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
摘要:人与人的本质的和谐问题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马克思在《手稿》中描述的人与人的本质不和谐的现状、人与人的本质和谐的实现以及马克思关于人与人的本质和谐思想的启示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以期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手稿;人的本质;和谐
一、《手稿》中人与人的本质不和谐的现状
马克思在《手稿》中的笔记本Ⅰ《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这一章中主要阐述了劳动异化理论,通过异化及其四个规定性特别是人与人相异化又反作用于人的本质的异化,如此反复循环,导致了人与人的本质不和谐现状的产生;在笔记本Ⅲ《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这一章中主要阐述了对异化劳动的扬弃:人与人的本质的和谐的实现。马克思对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的本质不和谐现状的论述主要是通过异化表现出来的:
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马克思在《手稿》中认为,“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1]劳动产品的异化,即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成为奴役和统治劳动者的异己的力量。 “凡是成为他劳动产品的东西,就不再是他自身的东西。”这就是说工人的劳动产品不是由他自己来支配的,任何的劳动产品都是劳动者劳动的凝结,凝结到他自身之外去了。并且劳动者自己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已经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作为自己的敌对力量,越来越有力的在控制自己,反对自己。
2.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行为或生产行为的异化,这是一个有关工人感受的问题,即劳动使他自己不再是他自己,劳动者的劳动成为一种被迫的强制劳动。“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他在自己的劳动中是否定自己,感到不幸,使自己的肉体折磨、精神遭摧残。”这就是说,劳动行为或生产行为本身不再是人的本质,劳动行为变成了被迫的强制劳动,变成了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那种需要的手段。
3.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是类存在物” 正是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但是异化劳动把作为人的本质即自由自觉的改造世界的活动颠倒过来,以致于“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异化劳动导致:人的类本质……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自然界、精神本质、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异化劳动使人又退回到了最初的原始社会,生活连最基本的需要也得不到满足。他们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没有根本的区别了。
4.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认为,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生命活动、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前三个规定在说明人同自身的关系。其实人同自身的关系必然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劳动实际上就是统治劳动者的异己力量:资本家。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劳动者自身的异化关系也反应为同他人关系的异化,即人与人相异化不仅表现为资本家同劳动者相异化,也表现为劳动者与劳动者相异化。
二、人与人的本质和谐的实现:共产主义
在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性中,私有制和异化劳动互为因果关系,而异化劳动理论以人的固有的本质为前提,所以在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中,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的解除是人的本质的实现,就是人与人的本质和谐的实现。
1.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人的本质的复归。马克思在使用“异化劳动”这一核心范畴深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本质不和谐的现状之后,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共产主义。马克思在《手稿》中明确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所以在马克思看来,这种扬弃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肯定,是对人与人的本质和谐发展的一种向往与追求。同时,共产主义“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历史之谜”指的是为什么私有制会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即共产主义回答了为什么劳动者受一种异己力量的支配,劳动者不能占有自己的本质发展到劳动者真正占有自己的本质,使自己的本质得以复归的过程。
2.共产主义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人的本质得到了肯定。马克思在《手稿》中认为,“共产主义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段历史发展来说是必然的环节。”[2]在这里马克思的第一个“否定”指的是异化劳动把人的本质剥夺了,即否定了人的本质,因为马克思在这里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开始就有的,只是因为异化劳动而被否定了;在这里马克思的第二个“否定”指的是通过共产主义否定、消灭异化劳动;所以在这里马克思的“肯定”指的就是人的本质得到了肯定,因为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不是一个逐渐获得的过程,而是一个异化丧失后而复得的一开始就有,后来被异化劳动剥夺,最后得到复归和肯定的过程。
三、人与人的本质的和谐思想的启示
据马克思的论证,在人一开始占有自己的本质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异化劳动导致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导致了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动受到异己力量的支配,而共产主义的实现又将扬弃异化,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和肯定,达到人与人的本质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得到充分解决的社会。这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第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与人的本质、人与人不和谐的现状,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认识前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成果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与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各种不和谐的现状也不容小觑:贫富差距、就业、分配不公、腐败等问题也凸显出来。正确认识我国目前面临的各种不和谐的现状能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二,妥善协调利益关系,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要考虑和照顾到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和需求,做到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及成果得到尊重;做到全社会互帮互助和平等友爱;做到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做到社会公平和正义得以维护和实现。
第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共产主义对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的扬弃并不代表抛弃物质财富,共产主义反而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情况下,要构建人与人的本质、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我国的生产力,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陈岸涛,陈金龙.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吴明永.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6).
[4]高文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和谐”思想[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8,(1).
