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何“载道”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fengta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曰:文以载道,也就是文章要反映时代要求,希望能对现实产生针砭之效,以促进社会进步。当下我们教育的直接目的,无非是要培养能够“舍身求法”“为民请命”的脊梁。眼下的“道”,当指直面国计民生,关注现实,关注天下苍生。高考作文亦需载道,一篇有思想内涵、包含真情实感的文章,能写出对于社会问题的独特见解,写出对一段经历的个性回味。写出对某人某事的真实情感的文章,才是高考作文的方向。那么作文该如何“载道”呢?
  一、立意要深
  所谓“千古文章意最高”,即要写出有思想高度的文章。现在的中国,需要的是青年人关注民生的眼睛和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体现在作文中就是用笔写出自己观察到的世界,写出自己独立的思想,这就要求文章要有时代感。作文要写出时代感,需要结合我们时代的一些特点去思考,在作文中体现“一点四面”的思路,即在作文当中体现立德树人的思想,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主题方向,能解读“中国梦”的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如从作文材料出发扣住体现时代感的关键词,像“友善、和谐、诚信、敬业、平等、文明”等,阐发“公平、合作、规则、权利、法律、平等”等规则,抓住“环保、和平、文化遗产、人才、竞争、全球化时代、时尚与传统”等社会热点,渗透“礼貌、孝顺、谦逊”等传统美徳,思考“文化传承与现代化”“高科技与当代化”,探讨科技与人的关系,诸如此类。如2016年全国卷I作文题的现实性就很强,话题围绕考试分数,既可写感触最深的事,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更可写对当下教育问题的个性化的独立思考,体现其现实的社会意义,写出时代感来。这种立意当然就更高远了。
  立意要深,还要写出责任感。关注国计民生是中国文化教育的优秀传统。宋代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从战国时期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明代杨继盛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无不体现了这一文化传统。纵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能够真正流传千古乃至让今人都为之振奋的文章,一定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文章。关注国计民生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每个人都要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员,成为一名生产者和建设者。因此,考生有意识地融入社会,突破象牙塔的束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2016年全国卷Ⅱ作文题关于“如何提升语文素养”的材料,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到传统文化,但语文素养即是人文素养,在某种程度上直指传统文化。我们知道,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在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问题,国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过分的“经济意识”,传统文化在流失,具体表现为青少年对阅读的漠视,对母语的麻木。写作此题考生应当结合当下现实,关注传统文化,通过语文学习来探讨语文素养,进而谈到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在文中提倡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体现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再如解读2016年全国卷Ⅲ作文题材料中主人公小羽的事例,应从解读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诚信、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等为出发点,以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及依法治国的理念为指导,从责任的角度、竞争的角度、规范的角度、担当的角度进行立意。这样确立的中心就能把视野拔到关注整个社会的高度,体现公民意识和天下为公的胸怀。
  二、情感须真
  叶圣陶先生对作文曾提出了“立诚最为贵”的要求。他指出作文上的求诚,从原料上讲,是要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验证、浮游无着的话。情感须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从人生的体会方面去关注、思考生活,写出个人生命体验、真实情感。比如关于“责任”的作文题,它更多的是针对学生这一个年龄层次来进行命题,所以考生作文时写的应该是关于自己的责任、生活,真实地表现出考生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动向。再如2016年全国卷Ⅱ作文题是关于“如何提升语文素养”的话题,考生要深入反思自己十二年的语文学习经历,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进而提出自己对当前教育问题的真实看法。又比如写“谁是你们这代人的代言人?”这一文题,考生既可从对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等层面的作用去写一些为人类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名人,也可写普通平凡、却有着巨大“社会正能量”的“小人物”。而写那些渺小却实实在在的感动,写出自己真实而丰富的思想,往往能成就佳作。
