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语习得中语感的形成与培养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感是感悟理解语言的能力,这项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习者二语习得的水平。在语感形成的过程中,它有直觉性和无意识性。在英语作为二语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听说读写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 二语习得;语感;培养
  【作者简介】陈怡然(1995.06.03-),女,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英语),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一、引言
  语感在二语习得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提高语言学习主体对语言意会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二语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技能,是决定着语言学习主体在二语交流中流利程度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过程中,语感强的人可以运用其脑海里已有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不需要过多的时间分析和推理,就能更快更准确的阅读二语的书刊,与他人进行交流,使用更加地道的书面表述方式等等。故而,我们不难看出,语感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二语传授者,也绝不能忽视语感的形成与培养。
  二、语感的概述
  语感一词的出现是随着近代语言学的产生而出现的,因此相比较其他语言学术语而言,它是年轻的。其实“语感”一词最早来源于德语“Sprachgefühl”,意为对语言的感知。语感是快速和直接体会到语言文字含义的能力,它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本文对语感的理解有三;第一,对正确或者错误使用二语中既定用法的敏感度;第二,对二语的有效性或者适合性的感觉;第三,对二语中文化意向的感觉和认可度。依据语感在二语习得中形成得不同环境,我们将其分为母语语感和二语语感。
  1.母语语感。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研究中发现儿童智力虽然还没有发展完善,很难学会复杂的物理或者数学难题,但却能在五六岁时很容易地掌握自己的母语,会说过去从未说过的话语,也能理解过去从未听过的句子。他认为这种现象靠的是儿童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来实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孩子的天真烂漫的话而感到吃惊。孩子们怎么会说这些呢,没人教他啊。这些童言的出现就是因为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和后天父母在话语中所传授的经验。母语语感其实是不需要刻意习得的,它们就融在母语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交流阅读写作,自然而然的就形成的一种语言直觉,是语言使用者的心理特质。乔姆斯基从普遍语法的角度来论述母语语感,认为它具有隐含性和不可学得性,即不需要经过逻辑推理,凭直觉就能产生对语言的敏感与判断。苏联心理学家鲍若维奇也提出母语语感是“感知和生成语言的直觉能力”,靠这种直觉,人们可直接感知和理解话语。母语语感更能为学习者所认知,因为它的表现力更强,表现得更加清晰。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所得经验也更为充足,更为直接。母语语感英文表述为“intuition”,这种对母语的感悟意会理解吸收的能力,无论是在人际交流还是语言学科的专业学习中都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二语语感。顾名思义,二语语感就是在母语习得后,在二语的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对二语的文字、语法、篇章的感悟能力。二语语感具有直觉性,它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语言潜能,是对目标语言的直接感知和推理,是一触即发的过程。二语语感作为一种语言能力,其形成过程是动态的,随着学习者认知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内化成个人对语言的直接感悟能力。对二语学习者来说,语感实质上是对已习得的二语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后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知识图式,是对语言直接感知的技能,具有直觉性。二语语感的形成是具有无意识性的。美国学者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指出语言习得需要调动主体大脑中的“语言学习潜能”,在交流中理解话语的含意,“无意识”地学会使用语言,人们只有“习得”语言才会“运用语言”。大多数情况下,学习者刻意学习二语的行为,努力去提升二语的阅读交流写作的水平,这个过程中他们对二语的既定用法、使用的合适性与有效性、文化意向趋势有较高的敏感度也得到了增强,二语语感就在无意识中形成了。长此以往的訓练与培养,学习者的二语语感会显著增强,再加上他们脑海里已有的二语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这样一来,对于比较陌生的二语词汇,语法,句子搭配等等都可以做出分析和推理,使得他们的二语习得水平更上一层楼。
  3.两者差别与联系。相比较于二语语感,母语语感的形成是一个比较简单和自然的过程,因为这是由天生的语言环境所导致的。人人都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在中国出生的美国孩子,一直生活在中国,汉语就是他的母语。在这个自然的大环境中,所有的人都说汉语,他的汉语语感也就是他的母语语感非常好。可是当这个美国孩子再把英语作为二语去学习时,也不会因为他是美国人而觉得容易。所以,当一个人想获得更好地二语语感时,就要去有意识的学习和培养。这其中最大的差别就是学习者无法长期浸泡在二语的真实语言环境之中。与母语语感习得相比,二语语感的形成靠显性知识积累,然后内化成隐性知识图式来实现。
  母语语感与二语语感其实也是存在联系的。一个人大脑里的语言系统发达,语言能力较强,并不单单局限于母语的习得。我们经常说,当这个学生英语课程完成的不错时,他的语文课程也不会差。其实,孩子们从一出生就没有停止过语言学习,通过母语的学习,他们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都在提升,语言学习能力也在增强。这种语言学习能力还包括对二语的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母语语感强弱与二语语感的强弱成正比关系。
  三、获得语感的路径
