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C36军用战术折刀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zm4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每年一次的世界最大刀展美国Blade Show上(在美国东岸的亚特兰大举行),有一个摊位前总是人头攒动,参观者使尽浑身解数才能挤到前排,这是一家不平凡的制刀企业——蜘蛛(Spyderco)公司。它因生产具有独特风格的出类拔萃的刀具而在全球拥有很多狂热的粉丝——“蛛丝”,“蛛丝”们一般收藏若干款蜘蛛刀具,并且关注蜘蛛公司出厂的所有新刀款。
  提起蜘蛛公司,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讲的是有一位潜水员在深海里被废旧的鱼网缠住了,在双手不能共用的情况下,他因为携带了一把蜘蛛折刀,很轻易地单手就把刀打开,从而得以逃出险境。有关蜘蛛刀的传奇故事在《SPYDERCOSTORY》里有更详尽的阐述,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蜘蛛的每个刀款,包括它设计的初衷、蜘蛛刀的整个生产过程、解决的生活问题等。书中还探讨了蜘蛛刀为何如此出类拔萃,研究了蜘蛛公司的生意经,发掘了蜘蛛公司成为刀具工业的传奇经历。
  
  刀具探路先锋
  
  1978年,萨尔·格雷瑟(Sal Glesser)在科罗拉多州的Golden创立蜘蛛公司。然而,蜘蛛公司最初却并不是以刀具起家的,而是生产一种名为“portable hand”的便携机械手,它将金属腿和夹子固定在一块金属板上,可以夹住一个或是多个物体。这个“奇怪的家伙”第一个用武之地是电路焊接安装工业。5年后,萨尔·格雷瑟发明了三角磨刀器和第一款名为“clipit worker”的折刀,这是蜘蛛首次跻身刀具市场。萨尔·格雷瑟以“蜘蛛”命名他的公司,有两层意思:一是代表公司成立初期所生产的外形酷似蜘蛛的便携机械手,另外便是代表当时欧洲汽车制造商对优秀跑车的称呼。萨尔·格雷瑟希望蜘蛛的商品能为消费者提供最优异的性能,希望他出售的每一款刀具都是优秀的代名词。
  创业之初,蜘蛛公司没有自己的大型加工厂萨尔·格雷瑟只能四处寻找能生产高品质刀具的工厂。1979年,萨尔·格雷瑟与著名的华裔刀具设计师马国森在旧金山的射击打猎户外远足活动中相识。萨尔·格雷瑟告诉马国森,在美国境内,没有一家公司能够量产他所设计的刀具,质量都不能达标。马国森当时与日本的一些厂家有生意上的往来,便把萨尔·格雷瑟介绍给这些厂家,蜘蛛公司从而得以迅速与日本加工厂合作生产刀具。马国森还和萨尔·格雷瑟分享了他们各自的设计成果:马国森的刀具锁定设计(front lock)和萨尔·格雷瑟的口袋夹。两人合作的多款刀具进入图纸设计阶段,但都没有量产。
  


  蜘蛛最富盛名的刀具要数CLIPIT折叠刀,它因“口袋夹”的英文拼写而得名。口袋夹的概念最先由蜘蛛引人刀具制造行业,现在几乎所有的刀具生产厂家都提供带有口袋夹的刀具。CLIPIT折叠刀被称为“优秀创造、优秀设计、优质材料和高品质生产管理的结晶”,蜘蛛公司的一本小册子简明扼要地说明了这些:我们的成功源于我们相信用户会选用品质更高的产品。蜘蛛从1981年开始设计生产可放置于口袋中的刀具……现在蜘蛛的很多做法和设计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工业标准,它们中的每一项都意味着优秀。
  
