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雅石会会员成果展顺利举办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8984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雅石会2013年年度会员成果展于台中市港区艺术中心展出,展览时间为2013年12月7日至12月29日。
  本次展出的雅石每件均是会员们典藏的精品,他们精心地布置与表达、呈现,展出者的用心,无非是要观赏者能感同身受,在此要感谢港区艺术中心提供如此优美的场所,感谢主任张晓玲的协助及展演组蔡佩如小姐的帮忙。
  成果展能如此顺利的展出,还要感谢展览主委施宗杰先生不遗余力地辛苦策划及联络事宜,以及评审执行长陈荣昌先生的召集,更感谢秘书长、理监事与全体会员的鼎力相助与配合。
  开幕当天,台湾各友会理事、嘉宾、石友不辞辛劳从各地莅临会场,使展场蓬荜生辉。在此由衷感谢。也非常感谢所有中华雅石会的干部与会员,让我们一起努力——我坚信本会的成长,每位会员才是灵魂人物。唯有你们的参与,协会才能延续,因为你们都是协会的翘楚,感谢并感恩。

其他文献
那一年,黄白黑在觅石的路上,他背着一筐石头。一个叫臭嘴的诗人认出白黑,臭嘴说,乌江上有个河滩很有意思,叫百瓜滩,每个石头都像瓜,各种各样的瓜,远远看去,就是一片瓜地。  白黑问了地址,奔乌江去了。  乌江边,一个叫凤鸣场的地方,白黑上了渡船。  渡船沿着河道往上游开,开到一个狭口,两岸是垂直的悬崖,那里是一个大坝的工地。过了狭口,有一河滩,远远望去,一片瓜地,果然是百瓜滩。  白黑像个醉汉,抚摸着
期刊
读北京老焦的新作《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让人耳目一新。本人在受到启发之余,也浅谈下读后的感悟与歧见。  一、“发现”与“表达”,是不抵触的两个阶段  面对大自然的遗存,人们从浩如烟海的石品中,挑选出自已的喜爱,这叫发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现。因为不同的人,其知识、阅历,兴趣、偏爱也是不同的。由此推论,所有的初始发现,仅仅是自己的发现。所以说,“奇石是一种发现的艺术”,这个命题,就对奇石单方面的
期刊
质赏之雕或不雕  张君是黄蜡石料石的狂热“粉丝”,刚参加杭州工艺美术展黄蜡石雕件展和第四届浙江龙游黄龙玉黄蜡石博览会回来。他自豪地说:“不吹牛,浙江甚至放眼全国,玩蜡石的人中玩料、玩雕是最多的。好的黄蜡石美质美色,温润凝结,以前说不是美玉胜美玉,现在是登堂入室黄龙玉。云南黄龙玉,凭借质、水、色,以玉之名起家,迅速攻占全国,占领蜡石质地赏玩领域的制高点。广东台山、广西八步和浙江、安徽、江西各地也纷纷
期刊
在我的书案上,有一枚水墨石的“佛”,看到它,就想起在长江边儿寻石的经历。  说起来,这不是我第一次访石,为什么这一次却历久难忘?  头几次来,有车坐,有向导,白天石市购石,晚上各处访石。见到的好石头固然不少,却体会不到寻石、捡石的快乐和愉悦。  而这次大不同,住几十元鸡毛小店,吃几块钱豆花饭。每天摆渡过江,徒步十几里路,在碛坝翻爬滚打,流了七、八身透汗,掉了四、五斤分量。  在江津油溪的铁路边上艰
期刊
在长江画面石中,画面之美与市场成交过程均有代表性的,“德天瀑布”算是一例。“德天瀑布”从发现到易手的数年间,长江画面石渐从石市边缘走向舞台中央。它的几度易手,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画面石逐渐得到大市场认可的一个例证。  一手:  “德天瀑布”原藏家为宜宾的王道银先生。他大约在七八年前发现了该石,并以几百元的价格买进。很快便有爱石人听到消息,赶来询价,王道银报价6000元。当时四川的画面石外界还不太承认
期刊
2012年5月刊,《中华奇石》杂志在国内率先对刚刚进入奇石市场的来自马达加斯加岛(以下简称马国)的红玛瑙(以下简称马料)进行报道,开启了马料热潮的序幕。此后,石家庄、太原、上海等多个重要展会,我们都对马料的价格涨落、赏玩嬗变做了及时跟进报道。2013年的十二月刊,对马料进入国内市场途径的追踪,再次引起石友的热烈反响。  1月4日,杂志马料专题报道组专程赶赴东海,系统了解东海在马料市场中的地位及作用
期刊
老石带菜菜到自己的石馆看石,菜菜有点眼花缭乱。  菜菜:这么多的石头,该怎么看门道呢?  老石:什么门道,喜欢最重要!  玩石头,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欢,要看,要买,要研究,先从能打动你的石头入手。能打动你,说明这块石头走进了你心里。这样的石头,才值得下功夫。这是第一步,然后,才是了解一些石头的门道。  菜菜:您先讲讲分类的门道吧。  老石:世上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石头,但千变万化,基本都可以归纳为几个
期刊
我曾经听过一首歌——《烟花易冷》,歌词讲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凄绝哀婉的故事:折煞世人的空门,生死苦等的孤灯,残层断魂的浮图塔,旧故里的石板路,盘踞着老树根的城门,城郊牧笛声中的野村,一对情义生根缘份落地的情人,我在这些元素中听到了我想尝试小品组合的强烈欲望,如果说一首歌就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电视剧的话,我为什么就不能用石头来做成情景剧呢?!  作为新手,我有三大局限:缺乏到位的原石;动手能力滞后
期刊
香山二老
期刊
“着意寻香,香在无寻处” 。玩石经年,多被石友称“姜姐”,自认老之故(是年岁非资历啦)。也许山寨久了,见或听到相关梅之种种,便如浸身香海,灵台清冽,肺腑沁香。正如面对此石:苍干、虬枝、繁花……也便有了岩崖、垒石、松下…… “寻香无处,灵犀有通”。寻石探梅如出一辙,见到即拥有,也是缘分使然。  与藏者雷先生沟通,得知此石是广西国画石,国画石也有见过,以草花、青峦、淡水为多,但如这方泼墨泼彩的大写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