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少数民族建筑地图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ku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项遗存都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记录着惊艳的民族审美。然而一场汶川大地震,数万生灵惨遭涂炭,巴蜀大地及其周边省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中央及地方政府在灾后恢复重建中,高度重视文物保护,特别是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于是,抢救,修复,转移……一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战役的集结号吹响了。远在深圳《焦点》编辑工作室的我们,在痛惜、祈祷之余,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加入了抢救的行列,由此,《行走少数民族建筑地图》诞生了……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居建筑,作为民族文化的形象特征,是民族文化的形态和载体。它。是从远古到今时的文化底蕴的信息积蓄和历史印记,根植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与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渊源和情感有着不可割裂的天然联系,是本民族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集中生活着30多个少数民族,这片土地崎岖险峻的地形曾阻挡了外族对其的兼并与融合,各个民族世代在此安居乐业,其独特的民居建筑风格也得以传承至今。
  民居建筑是一个民族物质和文化特色的凝集,为此,本刊今期特别推出《少数民族建筑地图西南篇》,试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带您去领略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民居的博大与精深,珍惜我们华夏祖先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
  看呐!矗立在蜀地的一座座藏羌碉楼,在深蓝的天幕下披着温暖的日光,其挺拔的身躯仿佛在默默诉说着遥远的故事。
  在黔山秀水中,布依族石板房带您亲身体验原始土著村寨的布依风情,领略布依族民居的石头建筑风情;而西江千家苗寨的吊脚楼,绵延数千米,就像一座演绎着古老神话的山城部落。
  在云南,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民居建筑更是风情万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纳西族民居,以竹子、野藤等筑成“孔明帽”形状的佤族民居,以砍刀削劈筑成木垒房或竹篾房的独龙族民居,藏在白云深处的阿昌族民居,分布在层层如螺如髻的梯田间的壮族民居……,美不胜收,令人陶醉,痴迷。
  这些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如朵朵奇葩,点缀着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而这片土地也因为它们的存在而更富韵味。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日,这些民居建筑奇葩吸引了人们千里迢迢地赶来,为其神秘,也为其朴实。
  有人说,建筑是一首凝固的音乐,凝固的是建筑的形,流动的则是建筑所凝结的文化、精神之乐章。
  听呐!那由远及近的韵律……
  


  

其他文献
布依人过去有族内通婚的惯例,婚姻大事尤为注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儿女还未脱离背带之时,父母便已经通过所谓的“相亲”为孩子们定下终身。待到孩子五六岁时就提前举行婚礼。早婚仪式过后,新娘并不入住夫家,而是回到娘家继续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这种娃娃亲被称为“背带亲”。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的布依族婚俗已经产生了颇大的变化。崇尚的是“浪哨择偶,叶琴传情”的自由恋爱。  在西南贵州地无三尺平、沟壑纵横
期刊
