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震&马天歌:用传承的“术”表达心中的“艺”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_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事业都离不开传承与发展,只有传承才有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提升。摄影也不例外,所谓古典工艺是因为数字技术的出现才有的叫法。简言之,工艺和思想造就了摄影艺术,工艺是摄影的方法和手段。在尝试和探索摄影工艺的道路上,有这样一对既是父子亦是师徒的父女。
  父亲马震曾经从事税务工作长达30年,后任教于四川传媒学院摄影系,主讲《感光材料原理与应用》和《暗房技术与技巧》。多年来,他一直努力探寻摄影古典工艺新的发展途径,自己研究配制银盐感光乳剂和其他感光材料,并在木板、石材、画布、玻璃等介质上放大印相、呈现影像。通过运用不同基底材质,他试图找到摄影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以新的角度诠释作品的内涵。女儿马天歌则是一位獨立摄影人,因个人喜好及家庭环境熏陶,自小学习文学和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着探索。她喜爱运用摄影传统工艺与特殊材料相结合,运用特殊表达方式与影像内容相结合。

与马天歌、马震对谈

简单谈谈两位是如何走上研究传统工艺的道路?


  马震:大概是20年前,我偶尔看到一档介绍画家在鹅卵石上作画的电视节目后突发奇想,考虑是否可以把照片也如此印放呢?当时数字影像刚刚兴起,摄影主要还处在传统影像呈现时代,所以工艺选择自然落在了传统上,至于古典工艺其实是在传统工艺探索进程中被发现、了解并逐渐深入的。
  在我的创作中,选择古典传统工艺表达,完全是个人的认知。事实上,古典、传统、数码工艺并不是割裂开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后也会更加紧密。
  马天歌:很小的时候,我就从父亲那里知道了“摄影”这个词汇,更多是看着父亲一个人在暗房工作,偶尔也会想去“体验一把”。真正接触摄影后,我最初更热衷于直接用相机去表达感受。虽然使用胶片拍摄,也要在暗房里操作,但那时从父亲手中接过“成品”后,并没有深究太多。反而直到摄影进入数字时代后,通过关注父亲的朋友圈和在新闻报道中看到一系列他的作品和指导学生们开展的相关活动,我才真正被这些工艺所展现的丰富内涵和广阔的表达力所震撼。于是,我出于好奇,在父亲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创作,发现这种表达方式和制作出来的作品是我所喜爱的。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投入了更多时间在古典工艺上,感情也从喜爱变成热爱,最终选择以之为自己的事业。
  我非常赞同父亲的观点:“我们没有理由去丢弃任何一种人类文明。”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也不会放弃不同的表达方式,融合与创新是我未来会更多考虑去做的。

女儿长大后也选择了影像制作工作,和父亲沟通过吗?父亲持什么态度?


  马震:年轻一代对老一辈所从事的事业,都会有一个审视判定的过程,并不断反复和重新评估自己的人生选择。我很早就知道女儿对文学情有独钟,尤其在古诗词韵律等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上大学时她却选择了法律专业,对此我理解。但摄影,实际上是一直伴随着她的,当她郑重地告诉我要将摄影作为她人生的一个选择时,我也没有犹豫地接受了。至于她今后还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取决于她自己,我无法做出预判,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会帮助她完成自己的事业。

女儿在创作中会有压力吗?刚开始会有困难吗?在自己的作品中如何创新?


  马天歌:我确实有压力,但这些也催促着我前进,有幸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艺和术密不可分,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术”最终还是需要结合自身的“艺”表达。因此,我一直将摄影工艺包括父亲的工艺作为一种手段,去表达我看到和想表达的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困难一定是有的。开始是因为对工艺的掌握程度不够,没有办法准确表达所思所想。现在也依然有困难,作为一个艺术上的完美主义者,将工艺与内容结合,最终让人动容并不简单。“感人深者莫先呼情”,想要不着痕迹的打动别人、打动自己,从来非易事。

  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我和父亲都能明显感受到我们面对艺术时的不同。说的浪漫一点,我们的头脑中有不同的世界,我们都在试图表达自己头脑中认知的世界。因此,即便我们用着完全相同的工艺,最终的表达结果也是不同的。摄影对我来说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我会尽所有的可能去“玩”出一些新的东西。比如我对设计的兴趣,让我结合摄影工艺进行了服装设计;我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兴趣,让我用传统染料结合摄影工艺呈现影像……我想未来也会有更多。

会把自己当下的题材和计划和对方分享并征求意见吗?


