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长季节番茄新品种“皖杂1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pgx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设施长季节番茄新品种“皖杂15”是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株系,属无限生长型,植株生长势强,耐低温弱光,早熟性突出,易坐果。果实高圆形,表面光滑,成熟时果实粉红色,无绿肩,坐果整齐,单果重150~20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6%左右,糖酸比适中,较硬,口感好、风味纯正,货架期10d,较耐贮运,抗性强。适宜日光温室、大棚长季节栽培。在合肥、阜阳、芜湖、蚌埠等地试验示范,研究总结出“皖杂15”长季节栽培技术。“皖杂15”品质优良,综合抗病能力强,产量可达150 000kg / hm2,适合江淮地区及相似生态区栽培。
  关键词:番茄;皖杂15;长季节栽培;品种;选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9-0054-02
  番茄长季节栽培产量高,种植效益好,受到种植户欢迎。目前,生产上适合长季节栽培的专用品种缺乏[1],笔者课题以优质、抗病、高产为研究目标,开展新品种选育研究,已选育出系列番茄品种[2-3],2000年来以适宜长季节栽培为目标,选育出适合长季节栽培的番茄新品种“皖杂15”,已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经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出番茄长季节丰产栽培技术,为番茄生产提供品种和配套技术支撑。
  1 选育经过
  皖杂15母本T96-8-12是皖粉3号经复合杂交5代分离选育而成的优良株系,无限生长型,果实高圆形,粉红色,口感好,单果重240g左右,抗叶霉病,耐低温弱光,座果率高。父本T86-1-5是引进品种经5代分离选育而成的稳定株系,无限生长型,果实高圆形,口感好,粉红果,硬度大,单果重150g左右,耐贮运,综合抗病性强。
  2002年以T96-8-12为母本,以T86-1-5为父本配制组合,并进行配合力测定。2003—2004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4—2006年参加安徽省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参加安徽省生产试验。2008年1月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正式命名为“皖杂15”,审定编号为皖品鉴登记第0703008。
  2 丰产性
  2003、2004年在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试验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春大棚栽培,以皖粉3号为对照,小区面积5.2 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2003年皖杂15平均1hm2产量155 077.5kg,比对照增产24.1%;2004年平均1hm2产量164 728.5kg,比对照增产20.2%,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表1)。
  2005、2006年参加安徽省区域试验,全省设5个试验点,露地栽培。皖杂15两年平均1hm2产量112 057.5kg,比对照皖粉3号增产10.6%(表2)。
  2007年在安徽省设5点进行生产试验,各点面积均为400m2。皖杂15平均1hm2产量112 383kg,比对照皖粉3号增产10.2%。光照最弱的1月份坐果率达到78.6%以上,持续结果期达到5个月以上。表明皖杂15具有较好的连续坐果能力,适合做长季节栽培。2008—2009年,进行长季节栽培模式生产性试验,平均产量达168 660~195 000kg/hm2。
  3 抗病性
  2007—2015年生产示范中对皖杂15进行田间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和鉴定,结果表明皖杂15叶霉病、ToMV发病率较低,显著低于对照品种皖粉3号。
  4 品种特征特性
  皖杂15属无限生长型,植株生长势强。耐低温弱光,早熟性突出,易坐果,果实膨大速度快。果实高圆形,表面光滑,成熟时果实粉红色,无绿肩,大小均匀,单果重150~20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6%左右,糖酸比适中,较硬,口感好、风味纯正,货架期10d,耐贮运,抗叶霉病和ToMV。适宜日光温室、大棚长季节栽培。
  5 长季节栽培技术要点
  5.1 播种 10月至次年3月播种,做长季节或早熟栽培。秋季7月播种做秋延后栽培。
  5.2 施肥与定植 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采用单干整枝,定植密度为45 000~60 000株/hm2。
  5.3 田间管理
  5.3.1 温度管理 定植后应保持土壤湿润,夏季大棚外面适时遮盖遮阳网。冬季、早春温度较低,可采用4层膜覆盖保温,即地膜、小棚膜、中棚膜(大棚内套中棚,跨度为2~3畦)、大棚膜;或3膜1毡,即地膜、小拱棚、草毡(可用大棚保暖内衣)、大棚膜。晴天适时揭膜降温,翌年温度升高时,必须及时加强通风降温,避免棚温过高。生育期内,白天温度保持25℃左右,夜间15~17℃。
  5.3.2 湿度管理 采用膜下微管滴灌,冬春季节依照“晴天适当多浇,阴天少浇,雨雪天切忌浇水”的原则进行。果实膨大期间要施肥浇水,但忌大水漫灌。
  5.3.3 肥料管理 定植前施足基肥,生长过程中加强追肥。第1穗果达到“乒乓球”大小时,1hm2追施150kg复合肥。以后每采收完1穗果追施1次肥,1hm2追施复合肥 225~300kg,采用膜下滴灌施入。坐果中后期,叶面喷施0.2%左右的磷酸二氢钾液。
  5.3.4 植株调整 10月份育苗栽培,采用单秆整枝,每采收3~4穗果后,摘除下部老叶和病叶,降低植株高度1次。每株留5穗果以上,每穗留果3~4个,保证单株留果12个以上。作秋延后栽培,7月份育苗栽培,年前控制植株生长量,防止徒长,11月底、12月初3~4穗果,顶端留3叶打顶。尽量降低植株高度,多层膜覆盖越冬。
  5.4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参考文献
  [1]刘富中,张志斌,贺超兴.日光温室番茄越冬长季节高产栽培品种比较试验[J].北方园艺2000(6):5
  [2]方凌,张其安,朱世东,等.中熟大果型番茄皖粉3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1(1):21-23.
