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w1223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必须倡导校本研究,应着力于培养教师反思实践的能力,才能会提高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研究认为,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让反思实践成为教师自主、主动的一种研究意识和能力,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才能提高教师工作成效,才能促进教师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当教师确立了作为研究者,并在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改进行动的时候,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才会培养。
  关键词:教学反思 反思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线教师,我在与其他老师们长期交往和交流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必须倡导校本研究,应着力于培养教师反思实践的能力,才能会提高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当教师真正确立了作为研究者,并在实践中进行行动研究、改进行动的时候,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才会真正培养起来。
  一、教师为什么缺少反思的能力
  第一,缺少反思的意识。教师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一般都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即教师往往非常重视教什么和怎么教,“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教学就是“我讲你听”、“我出题你做题”等等,周而复始,教学工作成为普通教师毫无新鲜感的简单劳动,无怪乎,不少老师总是喊累,却无法改变自己的状态。不少教师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不能及时总结提炼。究其原因,“为什么这样教,好在什么地方”,“讲给谁听”,“题目适合谁做”等有关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意识薄弱,再者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导致老师之间缺少真正的研讨交流,都导致一些教师还没有确立起反思的意识。
  第二,缺少反思的氛围。一方面,学校开始普遍意识到教育科研在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性,有的在形式上还搞得轰轰烈烈,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仍然沿袭着太多的不符合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制度与要求,“说的都对,做起来却不行”。教育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以权代法、做表面文章、搞短期行为、急功近利等等做法,不可能形成鼓励教师反思的氛围。
  第三,缺少反思的机会。一线教师的工作量比较重,骨干教师尤其重。不少教师日复一日陷在备课本里、作业堆里、试题海里,忙于应付各种检查、种种“考试”,还有年复一年简单重复的公开课、观摩课等等,耗费着教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项目科研的机制未能建立起来,学校一般不能形成围绕课题研究提出的问题,组织和开展行之有效的交流研讨活动。教师不熟悉教育科研方法,缺少研讨手段和形式,很少有反思实践的机会。
  二、要创设氛围,给教师创造展示反思的舞台
  研究认为,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指导教师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建构,必须积极创设氛围,给教师创造和提供展示反思成果的舞台。
  从教师最熟悉、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最关心什么?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关注点不同。根据教师专业成熟的一般规律来说,初涉教师生涯的教师,关注点往往更多的只是自己,如对教师角色的接受、控制能力、是否被学生接受、他人如何评价等。而相对成熟的教师,则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表现。比较成熟的教师则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发展。教师的关注点,其实就是教师发展的生长点和落脚点。所以,只有从教师最熟悉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开展课题研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与反思。这样的教育科研,少了一些“泡沫”,多了一些实在,教师是欢迎的。因此,要积极探索,以广大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和课题研究。精心选拔参与研究的教师,针对他们的工作实绩,进行参与人员的筛选。不搞整齐划一的要求,而是突出参与研究教师的个性和特点,以及各自的优势,力图在研究中实现教师的自主和主动发展。不搞大面积的所谓经验推广,而是立足于典型示范、行动先导、成果共享。课题研究的过程要求和目标要求,给教师从事实践反思要提供制度上的保证。不同的教师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提出各自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来自实践,教师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试图做出回答。这样,课题研究就会成为教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组成部分。
  (二)要开设“教师成长与创新”等活动,引导教师在参与、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
  开展课题研究需要相对宽松、民主、和谐的学术环境,向教师提供这样的环境,是课题研究组织者的责任和义务。平时,教师面对更多的仍然是行政会议式的活动场面,大家得不到畅所欲言的机会。在“成长与创新”活动里就不同了,首先,在这个场合里尽可能形成大家完全平等的气氛,教师们的拘束感没有了,活动起来就可以畅所欲言了。
  三、要创造机会,引导教师不断强化反思的过程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创造机会,引导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重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较之要求教师仅仅关注解决问题的结果更为重要。
  (一)要注重利用各级各类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等领域的研讨活动异常活跃,这就给教师创造出有利于强化反思过程的各种机会。在具体工作中,不少教师已经尝到了甜头。正是在参与这样一些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逼着”自己反思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基于这种思路,近几年来我们组织教师多次参加自治区,地区,县级各类研讨活动,组织尽可能多的教师观摩、参与,引导和指导一批教师做课、说课,经验交流等,从而强化了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参与的教师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做课、说课,而是在成功或失误的基础上,更多地进行反思。很多情况下,有关专家和老师们坐在一起,大家围绕一个专题,反复多次进行研讨,在讨论甚至争论的过程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要激励引导教师及时总结提炼反思的成果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既有回顾性的“实践后的反思”,也有过程性的“实践中的反思”,还有突出经验教训对新的实践过程指导的、具有前瞻性特征的“实践前的反思”。这样的一些反思往往是教师思维火花的闪烁,只有引导教师及时加以捕捉,并加以深化,才可能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教师成长研究”过程中,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一定要勤于动笔、动脑,“强迫”自己多提出几个“为什么”,强化学习—批判精神,要及时形成书面材料,通过交流促进提高。这样,一些教师反思的好作品会应运而出,从而会推动全校教师开展反思活动的积极性。
  四、要让自主、主动的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
  营造氛围、创造机会,说到底仍然是外在因素起作用。如何真正让反思实践成为教师自主、主动的一种研究意识和能力,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归根到底要使教师了解反思实践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尝到反思实践的甜头,为教师提高工作成效,促进自身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显然,以教师发展为本,倡导和开展校本研究,即鼓励和指导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案例研究,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要搞一点特区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该搞一点特区,用特殊的政策,发掘教师中自我成长需要的潜能。这部分教师首先具有自我成长的需要,因为他们通常是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师,他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渴望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教师在实践中进行反思,犹如碰撞的火花时时闪现,只要有适宜的政策扶持,这些教师一定能够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并且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养成自主、主动地进行实践与反思的习惯。