  马震:分享和沟通已经成为常态,毕竟我们要完成的是共同的事业。
  马天歌:会的。父亲是1963年出生的人,可思想依旧很年轻,他时常会蹦出一些新奇的想法,带给我许多创作灵感。我深刻领悟到父亲的知识、阅历和生活积淀是离我最近的“百科全书”。
  我目前正在进行两个长期的创作项目。一个是关于城市的,目前主要聚焦在成都。另外一个是表现中国老工业发展的,主要以西南三线建设为主线,然后扩展到大三线建设。我希望以古典传统工艺方式去呈现,使作品看上去更具历史感,父亲很赞同,同时给我提供了一些参考方案。

两个人出现过争论吗?结果如何?


  马震:答案是肯定的,工艺是科学,需要严谨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但同时,工艺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地探索、完善和创新,因此争论在所难免。
  创作思想上争论会很多,两代人,经历和文化认同等方面差异较大,在世界观相同的基础之上,求同存异,至于结果各有胜负吧,当然有时我会动用一些父亲的权威,女儿也免不了要耍耍孩子的脾气。

谈谈对彼此艺术风格的理解。


  马震:从工艺制作的角度,我们各自都在进行着研究,有些女儿已走在了前面。我以为女儿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给我的感觉是多样化的,这应该是一件好事,会给她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视角。风格,有时可以理解为是墨守成规,我不希望她过早确立下来。就我们父女来讲,两代人的理解和视角肯定有差异的,这是时代造就的。在某些方面,女儿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往往大于接受旧事物的能力。我的理解和视角更多来源于实践,她更多来源于书本。
  马天歌:我觉得父亲的作品,更多是表达中国的山水人文和探讨人类生存状况。最终的影像,可能与他的文学背景有关,有诗意的成分在其中,同时又是没有负担下的一种审慎思考。时势造就英雄,一个时代中每个人产生的成绩都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虽然古典传统工艺普及并不广泛,但作为一种表达世界的方式,是确实会因创作者的不同反映出差异。

在从父亲的经历中,女儿学到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马天歌:首先是要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有序。父亲在“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中更偏向后者。起初会因类似一个量杯没有归位的问题挨骂不少,那时我也很不理解,后来发现井然有序的便利后,就一直坚持下来。
  第二是禁止“纸上谈兵”。早期我曾茶饭不思地研究摄影和工艺上的中英典籍,很多时候会在一个问题上钻牛角尖,父亲只说了一句话“去做!”。我大多数的进步是因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

在家庭中和工作中,马震老师是一个严厉的父亲还是一位慈祥的父亲?


