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以《共产党宣言》为研究文本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5812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宣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学说,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其内在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更使它成为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进一步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认识,本文将以《宣言》为研究文本,从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共同理想四个维度来对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进行分析和把握。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涵盖社会生活领域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發展学说的辩证法、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理论等内容在内的新世界观”,影响了全世界数以万计的国家和人民。这种巨大影响力和强大生命力究其根本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彻底科学性、坚定革命性和自觉实践性,来源于其始终秉持的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具体而言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鲜明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重要理论品质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
  一、《宣言》中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说体系,从来都归属于唯物主义的阵营。它是在辩证继承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现代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其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不仅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哲学工具,同时也揭示了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1.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哲学工具
  《宣言》作为袖珍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百科全书,不仅为共产党人塑造了必须加以信仰和皈依的理想信念,指导共产主义事业不断推进,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应该被尊崇和利用的哲学工具,来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只有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我们才能够做到坦然面对一切,我们才能够做到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变那些不好的现实。总而言之,正是由于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使历经170余年的风雨沧桑,《宣言》今天仍然是广大无产阶级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断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必读的教科书;仍然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谋求人类解放的行动指南;仍然是世界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哲学工具。
  2.揭示了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根源
  在《宣言》发表之前,对于如何看待人类社会的发展并没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仅仅是把社会的发展归结为现象,或者停留在意识领域,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内因,仅仅是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上否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创世纪的神话传说都传递着人们对人类社会起源和发展的模糊认识。直到《宣言》的发表,才第一次拨开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千年迷雾,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深刻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用唯物史观指出和点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一般根源。
  3.预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历史命运
  《宣言》作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立足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蕴含的世界观不仅揭示了整个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物质根源,同时也指出了推动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一般动力,勾勒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预示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用短小的篇幅全面详细地分析了阶级、国家和经济全球化等等这些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和发展趋势,系统科学地论述了社会形态的历史更替,深刻指出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作为最活跃的因素,总要为自己开辟道路,由此引起生产关系的革新以至上层建筑的变革,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这一规律作用下,人类历史上任何社会形态的产生和消亡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其存在都是暂时的,其根源就在于物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总而言之,《宣言》通过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和历史作用的分析,揭示了“两个必然”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描绘了人类发展的光明前景。
  二、《宣言》中的鲜明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人学,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阶级属性上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其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这一切都发端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的最初阐释,发展于共产党人对《宣言》的不断完善。
  1.发端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的最初阐释
  《宣言》的产生是为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和革命运动服务的,它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千年历史中,“无产阶级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才是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阶级,“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第一次科学阐释了“两个绝大多数”的思想,也第一次科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鲜明政治立场。
  2.发展于共产党人对《宣言》的不断完善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政治立场,不仅在《宣言》中得到了最初阐释,也在社会主义运动几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继承、发展和完善,更在中国共产党人90多年的斗争历史中得到了淋漓展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自觉代表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开始,就抱定了矢志不渝为人民谋生存、谋福利的决心。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解放和独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建立起了初步的工业基础和国民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号角。从根本上说,都是在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都是在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宣言》中的重要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最初阐释,同时也包括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继承和发展。在170余年的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能始终保持彻底科学性和蓬勃生命力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是其最核心的表达。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是实践的产物,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从社会实践出发,阐明“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科学论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发展历史,逻辑和历史地得出了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以及“两个不可避免”的科学结论。
  2.实践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进程中,也体现在《宣言》的理论革新进程中。《宣言》紧密联系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实现着实事求是地进行着“自我批评与批评”,七篇序言的撰写就是这一理论品质的最好体现。《宣言》在各国用不同语言再版时,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撰写序言,及时修改《宣言》中某些已过时的观点,不断补充《宣言》中不够完善的内容。七篇序言不仅勾画出了《宣言》自身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探索的过程。1872年,离《宣言》的初次发表已经25年过去了,当时欧洲的情况和世界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德文版《宣言》撰写序言时非常坦率地承认“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全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同时,他们也强调“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就要求后人不能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四、《宣言》中的崇高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从主要内容上讲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中对人类幸福社会进行了描述,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极大提高,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并且每一个人都能够自由而全面发展,第一次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实践途径提出要建设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
  结语
  《宣言》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很多共产党人正是在它的引领下走上革命道路的,中华民族的解放也正是在《宣言》的旗帜下取得的。《宣言》蕴含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种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也是其生命力所在。从《宣言》中走出来,放眼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名中国梦践行者,我们应当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指引着自己,为实现中国梦坚定地努力着!社会主义无论是处于革命时期还是处于建设和改革时期,始终离不开《宣言》思想的指导,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要始终高举这面旗帜。
  【注释】
  [1]《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6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7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8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1—284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6]同上,第247页
  [7]同上,第248—249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参考文献】
  [1]韩更新,张剑利.从《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J].哲学文稿,2014:(3).
