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面對建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不进、教师教得累的现状,作者按照新课改理念,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让学生根据职业需要自主选择学习任务,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努力做到让学生学得会专业知识,出门用得上专业技能,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建筑专业教学 任务选择 理实一体化 信息技术运用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建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教材难、内容多、知识更新跟不上实际、重理论轻实践等一系列老问题摆在建筑专业老师面前。如何改变教学现状,提高专业教学实效,是值得每一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思考的问题。
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首先要求我们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建筑班的学生喜欢上什么样的专业课?喜欢怎样的专业课老师?希望从专业课课堂中得到什么?对自己的现在与未来有怎样的期待?带着问题我先后听了三十位建筑专业老师的课,课后还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座谈,细心倾听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求。学生的需求繁多,但是从他们鲜活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具有共性的两个方面,即中职学校的建筑专业课课堂教学要适宜、有用。用学生的话讲就是学得会、用得上。
一、学得会:建筑专业教学实效的前提
在学生看来,所有的建筑专业课堂教学首先都要让学生“听得懂”。所谓“听得懂”指学生在付出一定努力的情况下,教学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可以理解与掌握的。“听得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学得会”。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目标才能有效实现。
之所以教学实际中会出现学生“学不会”的现象,这背后反映的实际上是当前职业学校专业课堂教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课程太多、教学内容过难,学生学不了、学不会。如建筑施工专业安排课程就有: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建筑力学、建筑构造、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施工技术、建筑预算、建筑工艺、建筑制图、建筑CAD和质量检验等十三门课程,各课程教学内容接近大学课程,学生学起来确实很费劲,难免导致学生学不了、学不会。
正因为听不懂、学不会,课堂教学中消极的学习行为随处可见:上课睡觉、开小差、看课外书、玩手机等。当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听不懂、学不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与学生基础的因素有关——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业水平呈现明显的“低水平”现象,难以接受一般难度以上的课程教学。其次,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关——教师习惯从教材出发进行知识传授,容易脱离建筑专业实际。最后,与教学内容有关——课程内容过多,每个专业都要学习十多门课程;课程体系过全,片面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从而带来课程的“内容冗余”;课程过难,诸如施工专业中建筑力学概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多门学课内容。因此要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重新处理。学生认为“要把过多的教学内容缩减一些,把过难的内容删掉,重新对教材进行裁剪、整合。学生希望“教学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为“与生活联系起来就容易懂”,实际上是教学内容的“还原”,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本身就来自于生活与生产的实践,“还原”就回归到职业教育的本质;当然学生更希望教学中多一些“做”的内容,在他们看来“做”比“听”容易懂,而且“做”与原有学习基础相关性不大,所以学生都希望学校多开设技能类课程,或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这些反映的都是学生对课堂教学“学得会”的内在需求。而新课改正顺应了这一要求,专业课以项目形式出现,并把项目分解成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技能。这样就可以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改变以往书本上造房子、嘴上搞建筑这种脱离实践的教学模式。事实上,教学实践反映了,学生开小差、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大为减少。
如某位老师的制图课,让学生学会梁柱的现场绘制,重现工地梁柱制作场景;并在一堂课中设立三项任务:立模,扎筋,浇砼,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任务,再推选任务组长,组内互助。由于把自主权留给学生,学生快乐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在互助中完成任务,掌握技能。另一老师的预算课教学,利用三维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柱内钢筋的布设及需用量。这种直观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二、用得上:建筑专业教学实效的关键