  蜘蛛刀的三大特色
  
  “十多把黑色的折刀稍微打开,刚刚露出刀刃,直立在树上,活像一群鸟停在树上,这些“怪鸟”有着大大的眼睛(刀刃的圆孔)和牙齿(锯齿刃),感觉怪怪的,然而又觉得它们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这是蜘蛛的广告给“蛛丝”们的印象。实际上,蜘蛛刀有三个主要的设计特色:单手开启圆孔(round hole)、刀夹(clip)和锯齿刀刃(spyderedge)。
  早在1981年,蜘蛛就生产出刀界第一把单手开启的折刀(C01 Worker),其标志性的单手开启圆孔造型使人们一眼就能认出那是蜘蛛公司的产品。现在,刀具单手开启的机构有许多种,如凸钮、碟形钮及各种形状的通孔,但仍以蜘蛛公司首创的圆形孔最为快捷!单手开启功能不仅让日常使用更加方便,而且对军警、救援人员、登山探险者来说更是必不可少:传统的折刀要双手借助刀上的凹槽才能把刀打开,而单手开启的刀具只需要用持刀手的拇指推动刀上的凸钮或通孔即可将刀打开。在一只手需要攀援、持物或被困等的情况下,单手开启功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刀夹是蜘蛛刀的另一革命性的设计。从推出第一把折刀开始,刀夹的设计就融入到蜘蛛刀具之中。它在当时改变了数百年来人们携带刀具的方式与习惯,并奠定了新一代战术折刀的设计基础。据说蜘蛛的刀夹设计创意灵感来源于萨尔-格雷瑟平日携带的一个钥匙圈,那个长得像青蛙的钥匙圈可以将钥匙放入口袋而露出青蛙的头和前脚,就像是一只青蛙夹在口袋上,这样简单的设计让使用者无需将手伸入口袋即可取出钥匙。善于思考的萨尔·格雷瑟联想到这样的设计对于随身携带的刀具同样相当便利,于是便开始尝试在刀上设计刀夹。虽然目前大多数刀具都将刀夹视为折刀必备的设计之一,但蜘蛛公司才是真正的首创者。刀夹的用途是将刀具夹在口袋或者腰带上,在没有刀夹之前,人们都是将刀具放在刀鞘或刀套中携带,现在,刀夹已经迅速代替刀鞘。蜘蛛公司推出刀夹以后,使用者日常可以更快捷地取用刀具,同时让使用者在紧急关头也能镇定自如地迅速完成任务。现在,配合不同的刀型、用途以及不同的携带方式,蜘蛛公司推出了可上下互换、左右对调的刀夹设计,目的是方便使用者能够以刀尖朝上或刀尖朝下的方式安全携带。
  蜘蛛刀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锯齿刀刃。据说,蜘蛛公司的创始人萨尔·格雷瑟最初是从鲨鱼的牙齿得到灵感。在锯齿刀刃的设计中,锯齿的形状、大小、打磨角度等对最终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蜘蛛作为首先成功使用锯齿刃的生产者,至今在设计上仍领先一步。其独特的设计与普通的锯齿刃相比,具有更强的切割力和更佳的保持能力。普通的锯齿刃由大小弧形刃构成,而蜘蛛锯齿刃在弧形的交汇处保留了更多的金属,使得尖端更加坚固,这样虽增加了加工难度,却换来了更强的穿透力和保持能力,其强大的切割力甚至可以割开凯芙拉(Kevlar)防护手套。蜘蛛的刀具经受住了各种严酷的测试,包括切割海军绳索、软骨、加热器水管、导线、防弹背心等等,表现十分优异,因而具有“edge retention”的称号。蜘蛛刀一般是全齿或是半齿,其优秀的切割能力,深得用户的好评。
  
  C36军用战术折刀
  
  C36蜘蛛军用战术折刀被认为是适用于高强度工作的高性能折刀,是蜘蛛最著名的产品之一。据称,蜘蛛公司设计这个型号的原则就是不遗余力地在各个方面都使用最好的技术和材料,使它成为趋于完美的折刀。据萨尔-格雷瑟介绍,一天,有个自称来自保密的特种部队的战士打来电话,希望蜘蛛公司在C07(蜘蛛的一种很受欢迎的全尺寸折刀)基础上改 进为G10手柄、内村锁及黑色刀刃的折刀供他们使用,那个人只肯说出自己的名,却不说姓氏。考虑到C07本身并不适合军用,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几个月后,蜘蛛公司开始设计一款适于极端严酷的条件下使用的军用刀,这就是现在的C36军用型。它几乎完全满足当时那个神秘人物的要求,可惜却无法和他联系,不过一把近乎完美的折刀就此诞生了。
  从刀柄到刀刃,蜘蛛C36走的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设计路线。它拥有G10材料制成的比较新型的工程学手柄,兼具良好的手感和安全性。从高强度切割工作的需要看,C36拥有强壮的整体手柄设计,大手柄、拇指坡道和粗砾的防滑指槽都提供给使用者最大限度的支持。C36有两种有效的握持方式,其中第二种握法:食指卡在手柄和刀片连接处的弧形空档上,可以用手卡住刀片完成精细切割。蜘蛛C36的刃形非常适合日常工作,丰硕的刀腹和纤细的刀尖使得C36在使用中粗细兼顾。在出厂的整体切割效能上,C36的出厂锋利度极佳,但锋线后面的主刃面要厚实得多。在刀刃的保持性(耐用性)上,C36的CPM440V(S60V)材质非常好。其中CPM粉末系钢材是美国Crucible原料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刃物钢,厂方曾声称CPM440V是上世纪90年代的超级制刀钢材。虽然CPM440V含碳量比传统的440C多出近一倍,经热处理后其硬度却只为HRc57-58。
  