  [3]张其安,方凌,董言香,等.优质耐贮运番茄新品种皖粉5号的选育[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2):28-29.
  (责编:吴祚云)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对弧形大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半坡式草莓大棚的设计与建造模式;并从品种引选、培育壮苗、合理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配套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半坡式;草莓;设计建造;绿色;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8-0058-02  皖北地区包括安徽蚌埠、淮北、亳州、宿州、阜阳、淮南6市市域和六安的寿县、霍邱县2县。在
以建始县国有长岭岗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本材料,在GIS技术支持下,从森林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景观斑块异质性和景观水平异质性3个层次对该林场森林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定
摘 要:元谋干热河谷区域水涮窝地貌,是潜蚀地貌类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的地貌类型。基于元谋沙地村实测水涮窝相关的数据,水涮窝的发育可分为萌芽期、青年期、老年期、残夷期4个阶段。该文分析研究元谋水涮窝的不同阶段的发育特征,简单阐述了促使水涮窝地貌形成的条件。  关键词:元谋;水涮窝;发育;地貌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8-95
摘 要:该文介绍的高效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解决了大棚辣椒生产连作土壤障碍问题,实现了农业高效可持续生产目标。毛豆使用钼肥、庄福星浸种,促进早出苗、壮苗,增强固氮能力;通过喷施蓝色晶典、磷酸二氢钾、庄福星,促授粉、保花、保荚,实现增产。辣椒移栽前,采用秸秆还田、土壤处理和高温闷棚技术,促进杀虫灭菌和土壤改良,保障可持续生产。大棚辣椒门椒和对椒初花期喷施“美洲星”有机复合液态肥,提高坐果率,促优质增产
摘 要:通过“3414”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y=287.270+(17.624N)+(9.248P)+(33.781K)+(0.062N2)+(-1.619P2)+(0.062K2)+(-0.381NP)+(-3.039NK)+(1.079PK),理论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平均为N173.6kg/hm2,P2O5 38.3kg/hm2,K2O 80.4kg/hm2,最佳产量1
摘 要:富顺县是川南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也是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县之一。为加快推进国家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步伐,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巩固全省粮食大县的重要地位,近年来积极开展秋(冬)马铃薯引进筛选试验示范,取得良好成效。该文根据富顺县示范种植秋冬马铃薯的生产实践,因地制宜提出了秋(冬)马铃薯的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秋冬马铃薯;绿色高效;关键技术;富顺县  中图分类
摘 要:该文介绍了当粳8号在安徽省中粳区试、当涂县中粳区试、当涂县双季晚粳区试中的种植表现,并提出了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当粳8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0056-02  当粳8号是当涂县农科所以95-22×丙98-110,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产量高、抗性强的粳稻品种,201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审
摘 要:该文结合小麦生产的理论及萧县当地的小麦生产现状,对小麦高产栽培群体调控技术进行探讨,包括品种选择、药剂拌种、深耕深松、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防病治虫、农田建设等方面,以促进萧县小麦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群体调控技术;萧县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031-03  萧县位于安徽省的最北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摘 要:该研究对选育的5个苎麻新品系(组合)进行了多年多点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选育的5个苎麻新品系(组合)在四川苎麻产区均表现优于对照,适合在达州及相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关键词:苎麻;经济性状;种植表现  中图分类号 S5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9-0052-02  苎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是我国的传统经济作物,为荨
【目的】探讨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基因第二外显子(BoLA-DQB.exon2)的多态性与乳房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84头中国西门塔尔牛和130头三河牛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