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zqre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类学科,涵盖面非常广,理论性、逻辑性和生活性都非常强.人们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物理又与科技存在密切联系.全面掌握物理知识,有助于初中生科学素养的综合发展,有助于中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中学物理教师必须加强创新,加强趣味性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性.
  1 深入挖掘教材,增强教材趣味性2 挖掘实验素材,增强实验趣味性3 联系日常生活,增强课堂趣味性4 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趣味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是集影音图像为一体的现代技术,并凭借独特优势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大部分教师都已经掌握了多媒体教学的要点,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性。
  首先,加强多媒体技术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物理具有很强的生活性,集中反映着生活现象.所以,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感兴趣的物理现象加以直观呈现,增强学生的物理体验,进而有效激发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其次,加强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生心理特征的结合.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时,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和心理特点,并将彼此进行完美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进行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的物理教学时,无论是课堂讲解还是实践操作都无法加以清晰阐释,此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呈现,提高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加强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创新.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进行教学,适当融入一些时代性强的元素,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以维持学生持久的课堂关注力,充分调动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物理思维和创新思维,实现物理教学的高效性。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要传承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物理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创新与实践,灵活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关注问题一: 热力学系统的研究对象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动理论是热学的基础,其内容表明:①分子很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10-10 m, 分子体积的数量级10-30 m3, 分子质量的数量级10-26 kg), ②分子很多(NA=6.02×1023 mol-1 ),③分子的运动永不停息(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④
在学习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时常常会遇到关于绳末端速度分解的类型题,有的老师也把这类问题叫做关联运动,关键问题就是在绳拉动下物体运动的分解,通过沿绳方向速度大小相等找出绳子连接的两个物体的速度关系.那么关于物体运动的分解都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律呢.笔者在这里总结一二.  1 基本类型分析  例1 如图1所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A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长绳吊起一重物B,设重物和小车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B、v
题目 (2014浙江东阳市高三模拟第15题)  两电源电动势分别为E1,E2(E1>E2),内阻分别为r1,r2.当这两个电源分别和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连接时,电源输出功率相等.若将R增大到R′,电源输出功率为P1,P2则  A.r1r2,P1r2,P1>P2  分析 由题目已知条件可得  I0=E1R r1=E2R r2 (1)  即E1E2=R r1R r2>1r1>r2, 所以答案在C,D中选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教学主要依靠大量实验为依据得出结论,根据几年来笔者在听课、评课、议课过程中了解的情况,发现目前农村初中物理实验存在不少问题.  1 学校领导层重视不够2 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僵化3 实验器材不足,有些实验没有条件做4 有些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有限。  可以说这是制约实验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关键,困扰着广大教师,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多,也是需要我们特别引起重视的地方;
高中物理常出现有关连接体问题的力学题,常常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析.但学生在应试考场上常受考场时间的约束和限制,往往会凭直觉猜答案.若能在平时练习中寻找到一些有用的结论和规律,这样会在解题时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笔者就从高中物理试题中简单常见的连接体问题设置系列情境题,并进行推证.以想得到一个有趣的结论.  情境一 如图1所示,现有两物块质量分别为m和M,由轻绳连接,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沿光滑的水
课外作业是对所学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课外作业完成的质量高低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而言,留守儿童较多,寄宿生在校时间里,有教师和宿舍管理员的管理,而周末在家时,只有爷爷和奶奶的陪伴,这在一定程度对他们的学业管理有所松懈.周末作业的认真完成可以抵制了他们进入网吧或闲逛的时间.但是综合目前农村初中周末作业的现状,很值得教育工作者
当前,随着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学校多媒体设备基本都已进入课堂,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日益显示出来.笔者和许多教师一样,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始探索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把多媒体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建良好学习环境,从而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选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和新
在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学大纲重视开发学生大脑右半球的优势,发挥其直觉、预感与技能,增强学生解答物理问题的时间速度性与准确性,及时进行反馈,正确运用强化方法.教学在理解物理概念前提下,建学习目标,开发动力,注重养学生超越逻辑分析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排解问题干扰,克服学习困难,努力强化分析问题技巧.在机械能知识点学习过程中,经常涉及到物系的速度关系.在这方面,速度约束关系上往往许多同学会产生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高效必须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重要的衡量和评价标准.为此,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必须转变观念,切实做到“心中有学生”、“活动绕学生”、“设计为学生”,将“生本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借力“生本教育”实现教学高效发展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探究欲望学生对某个现象感兴趣了,自然会投入进去,学习效果自然最佳. 
下面就物理图象上面积、斜率解决物理问题的优越性,举例呈现,预期抛砖引玉.  1 图象上状态点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电源的输出功率  例1 (2013江西鹰潭一中)电池甲和乙的电动势分别为E1、E2,且E1>E2,内阻分别为r1、r2,若用这两个电池单独向某一电阻R供电时,这个电阻所消耗的功率相同.若用电池甲、乙分别向另一个比R大的电阻R′供电,R′的电功率分别为P1、P2.则  A.电池的内阻r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