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经济改造

来源 :财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155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小农经济的发展,其内的问题逐渐显露。要想使我国农业长期健康发展,必须对小农经济加以改造,建立现代农业。在改造的同时不仅要考虑生产组织形式方面,更要注重对生产技术的引进。
  小农 小农经济 现代农业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小农”、“小农经济”的论述
  (1)马克思恩格斯语境下的“小农”、“小农经济”的基本内涵
  “小农”、“小农经济”概念分别来自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始著述中。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中,“小农”与“小农经济”这两个概念之间既存在着区别同时又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在考察它们之间的区别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它们之间的联系。“小农”和“小农经济”这两个概念都是在立足于19世纪的历史高度的基础上对仍以传统手工劳动为手段的自给自足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的本质的把握;就区别而言,马克思的小农是指以“小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以手工劳动为手段的拥有狭小土地的自耕小农,而恩格斯的“小农经济”是指小块土地的所有者或租佃者。后者的概念范围较前者更为宽泛,小块土地的租佃者也包括在小农经济之中了。
  在马克思的原著中是没有“小农经济”这个概念的,只对“小农”这个概念加以了界定。在马克思笔下,“小农”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分散、孤立、封闭;二是占有小块土地,耕种规模狭小;三是基本自足自给,很少参与市场交换;四是使用着传统、落后的手工工具。恩格斯在继承马克思小农经济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农经济”的概念,其继承发展之处有二:一是坚持马克思否认小土地所有制观点的同时扩大了“小农”的具体内涵。而以前马克思一般把小土地所有者称为小农,恩格斯在这里把租佃者也包括在“小农”之中了。另外,恩格斯还把农户分为“小农、中农、大农”三个阶层,认为小农是处于生产条件十分落后、生活条件相当贫困、耕种规模狭小的状态。此外,恩格斯在界定小农经济时,不再局限于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而更侧重于从经营规模角度去观察。二是提出“小农经济”这个概念,明确赋予了小农的自然经济特质。
  (2)马克思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以后,无论是在斯密的自由经济论中,还是在李嘉图的国民分配论中,都是没有自耕小农经济的历史地位的,农民小生产者必将被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所吞没。马克思指出:“小块土地所有制按其性质来说就排斥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形式、资本的社会积聚、大规模的畜牧和科学的不断扩大的应用。高利贷和税收制度必然会到处促使这种所有制没落。资本在土地价格上的支出,势必夺去用于耕种的资本。生产条件日趋恶化和生产资料日益昂贵是小块土地所有制的必然规律。对这种生产方式来说,好年成也是一种不幸”。恩格斯也指出:“隨着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灭亡和衰落。资本主义的大生产将把他们那无力的过时的小生产压碎、正如火车把独轮车压碎一样是毫无问题的”。
  小农经济改造的必然性
  (1)小农经济不能抵御自然风险
  由于本身的特点,作为个体生产力的小农经济无法有效的抵御自然风险。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生产力比较弱小,从生产力方面来看,它没有能力承担起农业正常运营的基础设施建设。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大大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单纯的生产积极性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会造成纸上谈兵、有心无力的局面。要想使农业再生产甚至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土地改良、化肥生产、水利建设、良种培育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这些个体农民是无能为力的。20世纪70年代末家庭承包制实行后固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虽然这种积极性在短期内能够实现增产,但长期因素才是决定农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当集体化时代的这些成就随着小农经济的长期延续而逐步丧失后,小农经济自身抵挡不住自然风险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
  (2)小农经济不能抵御市场风险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不存在农产品的市场风险的,包括农产品的所有生产都听命于计划指令,所生产出的农产品也完全执行统购统销、合同定购而无需经由市场渠道,造成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潜在因素都被抹除了,只存在计划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供求而造成产品积压或短缺的制度风险。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农民具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农产品在实现利润之前必须要经过市场的检验。而且,由于市场经济所激发的农业生产力使得农民有力量摆脱自给自足的维生状态,农产品短缺逐步为农产品过剩所替代,成为一种常态。这意味着将有部分农产品会发生滞销或只能以很低价格出售,农民也就会因市场价格变化承担风险,遭受经济损失。
