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姜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tongzh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临城老街,他和她相识时,他是小酒馆的“二把刀”。这个人烟酒不沾,不赌不嫖,更别说做出格事了,这么说吧,他没有欲望,打工挣钱盖房子娶媳妇,将来能当个厨子就是他最大的奢望。他相信命,但又不甘心。她是给小酒馆供货的种植户。一来二去两人熟悉了,有时他帮她垫上一句好话,她能多卖一二斤姜。她很感激他,没过多久有了好感,确定恋爱关系后自然就谈到了结婚。
  她叫蒋爱姜。他叫姜爱蒋。逗吧?他們的名字读起来像绕口令。
  我最爱吃辣子鸡里面的姜。蒋爱姜说。
  这是她婚前和他说的一句话。很明显,要想让她成为他的新娘,姜爱蒋必须会做辣子鸡,而且里面的姜要好吃。姜爱蒋原本没欲望,自从他爱上她,竟然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心底泛起了波澜——他要当大厨、做老板、娶蒋爱姜,最重要的是让她吃上最好吃的姜。
  她对他或者说是爱情充满了幻想。
  从此,姜爱蒋开始琢磨,痴迷炒辣子鸡如何使用姜,鸡块炒到几成熟放姜、用量多少,文火慢炖还是武火急炒姜最好吃。
  煎炸烹炒涮,只要姜爱蒋上心这些都难不住他。姜爱蒋不拜名师,不崇拜所谓的祖传秘方,他相信高手在民间。姜爱蒋到养鸡的村民家里去取经,从喂鸡用的食料,生长环境,鸡的品种,打野还是圈养等一系列问题。
  炒鸡,我建议还是用当地的姜比较好,因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蒋爱姜给他推荐她种植的姜,这种姜很适合炒辣子鸡。
  姜爱蒋乐滋滋回到家,一口咬下一块姜,老牛反刍似的咀嚼。一连三天,他都是这样做,等到有感觉的时候,他根据以往积累的经验结合琢磨出来的方法炒鸡,摸索用姜小窍门。他选的是生长一年以上、带有三个脚蹬子、羽毛鲜亮、健壮欢实的土柴鸡。姜,他不用刀切,而是用刀背“啪”拍一下,姜就变成了不大不小的碎块,但里面的姜丝相互牵扯着没断开,这样的姜容易入味脆生口感好。
  过了一段时间,他炒的辣子鸡连大酒店里的大厨吃了都说香,特别是里面的姜比鸡块还要好吃。
  他特意为她炒了一盘辣子鸡,让她来品尝里面的姜是否好吃。蒋爱姜看了看没吃,这样吧,你先开个炒鸡店,等到他们说好吃了,我再吃。她说。蒋爱姜说完搁下一口袋姜走了。
  姜爱蒋听从了她的话,在老街租了店面,选了个黄道吉日,姜爱蒋的炒鸡店开张了。炒辣子鸡善于用姜,他把这味佐料发挥到了极致。一斤鸡块二两姜,待到鸡块炒到啪啪响有七成熟,香味全部逼出来了,这时放姜,姜的辛辣味被稀释掉了,香味沁入煨到姜块里面去了。姜的香味儿熏醉了老街,在空中飞翔的鸟儿嗅到了打着旋儿鸣叫得更响亮了。方圆五十里传遍了,于是,有旱路搭车来的,有水路撑船来的,山窝窝步撵来的食客。
  每天炒鸡店顾客盈门,座无虚席,常有外地的食客吃不上辣子鸡,在酒店住上一晚预定明天的才能有口福品尝。同行疑惑不解,他们不是为吃辣子鸡,而是争抢吃里面的姜。吃到最后,剩下鸡块,也不会剩下姜。再看他们吃姜的神态,吃了第一口咂着嘴巴说,香;再吃一口,舌头还在搅动着,从嘴里挤出的香字就变了调调儿;吃最后一口来不及说,连同香字也咽到肚子里去了。
  临城人,太爱吃辣子鸡里面的姜了。他们请客必吃姜,见面打招呼也会说,吃姜了吗?如果有人打赌,赌注一定是吃姜。
  有人喊他:老姜。
  他顺势就叫:老姜炒鸡店。
  老姜,不老,二十岁出头。临城人叫他——老姜。老姜,一是他姓姜,二是他做出来的姜好吃。
  没想到的是,姜爱蒋因姜出了名。
  这一天,蒋爱姜又来送姜。打了烊,他用心为她又炒了一盘辣子鸡,再次让她品尝里面的姜是否好吃。
  姜爱蒋再三恳求,她说出了实情。
  其实,我不喜欢吃姜。
  他眨巴眨巴眼,疑惑地看着她,还没缓过神来。
  她接着说,我看你打工很辛苦,故意说我喜欢吃辣子鸡里面的姜,我想让你学一门吃饭的手艺。
  姜爱蒋拍了脑门一下,“哦”了一声。他趁她用筷子搛起一块姜要吃时,亲了她一下说道:
  姜,是老的辣。
其他文献
