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德国好人”——瓦尔特·朗格先生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配备黑色珐琅表盘和精钢表壳的1815 “Homage to Walter Lange”,仅制作一枚,举世无双。正如腕表背后的灵魂人物,独一无二。经典表盘的设计去芜存菁,附设的跳秒指针则进一步展现腕表的技术特色。这样的组合,不负瓦尔特·朗格心目中的理想腕表。



  年初2017 SIHH开展不久,便传来瓦尔特·朗格(29.07.1924 -17.01.2017)老爷子去世的消息!之于SIHH,这一全部参展品牌几乎清一色烙有“SWISS MADE”印记的展会而言,朗格的加入有着别样非凡的意义:在它的表盘上清晰而骄傲地镌刻着“MADE IN GERMANY”字样。而提到这一德式制表的顶级品牌,就不能不提品牌家族的第四代传人,上世纪90年代亲手完成品牌当代复兴的擎旗人物,瓦爾特·朗格。这位坚忍不拔的德国人用其一生书写了品牌现如今的motto,“永不止步(Never stand still。)”“朗格先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在他一生结束的时候,他会非常骄傲的说自己使这个世界发生了一些变化。不仅是复兴了品牌,更重要的是他把朗格家族的精神深深地植入到了这个公司。即便他离开了人世,他的精神与意志一样会继续驻守在这里。”朗格现任CEO施密德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92岁,安享遐年之际离世,虽没有撒手人寰的遽然,消息传来依旧令人心中咯噔一下:毕竟在他90岁生日的时候还可以自己驱策那辆1966年的奔驰轿跑百余公里,出现在众人眼前.... 2013年6月,我在德累斯顿同这位朗格当代复兴的擎旗者晤面,听岁月老人讲述自己的传奇——即便是当年在乌克兰战场被弹片击中左胸,在家里被苏联兵痞拿枪抵住脑袋,被东德劳动局发配到铀矿挖矿(完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无异于谋杀)半路逃亡西德……这些九死一生在他嘴里已然云淡风轻,甚至在讲述时还面带微笑。只在讲到亡妻,他才情动于衷,称若有来生再续夫妻情份,一定要“多点时间陪她,少点时间工作。”这是两个小时采访里他最柔软无助的时刻,泪珠就噙在他眼眶里不住地打转,但始终没有掉落.......夜来幽梦忽还乡,如今这对夫妇终于可以再度团圆,陪伴彼此了。在那个世界,他也一定会再度邂逅老友,当年和他一道完成朗格复兴的业界奇才君特·布吕莱恩先生——刻骨铭心的爱情,肝胆相照的友谊,让他的成功故事除了有被裹挟进宏大叙事的沧海桑田,更充满了人间烟火的缱绻弥笃。由于二战时大腿贯穿伤的后遗症,老先生走路略显蹒跚,身板却相当硬朗。他有一张典型的德国人的脸孔,几乎让人过目不忘:除了他嘴角长期母语发音而造就的法令纹,更是一汪“德国灰”的双眸——那是他瞳孔的颜色,也是现如今朗格店铺里柜台装潢的色调,更是曾几何时普鲁士容克贵族的色彩。



  瓦尔特·朗格退出公司管理层后,仍以品牌大使及顾问身份,积极为自己创立的公司效力。他有一句极具个性的名言︰“我是通往朗格过去的桥梁。”而他的成就远不止如此。他大胆尝试,高瞻远瞩,要求严谨,待人至诚,不只是朗格承古启今的象征,更是众所景仰的典范人物。2018SIHH上,为了向这一伟人致敬,品牌特意推出1815“Homage to Walter Lange”纪念瓦尔特·朗格特别版精钢腕表。腕表融合可掣停的跳秒指针、黑色珐琅表盘和精钢表壳。跳秒功能是瓦尔特·朗格最喜欢的复杂装置之一,这一功能体现了精准制表的纯粹概念,同时象征着家族历史的一部分。此跳秒装置未根据摆轮振幅把一秒钟分成多个步距,而是视之为连贯的时间单位。腕表于2时位置设有按钮,可启动并掣停扫式秒针。此制表理念可追溯至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dolph)在1867年的发明;其儿子理查·朗格(Richard Lange)把这项功能融入自行研制的机芯装置之中,并凭此在1877年取得德国首批专利之一。随后,这个“附跳动指针的一秒钟机芯”由他的二子艾米·朗格(Emil Lange,亦即为瓦尔特·朗格的祖父)首度应用于时计作品之中。



  为致意这位毕生醉心制表工艺的伟大人物,朗格制作出此枚独一珍品,并从历史怀表的设计中汲取灵感,以黑色珐琅表盘、传统火车轨分钟刻度、抛光指针点缀作品。全新研发的机芯特别命名为L1924,代表瓦尔特·朗格的出生年份。腕表型号297.078的前三位数字则让人想起他的出生日期——7月29日。 1815 “Homage to Walter Lange”的40.5毫米表壳以精钢铸造,历史上朗格仅于极少量特殊腕表中采用这种材质。除此独一无二的精钢作品外,朗格同时推出18K黄金、白色18K金和18K玫瑰金表壳的1815 “Homage to Walter Lange”纪念瓦尔特·朗格特别版腕表。精钢杰作则计划于2018年用于慈善拍卖。相信积极投身慈善事业的瓦尔特·朗格必定会认同此项安排。


