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人翁意识
【素材展示】
因为光荣与梦想,这座城市的很多人为之努力付出着。这里有一组小数字,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责任和担当。
2016年6月,武林广场裸眼3D光影秀亮相杭城,每晚平均观看人数一万人以上,人们对它的评价是——惊艳。光影秀的幕后团队,主要是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为了呈现完美的光影秀,他们反复测试。2016年1月23日晚上,气温接近-10℃,积满冰雪的草地上,幕后团队正在进行播放测试。“我们穿着很厚的棉大衣,很多人还是感冒了,但是依旧坚持着。”幕后团队相关负责人郭佳龙说,类似的测试进行了100次以上。
当时间接近深夜12点,最后一拨地铁乘客下车回家之后,刘义宽开始工作——检查5.3公里的地铁轨道。步行来回一趟共10.6公里,3个多小时。检查每一个固定轨道用的螺栓和扣件,不放过每一处细小“病害”,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营。刘义宽说,干的虽然是粗活,却精确到毫米。“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句话用在地铁行车安全上一点都不夸张。
【思想指引】
主人翁意识就是主动意识、担当意识、敬业意识、负责意识。G20杭州峰会,事关世界经济走向,事关每个经济体的未来,不仅涉及的国家多,涉及的事项更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会议组织与服务的每个人都是这系统中的一环。如果有一个人没有主人翁意识,很可能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转,甚至可能造成很难收拾的局面。杭州G20峰会近乎完美,恰如西湖的景致,充分体现了会议组织和服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爱国主义精神
【素材展示】
2012年,杨华勇带领的高校和企業联合科研团队,摘取了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最重要的是,他们实现了盾构的“中国设计中国制造”,打破了“洋盾构”一统天下、隧道施工受制于人的局面,使中国进入盾构装备设计制造先进国家行列。杨院士认为杭州举办G20峰会给中国的盾构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为“G20”的主题就是发展。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最主要的是互联互通。“联”主要是网络信息;“通”就是海陆交通,就离不开盾构技术。我们要跟“一带一路”的国家连起来,就是通过高铁、高速公路。这些都离不开盾构技术、盾构装备。所以杭州“G20”的举办,给中国的盾构技术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
杨华勇的留学经历颇具传奇。他属于比较早的一批公派留学生,1984年到英国,本来只是读硕士,奖学金也只够两年的硕士学费,但他硬是读了个博士学位出来。和杨华勇一起留学的那批人,有不少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回国。“头十年我每次见到他们,他们都讲你忙得要死到底在忙什么!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很有规律,日子过得也很舒服。我们则是整天起早贪黑。”杨华勇说,“但我们是加速度发展,虽然实验室条件很差,但队伍的氛围很好,有着瞄准国外先进水平的心气。”到后来,杨华勇跟国外的这些朋友说起团队干了什么事的时候,对方就感慨这些在国外都做不到,“所以,一直觉得很幸运能赶上国家大发展”。
【思想指引】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情怀,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对祖国和民族的深切的依恋之情,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天下为己任”“精忠报国”,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最杰出的品德,永远光耀东方。G20杭州峰会期间,世界经济的政要和掌门人云集西子湖畔。在这些举足轻重的重量级人物眼中,你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代表中国形象、中国水平、中国素质。
奉 献
【素材展示】
从早上6时上岗、晚上12时还坚守机场的接待组成员,到24小时驻守酒店的大会服务人员,以及出现在每一个重要通道口的数千名“小青荷”,遍布大街小巷的122个“微笑亭”……在G20峰会期间杭州人用最用心的服务,迎接中外嘉宾,展现最美好的杭州形象。
