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卖冰糕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8年,四年级下学期。
  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大、很成熟了,是时候做点事情证明一下自己了。
  麦收总是来得那么猝不及防,昨天还带青头的麦穗,经过一天毒日头的暴晒,今天就黄了,且低下了头,如果明天之前不收割,便什么都迟了。形容一个人分不出轻重缓急,通常会说“麦子掉头了还是该吃吃,该睡睡”。
  麦子成熟是从内陆先开始的,逐渐往海边蔓延,因为受海水的影响,海边夏天温度要低于内陆,且昼夜温差小。
  麦收季节,从天不亮开始,放眼望去,田野里到处是人。那个年代,没有收割机,收获麦子有两种方式:一是割,比较省力,也比较快,不足之处是留下麦茬,为接下来的玉米种植增加了很多不便。二是薅,力气活,手上会磨起泡来,优点是能捆成大个,便于拖拉机运输。
  对于农耕民族而言,麦收是一件仪式感很强的事。收获的同时,又是家庭的聚会,也是乡亲能彼此见到的季节。
  那时候还没有矿泉水,冰糕(雪糕)与崂山可乐是标配,也是高配。
  经过长时间的密谋策划,我和几个同学决定去卖冰糕。
  从小到大,母亲对于我做出的决定,总是支持的,她始终觉得她的儿子很优秀,真奇怪,她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父亲没有明确表态,他不反对就已经是最好的支持了。
  每个家庭几个孩子中,都会有以下几个角色分配:任劳任怨的老黄牛、自封的副家长、没心没肺的自然呆萌、想法多多的创新者。在这个事上,自封的副家长自是要分析利弊一番,最终得出否定的结论,怎奈我意已决,谁也阻挡不了。
  先得有个冰糕箱子,木头的基本是奢望,那就就地取材吧。找来一个纸壳箱子,自己用面熬了浆糊,找来白纸将六个面糊上,用钢笔在后面写了大大的“冰糕”两字。
  母亲为我缝了一床小小棉被,用来裹住冰糕箱子。
  交通工具是个现实问题,家里有三辆自行车,父亲一辆,大姐一辆,二姐一辆,现在不记得当时骑的是哪辆了。
  不到六点,带着母亲给的十元本钱,我便和同学们出发了。冰糕厂在离家四公里的薛家泊子,一路狂奔,到冰糕厂发现人并不多。先批发了五十支,每只三分,还额外送两支,大抵是考虑到卖冰糕的辛苦,让卖冰糕的在路上吃的。心已按捺不住,刚出冰糕厂,便兴奋地喊了起来“冰糕——冰糕——”,结果还没到家,五分钱一支,全卖完了,那种喜悦啊,无以言表。
  火速折回,这次批发了一百支,一路吆喝一路卖,快到家的时候,基本卖的差不多了。
  这生意,旗开得胜啊。
  第三次回到冰糕厂的时候,前来批发冰糕的站满了院子,冰糕厂已是供不应求。大约焦急地等待了半个小时,才排上号,本打算批发200支,怎奈限购,每人限量100支。
  ……
  第四次回到冰糕厂的时候,人更多了,终于轮到我,批发了100支。并被告知生产能力有限,下午不对外营业了。
  旁边有人说,黄岛卧棚那里有个冰糕厂,货源充足,不光有冰糕,还有大雪糕,批发价一毛二,零售价两毛。
  在卖完了从薛家泊子冰糕厂第四批发来的100支冰糕后,已经赚了七块多钱了。创业的热情在持续高涨。和邻居家的东升一商量,去卧棚!虽然有10多公里,但哪算什么呢?
  时间是中午,天气晴朗,太阳是那么无私地照射着大地,骑了十多公里之后才发现,肚子已经很饿了。一顿饭算不得什么!脑子里只有卖冰糕!卖冰糕!