其他文献
Deep Surface是艺术家康利妍这次与大衣展合作的艺术项目,中文译作“表面的深渊”。因为在她看来,一件经典的驼色Max Mara101801大衣,就是一个从表及里、从外在到内涵、从时尚到艺术,甚至从一件大衣到整个生活方式的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  我们在首尔大衣展的现场,两个人都身着驼色,聊了聊由一件大衣引发的艺术话题。  艺术家康利妍Yiyun Kang是一名艺术家,学者及大学讲师。出生于首
期刊
Max Mara此次特别委托其制造了66个Yugi铜碗,庆祝旨在纪念品牌创立66周年而举办的新一次“Coats!”首尔大衣展。这些Yugi铜碗的优雅漆色完美呼应了Max Mara的经典驼色。  韩语“Yugi”一词泛指各种器具,例如碗、盘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其他餐盘,这类餐具由铜合金制成,能够长时间为食物保温。根据铜合金中所用金属比例的不同,这种材质有两种生产方式。第一种称为 Bangjja(上乘铜
期刊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策展人 李大衡   Q: 大衣展曾经在柏林、北京、东京和莫斯科相继展出,2017首尔大衣展如何有自己的特色?  A:Coats!大衣展项目体现了Max Mara独一无二的文化传承, 方法论与设计哲学。品牌同样尊重地域文化与本土设计师的诠释。每届Coats!展览的更迭都与众不同,但是它们又都传承着相同的,Max Mara独有的意式美学基因。在首尔,Max Mara 的
期刊
不知道为什么,似乎是适应了太多的新生的东西,我们常常会去回望那些过去的,曾经的时尚。复古运动风不知不觉又刮了回来,满大街的小白鞋变成了笨重的“老爸鞋”,富有科技感的运动装也变成了小时候那种常见的富有饱和度的高领运动衫。  塑身体操leggings和丝绒质感的踏脚裤,这些本应该出现在健身房里的服装,在80年代被纽约女郎穿上了大街,这股更具生活化和街头潮流的运动风潮立刻席卷全球。90年代的运动时尚更有
期刊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潘天佑看来,几十年间无数企业研究院起起落落,但是微软却一直是执学术界牛耳者,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跟学术有紧密合作。  人工智能至今没有超越“工具”二字,就连AlphaGo也没有一招棋是超过人的算法,对于人类未来,潘天佑没有《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那么悲观。  对于工匠精神,潘天佑理解为精益求精,其中第一个精是入门票,第二个精则对个人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5年到20
期刊
《跳舞的梵谷》距离上一张专辑的确已经过去了3年多,孙燕姿用3年10个月的时间酝酿出了一张被外界评价为“很不孙燕姿”的作品。首波同名主打加入了歌剧的元素,大胆而狂放的女声配唱由孫燕姿亲自完成,“已经做了17年音乐,要做更好的东西确实是越来越难的,而且我需要尽力把作品做好再拿出来跟大家见面。”  “好多年,好多歌,还没听腻?”  “看到他们出现,我的声音突然就不见了……”新专辑《跳舞的梵谷》亚洲媒体发
期刊
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不是一间普通的咖啡店,这是一座拥有 2700 平方米店堂的咖啡烘焙工坊,或者說,这是一座关于咖啡的主题公园,就像迪士尼乐园那样。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杯咖啡完整的诞生过程,对于咖啡爱好者来说,这将是一次“沉浸式”的咖啡体验。  这是与星巴克咖啡公司董事会执行主席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先生的第二次见面。上一次见他是在清华大学他的演讲会上,他很严肃,但充满着
期刊
“你们看到的是机芯,而我看到的是我的一生。我是幸运的,可以一生专注于一份事业。”——罗杰杜彼  10月14日,瑞士國宝级钟表匠,罗杰杜彼品牌创始人,罗杰杜彼先生走了。这位享年79岁的钟表匠,于1995年5月19日开创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厂牌,在2008年被收为历峰集团旗下之后,罗杰杜彼作为集团腕表雁阵中最年轻的品牌,却以创牌之初就一贯以坚持并保证全线100%日内瓦印记(Poin?on de Genè
期刊
Armin Storm制表师在调制机芯亨利慕时Endeavour Flying Hours腕表亨利慕时Endeavour Tourbillon Concept Steel腕表  回首往昔,自成立以来,SIHH一直不乏独立钟表品牌的身影:1991年首届SIHH上,创始品牌的名单上便有GéRALD GENTA和DANIEL ROTH两位独立制表师的大名,现今加入历峰集团的罗杰杜彼第一次出现在表展上时,
期刊
“我们星球是远程的,我们的媒介是潮湿的。我们来源的世界是非常干的,现在我们正在进入湿的生物进程。我们的头脑是科智的(technoetic)”。在新媒体艺术先驱、教育创新者、控制论及遥感艺术领域的创新理论家Roy Ascott教授的演讲中,永远不乏奇思妙想。  2017年11月29日至30日,首届EAST-科技艺术季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其核心环节“EAST-科技艺术教育国际大会”为期两天,大会邀请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