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旅途当大厨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f9988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休日,我们去了湘西凤凰古城采风,返程时,有的文友说景区餐饮太贵,建议在回去的路上寻找路边餐馆吃饭。
  一家门脸整洁宽敞的酒店映入眼帘,大家饥饿难忍,迅速下车。储藏柜里有现成的鸡鸭鱼肉和果蔬,可是厨师打麻将去了,饥肠辘辘的文友一阵唏嘘。我自告奋勇地说,没关系,让我来!我当知青时就在炊事班掌勺,后来又做过几年餐饮,烧两桌菜如烹小鲜。再说,同行是“饥不择食”的过路客,绝不会鸡蛋里挑骨头的。
  我和打下手的服务员将菜品和佐料清点后,预先按菜谱拼好配料。爱评头论足的文友就都来对我“月旦评”。有喜欢吃清淡的,就要我少放油盐酱醋,炒肉丝不要用生粉;口味重的则要吃麻辣味,多放葱姜蒜;还有的希望多炒几个少放调料的素菜。众口难调,真是一人难调百人味。我边忙边承诺,保证让大家吃得满意。原辅材料配齐后,我将肉质细腻的山鸡剁成小块,先放食油走锅,再将生姜、桂皮、八角、食盐等放人,然后将山鸡倒进锅内爆炒,浇少许料酒除腥味,再放点酱油和辣椒酱等调料,翻炒几分钟就可以加水烹烧,最后用高压锅大火压十五分钟,起锅时用苕粉打底。我把第一道菜——山鸡火锅做成了家常味。山里的熏肉有特殊的柏树芳香,适合佐以青椒蒜苗爆炒,清香四溢,柔嫩不腻。一位写诗的文友说,端上酒杯,仿佛在他乡品味“下箸欣乡味”的诗意。我将土豆切成条,用鸡蛋、生粉均匀搅拌,放入油锅温火烹炸八分熟,起锅后再放油添加佐料回锅干煸。干煸土豆条色泽金黄,酥脆可口,图快捷的就直接用手拿着吃。紧接着,迅速将鱼剖开切斜片,鱼片抹点料酒除腥提味,再用生粉勾芡,剔出的鱼骨剁成块先放调料入锅煎熬,起锅前将鱼片放进锅内烹煮片刻,一锅酸菜鱼即成。酸菜是苗族人自己腌渍的萝卜缨子,佐以剁椒、花椒、尖椒、胡椒粉浇淋,麻辣又爽口,鲜嫩且滑润。上酸菜鱼时,山鸡火锅仅剩残汤。有的咂咂嘴巴说,闻着酸菜鱼的香味就淌口水,见文友个个埋头吃得津津有味,有怕辣的在擦汗,伸舌头的估计是嚼到花椒了,好几个人多添了一碗米饭。文友说我能用贵州的食材做出荆楚滚、鲜、嫩的味道,不简单,完全可以评上大厨职称。我又用莧菜、肉丝、皮蛋做了一碗汤。白瓷碗里叶片红绿相间,汤汁粉红,像少女羞赧的脸。文友都说第一次喝这样色泽亮丽、鲜滑味美的汤,真有“秀色可餐”的韵味。我趁机卖弄说,这是从《诗经》里走出来的佳肴,“七月烹葵及菽”中的“葵”就是苋菜,古诗“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就是用苋菜做汤,只是不知道古人有没有添加肉丝和皮蛋。等到我上桌动筷子时,菜肴所剩无几,文友一边给我竖大拇指,一边给我敬酒抱歉。我满怀成就感地说:“只要大家玩得开心,回家后找机会再备一桌家宴招待各位!”