  这次不能再来回跑了。
  索性把手里的钱全部换成了大雪糕与冰糕。那种一毛二的牛奶大雪糕啊,又香又甜,构成了我童年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路经过盐场,人烟稀少,全然不像上午那般供不应求。
  难道,我要把连本带利的一盒子大雪糕与冰糕化成水?苍天啊,欲哭无泪。
  那一年,胶州湾盛产蛤蜊,大石头周边的徐戈庄、张戈庄、小石头、十字路园几个村的很多人发了蛤蜊财,一条船,两个人,一天的收获在2000到4000斤之间,蛤蜊价格根据质量在一毛八到两毛三之间。
  每天下午,归来的船只浩浩荡荡。这些渔民一天挣了别人好几个月的钱,舍得吃,是我的重要目标客户。
  还有就是来买蛤蜊回家煮熟了扒肉晒干挣钱的人一天一个家庭能挣10到20元,钱虽挣得辛苦,但也舍得花,尤其是两毛钱一支的大雪糕。
  目标市场已然明确,出发!
  屋漏偏逢连夜雨,走到小石头村东的时候,车链子断了。
  管它呢,推著走!
  到了大石头,我遇到了前来推蛤蜊的大姐和二姐。她们说,我的叫卖声已经夹杂着哭声了,我说,哪里啊?我是累的。
  果然很好卖。但批发的太多,市场饱和了。
  怎么办?怎么办?
  寻找新的市场,途径徐戈庄、十字路园、可洛石、孙家沟,一路叫卖。
  当库存越来越小的时候,喜悦感取代了担心,至于劳累,那都不是事!
  一村妇买了一支冰糕、一支雪糕,共两毛五,给我一块,我找给她七毛五。对方说,不对,应该是八毛五。两毛加八毛等于一块。任我挖空脑袋跟她解释,她还是坚信自己是正确的。这时经过一个路人,应该是她的大伯哥,我俩决定让他断理。这男人说我是正确的,女人不再和我犟,嘴上还是喃喃地说,两毛五加七毛五怎么会是一块呢?
  到家的时候,天快黑了,倒出塑料袋里的厚厚的一沓子纸币和钢镚,数了又数,去掉本钱,赚了21元。
  21元,大抵是那个年代一个工人的半月工资吧。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一  尘世那么美,写作那么好。漠漠红尘,几件俗事。其中之一,便是码字。  在码字的路上,你我一起成长,码到花开,一起纷芳。  倾情一座城,深爱一种文。如此,便好。  我想,这许是童戈先生的此生所想了。城不说了;文,也不说了,除了散文,先生再无别的用心的了。  散文是文学体栽中最好写的一种文体,谁都可以写,所以时下好多人都在乐此不疲的写;不过童戈写散文不是源于这个,他写,那是源于爱,源于心。  写的
期刊
又是一年端午节,随着假期的来临,节日的味道也越来越浓。这天,人们除了吃粽子,通常还会在门口挂艾草、菖蒲。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将几棵艾草绑成一束,插在门楣或是挂于门楣两端,就像贴上了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  午饭时,我边吃饭边拿眼扫着微信群里的消息。文友爱玲在群里问:不知哪里有艾草,很想在端午来临之际买上两棵。  我的单位远离市区,郊外有野生的艾草。去年同事还送我一捆,说是可以
期刊
今天上午我刷屏时发现一个美女的美食公众号,这美女在一线城市做媒体和广告,每月工资一万多,却不顾家人反对辞职到大饭店做了甜品师学徒。从底层打拼,为了练习手艺她做了上万个泡芙,为了一个8层法式蛋糕弯着腰一整天,以至于得了肩周炎和腰椎病。每月工钱一千八,和原来差了十万八千里,她原来经常画着精致的妆穿着高跟鞋去富丽堂皇的地方采访,现在不施粉黛穿着厨师服平底鞋躲在不通风的后厨帮工。然而,她喜欢这样,同样是做