其真正杰出之处在于保留刀锋的耐损性及延展性两方面,因此CPM440V售价颇高,多应用于手工定制(刀匠手作)的刀具。目前,蜘蛛公司已经将C36的钢材换成了S30V。这种钢经过长日寸间的测试,被喻为现在最好的造刀钢材。在制造过程中,它被打成粉末状,然后再经高压处理成钢材。它的优点是钢的每部分都有很平均及统一的表现,而其它的钢材不同的材料分布不均可能会造成刀锋上有不同的韧力和硬度,S30V就解决了这种问题,而且它的防腐蚀性也有较好的表现,硬度也适中。蜘蛛公司在市场的需求中不断进步,自改为S30V后,为响应客户需求,BG42和S90V版本的C36也先后面世。C36使用内嵌式衬锁(线锁),虽然很多人认为衬锁相对薄弱,不过C36的锁定相当可靠,蜘蛛公司在他们这种嵌套式衬锁的安全性上做足了功夫。C36的开刀相当流畅,采用特有的蜘蛛式开刀法,用手抓住开刀孔顺势抖开刀身,开刀同时刀片锁定也就位了。这种方法开刀很快,不过比不上轴锁的速度。C36的开刀是灵活的,不过收刀有些吃力。C36的刀背棱角分明,在长时间的双手推切后可能会有些痛苦。在进行切割动作时,大拇指放置在齿槽上。刀上有尾绳孔,刀尖朝下插入口袋。总之,C36的优点突出,是很好的切割工具,使用者决不会在C36的刀柄上失手滑脱,它可以提供强大的切割力,是户外活动的首选。
  当今世界著名的刀具厂商达上百家,蜘蛛公司以其独特的创新力,成为当今战术刀具界的领跑者,整个刀具工业链,包括其它竞争厂家、客户、个人刀匠等都在仔细观察蜘蛛公司的每一个动向。所有的刀具展会中,蜘蛛的展位前都十分热闹。曾经有人问:“什么刀最好”,这样问题是很难给出答案的,但如果综合考虑产品质量、结构设计、实际使用、售后服务、厂家的声誉、独特的风格……蜘蛛就是“最好”的。在我国,它也是深受刀具收藏者和专业人士喜爱的知名品牌。
其他文献
在一个德国军官的日记中有这么一段话:“这里的森林里,沼泽里,到处都是复仇者的身影……真糟糕,我再也不想碰到类似的事了。我不能和幽灵作战。现在我正在写日记,恐惧地看着太阳落下……黑夜来临了,我觉得好像从黑暗中听到了什么,一些阴影正向我们逼近,可怕的恐怖正包围着我……”  是的,在辽阔的苏维埃土地上,苏联游击队就犹如一群神出鬼没的幽灵不断给德寇制造着恐慌。他们炸铁路,炸桥梁,抓俘虏,每每让看似强大的德
期刊
西班牙海军最新、最大的舰艇——“胡安·卡洛斯一世”号前不久在纳凡蒂亚造船集团菲尼-斐罗造船厂下水,引起了外界很大关注。之所以会有如此轰动效应,主要是因为不少国家看上了这款两栖舰的技术性能,如澳大利亚海军未来的“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就是以其为原型设计,而以色列也对其表示出很大兴趣。    发展背景    冷战结束后,由于苏联及华约这个强劲对手的消失,西方国家海军开始调整原来那种为在大洋上与苏联海军对
期刊
作者简介:  李杰 海军军事学术所研究员,现为中国孙子兵法学会理事、中国二战史学会理事、全国国防科普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海军战略、新军事变革、武器装备、外国海军和海洋军事等问题研究,参与和撰写了大量的全军和海军课题研究、学术报告及其他各种类型文章,先后出版专著、译著40余套、本(其中,主编5套,与人合著、合译5本,余为独立著、译),总字数达数百万;还撰写过多部军事、武器装备、海洋科技与科普电视剧
期刊
越南战争中,美军认识到霰弹枪在丛林作战时的价值,二战时期久经沙场的霰弹枪再次成为美军的宠儿,许多二战时期使用的霰弹枪又被送往越南战场。越南战场上的美军霰弹枪主要包括雷明顿M870、温彻斯特M1200、斯蒂文斯M77E等。据统计,美军和南越部队在越南战争装备的雷明顿M870霰弹枪就有十万余支。美国军事专家总结霰弹枪在越战中的作用时指出:在城镇、壕沟、丛林、山地等复杂地形上实施的近距离作战中,霰弹枪更
