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理论价值

来源 :高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师范大学(四平 136000)张宝君 刘丽杰
  
  摘要校园环境是德育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是制约德育活动成效的重要因素。明确校园环境的德育功能,因势利导,积极挖掘和发挥环境正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德育环境 建设 价值
  
  The Discussion of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r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in University
  Zhang Bao-jun Liu Li-jie (JilinNormal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 of the university is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of developing the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restricting the effects of moral educational activity. Having a definite conception of the function of the 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can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 situation, excavate and develop the active effect of the environment, build a good 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en the substantial results of the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 Mor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Value
  
  高校校园环境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具有深远影响。今天,人类正站在新世纪的开端,我国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面对激变的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必须全面透视和分析高校德育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充分发挥德育环境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用全新的观念,富于创造性地解决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努力建设和完善符合高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德育新环境。
  
  一、高校德育环境的内涵
  
  (一)德育环境的内涵
  环境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既有物质形态,又有精神形态。从最通常的意义上说,所谓环境,就是环绕在人的周围并给人以某种影响的客观现实。环境既构成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各种条件,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契机。“环境是指人类主体活动赖以进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的总和。”[1]正所谓:“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了人。”[2]所谓高校德育环境,就是指高校德育工作所面对的环绕在教育对象周围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客观现实。它特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的环境里,教育者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建设或营造的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物质设施或精神文化氛围。
  
  (二)环境对德育的功能
  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墨子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荀子认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德育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也有过精辟的论述。认为环境决定人的发展,决定人的思想道德面貌,每一个人都是他所处的既定环境的产物。但人在环境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人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环境,改变自己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社会道德风尚,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环境。
  德育不可能到人们的头脑中直接作业。它是通过说理、形象感染、社会交往这些外在形式在人们心田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耕耘的一种特殊活动。这些外在形式也就是环境。理论的灌输与宣导、思想的孕育与升华、观念的更新与转变、理念的建立与巩固、行为的矫正与塑造,乃至心灵的抚慰与净化,都不能缺少关于方式方法、氛围情境的环境因素,不能缺少具有德育意义和主动功能的德育环境。比如,包括自然或人造的环境、人际环境、社区环境、家庭环境、社会团体环境等在内的现实环境,就总是自觉或不自觉、有意识或无意识、直接或间接、积极或消极、或远或近、或强或弱、或虚或实、或深或浅地影响被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实施德育的学校教育环境,更是以其最经常、最集中、最系统和最具目的性的特点和优势,对教育对象产生深刻影响。
  高校的最终使命是培养人,培养国家和民族所需要的高级人才,而人才的主要构成要素,不外乎德与才两个方面。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和灵魂。当代大学生知识丰富,思维活跃,眼界开阔,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和较强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喜欢独立思考,自信心、求知欲强。同时他们尚未形成科学而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一些负面的社会现象极容易产生偏颇的观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校园环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以其强大的推动力、感染力和约束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陶冶着学生的思想情操。好的环境激人向上,使人情趣高雅,走向真善美,能够控制和限制不良风气和行为的滋长;坏的环境趋人向下,使人情趣低劣,走向假丑恶,只能助长歪风邪气的蔓延和滋长。
  
  二、高校德育环境理论价值
  
  高校校园环境与德育工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校园环境是开展德育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影响德育工作决策的基本依据,是制约德育活动成效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认识校园环境的德育功能,才能更加自觉地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和条件,因势利导,积极挖掘和发挥环境正效应,去营造、建设一个有利于教育人和培养人的良好校园环境,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高校德育人本化的需要
  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一种非强制的说服教育和启发引导工作,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阳光事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就是要把德育与学生的幸福、尊严、自由、终极价值联合起来,使德育真正成为完善人的德育,而不是生硬的政治说教。这是现代教育本质、现代道德价值观的必然要求。高校德育人本化体现了时代精神,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素质,达到德育教育的价值目标。德育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不是刚性的、强制的,而是感染、熏陶和渗透的。它往往是通过复杂多变的环境刺激,激励大学生的情感,启发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渗透积累,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产生量变和质变。只有认真分析和研究德育环境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够很好地满足德育工作人本化的需要。
  
  (二)高校德育社会化的需要
  高校不是真空,它是社会组织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环境和校园、家庭、社交圈等微观环境联系紧密,并深受影响。“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的影响。”“五个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日益深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高校无论在地理空间、信息交流还是在思想上,都不再与社会封闭隔绝。高校德育处于广泛的、复杂的、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中。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高校德育绝不是仅仅靠高校就可以做好的,高校德育工作必须社会化。要将高校德育置于时代大背景、大环境下,认真研究在高校德育这一系统工程中,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德育功能,运用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充分发挥和整合高校各个部门、家庭、社会各个环节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互相联系的各种力量,探寻和掌握系统程序,以求得高校德育的最佳效益。
  
  (三)高校德育科学化的需要
  高校德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围绕解决德育基本矛盾,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治、思想、品德与大学生现有水平的矛盾,需要展开一系列的矛盾,如:高校德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矛盾、大学生与德育环境的矛盾、大学生与高等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矛盾、大学生自身知与行的矛盾等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严格遵循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协调解决好各种矛盾关系,才能实现德育的最佳运作过程,实现高校德育工作最终目标。德育环境建设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同样蕴涵着种种矛盾,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高校德育环境基本内容及结构体系,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及标准,高校德育环境与德育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制约、能动关系等等问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促进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形势在不断发展,环境在不断变化,高校德育环境建设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研究探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高校德育科学化离不开德育环境建设科学化。
  
