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华为,你为什么学不会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夏基石合伙人 施炜

  最近,一本总结、分析华为公司及其创始人任正非管理思想的书《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十分畅销,笔者见到不少企业界的朋友,包括老板和高管,都在认真阅读、撰写心得或组织讨论。更有不少人千里迢迢前往华为总部“朝圣”,现场体验华为的氛围和气质,思考、探究华为成长的奥秘。
  如果把眼光拉长,我们会发现:国内许多企业学习华为已经持续多年了。华为一有新故事,大家津津乐道;任正非每有新文章,必定广为流传。有关华为的培训课程,始终是企业培训市场上的热门产品。
  但令人奇怪的是:真正学到华为精髓的企业似乎并不多见。有的企业家直言:华为,我们学不了、学不会。问题在于:华为的哪些方面和做法“学不会”?为什么“学不会”?套用一本管理畅销书的书名,笔者总结了许多企业“学不会”的若干华为经验。
  第一,坚定的战略导向。无论是业务领域的选择和转换(做什么、不做什么),还是竞争策略的组合和展开、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扩大(如何做、如何赢),以及竞争能力的积累和提升(凭借什么成长)等,华为始终有清晰的认知、明确的方向和管理逻辑。尤其在我国企业界普遍存在机会主义的背景下,华为基于宗旨使命和长远目标的战略导向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华为的战略导向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在对市场、行业、技术等形势、大局、趋向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思考并形成整体性、系统性战略框架;二是居安思危,进行动态的战略调整和变革;三是坚持不懈地建设能力体系和平台,打造企业长治久安的能力基石。具有“战略导向”理念和行为的关键在于强烈的使命意识—它是“战略导向”的前提和源泉,不竭的组织智慧和正确的战略思维方式。更为重要的,它是组织智慧生成的机制、程序和手段,这才是竞争能力的内核所在。
  第二,惠及广大员工的利益分享机制。众所周知,华为创始人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很小。华为大范围地吸纳员工入股,形成开放、共享的利益结构。华为坦率地承认,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成员共同的愿景、协同的愿望,以及组织的合力需以利益机制为基础。华为重视企业文化,但从不用虚头巴脑的“理念”来替代利益。
  华为以“奋斗者”对企业的贡献和自身的人力资本为尺度,通过产权和利益分配制度的创新,使员工对企业发展产生真正的关切,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的收益;同时保持了高效、统一的治理结构。从效率角度看,形成了“高能力、高报酬、高绩效”之间的良性循环。华为的利益机制是部分民营企业难以企及的,一方面许多企业创始人和控制人缺乏与员工分享利益的胸怀和境界;另一方面,客观地说,许多企业领导人缺少基于能力、人格魅力的权威,只能以产权控制为依托保持在组织中的领导和权威地位。
  第三,大规模企业的内部“组织化”。国外及国内均有管理学家认为,由于中国人的“国民性”和文化传统—“宁为鸡头,不为牛尾”的小生产式的自我中心倾向,以及对纵向权力关系的认同和追求,中国企业组织内部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合约”(有的学者干脆直呼“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只能分化为权责边界清晰的小型主体(如事业部、事业部中的二级事业部等),它们以结果为导向独立运作。
  这种体制,虽有灵活、敏捷、快变的优点,但非常不利于构建统一的能力平台和发挥组织的协同效能,有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的离心倾向和“诸侯化”局面。华为不迁就所谓的“文化宿命”,坚决倡导内部的合作,坚持客户导向的流程化管理,以复杂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将内部不同机构、不同职位以及不同人员,编织成一张整体性的、纵横交错的协同之网。这种结构将事业(业务)分工和专业职能分工有机结合起来,兼顾平台能力打造和市场快速反应,充分体现组织的作用和力量。
  华为汇集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但并没有出现各自为战的个人主义,而是彰显出以对人格尊重为前提的团队精神。“组织化”的难点在于合作文化、流程文化的塑造和延续,也在于流程建设的决心。
  第四,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华为的主体是来源于一流大学的知识型员工。对这类员工的管理,长期以来是我国企业的管理难题。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渴望尊重、注重公正、向往公平、希冀参与,有强烈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关键在于:既要充分保证和发挥其自主性、创造性,又要使其认同组织、融入团队、乐于合作。不能使人才成为“原子化”的个体,更不能使人才成为奴才。
  华为将他山之石和自身实际结合起来,经过长期积累,形成了知识型员工管理的结构化体系:以能力为核心,以任职资格为基础,招录、培养、使用等多个模块相互衔接;以体现公正原则的价值评价为中心,考核激励、职业发展等多个环节联为一体,同时注重企业文化和组织氛围管理,营造员工满意度高的文化环境。从华为的经验看,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重视人力资本,是否真正尊重和理解知识型员工,是否坚守客观、公正的组织规则,是否愿意投入资源长期进行体系建设,是否具备对知识分子的领导力,以及与其沟通的能力等等。
  除了以上几点,“不易学会”的华为经验还包括民主决策机制(例如最近实行的轮值CEO制),以及科学决策程序(例如“红军”、“蓝军”的设置)。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华为长期遵循和践行核心价值理念(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天道酬勤、艰苦奋斗等),使之成为重要的组织制约和牵引机制。文化即传统和习惯,文化需长期积累,文化建设需多管齐下、长期不懈。华为这方面的做法,学起来也殊为不易。一方面,有的企业价值观本身就是混乱的、模糊的;另一方面,有的企业领导人只想用企业文化规范他人,自己不受企业文化的制约,更谈不上自觉践行。
  有的朋友也许会说,“学不会”的地方大部分具有华为的特殊性。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一些企业“学不会”甚至“不愿学”的,恰恰是华为所遵循的管理普遍规律和原理。规律和原理,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可复制性,怎么会“学不会”呢?有的企业长期沉溺于自身特殊的经验之中,总是幻想通过超越客观规律的方式赢得竞争,投机、走捷径的心理难改。其实,学习规律和原理,需要有谦虚、冷静的心态,需要有求真务实、客观理性的科学精神,需要有走出个人迷思的清醒态度,需要有平等、公开讨论的胸怀,需要有循序渐进、跬步千里的韧劲和耐力—在喧嚣、浮躁、投机以及迷信未曾绝迹的环境中,这些素质难道不稀缺吗?
