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秋葵102与配套栽培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gentha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秋葵10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特色经济作物研究中心、济南邦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联合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倒红秋葵一代杂交种。该文介绍了红秋葵102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丰产性、抗逆性和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红秋葵;红秋葵102;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8-0060-02
  红秋葵除含有其他秋葵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花青素等抗癌保健成分,备受人们喜爱[1-2]。在“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和“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课题”的资助下,先后引进、改造国内外红秋葵50多份品种资源,以优质矮化耐密易管为育种目标,通过人工杂交和系统选育,育成了高产、耐密、优质、抗逆、适于速冻出口日韩的一代杂交种红秋葵102,开展了播期、密度、肥水等单项技术研究,并制定配套的轻简化栽培技术,打破了山东省没有自主选育的红秋葵品种的空白,创造了新的红秋葵高产纪录,节约了生产成本,使目前红秋葵1hm2产量由22 500kg左右提高到45 000kg以上[3-5]。通过洋葱-秋葵、大蒜-秋葵、菠菜-秋葵和荷兰豆-秋葵一年两熟栽培技术,使红秋葵1hm2纯效益提高45 000元以上;通过产学研、育繁推加一体化结合,较好地解决了主要依赖加工外贸企业出口的销售瓶颈,发展到出口和内销并重,并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提高了种植秋葵农民和大户的收益,推动了种植秋葵的积极性[6-9]。
  1 选育过程
  该品种首先将彤星和凤鸣套袋自交,系统选育出母本材料R102和父本S102,然后以R102为母本、S10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 特征特性
  一年生草本植物,全生育期130d,根系发达,直根性,株型紧凑,主茎直立,茎紫红色,0果枝;矮杆,株高150cm左右;叶深绿色,掌状五裂,互生,深裂;花大,黄中带紫,底端紫色,着生于叶腋;果为蒴果,羊角形,5角,紫红色,有光泽,形似羊角;单株结果35个左右,适果期果长10cm,10cm单果重16g左右,单果种子数45粒,种指6.5g,有少量刚毛。
  3 品质指标
  长度10cm嫩果中含蛋白质23.18%,总糖16.7%,多糖1.90%,脂肪8.9%,黄酮2.73%,花青素0.11%;100g嫩果中含有维生素A 1.71mg,维生素C 21mg,维生素B1 0.21mg,维生素B2 0.23mg,胡萝卜素0.39mg,尼克酸1.1mg,钙109mg,磷87mg,铁0.9mg,锌2.81mg,锰13.7mg[10]。
  4 丰产性
  2014—2015年在山东济南、莘县、曹县、莱阳和苍山5地试验,10cm嫩荚平均1hm2产量分别为49 363.5kg、
  47 826kg、46 263kg、46 420.5kg、49 368kg,比红星130(对照)分别增产11.9%、8.7%、6.5%、13.1%、10.9%,平均增产10.22%。
  5 抗逆性
  2014年在山东省农科院特色经济作物研究中心病圃鉴定枯萎病指1,黄萎病指13。
  6 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6.1 种植基地的选择 种植基地应安排在无霜期较长、光热条件较好、阴雨天少、群众种植水平高、劳动力资源充足的地区。
  6.2 种植田的选择 要求土层深厚、地力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水条件良好,无枯萎病、无黄萎病,成方连片,交通便利。
  6.3 造墒 如土壤肥力较差,1hm2可施45m3农家肥。精细造墒,做到上松下实,口墒好底墒足,无坷垃。
  6.4 备种 种子质量应达到纯度≥99%、芽率≥85%、净度≥99%、水分≤10%。播前选晴天将亲本种子晒3~4d,随翻晒随剔除破子、异型子,以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