2016年9月2日,杭州迎来中外嘉宾入驻的高峰。170多辆接待用车不停往返机场、火车站与各大酒店之间。对杭州市商务委客商接待组所有成员来说,这是巨大的考验——当天仅到达杭州火车东站的嘉宾就有100多组。很多接待组成员刚送完客人回来,又匆匆出发,继续迎接、引导宾客,以最洪亮的声音、最饱满的热情,向宾客介绍沿途的美景。
浙江工业大学学生戴慧雪是驻守火车东站的志愿者之一,她每天的任务是把嘉宾从出站口引导到停车场。这段路有500多米,她一天要走50多趟。但志愿者仍然面带微笑:“这是客人抵达杭州的第一站,我们必须坚持!”在地铁1号线武林广场站,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张虞和王妍伃在服务台忙碌。伴随G20杭州峰会的临近,地铁站里的外国朋友渐多,她们的一大任务就是协助做好外国朋友的服务工作。“我们志愿者都是服务保障峰会的螺丝钉,因此需要有一种坚守的精神。”张虞说。
【思想指引】
奉献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信念。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虽也有惊天动地的感人壮举,但更多的是人人可为的日常小事。或许是一句问候,或许是一个微笑,或许是一个赞许,抑或是一个举手之劳,都会让人感到温暖甚至欣喜。奉献,方便了别人,提升了自己;奉献,激励了他人,也鼓舞了自己。奉献,是源自内心的感恩,是对社会和人民的感恩。常怀奉献之心的人才真正懂得人生的快乐,心拥奉献之念的人才真正懂得人生的真谛。而奉献精神更是一种力量。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小我”“大我”“忘我”三个层次。“小我”者,利己也,只顾自己而不顾集体;“大我”者,热衷于为社会做贡献,但缺乏献身精神;只有“忘我”者,才能像一滴水溶化在大海里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保护自然
【素材展示】
2016年8月22日上午,2016年G20杭州峰会“碳中和”项目启动仪式在杭州低碳科技馆举行。项目将以造林的方式,中和峰会因交通、餐饮、住宿等产生的二氧化碳。这在G20峰会史上尚属首次,也是继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天津会议、2014年APEC会议之后,我国通过造林方式实现零排放目标的第三个大型国际会议。 经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计量,按13000人2天会议计算,2016年G20杭州峰会将排放温室气体约6674吨二氧化碳当量。为抵消因峰会产生的碳排放,由企业和民间基金会捐资,杭州将于2017年3~4月适宜造林的季节,在临安市太湖源镇营造334亩由红豆杉、银杏、光皮桦、浙江楠等珍贵乡土树种组成的碳中和林,在未来20年内完全吸收本次峰会排放的全部温室气体,实现峰会零排放的目标。造林完成后,实施方将做好后期培育管理工作,保证造林质量和成活率。
【思想指引】
何为“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计算在其一定时间内从事生产、经营、生活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或购买碳信用的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零碳”排放。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形式,已成为当前国际大会和体育赛事所采用的碳减排国际惯例。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营造1274亩碳汇林抵消会议产生的二氧化碳,成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APEC会议。
资料夹
G20峰会文艺晚会之成功源自细节
2016年9月4日晚,西湖之上,月光之下,G20峰会文艺晚会《最憶是杭州》震撼出演。在最自然的美景与全息高科技的自然辉映中,在东西方文化的完美交融里,这台“既有国际范儿,又有中国风,更有杭州味道”的水上交响音乐实景演出惊艳了全世界。在美妙的交响乐和穿透湖面的歌声中,我们至少看到了100种灯光的变化效果,天鹅湖、水舞、灿烂的烟花,交织出一幅诗画杭州的水墨风景。
由124位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和杭州爱乐乐团组成的乐队,携手中央民族乐团琵琶首席演奏家赵聪,用一曲《春江花月夜》开始了演出。然而,这个开场的出炉背后,是无数次的讨论、推翻。其实,主创团队在一年多的筹备期,到底推翻了多少套方案,谁也记不清了。这些“推翻”,有来自团队本身在创作理念方面的磨合,也有一些是来自方方面面的建议。8月4日大部队进场后,导演组每天从傍晚忙到凌晨,结束后再开会,针对水上舞台和全息影像的配合,一点点抠细节改动作。
杭州充满历史韵味和创新活力
阿里巴巴,绝不是杭州的“一枝独秀”。杭州,也不只是电子商务之都,它已经迅速成为了创业创新中心。“这座城市已经成为创意(灵感)中心、创新中心和新经济中心。”马云这样评价杭州。他说,杭州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如果你想只去一个城市,但是却要发现中国的自然、人文、历史之美,和中国最强劲的经济脉搏与现代精神,那个唯一的城市就是杭州。