  语感获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言语实践,通过大量接触言语,使言语本身的规则在主体大脑中积淀到相对完整和巩固的程度,从而形成一种言语结构。母语语感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另一种是“自觉言语实践”,即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有意识地学习具有典型意义的言语材料和语言知识,以及语境社会文化知识,总结语言使用的规律,并用于指导言语实践,甚至成为一种言语习惯。其实获得语感的路径既有输入也有输出。二语语感的获得我们可以借鉴母语语感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典之语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输入,并要多多输入的重要性。二语习得中我们强调背诵,无论是单词语法还是写作,课堂上老师都在强调背诵。其实当学习者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的水平,则头脑中有着更加丰富更加系统的图式作为基础,二语语感就会增强。同样的,输出也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二语语感。Swain就曾提出“可理解性输出假设”,认为语言输出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问题的注意,能对目标语的句法结构和语义进行假设检验;输出元语言功能促进目标语表达流利性和自动性能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转化。当学习者去说去写,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语言知识结构上的问题,而不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觉得自己没有错误,一错再错下去。输出加速语言知识内化,加速语言使用的自动化,更重要的是有益于二语语感的发展和最终形成。   四、英语为二语的语感培养
  在我国,二语习得绝大多数都是英语学习,而且几乎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必须要遵循客观条件,在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中国式英语盛行的今天,我认为培养语感就是把听说读写有效的结合起来。虽然各种新式的教学法已经运用到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来,国家也在强调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英语能力,注重口语与写作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思想,应试教育的枷锁还在束缚着老师和学生。课堂上仍然过分重视教师的讲解,教师仍然是词汇语法为重点的从头讲到尾,学生们在课堂上还是沉默。这样的大背景下,语感的培养变得更加艰难。但是我们必须要在重重阻碍中寻找到解决办法。
  首先,我认为应为学生创造“听”的环境。在现有环境中,学生“听”得更多的是普通话,这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听”的良好环境。一方面,让学生进行无意地“倾听”。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重点单词、语句以及一些耳熟能详的英语歌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听力训练。所谓熟能生巧,听得多了,自然就容易理解了,掌握的词汇量也会随之增加。这里的听力训练不是说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根据初中生的特点,采用多元化的听力训练。很多省份的英语教学忽视听力训练往往是因为中高考不考听力,教师挤占听力时间去加大力度讲解语法词汇。这是极其错误的,非常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其实,教师的口语就是学生的听力磁带。当教师没有足够的课堂时间去带领同学们做听力训练,而教师却有着一口标准流利的口语,自己的学生一直在口语下熏陶,这同样是一种听力训练。
  其次,为学生创造说的环境。摆脱汉语的影響,鼓励学生正确地“说”。学生的中国式思维不好更改,而这种思维恰好影响了他们说英语的准确性。在课堂上除了给他们机会说,鼓励他们说之外,还要运用不同的纠错方式来纠正他们口语中的错误。例如直接纠正,引导纠正,不纠正这些可以运用在课堂之中。既可以不打消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有信心,还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利用一切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多“说”。无论是什么版本的教材都设置了口语板块,这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机会开口说英语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让学生们去锻炼自己的口语,久而久之,他们的语感就会得到增强。
  再次,在“读”中增强自身语感。合理运用“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连贯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现行的教材内容就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把课文内容读通顺了,进行日常的英语交流就不成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方法的运用。强调熟读课文内容,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读,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熟记课文内容就让学生不停地读,这种手段的“朗读”教学方法非常常见,尽管有一定的效果,考试也可能会获得高分,但在口语交流时,学生就不知所措了。因此,朗读要讲究技巧和方法,如小组读、个人读、合作表演读等。
  最后,在“写”中发展自身语感。多听、多说、多读,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这种形成是无意识的。而多写则有助于学生语感能力的强化,这种强化是有意识的。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还要多进行写作方面的训练。这里的“写”不是指平日里的抄写,而是指写作。开展写作训练对于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用英文写作时,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基本词汇,先从简单的一两句话开始,逐步到一段话,再到运用一些修饰词语来完善自己的写作内容。
  五、结语
  通过全文的表述与研究,语感同样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能力。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对语言知识的积累而逐步增强的。语感的强弱反应着二语学习者们的二语水平。培养语感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封闭自己,而是要积极去将头脑中的陈述性知识输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要相信当语言学习主体获得了那种近乎本能的对语言感悟能力时,语感就会自然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蓝国兴.论二语习得中语感的形成与培养[J].现代交际,2018.
