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上与旧的教育体系相比,都有重大的变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对历史学科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其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供广大历史教师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课;教学改革;实践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课和以前的历史课有着很大的差别,不再是以前的教条主义,不再是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新的课程要求教学应更贴近学生实际,强调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出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和学生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更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1]。面对这一新的形势,如何转变教育观念,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对每一位教师的严峻考验。
1.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传统的历史教学靠的是一张嘴、一支粉笔和几张挂图,一些历史场面靠的是教师用语言来描述。生动的语言固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不能再现精彩的历史瞬间而给学生留下一些遗憾,最终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多媒体教学不同,电子课件的展示使历史场面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声音和画面会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身临其境。身心受到感染,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单纯的语言描述不能很好地表现战争的残酷性,而我们向学生展示当时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战争实况等资料,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使思想感情有所升华,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反对霸权,反对战争。
二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课标和新教材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余地。例如,通过学习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在学完秦汉以后,组织学生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2]。这需要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类似的例子很多,历史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改革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评价历史的方法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逼真,具有声、光、形、色再现的特点,变枯燥为生动,变静态为动态,对知识加以形象化展示,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起到獨特的作用。因此,在历史课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材、黑板、粉笔”的格局,恰当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把历史课知识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地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思考,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效对接。
3.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历史课程标准》把“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列入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新标准编写的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编排中体现了这一基本目标。历史教师应利用教材中许多故事性强、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事例,运用寓教于史、寓理于事的方式,让学生从中汲取思想养料,领会历史的教益,陶冶情操,纠正以往历史教育泛政治化、教条化的弊端,真正体现出历史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新课程标准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观念,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因此,广大教师必须从过去那种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下解放出来,重新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并贯彻到各项教学原则和教学实践当中[3]。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与时事的结合,特别是要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例如,针对“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言论,我们可以用史实来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总之,历史学科不会孤立存在,历史与其他学科综合的特点更加凸显。
4.结语
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每一个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观念,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今后我们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每位历史教师都必须在一种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大胆地进行尝试,以发展为目的,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延庆.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08-110.
[2]叶世锋.初中历史课教学改革新思路[J].广东科技,2010,(02):98-100.
[3]胡冬梅.浅谈课程改革与初中历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课;教学改革;实践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课和以前的历史课有着很大的差别,不再是以前的教条主义,不再是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新的课程要求教学应更贴近学生实际,强调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出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和学生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更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1]。面对这一新的形势,如何转变教育观念,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对每一位教师的严峻考验。
1.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传统的历史教学靠的是一张嘴、一支粉笔和几张挂图,一些历史场面靠的是教师用语言来描述。生动的语言固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不能再现精彩的历史瞬间而给学生留下一些遗憾,最终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多媒体教学不同,电子课件的展示使历史场面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声音和画面会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身临其境。身心受到感染,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单纯的语言描述不能很好地表现战争的残酷性,而我们向学生展示当时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战争实况等资料,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使思想感情有所升华,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反对霸权,反对战争。
二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课标和新教材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余地。例如,通过学习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在学完秦汉以后,组织学生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2]。这需要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类似的例子很多,历史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改革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评价历史的方法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逼真,具有声、光、形、色再现的特点,变枯燥为生动,变静态为动态,对知识加以形象化展示,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起到獨特的作用。因此,在历史课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材、黑板、粉笔”的格局,恰当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把历史课知识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地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思考,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效对接。
3.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历史课程标准》把“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列入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新标准编写的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编排中体现了这一基本目标。历史教师应利用教材中许多故事性强、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事例,运用寓教于史、寓理于事的方式,让学生从中汲取思想养料,领会历史的教益,陶冶情操,纠正以往历史教育泛政治化、教条化的弊端,真正体现出历史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新课程标准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观念,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因此,广大教师必须从过去那种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下解放出来,重新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并贯彻到各项教学原则和教学实践当中[3]。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与时事的结合,特别是要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例如,针对“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言论,我们可以用史实来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总之,历史学科不会孤立存在,历史与其他学科综合的特点更加凸显。
4.结语
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每一个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观念,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今后我们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每位历史教师都必须在一种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大胆地进行尝试,以发展为目的,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延庆.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08-110.
[2]叶世锋.初中历史课教学改革新思路[J].广东科技,2010,(02):98-100.
[3]胡冬梅.浅谈课程改革与初中历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