其他文献
《需求》  作者:[美] 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Adrian Slywotzky) 卡尔·韦伯(Karl Weber)  译者:魏薇 龙志勇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4月(第一版)  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认为,真正的需求并不是用户明确提出的,用语言表述的部分。这些部分你看得见,你的竞争对手也同样看得见,只抓住看得见的部分,你就已经陷入红海了。只有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
期刊
雨豪评述  是《雨豪和他的黑马朋友们》专栏最后一篇文章。历时整整一年,我用或“正”或“邪”或“褒”或“贬”的手法描述了十二位创业中的朋友,饱含深情,因为我欣赏他们取得的成绩,更佩服他们遭受过的磨砺及并不气馁。“创业是件典当灵魂的事儿,如果成功了,记得赎回”,当初写下这句话,只为了平复自己创业旅途中的伤口,不料很多创业路上的朋友戚戚然有同感。矫情过后,还是得坦诚:创业其实是件幸福的事儿,有机会去折腾
期刊
范庆河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油价暴跌,这个行业如果没有对冲机制,风险将会非常之大。  范庆河,自诩为“吃着大葱长大”的山东大汉。他的自述充斥着传奇色彩:1996年,在一个国有炼油厂厂长的帮助下,他成为了一个“油贩子”,通过赚差价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2008年,通过研究国美和苏宁电器的商业模式,范庆河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像苏宁电器一样,做平台和渠道,只不过前者卖的是电器,而自己卖的是石油
期刊
最近,我们看到了一种罕见的情况。一方面,中国年轻人释放出了巨大的创造力,产生了大量创业公司;另一方面,上市退出持续困难,从私募到公募这一步出现了堰塞。创业企业能不能变成主流商业,成为一个很大的悬疑。  如果说前一段时间《创业家》是在告诉创业者,当你被并购的时候,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那么现在我们想要提醒大公司:你就是大买家,你要做年轻人的“退出板”。  板并不神秘,它本质上是一个股权交易平台。上市公司
期刊
借助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柴可成功让大姨吗积累了1000万用户。  柴可的生日很顺:1986年6月6日6点。从加拿大卡尔加里公立大学毕业后,柴可回国创业,但过程并不顺利。他做的记录身体状况的网站“友乐活”,以及后来的一个企业舆情监测网站都无疾而终。  做B端遭遇挫折后,柴可开始考虑从C端入手——做量化健康和可视化健康。而大姨吗诞生的直接诱因,则是始于他的女朋友。他发现女友在每次月经期前都会头痛,而医生
期刊
4月9日,史玉柱宣布辞去巨人网络CEO职位并退休。蔡文胜转发史玉柱退休微博时说:“相信有天你会说:I will be back!”  蔡文胜此说有根据,企业界大佬退休后回归的例子真不少。近的有李宁(2012年回归),中国动向陈义红(2011年回归),更早一些还有联想柳传志(2009年回归)。这些企业家们退而又回的原因,无非是“救场”。为什么救场?接班人不行,市场变化等等都可以成为原因。如何安逸地退
期刊
在线教育怎样“触及”成人  思酷是一款针对企业基层员工进行管理培训的在线教育系统。思酷的产品负责人李智认为,打造一款成功的成人在线教育产品,应该从成人在线学习的特殊习惯入手,对成人在线学习模式进行解构。  首先,成人在线学习时会有很强的动机,一定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成人在线教育课程不必设计得冗长,课程需要教会他们How(怎么做),而不是Why(为什么做)。课程安排应该是快节奏、直切要点,并且可
期刊
去年,小米和OPPO的营收都超过100亿元,雷军是国内软硬结合潮流的引领者。周鸿祎说未来硬件都将免费,厂商通过增值服务赚钱。  这是一个软硬结合的时代。不妨看看创业精英们最近在忙什么吧。  小米创始人雷军,魅族创始人黄章,《创业家》本期封面人物、OPPO创始人陈明永,在智能手机行业做得风生水起。  盛大的盒子算不上成功,带着这段经验教训的王欣自己创业,拿出了快播大屏幕。盛大旗下的果壳电子更是动作不
期刊
段永平于1995年创立了步步高。  陈明永是四川达县人,农村子弟。照陈自己的说法,他在15岁时就背负过一生的重量。当时陈初中毕业,要么入读中师(中等师范学校),要么念高中,而读高中未必能考上大学。中师则意味着未来可见的小康生活(陈家并不富裕)。中学生陈明永感慨着“人生有得就有失”,跑去读了高中,他要看外边更精彩的世界。陈声称,日后OPPO多次转型时,他面临的压力都没超过那一刻,“所以后来要做决定的
期刊
段永平的影响:本分  阿段(段永平)给我留下的东西就是做企业的道。我们想找一个词(描述道),找来找去就找到本分,后来我们形成了很细密的一套理解。当然本分有很多很多种解释。以前我们读书,课桌划条线,线有点宽度。如果你的胳膊始终占在别人边缘,你秉承的是我不吃亏。如果我不占便宜,如果每个人都退到靠近自己的边缘,中间很细很细的线是不是就让出来了?让出来,合作变得多么容易,信任的基础有了,越跟你合作的人越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