有用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在学生的眼里,有用的含义是什么?他们希望“所学的东西现在就是有用的”,或是“在生活中是有用的”。有学生举例,他有位邻居急于开工建房又找不到放线员。他根据《建筑工程测量》地面点位测设的知识,帮邻居放好线,认为很有面子,在他看来这就是有用。当然更多的学生希望他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是有用的”。学一种有用的技术与技能是他们选择职校的重要原因,学生对学好技术找个好工作充满期待。有部分学生认为有用包括“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有用”、“学点管理的知识也是有用的”,因为“将来可能会去开公司或经商”。
对现有建筑专业课程,学生比较普遍认为许多教学内容是没有用的。“过多的理论肯定没有用”,因为学生知道将来他们一般不会做研究工作。“落后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建筑专业的一些最新科研成果没有及时反映在教材上,从而使教材与实际产生脱节,这会让学生产生学了没用的感觉。
所学的东西要有用,这是学生的内在需求,也是课堂教学要追求的价值取向。怎样使教学更“有用”,学生的建议很有启发意义。学生认为,“应该减少理论性教学,增加实践性教学”;有学生提出,技能也有落后与先进之分,他们希望“学一些先进的技能”。这实际上反映了学生对技术进步的关注,即教学要“与当今发展的科技相结合,与行业的实践相结合”,“学校的教学设备要不断地更新”。对于学习场所,学生“最喜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最好在施工现场里学”。有学生提出他们希望学一些“课程外的东西”,如怎样做人、怎么做事、怎么创业,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立足做好准备。对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比较模糊,但是给教学改革带来的启发却是清晰的。
有位老师的制图公开课让很多外行老师学到CAD制图知识,她从学生作品出发,讲解细腻,用“三讲一试”讲述建筑平面图的布局,用常用的命令进行绘制,该班学生动手进行了绘图,很有成就感。这样教学,让学生运用科技知识学专业知识,学生兴致好,参与度高,但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更高。就个人来说,专业学习房屋设计,但我没有学过CAD知识,平时帮一些朋友设计图纸,只能手绘图纸。虽然设计内容深受朋友们的好评,但每到出图时都得求助于绘图员,制成电子文档,再打印出图纸。这过程会耗费更多时间与精力,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在专业课上运用的重要性。
课程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止,但无论怎么改,最终都要以让学生学会专业知识,获得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为标准。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得进、用得上,需要我们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只有理实结合的教学,才能让建筑专业课散发她应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仁田,李治.土木工程力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吴承霞.建筑结构与砌体结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张细权,吴锐.建筑施工图识读与钢筋翻样[M].北京:人发交通出版社,2009.
关键词: 建筑专业教学 任务选择 理实一体化 信息技术运用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建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教材难、内容多、知识更新跟不上实际、重理论轻实践等一系列老问题摆在建筑专业老师面前。如何改变教学现状,提高专业教学实效,是值得每一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思考的问题。
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首先要求我们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建筑班的学生喜欢上什么样的专业课?喜欢怎样的专业课老师?希望从专业课课堂中得到什么?对自己的现在与未来有怎样的期待?带着问题我先后听了三十位建筑专业老师的课,课后还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座谈,细心倾听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求。学生的需求繁多,但是从他们鲜活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具有共性的两个方面,即中职学校的建筑专业课课堂教学要适宜、有用。用学生的话讲就是学得会、用得上。
一、学得会:建筑专业教学实效的前提
在学生看来,所有的建筑专业课堂教学首先都要让学生“听得懂”。所谓“听得懂”指学生在付出一定努力的情况下,教学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可以理解与掌握的。“听得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学得会”。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目标才能有效实现。
之所以教学实际中会出现学生“学不会”的现象,这背后反映的实际上是当前职业学校专业课堂教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课程太多、教学内容过难,学生学不了、学不会。如建筑施工专业安排课程就有: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建筑力学、建筑构造、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施工技术、建筑预算、建筑工艺、建筑制图、建筑CAD和质量检验等十三门课程,各课程教学内容接近大学课程,学生学起来确实很费劲,难免导致学生学不了、学不会。