5年前,有机化学博士支晓华和他在德国弗劳恩霍夫环境、安全和能源技术研究所的中国同事黄莉,德国人彼特、路德,来到了未来科技城,创办了“鲁尔能源”。支晓华说,未来科技城是一片创业创新的热土,充满了未知数,所有的梦想都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除了高大上的创业园,杭州能保留和传承中国传统,就最好不过了。”支晓华认为,杭州要建设世界名城,就要有鲜明的城市特征,比如法国的里昂和戛纳,德国科隆和慕尼黑等。这是能吸引外国人居住的最重要的方面。“G20峰会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杭州有非常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传承,可以借助这一契机,让更多的人了解杭州充满韵味的历史和创新活力的今天,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来杭州创业创新。”
云上共享与利他思想
当人们还在感叹中国人口数量红利趋于消失之时,人口质量红利正蓬勃而生,越来越多有梦想的人,都渴望在互联网上找到机会创业。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菲尔普斯所言,现代经济之所以具有高度活力的根本动力是创新。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其背后必然有着深层动力和制度支撑;而云计算和大数据便是撑起创新创业的大手。
“为什么电在欧洲发明,却为美国工业革命带来腾飞?”王坚谈到,在电气时代,如果每个创业者建工厂前都要先建个电厂自己发电,那么经济发展无疑是极其缓慢的,而当美国建起公共电厂,第一次把电作为基础设施铺设起来的时候,无数的企业获得了施展的机会。同样,如果云计算不能成为一种基础设施,那么创新自由将会受到极大限制。阿里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企业选择采用公共云平台后,计算成本降低了70%,创新效率高达300%,云计算释放了绑缚在创业者身上的计算和数据成本,是创新蓬勃的前提。
“DT时代最了不起的是利他思想。”正如马云所说,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日渐趋向成为像水、像电、像石油一样的公共资源,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在云平台上获得了飞速发展,创业正进入“快消时代”。
【素材展示】
因为光荣与梦想,这座城市的很多人为之努力付出着。这里有一组小数字,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责任和担当。
2016年6月,武林广场裸眼3D光影秀亮相杭城,每晚平均观看人数一万人以上,人们对它的评价是——惊艳。光影秀的幕后团队,主要是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为了呈现完美的光影秀,他们反复测试。2016年1月23日晚上,气温接近-10℃,积满冰雪的草地上,幕后团队正在进行播放测试。“我们穿着很厚的棉大衣,很多人还是感冒了,但是依旧坚持着。”幕后团队相关负责人郭佳龙说,类似的测试进行了100次以上。
当时间接近深夜12点,最后一拨地铁乘客下车回家之后,刘义宽开始工作——检查5.3公里的地铁轨道。步行来回一趟共10.6公里,3个多小时。检查每一个固定轨道用的螺栓和扣件,不放过每一处细小“病害”,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营。刘义宽说,干的虽然是粗活,却精确到毫米。“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句话用在地铁行车安全上一点都不夸张。
【思想指引】
主人翁意识就是主动意识、担当意识、敬业意识、负责意识。G20杭州峰会,事关世界经济走向,事关每个经济体的未来,不仅涉及的国家多,涉及的事项更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会议组织与服务的每个人都是这系统中的一环。如果有一个人没有主人翁意识,很可能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转,甚至可能造成很难收拾的局面。杭州G20峰会近乎完美,恰如西湖的景致,充分体现了会议组织和服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爱国主义精神
【素材展示】
2012年,杨华勇带领的高校和企業联合科研团队,摘取了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最重要的是,他们实现了盾构的“中国设计中国制造”,打破了“洋盾构”一统天下、隧道施工受制于人的局面,使中国进入盾构装备设计制造先进国家行列。杨院士认为杭州举办G20峰会给中国的盾构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为“G20”的主题就是发展。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最主要的是互联互通。“联”主要是网络信息;“通”就是海陆交通,就离不开盾构技术。我们要跟“一带一路”的国家连起来,就是通过高铁、高速公路。这些都离不开盾构技术、盾构装备。所以杭州“G20”的举办,给中国的盾构技术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