[5]李文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和谐社会”思想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作者简介:饶宇浩,江西丰城人,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2级研究生。
摘要:人与人的本质的和谐问题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马克思在《手稿》中描述的人与人的本质不和谐的现状、人与人的本质和谐的实现以及马克思关于人与人的本质和谐思想的启示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以期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手稿;人的本质;和谐
一、《手稿》中人与人的本质不和谐的现状
马克思在《手稿》中的笔记本Ⅰ《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这一章中主要阐述了劳动异化理论,通过异化及其四个规定性特别是人与人相异化又反作用于人的本质的异化,如此反复循环,导致了人与人的本质不和谐现状的产生;在笔记本Ⅲ《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这一章中主要阐述了对异化劳动的扬弃:人与人的本质的和谐的实现。马克思对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的本质不和谐现状的论述主要是通过异化表现出来的:
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马克思在《手稿》中认为,“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1]劳动产品的异化,即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成为奴役和统治劳动者的异己的力量。 “凡是成为他劳动产品的东西,就不再是他自身的东西。”这就是说工人的劳动产品不是由他自己来支配的,任何的劳动产品都是劳动者劳动的凝结,凝结到他自身之外去了。并且劳动者自己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已经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作为自己的敌对力量,越来越有力的在控制自己,反对自己。
2.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行为或生产行为的异化,这是一个有关工人感受的问题,即劳动使他自己不再是他自己,劳动者的劳动成为一种被迫的强制劳动。“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他在自己的劳动中是否定自己,感到不幸,使自己的肉体折磨、精神遭摧残。”这就是说,劳动行为或生产行为本身不再是人的本质,劳动行为变成了被迫的强制劳动,变成了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那种需要的手段。
3.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是类存在物” 正是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但是异化劳动把作为人的本质即自由自觉的改造世界的活动颠倒过来,以致于“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异化劳动导致:人的类本质……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自然界、精神本质、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异化劳动使人又退回到了最初的原始社会,生活连最基本的需要也得不到满足。他们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没有根本的区别了。
4.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认为,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生命活动、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前三个规定在说明人同自身的关系。其实人同自身的关系必然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劳动实际上就是统治劳动者的异己力量:资本家。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劳动者自身的异化关系也反应为同他人关系的异化,即人与人相异化不仅表现为资本家同劳动者相异化,也表现为劳动者与劳动者相异化。
二、人与人的本质和谐的实现:共产主义
在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性中,私有制和异化劳动互为因果关系,而异化劳动理论以人的固有的本质为前提,所以在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中,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的解除是人的本质的实现,就是人与人的本质和谐的实现。
1.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人的本质的复归。马克思在使用“异化劳动”这一核心范畴深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本质不和谐的现状之后,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共产主义。马克思在《手稿》中明确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所以在马克思看来,这种扬弃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肯定,是对人与人的本质和谐发展的一种向往与追求。同时,共产主义“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历史之谜”指的是为什么私有制会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即共产主义回答了为什么劳动者受一种异己力量的支配,劳动者不能占有自己的本质发展到劳动者真正占有自己的本质,使自己的本质得以复归的过程。
2.共产主义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人的本质得到了肯定。马克思在《手稿》中认为,“共产主义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段历史发展来说是必然的环节。”[2]在这里马克思的第一个“否定”指的是异化劳动把人的本质剥夺了,即否定了人的本质,因为马克思在这里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开始就有的,只是因为异化劳动而被否定了;在这里马克思的第二个“否定”指的是通过共产主义否定、消灭异化劳动;所以在这里马克思的“肯定”指的就是人的本质得到了肯定,因为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不是一个逐渐获得的过程,而是一个异化丧失后而复得的一开始就有,后来被异化劳动剥夺,最后得到复归和肯定的过程。
三、人与人的本质的和谐思想的启示
据马克思的论证,在人一开始占有自己的本质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异化劳动导致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导致了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动受到异己力量的支配,而共产主义的实现又将扬弃异化,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和肯定,达到人与人的本质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得到充分解决的社会。这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第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与人的本质、人与人不和谐的现状,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认识前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成果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与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各种不和谐的现状也不容小觑:贫富差距、就业、分配不公、腐败等问题也凸显出来。正确认识我国目前面临的各种不和谐的现状能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二,妥善协调利益关系,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要考虑和照顾到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和需求,做到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及成果得到尊重;做到全社会互帮互助和平等友爱;做到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做到社会公平和正义得以维护和实现。
第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共产主义对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的扬弃并不代表抛弃物质财富,共产主义反而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情况下,要构建人与人的本质、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我国的生产力,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陈岸涛,陈金龙.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吴明永.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6).
[4]高文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和谐”思想[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8,(1).
[5]李文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和谐社会”思想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作者简介:饶宇浩,江西丰城人,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2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