期刊
空中优势对于美国军事战略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空军的F-16A/B已经开始大批退役,A-10的替代也早就上了议事日程;美国海军的F/A-1 8A/B也是一样;更紧迫的是由英国“鹞”式战斗机发展而来的海军陆战队的AV-8。空军发展F-22已经落实了,海军的F/A-18E也落实了,但海军陆战队的AV-8B还是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况。面对三军都需要F-16、F/A-18、AV-
期刊
俄格军事冲突是军事迷近期讨论的热点话题,格鲁吉亚人的莽撞、俄罗斯的果敢……这都是军迷茶余饭后谈论的主题。当然,评点在这场军事冲突中出场的五花八门的步兵武器也成为了军迷排行论辈的资本。其中,格鲁吉亚士兵手中的“万国牌”轻武器是战争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与俄罗斯清一色的苏式轻武器不同,格鲁吉亚的轻武器几乎是万国大杂烩,北约等国家大批的军火以各种名义运进格鲁吉亚,其中不乏“大牌名流”。美国大名鼎鼎的M
期刊
激光制导炸弹从越南战争中出现,到现在已经近40年了。虽然此后出现了在技术上更先进的卫星制导炸弹,但并未见激光制导炸弹退出历史舞台。在90年代以后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中,激光制导炸弹的使用都很多,在伊拉克战争中甚至和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一起担纲攻击武器的主角。激光制导炸弹之所以有这么强的生命力,是因为其有三个独特优势一是命中精度非常高(可达1~3米,而JDAM则在5米以上):二是能够打击低速运
期刊
(4)东八西藏支队覆灭    1939年5月28目的太阳终于从地平线上消失了。对日军搜索队队长东八百藏而言,这是极其难熬的一天。他的快速支队没有重现上次交战的“辉煌”,而是遭到了苏蒙军的激烈抵抗。进入东岸的苏军工兵连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东八百藏的迂回。对岸台地上的苏联大炮更让日本人支付了高昂的成本。到黄昏时分,东八百藏的队伍已是死伤枕藉。  但在19时,东却获得了一支意外的援兵——第4中队浅田忠义少
期刊
1月14日,是享有“低空霸王团”美誉的海军航空兵某歼击团新年首次飞行训练日。只见20多名着飞行皮服的飞行员们个个威武挺拔、精神抖擞,径直跑向属于自己的战鹰。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战机呼啸而过,直刺苍穹。下午17时08分,最后一架歼击机安全着陆,该团第一个飞行日顺利完成了双四机攻击防御、大速度差大高度差等实战科目的训练,出勤率和任务完成率均达到100%,实现了首飞“开门红”。    低空霸王团的由来
期刊
随着俄罗斯经济在近几年逐渐得到恢复,俄罗斯军队建设也走出了90年初的窘境,许多以前因为资金问题而停滞的军事项目得以继续进行。不久前,俄罗斯国防部公开宣布,将为俄军采购最新研制的BMPT重型坦克支援战斗车,以加强俄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战斗力。    研制背景    20世纪90年代后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表明,坦克、装甲车辆要想在今天的战场上更好地生存,防护性能的优劣至关重要。防护性能是坦克发展非常重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