  6.5 播种 种植田宜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或地膜覆盖直播。营养钵育苗移栽一般在4月初播种,4月底至5月初移栽[11-12]。可参照执行DB37/T163-92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规程。地膜覆盖直播秋葵田,一般4月中旬至5月初,平均地温稳定通过15℃时,抢晴天播种,先播种,再打乙草胺,然后地膜覆盖。
  6.6 种植密度 密度一般75 000~90 000株/hm2,大小行种植,大行70~90cm,小行30~40cm[13]。
  6.7 种植前的准备
  6.7.1 人员培训 种植前应对种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熟悉种植程序和要求,树立质量意识,严格操作规程。
  6.7.2 常用工具置备 种植后,备好工作服、水桶、剪刀、周转箱、运输车等。
  6.8 去杂去劣 在苗期根据本品种的特性,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拔除种植田内的杂株、劣株、变异株和病株。
  6.9 田间管理
  6.9.1 目标 增加单位面积总荚数,提高单荚重,提高种植产量和质量。
  6.9.2 浇水 一般年份不需浇水,特殊年份,5月底6月初如天气较旱,可浇1次苗水。
  6.9.3 结合病虫害防治施肥 秋葵喜钾和硼肥,严禁多施氮肥。一般不施基肥(也可适当使用有机肥和磷钾肥),追肥可结合病虫害防治施肥。6月中下旬,苗病和蚜虫发生时,采用5%吡虫啉10mm、恶霉灵2g和尿素100g兑水2 000~3 000倍喷雾防治;结荚期采用1hm2用0.3%苦参碱水剂7 500~10 500mm、磷酸二氢钾3 000g和硼肥150g,加水600~750kg进行喷雾,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特别是采果期[14]。
  6.9.4 植株调整 秋葵植株生长旺盛时,主侧枝粗壮,叶片肥大,往往开花结果延迟。可采取扭枝法,生育中后期,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采收嫩果者适时摘心,可促进侧枝结果,提高早期产量【15】。   6.9.5 轻度化控 种植开始后一般不再化控,但如遇连续阴雨天,可适当进行化控,化控时1hm2用缩节安15~22.5g(或助壮素60~90mL),兑水150~225kg均匀喷雾。
  7 采收
  秋葵从播种到第一嫩果形成约需55d左右。以后整个采收期长达90~120d,全生育期可达150d左右,甚至更长。秋葵商品性鲜果外表鲜绿色,果内种子未老化为度,一般6~10cm长度采摘最佳,盛果期每天摘1次。如果采收不及时,肉质老化,纤维增多,商品食用价值大大降低。一般第一果采收后,初期每隔2~4d收1次,随温度升高,采收间隔缩短。8月盛果期,每天或隔天采收1次。9月以后,气温下降,3~4d采收1次。采收时宜用剪刀,并套上手套,以免茎、叶、果实上刚毛或刺瘤刺伤皮肤。通常花谢后4d采收嫩果,品质最佳。摘后分选,一般分为L(12~15cm)、M(9~12cm)和S(3~9cm)3级。
  参考文献
  [1]宫慧慧,于倩,王恩军,等.黄秋葵的应用价值和产业化开发前景[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0):131-134.
  [2] 单承莺,马世宏,张卫明.保健蔬菜黄秋葵的应用价值与前景[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2,31(2):68-71.
  [3] 钟惠宏,郑向红,李振山.秋葵属的种及其资源的搜集研究和利用[J].中国蔬菜1996(2):49-52.
  [4]孟庆华,宫慧慧,李珍艳,等.秋葵101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3):46-47.
  [5]陈彩贞,王鸿博.特菜黄秋葵及其栽培技术[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6):39-41
  [6]孟庆华,宫慧慧,李珍艳,等.山东秋葵-荷兰豆一年两熟节本高效种植技术[J].长江蔬菜,2015,10月(上):30-31.
  [7]孟庆华,宫慧慧,李珍艳,等.大蒜间作套种秋葵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山东农业科学,2014,46(12):114-116.
  [8]孟庆华,宫慧慧,李珍艳,等.洋葱-秋葵一年两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1):51-53.
  [9]孟庆华,宫慧慧,李珍艳,等.山东秋葵-菠菜一年两熟规模化种植技术.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4):58-59.