  三、选材必新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考生作文时选材可从新闻事件、热点着手,平时多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了解当今世界发生了哪些大事,国内有哪些热点和焦点。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我们也许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这些新材料包括代表社会发展主流的人或事,关乎社会兴衰和民族、国家、人类共同利益,引领人们积极向上的符合新潮流的精神。简言之,就是指当今社会发生的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劳动模范”、各级各部门评选出的“最美的人”等。如在文章中谈及依法治国等问题时,恰当地引用《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民航旅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条文,特别是最新颁发的法律法规,会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思想内涵也会更高一筹。
  作文,是一个人文化素养、价值趋向、创造能力的综合体现,更是一个人思想素质、精神追求、社会情怀的有力彰显。白居易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对历代文章富于历史使命感的概括。作文重视“载道”应是我们今天作文的追求目标。
其他文献
四川达州一八旬老人坐动车去看病,因未买到全程票想同他人挤挤却遭拒。面对老人女儿的“教育”,年轻人的反击理直气壮:“坐自己的位置错了吗?”难道在规则面前,我们真的能置道德于不顾吗?在我看来,道德往往比规则更重要。  为老人让座,是传统美德的体现,也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在动车上无视老人窘境的几个年轻人就没有做到这一点。这是位年过八十、没有座位的带病老人,无论在哪里,是什么场合,我们都提倡为他让座。
期刊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我说:“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  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
期刊
【同步突击】  一、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短文断句。  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矣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仆自少至今,从事于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其相与如骨肉兄弟者,亦且不少,或以事同,或以艺取,或慕其一善,或以
期刊
此刻,有一个名叫孙福的人正坐在秋天的中午里,守着一个堆满水果的摊位。明亮的阳光照耀着他,使他年过五十的眼睛眯了起来。他的双手搁在膝盖上,于是身体就垂在手臂上了。他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显得灰蒙蒙,就像前面的道路。这是一条宽阔的道路,从远方伸过来,经过了他的身旁以后,又伸向了远方。他在这里已经坐了三年了,在这个长途汽车经常停靠的地方,以贩卖水果为生。一辆汽车从他身旁驶了过去,卷起的尘土像是来到的黑夜一样
期刊
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除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有时可以直接作状语外,其他名词作状语时,后面要带上助词“地”,或者前面有介词,构成介宾短语。但在古汉语中,名词直接作状语的情况很普遍,可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  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例如: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这句话中三个名词“云”“响”“景”均作状语,分别解释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
期刊
陕西省作文要经过三遍阅评,评分标准更关注评卷老师评分的“一致性”。分数是否忽高忽低,是否有偏离评卷小组评分的趋势?若出现,就会被提醒,该试卷也会被重新评阅。  重庆市作文实行“四评制”。也就是说,考生试卷上的一道题最多会经过4道关卡、5名教师的评阅。同时,重庆还建立第三方监理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对评卷过程中的数据逐一进行分析和筛选,对发现的每一个潜在问题由学科专家进行仲裁。  几百名教师要在
期刊
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  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楼”三个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卖的名酒样品,如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五粮液、杜康等。左边专卖纸、墨、笔、砚、印石、画框、笔洗……二楼三楼是吃饭喝酒的地方。一楼门面两边的楹柱上,是甄仁撰稿、名书家书写、名刻手雕刻的一副对联:美酒佳肴舌尖滋味
期刊
【解题技巧】  方法一:看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在《在赤壁之战》中提到鲁肃、“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后文“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在阅
期刊
我见过连绵万里的山峰,却不及仰望汹涌翻滚的白云;我见过辽阔无垠的大海,却不及仰望浩瀚无边的天空;我见过灯火通明的街道,却不及仰望璀璨辉映的星空。仰视,是一种姿态,它让你不再束缚于这荒谬的尘世,而是转向苍天的宽广。  千古帝王总喜欢登高俯瞰自己打下的万里江山,但当他登顶而望的一刻,他再无建树几乎成为定数。俯视是一种骄傲的姿态,是一种自满的心境。俗语有云:“向下看的鸟永远无法飞向更高的天空。”月光之下
期刊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剔银灯 与欧阳公席上分题[注]  □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注]本词作于作者新政失败,频遭打击期间。  1.本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  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