  马天歌:父亲亦父亦师,实际上我很难将这两重身份剥离开。在我生命的重要节点上,父亲总是严厉的。我还记着父亲从我两三岁开始就叮囑的八个字“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我的成长是经历过一些波折的,父亲告诉我要把苦难当做财富。事业上父亲对我的要求近乎苛刻,他曾伤感地对我说,如果有一天他离开这个世界,最大的希望就是我依然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稳稳地站立。父爱如山,我想我需要尽一生去理解这四个字。
  借此次专访,如果和对方说一句心里话,想说什么?
  马震:走好你的路,父亲永远是你的守护者。
  马天歌:谢谢爸爸,我爱你!
其他文献
01作品《不真实》(Unreal),2015年,被曝出排放丑闻之后,成千上万的大众和奥迪汽车闲置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莫哈韦沙漠.Jassen Todorov02我和自己的1976年產Piper Warrior飞机, 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州,美国.YeeLee Foo03壮观的森林,火山口湖国家公园,俄勒冈州,美国. Jassen Todorov04从天空俯拍,造纸厂排出的废料产生被风推动,产生蒸汽和泡沫
期刊
中國的家长多数有个习惯,喜欢帮孩子规划学业、规划生活,乃至规划婚姻和职业,如果和孩子意见有分歧,多数也会强势。所以,摄影师薛俊这样的父亲就显得很难得,对于儿子薛玉斌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步,他的态度都是:只要儿子选择自己觉得正确的事,他都无条件支持。正是因为薛俊的这种开明态度,使薛玉斌弃理从文学习新闻专业,成为一名职业摄影记者。成为同行之后,父子间的生活交流有了更多业务上的讨论,薛俊也多了一层行业前辈的
期刊
2019年1月16日,索尼正式发布了全新微单TMA6400,该相机优异的对焦性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发布会现场,索尼还公布了针对A9、ATM3、ATRM3全画幅微单相机的固件升级计划,也就意味着拥有这些机型的用户,可以通过固件升级的方式体验到索尼最新的技术。  近日,索尼正式推出了全畫幅微单A9的5.0版本新固件,主要对A9的自动对焦性能和相机操控体验这两方面进行了提升,升级幅度之大不亚于
期刊
在入职上海《文汇报》之前,袁婧在本科学习的是摄影专业,艺术创作、人文关怀主题的摄影都是强项。但没想到一进报社,被安排去跑“科技线”。对于女生来说,袁婧的第一反应是,科技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领域,非常神秘,但自己接触科技新闻并不多,对科技话题也不是很痴迷。然后当她接到自己第一个科技新闻报道任务时,袁婧的想法彻底变了。  第一个采访任务就是去位于上海西虹桥的北斗卫星导航研发中心拍摄一个专题。实验室内的工
期刊
40岁意味着什么?首先是身体的信号——皱纹更明显,皮肉伤恢复期变长,头发稀疏成为常态,越来越容易从睡梦中惊醒。其次是精神上的变化:也许对世界有了更坚定的见解,也许拥有曾经向往的一切,或者一无所有,对一些事也许还有期待,但不像年轻时那样强烈;同时,也拥有属于这个年龄段的疑惑:是否还能冒险,是否还能失去?  40岁算是青年,还是中年呢?为40岁找到适当的位置,既是社会结构的命题,也是自我审视的命题。每
期刊
在中国新闻摄影史上,胡颖的名字不能被绕过。  1965年大学毕业到新华社工作后,胡颖先后做过图片编辑和摄影记者,而1979年5月调入新闻摄影理论研究室开始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后,一直奋斗在理论创新和学术活动的前沿。这40年里,他参与、主持和见证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闻摄影理论发展与变化的全过程,著作丰富、创新不断,对新闻摄影理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傳真纪实与传情寓意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期刊
2019 sony EXPO索尼魅力赏于4月19日~21日在深圳举行,索尼中国、索尼移动、索尼影视、索尼音乐、索尼互动娱乐、Aniplex动漫等索尼在华企业联袂参加了此次大型品牌活动。这是索尼公司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大型盛会,展示了电子、影视、音乐、游戏、动漫等各部门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现状,并一定程度上分享了未来的战略和规划。此外,索尼魅力赏也是索尼粉丝们欢聚的舞台,在这里粉丝们能够零距离体验到索尼黑
期刊
自从第一次使用思锐脚架,我便与它结下缘分。去年入手了这款T-005SR便携脚架,半年的时间里,它陪伴着我上山下海,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T-005SR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轻便、小巧,火焰般的红色搭配黑色显得非常有个性和活力。在旅途的拍摄中,它能够很轻松地被收纳进单肩包里,它既是有力的支撑,又是释放肩颈压力的“暖心孩子”。虽然比不上前辈们的粗壮与结实,但5千克的最大负重足以满足轻量化的拍摄需求。  
期刊
“挪用”是后现代主义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创作方法之一,也是对传统艺术所提倡的“原创性”的一种颠覆。人们可以通过对已有艺术作品的模仿及重构来进行新的创作,它的出现也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当代艺术,尤其是当代摄影艺术中,挪用的创作手法已经越来越流行,成为许多摄影师的灵感源泉。人们挪用的方式也愈加多元化,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或模仿,也加入了绘画、装置、拼贴、表演,以及图像截取,等等,大大扩宽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富民,育人为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也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征程中阔步前进。而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领域,都离不开教育事业,甚至我们可以说读懂新中国教育70年发展,便能找到新中国这70年从落后到昌盛的重要原因。  4月23日至30日,由新华社中国图片集团主办的“播撒希望——致敬新中国教育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