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跨入2015年的元月,就得知金华居然出传记了,内心里着实为他捏了一把汗:这小弟,敢如此犯忌,不到半百就出版传记了,性子够急,胆子够大,步子够快!言下之意,还是一个词:担心。按照常规常理,不到七八十岁的年纪,谁也不会轻易出版传记等带有自传性质的文字,这是约定俗成的一种社会惯例,谁也不敢轻易触犯此类禁忌。然而,在我们云南作家群里,“跳”出了蔡金华来,他破了一回“前不见先例”的先例,至少我是被吓了一跳,为这件足以创造“先例”的事情。
与金华相识多年,一直为他创造着“先例”的人生喝彩。多少作家、诗人正乐此不疲地“拿着工资写稿子”,旱涝保收挣外快的时候,他却勇敢地跳出狭隘的写作圈,以文化企业家的身份创办起了《风光·时代名流》系列杂志,并挂帅云南省政府研究室风光杂志社传媒舰队。多年来,该刊不遗余力、竭忠尽智地为云南的党政要员和企业家们做重点宣传,典型报道。他藉此而破蛹成蝶,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发展过程中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结果却比人们想象的要美丽的多,也崇高得多。有的人袖手旁观,幸灾乐祸地等待一种所谓的结果;有的人设障阻碍,以一些“合理”的理由羁绊他前行的步伐;亦有的人人云亦云,撒一些友谊之外的烂药。凡此种种,我均有所耳闻。
是非功过,自有世人评说,我只是固执地认为:金华的奋斗经历体现了一种气质和风度,一种胸襟和魄力。多少人相对自私地为自我活着,活得小而实在,自娱自乐,没有太多风险,个体生命的质量倒也显得具有一定的色泽,只要不违法乱纪,就无可厚非,不讨人嫌。蔡金华与之相反,起落之间,掷地有声,这是让我着实敬仰的一个奋斗者所创下的近乎于神话的业绩。
与蔡金华相处的几年时间里,一直觉得他是一位具备积极上进、奋斗拼搏品质的汉子,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具有牺牲精神的人,如果有人不肯定这样一个基本的前提,对他就会产生一些偏见和看法,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里,蔡金华是受过伤的人,心灵的伤痛和肉体的伤痛。心灵的伤痛,可以暂且不论,眼下那副罩着他的墨镜就是为了保护肉体的伤痛的,不了解这些细节的人,一定以为那是戴在他头颅上的一种“傲慢”。对于一个具有偏见和傲慢的人,人们是群而攻之的,想必蔡金华一定是遭遇过这样的“礼遇”的“傲慢者”。
在我写下这个读后感的时候,我也是有疑惑和担心的,而我又是一个自觉自愿的阅读者和书写者。段平、官玉华两位仁兄能够为蔡金华立传,难道我就不能拾起点勇气在这部传记外,发点声、说点感受呢?蔡金华毕竟是一位奋斗过的人,一位创造过的人,一位饱经人生磨难和享受过生命高品质的人。或许,有人会认为蔡金华巧于用了一些生命过程中遇到过并与之合影留念的要人名家,以为那是“拉虎皮做大旗”。这样认为的话,一定是偏执和断章取义的。他所拥有和经营的《风光·时代名流》杂志,每期要采访、书写和宣传好几位“名流”,这样的经历自然而然就会留下“合影”的良机。
阅读,就是深入了解主人公的有机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有幸走进蔡金华的家史、成长史和奋斗史里,与他相关的一切就如一个个鲜活的画面直奔眼底,也直奔我的内心深处。一个敢直言“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人,这话既是誓言,也是号角。他是一个被哥哥供养读完大学的穷学子,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除了奋斗,他又能怎么样呢?