  [2]鲍若维奇,丁由等译.儿童时期的认识兴趣及其形成条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3]柏拉图,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张景祥.英语语感漫谈[J].外语教学,2000(1):88-92.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近年来受到更多的关注,笔者作为一名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师,观察到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尤为明显。本研究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针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课堂沉默  【作者简介】陈婷婷(1989-),女,河南新县人,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硕士,助教,研究方向
【摘要】“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符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最有效的发展。“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明确地进行教学分层,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加以指导,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姚晓超,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学
【摘要】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报告,开创性地将区块链技术纳入本土创新范畴,这标志着中央着手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与运用。本论文在综合区块链的优势上,介绍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区块链的由来及特征,再从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学生英语输入性知识偏于输出性知识、教学反馈不清晰、学情分析及师生互评偏倚化等方面着手,设想通过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初中英语教学共享资源库
【摘要】英语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初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时常感到不适应,感到无处下手,尤其是英语写作对于语法的要求较高,进而学生在进行实际写作的时候,往往显得积极性不足。而运用同伴互评模式,则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促使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升。故此,本文笔者联系教学实际,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同伴互评模式的合理运用展开了相关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同伴互评;初中生;英语写作  【作者
【摘要】视觉材料是小学阶段经常使用的辅助学习材料。视觉材料在促进学习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同时也对学习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实际的学习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分析视觉材料辅助教学所带来的问题,为优化视觉材料的应用策略提出建议。笔者总结出以外部媒介为导向的策略和以学习者为导向的策略,以此来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视觉材料;教学辅助;小学英语  【作者简介】孙艺凡,浙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行业都在运用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是比较大的。随着现代智慧校园建设的深入,在教学方面提出了很多的要求。现在的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教师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使之符合现代智慧校园建设要求。在中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在智慧校园的环境中,创新英语教学。本文针对智慧校园环境,对中职英语的创新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
【摘要】英语作为当前人们所必需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个人的发展能够提供极为显著的帮助,但是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却遇到了较多的问题,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了阻碍,而造成这一系列问题出现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高中英语教学缺乏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因此,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为研究方向,对跨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展开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教学;渗透  【作者简介】唐燕,江苏
【摘要】写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研究了英语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英语写作教学,以写作教学为关键,实现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培养,并提出了优化初中英语写作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写作教学;优化策略  【作者简介】王文霞,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第四中学。  英语写作能力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英语能力,对于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有比
【摘要】小学英语作为学生在学习生涯中最为基础的存在,它对推动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使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发展学习的奠基石。在提升学生对于小学英语学习能力时,也要对学生的素养进行培养与发展。教师要明确地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以便于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教学;培养;实施  【作者简介】杨秋红,甘肃省岷县锁龙乡中心幼儿园。  随着
【摘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隐喻和转喻被普遍的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法。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和转喻是人们较为基础的认知机制,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多模态隐转喻是指,隐喻和转喻不仅停留在语言符号层面,同时还普遍存在于图像﹑声音﹑手势等多种模态中。本文在多模态隐转喻的视角下,分析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的隐转喻类型及语篇功能。  【关键词】多模态隐转喻;国家形象宣传片;语篇分析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