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學道德与法治SACE-R教学模式为“情境创设——活动体验——交流分享——外化拓展”,遵循学生道德发展规律,以满足学生道德成长的需要,探寻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径。基于SACE-R教学模式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着眼于问题情境的创设,笔者认为需立足童化经验视角、思维视角、情感视角,使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的道德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SACE-R教学模式;童化;问题情境
笔者所提出的“童化”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视角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而问题的设置需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并具有挑战性,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涵养道德品质。
一、立足童化经验视角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与认知
问题情境要从童化视角创设,实现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对接,在了解学生的“前在”和“潜在”的前提下,以“我是儿童”的视角和角色创设问题情境。
如二年级上册《欢欢喜喜庆国庆》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国庆节这一国家节日,是达成单元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二年级学生不太清晰国庆节的含义,因此,教师以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找到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结点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水到渠成地导向学习。
把握教材设计的意图,教师分层创设情境,先再现学生庆祝生日场景,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日,回顾自己过生日时的情景,通过类比迁移的方法进而迁移认知,再用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祖国妈妈生日的话题上,学生知道10月1日是新中国的生日,从而引出本课主题,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立足童化思维视角创设问题情境,深化对道德生活的反思与重构
(一)创设多维度问题情境,分解问题难度,拓宽思维广度
小学生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创设问题情境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进行,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由形象到抽象,分解问题的难度,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
如在三年级下册《四通八达的交通》第一课时教学时,其中在感悟“交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这一环节中,需要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交通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进行探究,教师分步创设以下几个问题情境,引领学生一步一深入地感悟。
这样,围绕核心问题分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由近及远,从“交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延伸到“交通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发现多样化的交通方式,给人们的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让他们学会参与公共生活、关心公共生活,从而对交通事业有整体而深入的认识。
(二)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培养辨析能力,发展思维深度
实施问题教学法可促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等能力,符合新课程理念。而创设问题情境可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符合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如广东省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冯继有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一课时,创设了“三毛钱的官司”生活案例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辨析,有效达成了“提高自身的权利意识,认同争取权利的实际行动”这一教学目标。
案例探究情境:三毛钱的官司
1998年10月6日,郑州火车站,青年农民葛锐在候车室上厕所被收费三角钱。
1998年10月29日,葛锐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郑州铁路分局退回三角钱如厕费。
1999年4月2日,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葛锐提请上诉。
2000年8月16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撤销二七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要求郑州铁路分局返还葛锐的入厕费0.30元。
此后,全国各地火车站逐步取消了候车室厕所的收费。
问题:打这场“三毛钱的官司”值吗?你会这样做吗?
这样,创设凸显公民权利的知行冲突的案例情境,让学生在“打这场‘三毛钱的官司’值吗?”的问题探究与分析的过程中明白三毛钱虽少,但这关系公民的基本权利,葛锐敢于争取合法权利的精神应当赞赏,而且这样的官司应该努力成为公益诉讼。此时此刻,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由此萌发争取权利的意愿。
三、立足童化情感视角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对道德生活的认同与内化
道德教育是涵养生命,提升人生命内涵的活动。在道德行为的形成过程中,情感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情感体验视角下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得到真切的体验,升华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情感,才有利于外化为道德行为。
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他们》第二课时,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并体验各行各业劳动者工作的艰辛,教师创设了“持锅翻炒”模拟体验活动问题情境。
情感是人们心理结构的核心部分,人们的行为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持锅翻炒”互动模拟活动,由个别参与和观察体验,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获得直接的真切的感受,感受到厨师所从事职业的意义及其背后的艰辛,让学生的情感逐步升华,激发起内心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尊重和感谢之情,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境”来激发学生的“情”,利用“问题”来促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走向深刻与内化,将道德认识升华为道德观念和道德智慧,引导和帮助学生从情绪升华为情操,从而形成稳定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最终外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高德胜,章乐,唐燕.接上童气: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刘颖.问题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SACE-R教学模式;童化;问题情境
笔者所提出的“童化”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视角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而问题的设置需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并具有挑战性,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涵养道德品质。
一、立足童化经验视角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与认知
问题情境要从童化视角创设,实现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对接,在了解学生的“前在”和“潜在”的前提下,以“我是儿童”的视角和角色创设问题情境。
如二年级上册《欢欢喜喜庆国庆》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国庆节这一国家节日,是达成单元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二年级学生不太清晰国庆节的含义,因此,教师以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找到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结点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水到渠成地导向学习。
把握教材设计的意图,教师分层创设情境,先再现学生庆祝生日场景,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日,回顾自己过生日时的情景,通过类比迁移的方法进而迁移认知,再用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祖国妈妈生日的话题上,学生知道10月1日是新中国的生日,从而引出本课主题,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立足童化思维视角创设问题情境,深化对道德生活的反思与重构
(一)创设多维度问题情境,分解问题难度,拓宽思维广度
小学生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创设问题情境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进行,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由形象到抽象,分解问题的难度,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
如在三年级下册《四通八达的交通》第一课时教学时,其中在感悟“交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这一环节中,需要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交通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进行探究,教师分步创设以下几个问题情境,引领学生一步一深入地感悟。
这样,围绕核心问题分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由近及远,从“交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延伸到“交通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发现多样化的交通方式,给人们的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让他们学会参与公共生活、关心公共生活,从而对交通事业有整体而深入的认识。
(二)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培养辨析能力,发展思维深度
实施问题教学法可促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等能力,符合新课程理念。而创设问题情境可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符合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如广东省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冯继有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一课时,创设了“三毛钱的官司”生活案例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辨析,有效达成了“提高自身的权利意识,认同争取权利的实际行动”这一教学目标。
案例探究情境:三毛钱的官司
1998年10月6日,郑州火车站,青年农民葛锐在候车室上厕所被收费三角钱。
1998年10月29日,葛锐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郑州铁路分局退回三角钱如厕费。
1999年4月2日,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葛锐提请上诉。
2000年8月16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撤销二七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要求郑州铁路分局返还葛锐的入厕费0.30元。
此后,全国各地火车站逐步取消了候车室厕所的收费。
问题:打这场“三毛钱的官司”值吗?你会这样做吗?
这样,创设凸显公民权利的知行冲突的案例情境,让学生在“打这场‘三毛钱的官司’值吗?”的问题探究与分析的过程中明白三毛钱虽少,但这关系公民的基本权利,葛锐敢于争取合法权利的精神应当赞赏,而且这样的官司应该努力成为公益诉讼。此时此刻,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由此萌发争取权利的意愿。
三、立足童化情感视角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对道德生活的认同与内化
道德教育是涵养生命,提升人生命内涵的活动。在道德行为的形成过程中,情感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情感体验视角下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得到真切的体验,升华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情感,才有利于外化为道德行为。
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他们》第二课时,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并体验各行各业劳动者工作的艰辛,教师创设了“持锅翻炒”模拟体验活动问题情境。
情感是人们心理结构的核心部分,人们的行为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持锅翻炒”互动模拟活动,由个别参与和观察体验,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获得直接的真切的感受,感受到厨师所从事职业的意义及其背后的艰辛,让学生的情感逐步升华,激发起内心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尊重和感谢之情,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境”来激发学生的“情”,利用“问题”来促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走向深刻与内化,将道德认识升华为道德观念和道德智慧,引导和帮助学生从情绪升华为情操,从而形成稳定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最终外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高德胜,章乐,唐燕.接上童气: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刘颖.问题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