  [2]刘锐.论《共产党宣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兼论《共产党宣言》是指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旗帜[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7).
  [3]郭秀丽.论马克思主义與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以《共产党宣言》为研究文本[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5).
  作者简介:杨瑞(1994—),女,云南玉溪人,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互联网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在享受着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消费隐患。近年来,出现了很多起个人信息泄露的维权事件,民商法应该将消费者信息权纳入到民商法的保护范畴之内。本文从民商法的角度探讨如何保护消费者的信息权。  【关键词】民商法;消费者;信息权  前言:信息权是指基于信息财产产生的各种权利的总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的多元化。信息的传播
期刊
【摘要】随着旅游业发展的不断深入,社区居民在旅游参与中的重要性日渐突显。本文在国内外社区参与旅游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对阆中古城的历史、资源、文化及旅游发展概况进行描述,进而对古城社区居民旅游参与的状况进行走访调查和整理总结,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通过居民参与的改进,促进阆中古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阆中古城;社区居民;旅游参与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
期刊
【摘要】国家民族治理是多民族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稳定和统一。苏联时期波罗的海三国的民族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对三国民族问题,苏联采取了较为强力压制政策,一度使三国的民族主义失去了生存空间。但靠国家强力维持的社会平静并不意味着民族问题的根本解决,戈尔巴乔夫的公开化、民主化改革为民族矛盾的激化创造了条件,波罗的海三国成为率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的共和国。  【关键词】苏联;波罗的海;民族  对于苏
期刊
什么样的人能够脱颖而出?是那些能够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什么叫极致?就是做的至少比绝大多数人好的人。如果你做的和别人一样好,那仅仅是普通,不可能有更多机会。评判标准是和别人比较,而不是和自己比较。自己觉得怎样怎样,没有用。做到极致,就是你考虑的方面比绝大多数人广、深度比绝大多数人深,而且持续反省能不能更好,甚至它已经成为了你生活的一部分。  而生命短暂,一个人想得面面俱到,那太不现实了。记住,人生的
期刊
最近读到一首诗,诗名叫《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让他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第二种生活方式像树一样的成长,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向往的方式,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
期刊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以及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和城镇化建设,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统村落的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这一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满怀诗意地提出了“要记得住乡愁”。所谓“要记得住乡愁”就是要记得住思恋亲友的个人乡愁、关注现实的社会乡愁、以及传承文明的文化乡愁。  【关键词】习近平;乡愁情结;价值功能  一、引言  “记得住乡愁”一语出自习近
期刊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公正观念和公正意识是否进步且适宜,对于他们今后是否能为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大量学者针对当代大学生公正观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这对深化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是从当代大学生公正观现状及公正观培养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  【关键词】大学生;公正观;公正观培养
期刊
【摘要】人类生活是离不开自然资源支持的,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时更要从长远计划考虑,自然资源浪费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对于比较常见的环境资源保护问题,已经得到了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才可以实现更理想化的环境保护目标。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虽然社会发展衍生了很多人工建造产物,但归根到根本,人类的任何活动仍然离不开大自然,与其他的生物一样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直面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带来的生态环境新问题,在国内外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访问交流等各种场合,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尤其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将绿色发展正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的任务目标,表明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发展观的绿色转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念指导和政策支持。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背景  习近平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确保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本文主要对如何完善气象探测环境立法、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机制、提升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完善监督检查机制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环境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立法、执法监督  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对天气的晴阴雨雪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需要利用气象探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