正因为听不懂、学不会,课堂教学中消极的学习行为随处可见:上课睡觉、开小差、看课外书、玩手机等。当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听不懂、学不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与学生基础的因素有关——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业水平呈现明显的“低水平”现象,难以接受一般难度以上的课程教学。其次,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关——教师习惯从教材出发进行知识传授,容易脱离建筑专业实际。最后,与教学内容有关——课程内容过多,每个专业都要学习十多门课程;课程体系过全,片面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从而带来课程的“内容冗余”;课程过难,诸如施工专业中建筑力学概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多门学课内容。因此要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重新处理。学生认为“要把过多的教学内容缩减一些,把过难的内容删掉,重新对教材进行裁剪、整合。学生希望“教学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为“与生活联系起来就容易懂”,实际上是教学内容的“还原”,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本身就来自于生活与生产的实践,“还原”就回归到职业教育的本质;当然学生更希望教学中多一些“做”的内容,在他们看来“做”比“听”容易懂,而且“做”与原有学习基础相关性不大,所以学生都希望学校多开设技能类课程,或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这些反映的都是学生对课堂教学“学得会”的内在需求。而新课改正顺应了这一要求,专业课以项目形式出现,并把项目分解成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技能。这样就可以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改变以往书本上造房子、嘴上搞建筑这种脱离实践的教学模式。事实上,教学实践反映了,学生开小差、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大为减少。
如某位老师的制图课,让学生学会梁柱的现场绘制,重现工地梁柱制作场景;并在一堂课中设立三项任务:立模,扎筋,浇砼,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任务,再推选任务组长,组内互助。由于把自主权留给学生,学生快乐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在互助中完成任务,掌握技能。另一老师的预算课教学,利用三维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柱内钢筋的布设及需用量。这种直观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二、用得上:建筑专业教学实效的关键
有用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在学生的眼里,有用的含义是什么?他们希望“所学的东西现在就是有用的”,或是“在生活中是有用的”。有学生举例,他有位邻居急于开工建房又找不到放线员。他根据《建筑工程测量》地面点位测设的知识,帮邻居放好线,认为很有面子,在他看来这就是有用。当然更多的学生希望他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是有用的”。学一种有用的技术与技能是他们选择职校的重要原因,学生对学好技术找个好工作充满期待。有部分学生认为有用包括“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有用”、“学点管理的知识也是有用的”,因为“将来可能会去开公司或经商”。
对现有建筑专业课程,学生比较普遍认为许多教学内容是没有用的。“过多的理论肯定没有用”,因为学生知道将来他们一般不会做研究工作。“落后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建筑专业的一些最新科研成果没有及时反映在教材上,从而使教材与实际产生脱节,这会让学生产生学了没用的感觉。
所学的东西要有用,这是学生的内在需求,也是课堂教学要追求的价值取向。怎样使教学更“有用”,学生的建议很有启发意义。学生认为,“应该减少理论性教学,增加实践性教学”;有学生提出,技能也有落后与先进之分,他们希望“学一些先进的技能”。这实际上反映了学生对技术进步的关注,即教学要“与当今发展的科技相结合,与行业的实践相结合”,“学校的教学设备要不断地更新”。对于学习场所,学生“最喜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最好在施工现场里学”。有学生提出他们希望学一些“课程外的东西”,如怎样做人、怎么做事、怎么创业,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立足做好准备。对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比较模糊,但是给教学改革带来的启发却是清晰的。
有位老师的制图公开课让很多外行老师学到CAD制图知识,她从学生作品出发,讲解细腻,用“三讲一试”讲述建筑平面图的布局,用常用的命令进行绘制,该班学生动手进行了绘图,很有成就感。这样教学,让学生运用科技知识学专业知识,学生兴致好,参与度高,但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更高。就个人来说,专业学习房屋设计,但我没有学过CAD知识,平时帮一些朋友设计图纸,只能手绘图纸。虽然设计内容深受朋友们的好评,但每到出图时都得求助于绘图员,制成电子文档,再打印出图纸。这过程会耗费更多时间与精力,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在专业课上运用的重要性。
课程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止,但无论怎么改,最终都要以让学生学会专业知识,获得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为标准。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得进、用得上,需要我们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只有理实结合的教学,才能让建筑专业课散发她应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仁田,李治.土木工程力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吴承霞.建筑结构与砌体结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张细权,吴锐.建筑施工图识读与钢筋翻样[M].北京:人发交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