  小农经济面对的市场风险不仅包括国内市场风险,而且还包括国际市场风险,无论国内市场风险还是国际市场风险都不是小农经济所能承担的。国内市场上,农业生产物资供应者,是以价值增殖为目的的现代公司。一旦出现市场风险,农民往往是损失的最后承担者。农产品的销售同样存在价格风险,“谷贱伤农”的现象在历史上不停的上演。在国际市场上,小农面对的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农场。资本主义农业以其全球战略为支撑点,通过大量农业补贴,维持一个品质好而价格低廉的农产品国际市场,迫使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价值增殖作出牺牲。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小农经济对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更加难以承受的。
  小农经济改造之路——建设现代农业
  小农经济的改造已迫在眉睫,改造小农经济必须从农业生产的组织基础和技术基础两个方面着手建立现代农业。在组织基础方面,我们提出以合作制为主、以资本制为补充的小农经济改造思路;在技术基础方面,将现代工业和科技成就引入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建立合作制经济不仅从生产关系上为改造小农经济创造了条件而且会大大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劳动者从分散的个人劳动过渡到合作劳动是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这种改变也是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原因之一。但是随着集体化运动的展开,合作制经济的性质被改变,形成了集体制经济。   集体制与合作制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其中最根本的不同体现在两者的权利关系上。合作经济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是个人所有的,生产资料在个人所有的基础上是公共占有的,它体现了人民的个人所有权,是人民社会地位的保证。集体经济否定了个人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个人所有,以集体所有取代了个人所有,这是对人民权利的否定。集体这个本来是行使公共占有权的机构,现在行使所有权职能,“个人所有”就被否定了,于是公有就变成无人所有甚至是少数人所有,这是非常可怕与荒谬的。集体经济关系内在矛盾大大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集体所有制经济不是向未来的迈进,而是向历史的回归。
  集体制由于其内在经济关系和经济矛盾决定了在逻辑上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回到合作制经济中来,一是重建小农经济。历史最终选择了后一条发展路线。这不是偶然的。在集体制中,农民丧失了对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资料所有权,也丧失了生产积极性,使集体经济道路走到了尽头。而在保留集體制的条件下试图调动农民积极性只能实行家庭承包,把集体占有的土地使用权包给千家万户的小农,利用小农发家致富的愿望,促进农业生产的短期增产。家庭承包制的广泛推行,使小农经济得以重建。小农经济的重建只能导致中国经济古代化,而不能导致中国经济现代化。当务之急是在家庭承包将土地使用权包给农户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和保证农民对已承包土地拥有占有权,并在占有权基础上通过合作制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农场,改造小农经济。
  改造小农经济组织基础的另一种选择是接纳资本制农业。资本主义在中国历史上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私人资本一定程度的发展有其必要性,这种必要性首先就体现在对小农经济的改造上。当前我国出现的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大多接受私人资本的雇佣。小农经济从表象上看因为拥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和自己的劳动力,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似乎不受外在力量的支配,实则不然,直接生产者是否丧失生产资料所有权并不是劳动在形式上隶属于资本的必要条件。农民工并未失去土地,但仍然要出卖劳动力,接受资本雇佣,这是什么原因?当工业生产方式在国内和国际上取得支配地位,独立生产的小农在市场就丧失了独立性。丧失独立的小农,再生产所需要的种子、农膜、化肥、农药、水电、机械等生产资料价格和产品价格不是由他本人决定,而是由建立在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外在力量决定,小农不过是市场价格和需求的被动接受者。在耕作成本上升和农产品价格波动中,小农经济的破产和接受资本雇佣具有必然性,不足为怪。
  建设现代大农业对传统小农经济进行改造要有必要的技术支撑,使传统的依靠经验进行生产转变为依靠科技进行生产。在社会主义合作农场和资本制农场经营的基础上,破除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块土地经营和传统农业的自给性,开展专业化经营,使农业走向专业化和市场化,将现代工业和科学成就引入农业生产才能建设现代农业。
  作者简介:王军磊(1990-)汉族,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人,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方向:当代中国经济
  [1] 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P297)
  [2] 李昱姣.马克思恩格斯“小农经济”理论的原始内涵——兼论小农经济和家庭组织生产形式的异同[J].河南:郑州大学学报.2011.
  [3] 魏建斌.改造小农经济 建设现代农业[J].经济研究.2010.