16岁那年,爸妈带我回外婆居住的猫岛。正值暑假,我时常与岛上的小孩子一起抓萤火虫、粘知了、到海边抓鱼,日子简单而快乐。  一日,我在院内白瓷铺就的洗碗池边刷碗,一个6岁左右的女孩怀里搂着一只白猫经过。女孩碰到葡萄架垂下的藤蔓,突然停下来,注视着我说:“你在干什么?”  “刷碗。”我关上水龙头,甩了甩筷子上的水渍,抬着盛碗筷的盆子准备回屋。  “花草呢?”女孩警惕地看着我。  “什么花草?”  “原
期刊
美姑家门前一棵老槐,树枝斜伸到街上,花开时节,款款如曼舞的美人,惹得蜂来蝶往,早晚热闹不休。  一天,树下多了个外乡汉子,地上摆一堆鸡毛、几块梧桐木板和一把木锯。汉子长得五大三粗,两手括了嘴巴,做一个喇叭状,向村里高喊:  “修——理——风——箱——啦——”  嗓音极尖,细细地游在七转八弯的街上,就有人家怀抱坏了的风箱送过来,在树下排起一片。  汉子虽是粗手粗脚,活儿却出奇得利落,一把木锯在梧桐板
期刊
太阳还没射出金丝线,山旺的电动三轮车便撵着青草和山花的香,“轧轧”地向山外驶去。  驾车的是山旺的媳妇山雀,穿一件红褂子,脖上围了条天蓝色亚麻围巾,都是去年夫妻俩进城时买的,平时舍不得穿戴。可今天不一样,他们要去走亲戚。  走不多远,山雀一脚刹车,站住了。  山旺探头问,又咋了?  山雀拍拍脑门,笑了,看我这记性,忘了带红薯,城里人都喜欢吃咱山里的红薯。  山旺扒拉着座上和车板上的包包裹裹,说,有
期刊
钱老师打来电话,让她或孩子父亲无论如何都要去一趟学校。她心里有些忐忑不安,不管什么情况,她都不希望牵扯到孩子爸爸。  她慌里慌张地进了学校,来到钱老师办公室。钱老师给她倒了杯水,示意她坐下,然后指了指桌面,生气地说:“这几本侦探题材的小说,都是从你女儿课桌里搜出来的。”她扫了一眼书名,心虚地说:“不好意思,这孩子实在太气人,回去我好好批评教育她。”  回到单位,一个患者来看病,问多了几句,她不耐烦
期刊
蟹子正肥时,老麦去市场精挑细选买了三只沉鼓鼓的飞蟹,放在门卫室架起的铝锅里蒸。  三只蟹个头差不多大,其中两只蟹很安分,老老实实赴死,但另一只求生欲却极强,几次三番顶开锅盖,在狭小的门卫室里左突右撞,被逼到角落里时,就支起两只蟹钳,一副要拼命的架势。  后来这只蟹就成了老麦的“将军”。  “将军”被养在老麦拾来的一个破鱼缸里,鱼缸破损的一角用胶布粘着,不太好看,但也不漏水,就好像他的这间门卫室,西
期刊
我一直很后悔那次去邯郸。  这之前,我一直在父亲的军中当差,整天跟一帮靠脑子吃饭的同事为父亲出谋划策。不客气地说,我的军事理论还行,每次父亲征战回来,都会冲我伸伸大拇指,说,你小子主意不错,又胜了。虽然多数时候,都是些国界上的磕磕绊绊,小打小闹,次数多了,功劳累积,我的职位还是很快升到了高参。  闲下来,父亲喜欢跟我们一起围坐帐中,磨磨嘴皮,逗逗乐子,话题当然跟战局有关。说起打仗,我弓不能射百步,
期刊
黄昏。乌拉小镇。  持续了几天的炮火渐渐平息,偶尔有一两颗流弹,穿透了窗户上的玻璃,哗啦啦,哗啦啦。  一声啼哭,从倒塌的废墟中传来。你神情一振,毅然冲向废墟。  一颗流弹从你耳边擦过,你顾不上危险,双手拼命地扒着砖头瓦块。  哭声突然停了,吓得你心跳都差点儿停止。那是一个生命啊,你不能看着他在你的眼前消失。  你没有时间去思考,但你绝不放弃。你满是鲜血的双手抓到了一片衣角,你速度放缓,力度放轻。
期刊
一碗面快要吃完了,六个小笼包剩在桌上的小蒸笼里,黄澄澄的,泛着油渍的反光。是前面一位顾客剩下的。店里生意忙,服务员顾不得收。  一碗面吃下去实在不算太饱,但他每天早上只能用两元钱。他一直想把别人剩下的六个包子吃了,这样,他这顿早餐便会吃得很饱。他很久没吃过小笼包了,但六元钱一笼,太贵了些。  他不敢把筷子伸过去。因为前后左右都坐着人且都是店子附近的人,对他的近况大都了解。他有意把面吃得很慢,希望旁
期刊
局长老爹死了,丧事从简。  几个朋友实在过意不去,前来吊唁。他怒目圆睁,将其训斥回去。消息传开,人们无不竖起拇指感慨:“真是個好局长,这样的干部太少了。”  不久,廉洁出了名的局长颈椎病犯了,头晕恶心,住进医院。  据说,他连续多天,低头忙着触摸手机屏,把屏都触坏了。
期刊
上坡。  又是上坡。  老黄真后悔,明知道二道桥的坡陡,咋就没想着绕个路。偏又这一车子货,死沉。老黄撅起屁股,撑住身子,浑身的劲都踩在两个脚蹬子上。老黄给自己喊口号:一、二,一、二…… 再想喊“一”还没喊出来,“咯噔”一声,车链子断了。老黄心中大叫“不好!”  果然不好!  老黄的身子先是往前一倾,紧接着就是一个后仰,车子也开始向后滑。老黄慌了,要出大事了。大事啊!坡陡,车重,一路滑下去……老黄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