杨华勇的留学经历颇具传奇。他属于比较早的一批公派留学生,1984年到英国,本来只是读硕士,奖学金也只够两年的硕士学费,但他硬是读了个博士学位出来。和杨华勇一起留学的那批人,有不少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回国。“头十年我每次见到他们,他们都讲你忙得要死到底在忙什么!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很有规律,日子过得也很舒服。我们则是整天起早贪黑。”杨华勇说,“但我们是加速度发展,虽然实验室条件很差,但队伍的氛围很好,有着瞄准国外先进水平的心气。”到后来,杨华勇跟国外的这些朋友说起团队干了什么事的时候,对方就感慨这些在国外都做不到,“所以,一直觉得很幸运能赶上国家大发展”。
【思想指引】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情怀,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对祖国和民族的深切的依恋之情,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天下为己任”“精忠报国”,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最杰出的品德,永远光耀东方。G20杭州峰会期间,世界经济的政要和掌门人云集西子湖畔。在这些举足轻重的重量级人物眼中,你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代表中国形象、中国水平、中国素质。
奉 献
【素材展示】
从早上6时上岗、晚上12时还坚守机场的接待组成员,到24小时驻守酒店的大会服务人员,以及出现在每一个重要通道口的数千名“小青荷”,遍布大街小巷的122个“微笑亭”……在G20峰会期间杭州人用最用心的服务,迎接中外嘉宾,展现最美好的杭州形象。
2016年9月2日,杭州迎来中外嘉宾入驻的高峰。170多辆接待用车不停往返机场、火车站与各大酒店之间。对杭州市商务委客商接待组所有成员来说,这是巨大的考验——当天仅到达杭州火车东站的嘉宾就有100多组。很多接待组成员刚送完客人回来,又匆匆出发,继续迎接、引导宾客,以最洪亮的声音、最饱满的热情,向宾客介绍沿途的美景。
浙江工业大学学生戴慧雪是驻守火车东站的志愿者之一,她每天的任务是把嘉宾从出站口引导到停车场。这段路有500多米,她一天要走50多趟。但志愿者仍然面带微笑:“这是客人抵达杭州的第一站,我们必须坚持!”在地铁1号线武林广场站,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张虞和王妍伃在服务台忙碌。伴随G20杭州峰会的临近,地铁站里的外国朋友渐多,她们的一大任务就是协助做好外国朋友的服务工作。“我们志愿者都是服务保障峰会的螺丝钉,因此需要有一种坚守的精神。”张虞说。
【思想指引】
奉献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信念。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虽也有惊天动地的感人壮举,但更多的是人人可为的日常小事。或许是一句问候,或许是一个微笑,或许是一个赞许,抑或是一个举手之劳,都会让人感到温暖甚至欣喜。奉献,方便了别人,提升了自己;奉献,激励了他人,也鼓舞了自己。奉献,是源自内心的感恩,是对社会和人民的感恩。常怀奉献之心的人才真正懂得人生的快乐,心拥奉献之念的人才真正懂得人生的真谛。而奉献精神更是一种力量。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小我”“大我”“忘我”三个层次。“小我”者,利己也,只顾自己而不顾集体;“大我”者,热衷于为社会做贡献,但缺乏献身精神;只有“忘我”者,才能像一滴水溶化在大海里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保护自然
【素材展示】
2016年8月22日上午,2016年G20杭州峰会“碳中和”项目启动仪式在杭州低碳科技馆举行。项目将以造林的方式,中和峰会因交通、餐饮、住宿等产生的二氧化碳。这在G20峰会史上尚属首次,也是继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天津会议、2014年APEC会议之后,我国通过造林方式实现零排放目标的第三个大型国际会议。 经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计量,按13000人2天会议计算,2016年G20杭州峰会将排放温室气体约6674吨二氧化碳当量。为抵消因峰会产生的碳排放,由企业和民间基金会捐资,杭州将于2017年3~4月适宜造林的季节,在临安市太湖源镇营造334亩由红豆杉、银杏、光皮桦、浙江楠等珍贵乡土树种组成的碳中和林,在未来20年内完全吸收本次峰会排放的全部温室气体,实现峰会零排放的目标。造林完成后,实施方将做好后期培育管理工作,保证造林质量和成活率。