其他文献
金融中介理论发展的简要梳理  (1)传统的金融中介理论  1.交易成本论:GJ.Benston和C.W. Smith(1976)指出金融中介存在的原因在于交易成本。这些交易成本包括资产的评估成本、交易佣金等。金融中介拥有的大规模财产转移技术和范围经济优势,可以更有效的节约交易成本。  2.信息不对称论:Leland和Pyle(1977),他们以没有人比贷款人更能了解其自身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情况,指出
期刊
企业集团是现代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的高级形式。作为集团内部监督体系的一部分,内部审计的建立与完善对企业集团价值最大化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审计情况作为案例分析,具体分析了该集团内部审计现状及完善措施,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企业集团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模式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概述  與单一企业组织相比,企业集团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第一,产权纽带。第二,多级法人。第三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文旅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的引导下,以文化馆为主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了一批优质的全民艺术普及数字文化资源,而新媒体时代,如何对数字资源进行高效推广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本文以广州市文化馆为例,对新媒体时代文化馆的数字资源创新宣传路径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文化馆宣传 数字资源推广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化馆的业务工作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向线上
期刊
摘要:在抗击疫情的严峻形势下,群众艺术馆复工生产,满足全市市民的群众文化艺术需求,做好全市的群众文化艺术建设仍然是重中之重,不可忽视。作为群众艺术工作者,在爱岗敬业的基础上,要结合当前的国家发展形势和建设重点,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的开局之年,不断改进群众文化艺术的开展模式,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一切朝着更加合理化、方便化、人性化的方面发展,将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感受放到第一位,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我
期刊
摘要:吉劇作为吉林省衍生的新的地方剧种,其诞生正值传统戏曲艺术发展衰落、流行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与其他的戏曲艺术不同,吉剧一经诞生,便面临着严苛复杂的大环境。进入新时代,在多元化的艺术门类交融且竞争的形势下,吉剧人力求突破,不断创作适应时代、展现社会变化风貌的现代吉剧作品。本文以吉剧作品《小村故事》为切入点,通过探讨《小村故事》的选题、剧情、人物塑造,以及作品和演出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分析《小
期刊
在传统媒体融合新兴媒体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广播的发展与媒介融合之道值得关注。与此同时,拥抱移动互联网,探索创新运营方式也成为传统广播媒体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喜马拉雅 FM 为例,着重探讨其在运营过程中,与传统广播媒体的融合之道,并浅析移动互联网的创新盈利方式。  网络广播 移动互联网 媒介融合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传统媒体面临竞争压力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传统广播更是首當其冲受到冲击,
期刊
摘要:自2015年开始,汉沽文化馆策划举办的“全国评剧新苗展演”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五年,先后培养了300余名评剧新苗,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评剧传承从娃娃抓起的知名品牌活动。笔者从策划组织到舞台展示,亲身经历了五年来活动的全过程,目睹了评剧艺术在少年儿童中间逐步普及,一株株评剧新苗茁壮成长的喜人景象。所谓新苗,并不是一般小孩子的学学唱唱,而是通过系统学习和训练,具备一定演唱和表演水准的少儿评剧
期刊
网络经济改变了社会发展模式,也使得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府统计工作面临了新的挑战  (1)政府的需求发生变化  在网络经济下,政府需要掌控全面的经济数据,加强宏观调控能力,更需要掌控精细数据,以更加专业、科学的方式应对社会管理中各项具体的问题。这就需要统计部门利用自身专业性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高度专业化的咨询建议和解决方案。而政府统计部门所提供的宏观经济数据只能满足决策者宏观认识形势的需求,无法满
期刊
小组背景  通过社区外展及家访,社工发现在精神病康复者的照顾者当中,主要以年长的女性照顾者为主,她们在家中担任母亲的角色,有相似的生命经历。据广州市残联学者的分析,年长的家属较倾向成为照顾者,通常是由年长的母亲担任主要照顾者的角色,精神病患者成为照顾者的一个长期压力包袱,家属情绪上及体力上亦很脆弱和容易受伤(摘自《比较中国内地与香港的精神病患者家属工作》)。社工在评估家属照顾者的需求上,开展家属互
期刊
优势视角不同于传统的问题视角,它将焦点放在关注、发现服务对象的优势上。本文主要从优势视角出发,分析贫困对于贫困家庭的影响。对贫困家庭进行分析,分析贫困对于贫困家庭各方面影响,阐述在优势视角下分析贫困对贫困家庭的影响,以及如何对贫困家庭产生积极介入。  优势视角 贫困 贫困家庭  社工介入  贫困问题基本概况及“贫困”、“贫困家庭”概念界定  贫困问题一直是广受学术界关注的社会问题,尽管随着经济体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