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约翰·邓恩的《告别辞·莫伤悲》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历来倍受推崇。以往研究多重其内容,对其进行文体学研究为数不多。本论文通过文献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即语音和语义层面,对其进行文体学分析。
关键词:《告别辞·莫伤悲》;文体学;文学性
一、引言
在文学史上,约翰·邓恩称为玄学派诗人。他的作品是智慧和情感的完美结合,尤以《歌与十四行诗》著名。这首诗据说是1611年邓恩即将远赴欧洲大陆时写给妻子的。[1]61这首诗的内容和文体均表达了邓恩与妻子之间的深情。本文将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对其文体特征进行介绍。
二、语言特征描述和阐释
(一)语音
诗歌可以说一门语音艺术,依靠语音,它才能充分表达自己。[2]279本文从格律、节奏和韵律三方面分析了这首诗的语音特征。格律指诗歌中有规律出现重读非重读音节的特征。除抑扬格外,诗中出现少量扬抑格,如“moving”等。格律的变化增添了这首诗的乐感,避免了单调。[3]64同时,由于抑扬格是诗歌中的常用格律,扬抑格能有效强调相应词组以及世俗之爱的脆弱。
节奏体现在语言中重读非重读音节的组合形式。[2]281节奏增加了这首诗的音乐性,还使其更富有表现力。读者容易注意到那些重读音节。在第一节,结尾的“away, go”等均是重读双元音。它们减缓了这一诗节的语速,营造了一种有德之人静静逝去的宁谧氛围。邓恩想提醒妻子,他们的爱高于世俗,他们应像有德之士一样静静分离,而非流于世俗悲歌。在第20行,一系列重读音节,“care”,“less”等强调了真爱不仅停留在感官享受。读者在读这些重读音节时,会花更多时间,在这段时间间隔里,读者可能会想到那些炽热世俗之爱的意象,思考这种爱与邓恩夫妇之爱的不同。
韵律指的是单词间某些音节的重复出现,通常在行尾。[1]7韵律使诗歌更加悦耳,便于记忆,更具表现力。这首诗中出现许多韵律,如头韵和眼韵。头韵通常指词首辅音的重复出现。第三行重复出现的清音[s]就是一个头韵。它使人们想到有德之士的微弱呼吸。清音[s]没有摩擦,契合第一节的主题,给读者以宁静之感。但同时[s]仍清晰可闻,就像人们仍能感到有德之士濒死时的痛苦。邓恩夫妇之别亦如此,平静但令人心碎。当押韵部分拼写一致,但发音不同时,称为眼韵。[1]9在第13和15行,“love”和“remove”就是一对眼韵。当人们乍看到这对眼韵时,以为它们押韵。但当人们读出它们时,又发现其实不然。世俗恋人正如眼韵。当他们离别时,将悲伤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不久又会遗忘彼此。
(二)语义
语义学不仅研究文章的整体意义,还研究文章句子之间的组合方式和相互联系。[2]43这首诗中的奇喻和对比手法值得关注。奇喻是一种浓缩的意象,具有很强的对比性,带给人智力上的愉悦。[1]58在传统诗歌中,诗人用鲜花、珍珠等来比喻爱人和爱情。然而在邓恩的诗中,他用非常怪异的意象来描绘爱情。起初,读者可能会认为邓恩的诗费解,但当他们读过多遍后会发现,这些诗有其独到之处。在第七节,邓恩写道,
“即便是一分为二,也如同
僵硬的圆规双脚一般;
你的灵魂,那定脚,不动,
倘若另一脚移动,才动弹。”[4]139
圆规是邓恩最著名的奇喻,极富表现力。圆规本是画图工具,邓恩用它来比喻完美爱情。圆规的双脚等长,代表两个恋人对完美爱情同等重要。除圆规外,邓恩还用了许多其它奇喻来比喻他和妻子的离别,如“薄如空气的金箔”,“有德之士之死”等。黄金可以被锻造成极薄的金片而不断裂。邓恩用此告诉妻子,他们虽会暂时分离,但他们灵魂始终在一起。世俗恋人分离时,总会嘶喊,邓恩认为自己与妻子的爱不同于世俗,用有德之士的死亡来提醒妻子平静作别。
对比就是比较两种或多种事物,突出它们的不同之处。邓恩分别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他和妻子的爱与世俗恋人之爱的不同。于他而言,世俗恋人分离像“地震”,而他与妻子的短暂分离则像“天体运动”。虽然他们的分离更令人心痛,但他们不应像俗人一样呼天抢地。邓恩用此来安慰妻子,并且歌颂他们的爱情。
三、结语
本论文主要从语音和语义两个层面对约翰·邓恩的《告别辞·莫伤悲》进行了文体学分析。总体而言,这首诗写于恋人分别之时,所以语言庄重严肃。另外,由于作者创造了许多新奇比喻,如“圆规”、“金箔”等,这首诗也带给人们许多独特的感受。
参考文献:
[1]李正栓,申玉革.英美诗歌欣赏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4.
[2]徐有志.英语文体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杨丽丽.文学文体学视阈中的《别离辞·节哀》[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1).