  (四)高校德育国际化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正在变小,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远离其他国家和民族而独立存在。高校德育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高校德育国际化不仅需要输入,而且也需要输出,要变单方的交流为双向的输入输出,以增加相互的了解和沟通。因此,高等学校要面向国际教育市场,一方面主动吸取国外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好的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走出去,面向海外教育市场,广泛传播我国的德育理念、德育内容,推介我国古今德育环境建设的方式、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外对中国的了解认识渐入高潮。海外学生从学习中国文化、中医中药等传统优势专业开始,正在向学习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扩展,海外对我国的教育需求正在不断增长。我们要抓住时机,把握好我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地位,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努力的方向,在高校德育教育方面,特别是德育环境建设方面既不能搞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也不能崇洋媚外,自暴自弃。
  
  (五)高校模范践行荣辱观的需要
  “八荣八耻”荣辱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德育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长期任务。高校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中,注重层次性、实践性、经常性、示范性、联动性、创新性,不断拓展教育载体,使荣辱观教育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与各门课程的学习有机结合,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弘扬校园文化,倡导校园文明,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让每一个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体现道德教育的意义。要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抵制低级趣味。要建设价值导向鲜明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个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209
  作者简介:张宝君(1967- ),吉林通化人,吉林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刘丽杰(1967- ),山东潍坊人,吉林师范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粮食工程时,会默认它是种地的,即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土专业”。  不得不说粮食工程确实冷门,全国只有11所院校开设,也难怪会被人误解。但实际上,这個专业与种地无关,它研究的是粮食从收获以后到餐桌前的过程。比如稻谷收割后,是摊在地面暴晒好,还是用设备烘干高效?总之,不同于袁隆平爷爷的研究,粮食工程恰好与“土”没有直接的联系。  粮食工程的课程也逃不出数理化的范围,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个
期刊
人文社科类  通常以人文社科试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或者划分成人文科学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两个大类。人文社科大类一般文理兼收,在新高考地区也大多没有选科限制,部分学校要求历史、地理、政治任选一门。就业方向主要有媒体、学校、政府机关、律师事务所等,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的人数也很多。  建筑类  建筑类专业有时会被归入工科试验班,但因为属于热门专业,有时也会和土木工程等专业合并成建筑大类进行招生。一般只
期刊
面对一袋包装好的食品,减肥中的人会紧盯热量表,普通人翻来覆去找生产日期,而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人则会习惯性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如果有明显不好的配料,看上去再好吃也是不能买的。  学习食品质量与安全,看待食品问题会更加理性,也会更少出现常识性错误,不会轻易掉进五花八门的养生骗局。  人们常常会因听说水果蔬菜上有农药残留,或乳制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多危险,而对眼前的食品乃至所有同类食品都产生畏惧。但
期刊
被响个不停的闹钟吵醒,仿佛设定了“全自动模式”的身体,自顾自洗脸刷牙、换衣穿鞋、背包出门,走进日常光顾的小店,坐定等待今日份的早餐。不出十分钟,辣椒、红油、花椒油等12味作料搭配的重庆小面,散发出的扑鼻香气将人从“入定”状态拉回现实,直到一碗小面下肚,才算真正醒了过来。  “不受任何人打扰,无须顾忌,大块呆颐,享受美食的这种孤高行为,正是所谓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最佳治愈。”《孤独的美食家》的经典台词
期刊
你的专业有什么隐藏技能?嗯,我们会挑选牛奶、酸奶、奶茶、雪糕、冰淇淋……  乳品工程在全国可算是一个“稀有专业”,全国只有东北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不到十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乳品工程专业,也难怪这个专业的学生常常自嘲说:“一不留神,就学了一个全国排名前十的专业。”  上基础课的时候,乳品工程的学生们是有课本的,但上专业课时,这个专业就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质,因为他们没!有!课!本!从奶牛的
期刊
STEP1  仔细研究大类里包含的所有的专业  A 判断一个专业大类是否适合你,你最应该看的不是有几个你喜欢的专业,而是这个专业大类中是否包含你完全不能接受的专业,千万不要侥幸认为还有其他的专业可选,毕竟进入大学之后,你的竞争者实力也更强了,与其冒着“沦落”到讨厌专业的风险,不如一开始就选择你更能接受的专业大类。  B 如果你有几个比较倾向的目标专业,先看清楚它们究竟属于哪个学院,然后对比招生专业
期刊
微风 南昌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2014届 硕士  食品行业传统、稳定、薪酬不很高,更适合真正喜欢它的人进入  我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  填志愿时听从家人的建议选择了金融,尽管自己想学食品专业。但没想到第一志愿落榜了,不愿复读的自己,随便填补了学校和专业,最终本科读了机械,一个与原计划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  毫不意外的,本科四年我都处于茫然状态。恰好学校的食品专业很棒,加之“得不到的就是美好的”
期刊
插图/吉力  六朝烟水间的古城,曾是人们对于南京最深刻的印象。  这里书香气十足,高校林立,古朴雅致;研究所众多,其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 “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名号并非浪得虚名。  如今,作为“幸福的常客”,南京连续10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前不久,中国发展研究基金會联合普华永道发布的《机遇之城2019》报告中,南京进入前十名,并在“交通与城市规划”“智力资本和创新”上的排名分列第
期刊
延边大学教务处(吉林 延吉 133000)王海民  延边大学农学院(龙井 133400)杨雪梅    摘要本文对构建农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阐述,探讨如何以学生为本,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增强教学管理制度活性机制,实现按类招生,分流培养,加大学生自由选课力度,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等制度,逐步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 农科专业 多样化 培养模式    高等农业教育应
期刊
宁夏大学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系(750021)蔺金元    摘要本文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六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旨在与教学管理部门和广大任课教师共同探讨。  关键词 大学 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 some problems in teaching of college-computer-base an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