【思想指引】
何为“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计算在其一定时间内从事生产、经营、生活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或购买碳信用的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零碳”排放。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形式,已成为当前国际大会和体育赛事所采用的碳减排国际惯例。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营造1274亩碳汇林抵消会议产生的二氧化碳,成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APEC会议。
资料夹
G20峰会文艺晚会之成功源自细节
2016年9月4日晚,西湖之上,月光之下,G20峰会文艺晚会《最憶是杭州》震撼出演。在最自然的美景与全息高科技的自然辉映中,在东西方文化的完美交融里,这台“既有国际范儿,又有中国风,更有杭州味道”的水上交响音乐实景演出惊艳了全世界。在美妙的交响乐和穿透湖面的歌声中,我们至少看到了100种灯光的变化效果,天鹅湖、水舞、灿烂的烟花,交织出一幅诗画杭州的水墨风景。
由124位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和杭州爱乐乐团组成的乐队,携手中央民族乐团琵琶首席演奏家赵聪,用一曲《春江花月夜》开始了演出。然而,这个开场的出炉背后,是无数次的讨论、推翻。其实,主创团队在一年多的筹备期,到底推翻了多少套方案,谁也记不清了。这些“推翻”,有来自团队本身在创作理念方面的磨合,也有一些是来自方方面面的建议。8月4日大部队进场后,导演组每天从傍晚忙到凌晨,结束后再开会,针对水上舞台和全息影像的配合,一点点抠细节改动作。
杭州充满历史韵味和创新活力
阿里巴巴,绝不是杭州的“一枝独秀”。杭州,也不只是电子商务之都,它已经迅速成为了创业创新中心。“这座城市已经成为创意(灵感)中心、创新中心和新经济中心。”马云这样评价杭州。他说,杭州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如果你想只去一个城市,但是却要发现中国的自然、人文、历史之美,和中国最强劲的经济脉搏与现代精神,那个唯一的城市就是杭州。
5年前,有机化学博士支晓华和他在德国弗劳恩霍夫环境、安全和能源技术研究所的中国同事黄莉,德国人彼特、路德,来到了未来科技城,创办了“鲁尔能源”。支晓华说,未来科技城是一片创业创新的热土,充满了未知数,所有的梦想都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除了高大上的创业园,杭州能保留和传承中国传统,就最好不过了。”支晓华认为,杭州要建设世界名城,就要有鲜明的城市特征,比如法国的里昂和戛纳,德国科隆和慕尼黑等。这是能吸引外国人居住的最重要的方面。“G20峰会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杭州有非常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传承,可以借助这一契机,让更多的人了解杭州充满韵味的历史和创新活力的今天,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来杭州创业创新。”
云上共享与利他思想
当人们还在感叹中国人口数量红利趋于消失之时,人口质量红利正蓬勃而生,越来越多有梦想的人,都渴望在互联网上找到机会创业。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菲尔普斯所言,现代经济之所以具有高度活力的根本动力是创新。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其背后必然有着深层动力和制度支撑;而云计算和大数据便是撑起创新创业的大手。
“为什么电在欧洲发明,却为美国工业革命带来腾飞?”王坚谈到,在电气时代,如果每个创业者建工厂前都要先建个电厂自己发电,那么经济发展无疑是极其缓慢的,而当美国建起公共电厂,第一次把电作为基础设施铺设起来的时候,无数的企业获得了施展的机会。同样,如果云计算不能成为一种基础设施,那么创新自由将会受到极大限制。阿里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企业选择采用公共云平台后,计算成本降低了70%,创新效率高达300%,云计算释放了绑缚在创业者身上的计算和数据成本,是创新蓬勃的前提。
“DT时代最了不起的是利他思想。”正如马云所说,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日渐趋向成为像水、像电、像石油一样的公共资源,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在云平台上获得了飞速发展,创业正进入“快消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