  (二)要及时提高经验总结和反思的层次
  引导教师进行经常性的经验回顾,是养成教师实践与反思习惯的重要基础。但是仅仅徘徊于一般性的工作总结,只能是低水平的简单重复,必须引导教师在反思层面上再学习、再提高,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反思能力的养成可以说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最基本条件。教师在个人反省或集体反省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个人及他人的优缺点。从而拓寬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的动机。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当积极鼓励教师智慧和能力的多元发展,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拘一格、大胆探索,借以形成各自的教育教学风格。
  (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使教师养成实践与反思的习惯
  从本质上讲,教师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学会生存》一书强调指出:“具体应用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态度。”“教师们并不反对改革,他们反对的是别人把改革方案给他们去做的那种方式,更不用说把一个改革方案强加在他们身上了。”“对教育工作者来讲,十分重要的是使他们主动的参加教育改革方案的工作。”同以往不同的是,必须使教师认识到自身绝不是被动的改革对象,而应当是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新课程与教师共同成长”,为教师自主、主动地参与课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实践表明,课程改革确实为教师提供了发展和提高的足够空间,教师的研究能力、反思能力在课改过程中得到迅速的提高。
  “教师作为研究者”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因此,着力提高教师反思实践的能力,是教师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必将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理解和接受,成为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学习与思考”、“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的综合能力。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目标要求,将会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怎样预设?如何促使课堂教学有效生成?本文从有效生成的起点、触发点、中心点、延续点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有效生成 预设 整合 弹性 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课堂教学更精彩。但在实践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就像火花,常常因偶然的机缘被撞起,飞溅,闪耀,尤其青少年学生,天真烂漫,多方面的兴趣是他们特有的“童性”,他们多方面的智力活动正是从多方面的兴趣开始的,教师,作为课堂舞台的导演者,不但可以扩展和加深他们的兴趣,而且可以由此把他们引向刻苦学习全面发展的轨道。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也是进行交际。作为一名基础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为祖国培养英语人才的重任。英语教学要从基础抓起,要从小学教学抓起。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英语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我认为,教师不能照搬旧的教学模式,应积极探究教学新方法、新形式,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期刊
关键词:学生积极大胆外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无论是课堂设计、课堂教学、课后辅导,还是教学研究,都坚持外语教学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外语教学应在学生积极大胆的学习状态中进行。这一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积极大胆的外语学习倾向的教师首先要具备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一个努力方向。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外语学习倾向,我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实践:    1.培养自然、
期刊
内容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本文着重于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正阔步走进课堂,显示着它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是小学语文教改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探索出既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效能,又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需要的一条语文教学的新路。改革是过程,创新是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出具体、形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兴趣是个体积极努力地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人们的兴趣与爱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产生求知欲和从事活动的内部动力。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则是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习、掌握锻炼的方法和技能,发展自己的特长,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达到增强体质,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动力。对于学校而言,体育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课外体育活动不能有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但是,我们也发现,由于一些教师对语文新课标理解不够到位,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过分强调自主学习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忽视、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
期刊
【摘要】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学校教育的难度也逐步上升。同一学校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的家庭,他们接受不同的思想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在思想和智力发展上出现差距,“差生”是教育的副产品。如何改进“差生”是实施教育的难题。本文从“民族差生”的表现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把握“民族差生”的心理,做好“民族差生”的思想转变及心理矫正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差生;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每一所学校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薄弱学校也不例外。薄弱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有助于在薄弱学校中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有助于其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及学校形象的改善,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根本性提高。   【关键词】薄弱学校;校本课程;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顾名思义,就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