这根吸管剪成三段,要使这三段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能行吗?
  师:先不要急于动剪刀,想一想,怎样剪就一定围不成。
  学生先动脑思考该怎么剪,再动手操作汇报。
  生:我先剪一条长的和一条短的,然后把这条短的再剪成两段。
  生:这三条线段里面有一条要长一点。
  生:这三条线段里面有一条要特别长。
  师:什么叫“特别长?” 生:就是比另外两条加起来还长。
  师:他说的是什么意思?谁听懂了?
  生:他的意思就是,最长的这一条线段要比另两条短的加起来还长。
  生:也可以说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比第三条短。
  师:还有一些同学剪下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
  生:我剪的三条线段差不多长,没有一条特别长,所以能围成三角形。
  生:如果较短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相等,也能围成三角形的。针对这一句话,教师通过课件动态演示,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如果较短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相等,也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
  本节课中,整个探究过程是不断进行反思的过程,是学生在“悟”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观点与想法的过程,是一步步逼近正确结论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想法、观点、结论可能是不正确的,探究道路可能是曲折坎坷的,但学生的体验是深刻、真实的,这一过程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究性,决定了学生思考过程的不完善、不完整。因此,在交流中让学生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阐述自己的观点,能不断完善学生的数学思考,提升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更应关注学生数学的思考,使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现实问题,真正做到为形成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教。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途径有三条:一是激发情感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必要条件;二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写作实践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保障。三是重视现实生活是培养想象能力的基础。培养方法有:1.表象积累法;2.概念想象法;3. 表象粘合法;4.采用假设法。  【关键词】指导;教师;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写作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如何教育转化班内的每一个差生,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教师要做好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重视差生的转化工作。  一差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  我从事教学工作十多年以来,接触的差生很多,归纳差生一般的特点是:思想上不求上进,没有前进的目标和动力;行动上不循常规,经常闹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损人不利己的事;学习上困难较多,成绩差。差生之所以差,有其本身的内部原
期刊
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课堂的提问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如提问琐碎,有些教师误认为,问答式就是启发式,问题越多,启发性就越大,就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从上课开始,教师设计了琐碎繁多、深浅不适的问题,结果使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看热热闹闹、思维活跃,实际效率低下,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教师、文本、学生是一个互动、不断生成、拓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一发挥文本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载体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既然文本是作为一种载体出现,就要把它当作语文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教师要充分地去开
期刊
要使小学生对口语能力产生兴趣,这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作为低段的小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而对于农村低段的小学生来说,这似乎更是难上加难。现将学习的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利用教材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刚入学的儿童
期刊
【摘要】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厌烦数学学习过程中枯燥无味的推理和计算,更不理解一些知识点的形成,不喜欢老师单调而古板的教学模式,只是迫于各种压力强“忍受”着。这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为此我用了多年的教学研究与探讨,发现教师应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与管理理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等方面来提高学
期刊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学,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懒惰像生活一样,比操劳更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闪亮的。  这些名言就像警钟一样鸣响在我们的耳边,惊醒着我们,指导者我们,让我们在迷茫,困惑中拨云见日,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把金钥匙。从发现‘金钥匙”,到巧用、扎实“金钥匙”,到努力地打造自己的金钥匙,艰难的跋涉中有苦闷,有彷徨,更多的是牛刀小试的惊喜和决定贯彻执行的鉴
期刊
说起教课文与教阅读,人们就会想到一个经典的案例:台湾赵镜中老师和大陆的一位老师共同在内地上《太阳》一课。前者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后者教学目标主要是研究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赵老师事后不无感慨地说:大陆的语文课主要是在讲课文。他认为语文课不应该讲课文,而是应该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番话其实道出了教师在语文教育观方面的差异。  一什么是“教课文”与“教阅读” 
期刊
【摘要】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善于把教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的过程,一定能诱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