正如陈忠实先生所肯定的那样:“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百折不挠,是百炼成钢的蔡金华。”
“除了奋斗,别无选择”。阅读《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我记住了蔡金华的这句话,也必须记住他的这句话!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理事、保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彝族诗人。就读鲁迅文学院第四期高研班。
作品多次被译成彝、蒙古、维吾尔、景颇、傣、傈僳、藏、朝鲜文发表。先后出版诗集《生命线》《我从哨位走来》《口令之上》《红土之上》《公仆本色》和散文集《橄榄鸽》《同路人》等7部。主编报告文学集《云岭哨兵》(云南民族出版社)和《战场静悄悄——武警缉毒缉私篇》(军事科学出版社)2部。
作品散见于《十月》《人民文学》《民族文学》《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等报刊杂志。
与金华相识多年,一直为他创造着“先例”的人生喝彩。多少作家、诗人正乐此不疲地“拿着工资写稿子”,旱涝保收挣外快的时候,他却勇敢地跳出狭隘的写作圈,以文化企业家的身份创办起了《风光·时代名流》系列杂志,并挂帅云南省政府研究室风光杂志社传媒舰队。多年来,该刊不遗余力、竭忠尽智地为云南的党政要员和企业家们做重点宣传,典型报道。他藉此而破蛹成蝶,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发展过程中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结果却比人们想象的要美丽的多,也崇高得多。有的人袖手旁观,幸灾乐祸地等待一种所谓的结果;有的人设障阻碍,以一些“合理”的理由羁绊他前行的步伐;亦有的人人云亦云,撒一些友谊之外的烂药。凡此种种,我均有所耳闻。
是非功过,自有世人评说,我只是固执地认为:金华的奋斗经历体现了一种气质和风度,一种胸襟和魄力。多少人相对自私地为自我活着,活得小而实在,自娱自乐,没有太多风险,个体生命的质量倒也显得具有一定的色泽,只要不违法乱纪,就无可厚非,不讨人嫌。蔡金华与之相反,起落之间,掷地有声,这是让我着实敬仰的一个奋斗者所创下的近乎于神话的业绩。
与蔡金华相处的几年时间里,一直觉得他是一位具备积极上进、奋斗拼搏品质的汉子,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具有牺牲精神的人,如果有人不肯定这样一个基本的前提,对他就会产生一些偏见和看法,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里,蔡金华是受过伤的人,心灵的伤痛和肉体的伤痛。心灵的伤痛,可以暂且不论,眼下那副罩着他的墨镜就是为了保护肉体的伤痛的,不了解这些细节的人,一定以为那是戴在他头颅上的一种“傲慢”。对于一个具有偏见和傲慢的人,人们是群而攻之的,想必蔡金华一定是遭遇过这样的“礼遇”的“傲慢者”。
在我写下这个读后感的时候,我也是有疑惑和担心的,而我又是一个自觉自愿的阅读者和书写者。段平、官玉华两位仁兄能够为蔡金华立传,难道我就不能拾起点勇气在这部传记外,发点声、说点感受呢?蔡金华毕竟是一位奋斗过的人,一位创造过的人,一位饱经人生磨难和享受过生命高品质的人。或许,有人会认为蔡金华巧于用了一些生命过程中遇到过并与之合影留念的要人名家,以为那是“拉虎皮做大旗”。这样认为的话,一定是偏执和断章取义的。他所拥有和经营的《风光·时代名流》杂志,每期要采访、书写和宣传好几位“名流”,这样的经历自然而然就会留下“合影”的良机。
阅读,就是深入了解主人公的有机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有幸走进蔡金华的家史、成长史和奋斗史里,与他相关的一切就如一个个鲜活的画面直奔眼底,也直奔我的内心深处。一个敢直言“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人,这话既是誓言,也是号角。他是一个被哥哥供养读完大学的穷学子,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除了奋斗,他又能怎么样呢?
正如陈忠实先生所肯定的那样:“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百折不挠,是百炼成钢的蔡金华。”
“除了奋斗,别无选择”。阅读《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我记住了蔡金华的这句话,也必须记住他的这句话!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理事、保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彝族诗人。就读鲁迅文学院第四期高研班。
作品多次被译成彝、蒙古、维吾尔、景颇、傣、傈僳、藏、朝鲜文发表。先后出版诗集《生命线》《我从哨位走来》《口令之上》《红土之上》《公仆本色》和散文集《橄榄鸽》《同路人》等7部。主编报告文学集《云岭哨兵》(云南民族出版社)和《战场静悄悄——武警缉毒缉私篇》(军事科学出版社)2部。
作品散见于《十月》《人民文学》《民族文学》《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等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