期刊
明崇祯一十七年(公元1642年)霜降节气过后一天傍晚,一场大雾罩住了荣成伟德山。此时,一位神情黯然、浓雾裹身的旅人,在暮色苍茫中,走进伟德山余脉——西山(今荣成俚岛王家山)一间竹庵。此时的西山,早已被秋风吹瘦,倚红偎翠的胜景只是这个旅人日后的春风词笔。眼下的西山,满目萧瑟凋敝。面对老秋的枯山瘦水和沉沉雾霾,茫茫暮色,这位精疲力竭的旅人,似有万千感慨在胸,表情显得怆然而凝重。他随身在一块山石上坐下,
期刊
吃罢午饭,小孙子闹腾纠缠着要去耍山。天气很暖和,阳光也好,我也来了兴致。  于是,我带孙子驱车来到盟旺山的东山脚下。这里是中老年人及孩子们登山游玩的理想起点,也是盟旺山公园的东门处。从这里出发,山势平缓,视野开阔。本来海拔只有百多米的峰顶,在山下就能一目了然。  新建的盟旺山公园,作为新区的一处景点,里边雕塑,鲜花,珍木奇树,河道,木栈道,草坪凉亭,设施齐全,风景优美。成为了东部即墨人民新的游玩和
期刊
那一年,我的嘴角冒着绒绒的胡须,像一颗六月深绿色的橘子,打着井字形的绿背包离开故乡。临别时,母亲在村口的桥头流着泪,那哗哗向北流淌的小河,也在哭泣。  那一年,我的青春和赤诚留在祖国的西部戈壁军营,像一枚出镗而燃着烈焰的子弹,穿越大漠和繁星的夜空。告别时,祁连山的大雪铺天盖地的来送我,车站是喧天的锣鼓,人海如泪水一样流动,那温暖的目光留在我的心里。  这一次,我带着点点白发和额前的皱纹回来了,中年
期刊
从村后的善人桥算起至村前路口,张家胡同全长三百多米,宽约两米,但是从大柳树底向南至湾前路口,路面逐渐增宽到三米。整条胡同为土石路,青砖泥墙(榆树林子是土墙),房子的高矮不等,错落有致,多数是石头青砖和土墙。不过,房子砌砖的高矮与砖的层数,决定一个家庭富裕程度,因为砖的层数越多说明你的家庭越富裕。反之,砖的层数越少,说明你的家庭越贫穷。  整条胡同住着十八九户,只有三户王姓人家,其他人都为张姓。故,
期刊
今年假期回家,问起爸爸以前田野里的那口泉。爸爸说,好多年没去过了,不知道那里还有没有泉水。妈妈说,肯定有,前几年种地时候还特意去取水喝。打我嫁到这里,那泉就在,多少年了泉水一直汪汪直流。  怀着满心的欢欣,午饭带着孩子和爸爸一路溜达着过去看那口泉。  离开家乡多年,如今居住在城市里。很多时候,却很怀念小时候的时光,想念家乡。家乡的河,家乡的泉眼,那些伴随我成长的美好记忆。  村东头有一条河,河里水
期刊
早早的起床,与内心的懒虫做了一番小小的较量,实在是不忍心辜负这大好的时光,外面的阳光正好,清凉的夏风,欢快的鸟鸣,亮丽簇拥的花朵,成荫的树丛,幽深干净的小路,清澈潺潺的流水,沐浴在晨阳下的楼群,还有赶趟似的晨练的人们……多好的早晨,多好的太阳,多好时光,多好的生命。青涩的春季已经褪去,晦涩的秋季还未到来,就在这最美的时刻,生命的色彩与温度绽放到刚刚好,让感思的藤蔓爬满夏日馨香硕绿的灵动中,变成这一
期刊
近几年朋友圈火了,男女老少没事都爱刷刷朋友圈,给紧张的生活带来乐趣,形形色色的朋友朋友圈里不乏有活宝们的精彩创意。  有的朋友圈有点像脑筋急转弯,在不经意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笑果”。一次刷朋友圈时,一行字闪过:老婆失踪后,老公第一时间报警。警察对老公说:“你先冷静一下……”我感到好奇,怎么会失踪呢?老公一定急坏了吧,本能的点开后,下面大片空白,使劲往后划,终于看到最下面一行字“你这样一直笑我没办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