  在旅途,我风光地当了一回大厨。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盘龙,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曾因农村危房改造“盘龙模式”闻名全国,魏启祚老人作为该模式的主要缔造者,也誉满三湘。当年我恰任县民政局局长,主管该项工作,故与盘龙村和魏老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因工作变动,我去盘龙的机会少了,但常闻盘龙发展之神速,让我萌生故地重游之念。  一踏入盘龙村界,一湾如月的碧水映入眼帘,被风吹皱,闪耀着粼粼的波光,宛如一汪楚楚动人的明眸,含情脉脉地眺望归人。“在水一方”是月亮
期刊
生在物资匮乏年代的我,已渐渐淡忘了那些曾经留在记忆里的食物,一碗香喷喷的米饭、一条鱼、一些童年的零食,都曾被认为是饥馑年代里难以忘怀的口腹之福。现在要什么有什么,只要到超市或农贸市场一转,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然而,妈妈还是为我们攒起鸡蛋来。自从爸妈搬出去独住,我们姐弟们就约定每个周末到父母家吃一次“团圆饭”。从三人发展到三个家庭,近10人,这桌饭有时难免显得挤。因此,我们经常分工协作,食物各人带
期刊
这次监利之行,意外的收获是参观了湖北省监利县的英才学校。  虽说这是一家民营的学校,然而,这所学校的规模俨然是一个大学校园的样子。校舍宽敞,建筑井然,而且所有的一些设施一应俱全,很先进,很现代,也很时尚。这是一所小学连初中的学校,与公立的小学、中学并没有任何区别,然而,它有着让人刮目相看的不寻常、不普通之处,即对全国亿万国人所关心的“留守儿童”问题的处理上。这所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来自县里、村里的留
期刊
那时候,父亲在黄冰水伯伯屋里踩棉花包。棉花包高有一米六七,直径约为80厘米,要把轧好的皮棉抱放在包里,人站在包里将皮棉踩结实,然后封袋,一包约有百来斤重,再由人将花包背到仓库堆放,这个活儿,体力消耗特别大,非常辛苦。  那天中午,我在幼儿班饿得慌,逃了回来,到食堂找到炊事员伯伯,把我父亲的那钵饭领回吃掉了,后来,等到我父亲中午下班,拖着疲惫的身子来食堂找炊事员领饭时,被告知“你的饭已被你儿子铁山领
期刊
城之南,谓南城。地理概念上的南城,悠长悠长。地质学家的视野里,在新地质构造喜马拉雅期运动后,浙江东部下降区有多米疏松第四纪(约两三百万年前)沉积物,形成海积平原。上层20至30米是冰后期(约一万年前)一次广泛海侵浅海沉积物,为土壤母质。黄岩地质的变迁史,是何等惊心动魄,又是何等充满遐想!从目前见到的零星史料,我们知悉,黄岩城关一带东汉时早已成陆地,南城也不例外。自然,未见之史料记载的岁月定会更加漫
期刊
在我印象里,家乡说书说得好的老先生有两位。  一位姓翁,精瘦无比,却脸堂红润,鹤发童颜,据说毕业于黄埔军校,颇有几分传奇色彩。给乡亲们说书,只要他一开口,准能把人逗笑,把乡亲们的魂勾进故事中去。在山旮旯里的乡村,漫长的夏夜,没有其他娱乐,晚饭一过,翁先生就被四邻“抢”去说大书。一次,住我家对面的班主任,有幸请到了翁先生。见斯斯文文的翁先生笑眯眯地进了门,一坐下来,主人便递上茶水,他浅浅地抿上一口,
期刊
恍惚间,又飘到了凤凰小镇。  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青山用母亲拥抱孩子的姿势环抱着一座古老的城,锈迹斑斑的铁门,守着沥青的石板路。城门上的街道边,当地人吆喝着“驴肉火烧,血耙鸭,老姜糖,木醇酥,牛肉米粉……”店铺门前便有人击打着乐器,哼唱着民谣,送给从门前经过的每一个过客。街道上有些许手提装着花环竹篮的妇女和孩童,这就惹得路过的女子万般喜爱,即使是
期刊
心静如水,必常修无为之心。  退休了,身体尚健,加之生来就是个闲不住的人,总想谋点儿事,干点儿事,还能干成点儿事。这么一来,虽琐事缠身,难事烦心,但奔波忙碌下来,稍有业绩,信念愈坚,竟乐而不辞,管它凡尘喧嚣说东道西,管它劳心劳力劳其筋骨。只要活着,就要有追求。有句话是:追求不一样的快乐。还有句话是:我追求,我快乐!  守份初心,守份本真,才能活得快乐,活得淡然,活得无愧。北宋邵康节《戒子》中说:“
期刊
银滩人气最旺时是个什么光景?  清晨,阳光早早爬上了窗棂——东部的早晨一般比中西部亮得要早,打开窗户,满园的绿色,水水的看着发晕,我有些惊诧了!倦意全消,趋步下楼,一屁股跌在了楼前的绿地里,湿湿的,恍惚间,像来到了老家的乡村,沿着楼宇,隔开的白色小栅栏象征着自家的地域。一盘小水磨,一渠小水池,葡萄、豆角、黄瓜、葫芦、番茄,个个直往邻家窜,晨起的大爷大妈、大哥大姐在自家的小花园里打理着,忙碌着,挂着
期刊
我家楼窗的对面不到五十米的地方,就有一株大大的乌桕树。小时候,我常常在窗前做作业,抬眼望去就可以看到它,特别是秋后,随着一阵秋风一阵凉,那乌桕树叶日渐泛红,从清清楚楚的一团绿意到朦朦胧胧的一团暗红,从羞羞答答的一片潮红,到蓬蓬勃勃一片绯红,我知道,乌桕树到了即将奉獻一年精彩的时候了。当盛装褪去,一树的乌桕籽白白的一团,就呈现在小山村狭小的天地间。  乌桕树的花,呈穗状花序,既不起眼又不鲜艳,远不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