土生土长在阿勒泰的我,从小到大已经记不得参加过多少次哈萨克婚礼了,而且每一个年代的婚礼档次都不同,程序上也略有改变。  说起哈萨克婚礼,我认为他们比我们汉族人更讲究。首先同一部落哈萨克族的青年男女不能通婚,如果通婚必须超过七辈,联姻的人家也必须相隔七条河。这些限制防止了哈萨克人近亲结合,使其种族兴旺昌盛。哈萨克人为避免血缘相近的婚姻,配偶都要到较远的部落选择。一旦成婚,女子便很少有机会回到父母家中
期刊
塔吉克人的婚礼一般都在秋天举行。那时,青稞刚刚收过,土地里还残留着丰收的气息。小麦在场上堆成金灿灿的小山,打麦人正迎着风扬起刚打下的麦粒。草场还丰润着呢,一片浓绿中微微夹杂些金……  秋天毕竟抚摸过高原了,总要留下一些自己的痕迹。春天下的小羊羔都长大了,不再调皮地撒着欢乱跑,而是安安静静地在草原上吃草,它们的毛都像雪山上的雪一样洁净,眼睛都像湖里的水一样清灵,纤尘不染的样子,正适合做送给新娘家的聘
期刊
图瓦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际性民族,他们在前苏联、蒙古国有数十万人,在世界的范围内,他们相对集中在阿尔泰山的周围,中国的图瓦人主要集中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喀纳斯景区,是中国图瓦人唯一的聚集地。目前他们只有2000多人,长年生活在阿尔泰的大山深处,他们的生活风俗、婚姻方式等很少被人注意。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一些学者和专家进行历史探讨、田间调查,渐渐地,图瓦人终于露出了他原始的面孔。  图瓦人因
期刊
彝家的风情从一支火把点燃开始,以一腔歌谣归为结束。这个藏在大凉山深处的山地民族,悠远历史与多种来源使其形成了丰富文化。他们更是能歌善舞,连一片木叶亦可吹出动人曲调。每逢婚嫁节庆,人们围着熊熊篝火,合着月琴、口弦的欢乐曲调,跳“锅庄”、跳“打歌”,通宵达旦,尽兴方休。彝人崇虎、尚黑、敬火、爱武,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从火把节、彝族年,到少女们争奇斗艳的赛装节,彝人总有自己狂欢的理由。  彝
期刊
西双版纳的哈尼族,本族人自称爱尼族或阿卡人。历史上住在半山或高山上,以轮歇式的刀耕火种和狩猎为生,是西双版纳除傣族外的第二大民族。因居住地域不同,其服饰、习俗也有较大差异。作者拍摄、记录的此次婚礼地点为西双版纳景洪市嘎洒镇的南西村,是四年前才从高山上搬迁到坝子边的,生活还不算富裕。其民风纯朴,习俗保持相对传统和古朴。  新郎叫钟强,28岁。新娘叫敏松,24岁。他们不是同村人,两村相距一天的路程。按
期刊
德国喷气“三剑客”    Me 262——“雨燕”、“风暴鸟”  毫无疑问,Me 262战斗机是二战期间出现的最具创造性,最非凡的战斗机。时至今日,Me 262在二战中所起到的作用依然是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一些人认为如果这种新型飞机在二战期间能够大量在战场上投入使用,并在一开始就被作为战斗机,可能会大大扭转二战欧洲的空中战局。而阿道夫·希特勒决定将Me系列作为战斗轰炸机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至今依然倍
期刊
侗族青年男女社交自由,交往方式、名称和活动各地不大一样。一般北部地区男女社交活动在白天进行,称“玩山”或“玩山赶坳”;南部地区男女社交活动在晚上进行,称“行歌坐月”或“行歌坐夜”。在活动中,男女唱歌谈心,寻找恋人。结婚必须经父母同意,要经过“说合”、“订婚”、“迎娶”等过程。有“不落夫家”的习俗,结婚后女方要到怀孕后才能住到丈夫家。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是侗族人的“新婚节”,常有数十对青年男女在
期刊
哈尼人过去一直沿袭古代遗留下来的“抢婚”习俗。抢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男方亲属相中姑娘之后,不经媒约提亲,也不让男女双方认识交往,便组织一帮小伙子把姑娘偷抢回来,由男方家长或亲戚主持,让他们结为伉俪。另一种“抢婚”,是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进行的,双方相互爱慕,他们将自己的心愿告诉了家长。男方已备礼品请媒人多次到女方家登门求婚,但女方家长百般阻挠,不愿成全女儿的婚事。儿女们为反对长辈对婚烟自由的束缚,便
期刊
西江苗寨建筑以吊脚楼为主,一律盖有黛瓦,日渐斑驳的墙角裸露出黑而光圆的卵石。吊脚楼一般有三层,后半边靠岩着地,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平行。吊脚楼低者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十二三个平方米。因其二三楼和前檐用挑梁伸出屋基外坎,形成悬空吊脚,故称“吊脚楼”。    西江千家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从贵阳坐火车或长途汽车到凯里市,再包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