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探讨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x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发挥情感功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 情感教学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能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与质量。以下几点是我近两年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要想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积极研究、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采用,优化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沟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行单方向、“满堂灌”式的授课,而学生完全是被动的接受。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全面实施化学教学的一个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我尽可能的改成学生演示实验,另外再设计一些巧妙的趣味实验。如:某些溶液的pH值测定实验。一位被邀请到讲台前做演示实验,而且要求台下同学在仔细观察现象的同时指出做实验同学的操作是否规范、如有错的话请加以改正,这样全班同学情绪高涨,每人有很强的表现欲。实践证明,这样的实验最易诱发学生的直观兴趣,使学生处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的综合情境中,手、脑、眼并用,情趣丰富,学习知识变成了精神享受。
  
  二、运用情感疏导,促进认知内化
  
  情感与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一方面,认知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认知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刻;认知越浅薄,情感也越浅薄;认知不正确,就会产生错误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又反作用于认知。
  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一个聪明好动的男生,用较少的时间完成了该节课的基本任务,然后,他随意地将不同的溶液混合在一起,我看到之后马上走向那学生,他见我走过去马上停止了乱动,脸上的表情紧张害怕,等待教师的严厉批评(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时,我经常训斥学生,但也没有起到什么良好效果)。所以,那天我一改常态和蔼的对他说:“化学试剂间的许多反应我们还没有学习到,有些物质间反应后能产生大量热,而有些物质间反应后能产生有毒气体等等。你想动手做一些探究性实验是好事,但必须有选择性的选取试剂。”这样吧,给你布置一道课外习题,请你用实验证明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瓶口的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而是其他物质,方法越多越好。
  在老师的信任与鼓励下,他开始了实验,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证明这白色固体是碳酸钠。我想,当时如果严厉批评的话,可能会使他恨我,失去学习的兴趣,觉得枯燥乏味。课后,他到办公室向我承认错误说:“老师,你为什么不批评我,而是让我继续做探究实验,以后,我会认真上化学课的,认真做作业,到期末考试时会报答你的。”学生的一番话,对我促动很大,老师和学生之间是有感情的,老师并不能一味批评学生,有时该研究一下学生的学习心理。
  
  三、运用教材,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的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适应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组织教学测验或考试时,要精心设计试题,不要让学生考得灰溜溜的,觉得自己怎样努力也学不好,而要让学生从考试结果中知道他们已学到了知识,有所收获和提高,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化学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
  如:在平时的测验卷中,我总喜欢出一些可供选择的习题,不必每人都做,这样激发每人的情感去体验成功。又如讲区分CO与CO2的方法时,由于答案不是唯一的,我鼓励学生多想多动,看谁想的方法越多,引入竞争机制;回答时先让基础较差者回答,然后让其他学生来补充完整,这样能让每位学生体验成功。教师通过“导之以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抓住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通过“助之以成”帮助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
  
  四、培养师生间的友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必然会进行认知和情感信息的交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仅是围绕教学内容进行的情感交流,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交流往往处在主导地位。在教育目标和职业道德要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对学生关怀爱护的友情,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从实践中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且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感情越融洽,课堂气氛越活跃,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情感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当解决的问题愈困难时,所作的努力也愈大,情感也就愈强烈,当问题得到解决就会有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出现,愈能促进其它问题的解决,愈能提高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河北省大名县束馆镇束馆中学)
其他文献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五月的第一天就是国际劳动节。因此,新教育实验把每月一事的主题定为劳动——让我们学会扫地!说起扫地,有一个经典的故事:东汉时有一位名叫陈蕃的少年,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这个故事是说做大事
期刊
新一轮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校本教材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学模式,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教学要求。”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存在有不注重语文知识延伸和拓展的教学弊端,从而导致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压抑和被动的现状,最终导致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次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教学的 “人文性”。思想政治课理应贯彻这一精神。人文精神主要通过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而这恰恰是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因而,在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都应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人文精神 思想政治课 教学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期刊
多媒体(Multimedia)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以及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成
期刊
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体会到素质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所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且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各项素质的根本,心理素质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影响学生成绩的差异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问题,当代少年儿童的心理性问题越发明显,令人堪忧。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标准的学科,有着进行思想教育的优势。语文教材中蕴涵大量的爱心素材,语文教学开放的教学过程为爱心教育提供了契机。在奉献爱心意识日益淡薄的今天,语文教学理应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语文教育与爱心教育应相得益彰。  关键词:爱心 教育    语文教学一直以来就渗透着爱心教育,那么,什么是爱心?对人或对事物有深厚感情。是啊,假如一个人对人对处于漠视状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期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整堂课做好开路先锋。因此,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是很值得我们研究探索的。当然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联系时事导入  政治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时政性。教学内容中的理论往往与当前的热点问题有联系,大胆
期刊
今年初一新生入校,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我像往常一样,并没有讲授新的语文课文及语文知识,而是以谈心式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了一个调查。我问大家:谁喜欢学习数学?全班有95%以上的同学举起了手;我再问大家:谁喜欢学习英语?全班却有90%的同学举起了手。    我又问:谁喜欢学习语文?举手者寥寥无几。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很失望的表情,因为这是我预料之中的事。相反,我面带微笑地告诉大家:不喜欢学习语文,责
期刊
当我们的社会迈入新的世纪时,素质教育也将随之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对21世纪人才无论是从知识储备还是综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更强的要求,而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  简而言之,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为适应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打下基础,而现阶段的教师就是要适应素质教育。良好的教育来源于良好的教师
期刊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机智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和谐、民主、平等、活跃、自然的教学环境,能使教师与学生处于自由开放的状态,消除师生心理和空间的隔阂,增强师生间交往活动,融洽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使课堂成为师生相互依存、平等发展的学习空间。语文课堂应该以人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