[4]约翰·但恩.约翰·但恩诗选[M].傅浩,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关键词:《告别辞·莫伤悲》;文体学;文学性
一、引言
在文学史上,约翰·邓恩称为玄学派诗人。他的作品是智慧和情感的完美结合,尤以《歌与十四行诗》著名。这首诗据说是1611年邓恩即将远赴欧洲大陆时写给妻子的。[1]61这首诗的内容和文体均表达了邓恩与妻子之间的深情。本文将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对其文体特征进行介绍。
二、语言特征描述和阐释
(一)语音
诗歌可以说一门语音艺术,依靠语音,它才能充分表达自己。[2]279本文从格律、节奏和韵律三方面分析了这首诗的语音特征。格律指诗歌中有规律出现重读非重读音节的特征。除抑扬格外,诗中出现少量扬抑格,如“moving”等。格律的变化增添了这首诗的乐感,避免了单调。[3]64同时,由于抑扬格是诗歌中的常用格律,扬抑格能有效强调相应词组以及世俗之爱的脆弱。
节奏体现在语言中重读非重读音节的组合形式。[2]281节奏增加了这首诗的音乐性,还使其更富有表现力。读者容易注意到那些重读音节。在第一节,结尾的“away, go”等均是重读双元音。它们减缓了这一诗节的语速,营造了一种有德之人静静逝去的宁谧氛围。邓恩想提醒妻子,他们的爱高于世俗,他们应像有德之士一样静静分离,而非流于世俗悲歌。在第20行,一系列重读音节,“care”,“less”等强调了真爱不仅停留在感官享受。读者在读这些重读音节时,会花更多时间,在这段时间间隔里,读者可能会想到那些炽热世俗之爱的意象,思考这种爱与邓恩夫妇之爱的不同。
韵律指的是单词间某些音节的重复出现,通常在行尾。[1]7韵律使诗歌更加悦耳,便于记忆,更具表现力。这首诗中出现许多韵律,如头韵和眼韵。头韵通常指词首辅音的重复出现。第三行重复出现的清音[s]就是一个头韵。它使人们想到有德之士的微弱呼吸。清音[s]没有摩擦,契合第一节的主题,给读者以宁静之感。但同时[s]仍清晰可闻,就像人们仍能感到有德之士濒死时的痛苦。邓恩夫妇之别亦如此,平静但令人心碎。当押韵部分拼写一致,但发音不同时,称为眼韵。[1]9在第13和15行,“love”和“remove”就是一对眼韵。当人们乍看到这对眼韵时,以为它们押韵。但当人们读出它们时,又发现其实不然。世俗恋人正如眼韵。当他们离别时,将悲伤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不久又会遗忘彼此。
(二)语义
语义学不仅研究文章的整体意义,还研究文章句子之间的组合方式和相互联系。[2]43这首诗中的奇喻和对比手法值得关注。奇喻是一种浓缩的意象,具有很强的对比性,带给人智力上的愉悦。[1]58在传统诗歌中,诗人用鲜花、珍珠等来比喻爱人和爱情。然而在邓恩的诗中,他用非常怪异的意象来描绘爱情。起初,读者可能会认为邓恩的诗费解,但当他们读过多遍后会发现,这些诗有其独到之处。在第七节,邓恩写道,
“即便是一分为二,也如同
僵硬的圆规双脚一般;
你的灵魂,那定脚,不动,
倘若另一脚移动,才动弹。”[4]139
圆规是邓恩最著名的奇喻,极富表现力。圆规本是画图工具,邓恩用它来比喻完美爱情。圆规的双脚等长,代表两个恋人对完美爱情同等重要。除圆规外,邓恩还用了许多其它奇喻来比喻他和妻子的离别,如“薄如空气的金箔”,“有德之士之死”等。黄金可以被锻造成极薄的金片而不断裂。邓恩用此告诉妻子,他们虽会暂时分离,但他们灵魂始终在一起。世俗恋人分离时,总会嘶喊,邓恩认为自己与妻子的爱不同于世俗,用有德之士的死亡来提醒妻子平静作别。
对比就是比较两种或多种事物,突出它们的不同之处。邓恩分别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他和妻子的爱与世俗恋人之爱的不同。于他而言,世俗恋人分离像“地震”,而他与妻子的短暂分离则像“天体运动”。虽然他们的分离更令人心痛,但他们不应像俗人一样呼天抢地。邓恩用此来安慰妻子,并且歌颂他们的爱情。
三、结语
本论文主要从语音和语义两个层面对约翰·邓恩的《告别辞·莫伤悲》进行了文体学分析。总体而言,这首诗写于恋人分别之时,所以语言庄重严肃。另外,由于作者创造了许多新奇比喻,如“圆规”、“金箔”等,这首诗也带给人们许多独特的感受。
参考文献:
[1]李正栓,申玉革.英美诗歌欣赏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4.
[2]徐有志.英语文体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杨丽丽.文学文体学视阈中的《别离辞·节哀》[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1).
[4]约翰·但恩.约翰·但恩诗选[M].傅浩,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