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yo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了2021年第6期《江苏教育》(教师发展)张永红老师和李勇惠老师撰写的《“一课三磨”助力区域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文,我受益匪浅。两位老师提出“三备、三上、三磨”的“三跟进”举措,能够实现课堂教学效益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两提高”,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好课是“磨”出来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学会打磨自己的课堂,首先对教材要有独到的解读,其次对学生的已有水平要有真正的了解,最后要注意课堂的细节,尤其是预设好课堂的生成。《江苏教育》(教师发展)一直是我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好老师,现在是,将来也是,希望有更多的小伙伴和我一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界,有一位从小学教师成长起来的教育名家,他就是尝试教学法的创始人邱学华老师。最初,在我还是一名师范生的时候,就从书本上学习了尝试教学法,当时就觉得尝试教学法简单易操作,便于新手教师掌握。真正见到邱学华老师,那是在我工作十年之后了。2012年,我所在的学校--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聘请邱学华老师担任名誉校长,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当时,我担任学校的副校长,负责和邱学华老师联系工作。因此,我有幸与邱学华老师结缘,有幸与尝试教学结缘,后来我还很荣幸地成为邱学华老师的徒弟。
·推荐理由·“重视我们测量的还是测量我们重视的?”我被作者格特·比斯塔的这句话轻易“击中”,随之陷进《测量时代的好教育:伦理、政治与民主》的阅读中,审视教育目的“三化”论,唤醒一些淡忘的教育常识。“让大数据说话”已成习惯,忘了当初为什么要用大数据测量?为什么要依照大数据测量的结论来采取行动?譬如,某类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测量。如果根据大数据测量结果,所采用的举措只对少数人、个别人有效,我们能否果断摒弃?摒弃对少数人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否对他们造成不公正、不友好呢?
【摘 要】红色文化是承载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精神与物质载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不怕吃苦、坚定信念、团结人民、实事求是等精神特质,是增强文化自信、赓续红色基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学校应结合教材和活动,创新教育的转化途径,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承。  【关键词】红色文化;红色精神;育人内涵;教育转化  【中图分类号】G413 【
当前,一线教师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普遍存在选题过大、论述宽泛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的写作应“小题大做”,即“小切口,深分析”。“小切口”有三种方法,即单点选题、凸显新意、范围限定;“深分析”可采用三种思维方式,即点面发掘、过程发掘和比较发掘。
得到“名师”的荣誉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终点。名师需要推动后续发展,从“名师”走向“名家”。名师的后续发展,需要扎根课堂实践一线,做出教育教学实绩;需要通过阅读学习、经验提炼以及把握时代需求等路径,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需要主动作为,担当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教育公平的推进者、区域教育的引领者和社会发展的开路人的职责;需要不断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反思和否定,推动创新;需要以前瞻性的思维看待教育现象和问题,发挥决策参谋和风险预警的作用。
访谈前,我个人写了一个简要提纲,拟到时以此为基础,做一次半结构化访谈。没有和李老师进行更多的交流,因为我对她是比较熟悉甚至可以说是很熟悉的。这么多年来,作为南通教育系统的一名科研人员,我对“二李”(李吉林、李庾南)都做过一定的研究,有较多和较深的了解和理解。
《历史教师专业成长实践论》是陕西师范大学徐赐成教授的著作,2020年4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积极探索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在课程实践中自我提升,主张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该书为广大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效路径,其中有几个关键词与大家分享。情怀徐赐成1995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回中学母校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任教。
作为对“教育家办学”倡导的回应,在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中,江苏确立以专业指向鲜明的培养目标、价值指向鲜明的培养方针和创新指向鲜明的培养方案为主体的创新培养思路,形成领航培养的创新实践成果,主要包括指向“实践创新素养”提升的江苏经验全面形成,基于国家领航示范引领的江苏新经验的创生,以及名校长、名校长所在学校和所在区域教育的全面发展。对该项工程的整体总结与反思,有助于明确和厘清新时代教师校长发展机构的角色意义向度、行动价值序列和能力核心等。
【摘 要】对少年儿童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是少先队组织的光荣职责和崇高使命。加强少年儿童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树立理想信念,更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朴素情感。多年的实践中,少先队创新运用“课程培育、组织育人、主题宣讲、榜样引领、影视感染、艺术熏陶、故事带入、阵地锤炼、寻访感悟、研学探究”等载体平台,总结探索“正面灌输、媒体浸润、实践研学”等路径方法,生动活泼、润物无声地进行
《教育漫话》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洛克撰写的教育名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奠基之作,是世界教育文化的瑰宝之一。  《教育漫话》以“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作为开篇第一句,洛克就如何开展健康教育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儿童不应穿着过暖,最好每天都用冷水洗脚,甚至用冷水洗浴;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儿童衣着不能过紧,饮食应该清淡而简单;要多睡硬床,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