  [10]李学智,徐志豪,董文其,等.设施栽培黄秋葵食用嫩荚的品质变化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04,16(1):12-15.
  [11]曹毅,任吉君,李春梅,等.不同播期对红秋葵生长及发育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87-89.
  [12]李春梅,曹毅.不同播期对黄秋葵生长及发育的影响[J].长江蔬菜,2008,5b:31-32.
  [13]曹毅,任吉君,李春梅,等.不同种植密度对红秋葵生长发育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8(3):34-35.
  [14]董迪,何自福,柴兆祥.广东黄秋葵黄脉曲叶病样中检测到烟粉虱传双生病毒[J].植物保护,2010,36(1):65-68.
  [15]赖李明,任吉君.不同整枝高度与不同栽培密度对红秋葵产量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4):74-77.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3414”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y=287.270+(17.624N)+(9.248P)+(33.781K)+(0.062N2)+(-1.619P2)+(0.062K2)+(-0.381NP)+(-3.039NK)+(1.079PK),理论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平均为N173.6kg/hm2,P2O5 38.3kg/hm2,K2O 80.4kg/hm2,最佳产量1
摘 要:富顺县是川南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也是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县之一。为加快推进国家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步伐,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巩固全省粮食大县的重要地位,近年来积极开展秋(冬)马铃薯引进筛选试验示范,取得良好成效。该文根据富顺县示范种植秋冬马铃薯的生产实践,因地制宜提出了秋(冬)马铃薯的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秋冬马铃薯;绿色高效;关键技术;富顺县  中图分类
摘 要:该文介绍了当粳8号在安徽省中粳区试、当涂县中粳区试、当涂县双季晚粳区试中的种植表现,并提出了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当粳8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0056-02  当粳8号是当涂县农科所以95-22×丙98-110,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产量高、抗性强的粳稻品种,201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审
摘 要:该文结合小麦生产的理论及萧县当地的小麦生产现状,对小麦高产栽培群体调控技术进行探讨,包括品种选择、药剂拌种、深耕深松、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防病治虫、农田建设等方面,以促进萧县小麦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群体调控技术;萧县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031-03  萧县位于安徽省的最北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摘 要:该研究对选育的5个苎麻新品系(组合)进行了多年多点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选育的5个苎麻新品系(组合)在四川苎麻产区均表现优于对照,适合在达州及相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关键词:苎麻;经济性状;种植表现  中图分类号 S5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9-0052-02  苎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是我国的传统经济作物,为荨
【目的】探讨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基因第二外显子(BoLA-DQB.exon2)的多态性与乳房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84头中国西门塔尔牛和130头三河牛Bo
摘 要:设施长季节番茄新品种“皖杂15”是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株系,属无限生长型,植株生长势强,耐低温弱光,早熟性突出,易坐果。果实高圆形,表面光滑,成熟时果实粉红色,无绿肩,坐果整齐,单果重150~20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6%左右,糖酸比适中,较硬,口感好、风味纯正,货架期10d,较耐贮运,抗性强。适宜日光温室、大棚长季节栽培。在合肥、阜阳、芜湖、蚌埠等地试验示范,
【目的】得到融合蛋白M2e-Fc,并检测其免疫学特性,为研制禽流感通用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禽流感病毒H5N1的M2e蛋白氨基酸序列设计2条长互补引物,通过重叠区互补扩增基因法
【目的】探讨柠檬酸铜对肉鸡生产性能、血脂指标和组织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子设计,将420只7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公母各半。Ⅰ(对照
摘 要:该文结合当地实践从苗圃和基质选择、扦插、扦插后管理以及练苗等方面总结了红叶石楠扦插育苗技术,对红叶石楠在园林上应用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红叶石楠;育苗技术;园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106-02  红叶石楠(Photiniaxfraseri)是一种常绿的杂交种小乔木,属于蔷薇科石楠属,红罗宾(Red Ro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