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留守儿童心灯 扬启心灵成长之帆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chang5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形式的发展,农村中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了,至此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整日忙于务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更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去了解关注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有些想多关心关心孩子,但限于经济、路途等原因,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因父爱母爱缺失,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差,心理古怪、孤僻,成绩也不理想;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要多和留守儿童沟通,和家长联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政策,以便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教育;农村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涌向城市务工。他们当中的很多家庭将尚未成年的子女留在了农村老家,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照顾,有的甚至寄养在托管机构,这就产生了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据介绍,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照管,他们在成长和教育方面产生了很多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不能不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一、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及诱因
  留守儿童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悉心照顾,这使得他们的成长环境与非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这种环境对他们的成长带来很多不利因素。
  1.养成习惯差,成绩不理想
  留守儿童最苦恼的事是“作业不会做,不知问谁好”“功课跟不上,没有人辅导”。部分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生”。据调查显示,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不完成家庭作业,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进取心,成绩较差,厌学、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本人所在中心校有89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优秀的仅9人,很多都是老师头疼的“捣蛋生”“调皮鬼”。
  2.生活条件差,身体发育不良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在生活上照顾自己的孩子,许多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据调查统计,24.2%的留守儿童月生活费在100元以下,34.1%的孩子月生活费在100到200元之间,每月200到300元的占27.5%,其中,部分孩子月生活费较高,每月300元以上的占14.3%。可以看出,大部分孩子生活水平处于基本温饱阶段。同时,调查发现,留守儿童课外生活比较单一,完成作业后,除了看电视或玩耍,很少看课外书和参加课外兴趣班学习,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亲情温暖缺,逆反心理强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又很难注意到孩子心理的需求,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爱,心中缺乏安全感,往往焦虑紧张,担心自己的学习状况,并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同时渴望得到父母关心和爱抚,久而久之,逆反心理强,对父母有怨恨。抽样调查显示,28.6%的孩子担心父母在外工作太辛苦,或出现健康问题;50.5%的孩子担心自己的学习不好,对不起在外的父母;20.9%的孩子比较担心安全问题。
  4.心灵关注少,心理问题多
  由于亲情缺失,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有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5.安全隐患多,极易受伤害
  监护人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和矫正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所以,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笔者在乡镇中心小学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自己探索教育方法的同时,借鉴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做法,那就是用爱浇灌留守儿童,用情暖化他们的心灵,开启留守儿童心灵成长之窗,让留守儿童的心灵不再孤单,能在人生路上健康快樂成长。
  1.加强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功能
  完善学校相关功能,全面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他们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从而促使留守儿童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
  (1)创办留守儿童之家   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有创办“留守儿童之家”,让乐观开朗向上有能力的留守儿童充当家庭委员会成员,每月定期开展活动;请校外辅导员、司法干警到校做报告;每两周召开一次主题队会,从而让每位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之家”找到快乐,找到自信,找到幸福。
  (2)建立专门档案资料
  作为学校,特别是少先队组织和班级必须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从而保障对他们生活上的必须求助,对心理上的及时疏导。
  (3)定期召开会议
  留守儿童问题应该是当今教育的新问题,而且学生所占比例大,涉及问题多。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班级,每期都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召开家长会,要形成会议制度,要通过会议形成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决议和制度。
  (4)手拉手帮扶结对
  留守儿童的一个共同心理委屈是:缺乏情感上真正需求的“爱”。而情感的空白需要用爱心来充实和弥补。建立师生、生生结对子,可以满足留守儿童对爱的需要。跟留守儿童结对子的教师,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管理和辅导,要侧重于生活上的关心指导、思想上的教育引导、情感上的启发诱导。还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定期与家长通电话,达到相互沟通,每个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通报其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
  2.把握时机,多加鼓励表扬
  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儿童”变成“问题学生”。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关爱,尤其是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教师一定要拥有爱心,抓住每一个机会,多鼓励他们,才能让他们信任,让他们感到亲切。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
  3.营造氛围,多渠道疏通引导
  各科教师要重视儿童心理学,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教师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针对留守儿童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沟通疏导。学校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通过游戏、情境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团体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办心理健康专栏,从“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挫折承受能力训练”等方面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4.多方联手,齐心关注献爱心
  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仅凭班主任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我们在做好校内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争取校外教育资源。如,争取校外教育力量实施教育,比如聘请校外辅导员、发挥留守孩子身边的老党员、老教师等的作用,请他们帮助管理照看等。还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努力形成了政府、村委、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出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总之,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大家所共同希望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关爱留守儿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像知时节的春雨,用真诚的爱去滋润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田;用热情的火去点亮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灯,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驱除蒙昧,收获希望。我们期待着,期待着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早日获得一个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健康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吴思娜.21世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龙门书局,2007-04.
  [2]周全德,齐建英.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州学刊,2006(01).
  [3]阮梅:世纪之痛: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M].1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05.
  [4]熊亚.公共政策视野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农村教育,2007(01).
  [5]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國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7).
  作者简介:张洪富,男,1963年9月出生,就职学校:福建省建瓯市徐墩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编辑 薄跃华
其他文献
摘 要:简单谈论了聆听几位教师的评优课后的感想。总体感知,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风格;理解;感知  2012年11月28至29日,我利用两天时间,有幸聆听了县教育局组织的全县小学数学评优课活动中的七位数学教师的评优课——《组合图形的面积》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不同的教师,不同的上法,不同的听课,交织在一起,有了对比,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更为
摘 要:语感是语文素养的核心,体现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语感应以“读”为本,在阅读中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并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增强语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能力;语感;方法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语感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体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一、新课改下以教学案例探究思想政治趣味课堂的必要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人文科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新课程倡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虽比传统思想政治课堂的结构更优化、更合理。但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有些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对自己准确地定位,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却轻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把重“过程”与重“形式”混淆了,出现了情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进行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通过老师多次观摩、研究、探讨和践行,教学效果非常显著,我也从中感悟到了一些好的做法。  一、自主学习,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必须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敢说话、会说话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
摘 要:新教材加大了文言文的比重,新课标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诵读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形成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呢?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方法:试、示、释。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能力;诵读能力  一、试,即试探、尝试  现在的学生离文言文较远,所以在心理上对文言文有畏惧感,但同时又充满好奇:之乎者也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因此可以鼓励他们去“试”:试着读一读,感受一下文言文和现代文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这是我们必须共同遵循的教育准则……”学校是学生集中学习的公共场所,学生学习是在这个公共场所里集体性的生活;小学生是未成年人,是缺乏责任感的人群,在这个集体生活里,安全隐患不可避免。小学作为最基层的教育机构,要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就是——预防教育,警钟长鸣。  学校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艺教育,但是不可忽视、常抓不懈的还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就是说,学生到
摘 要: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早就指出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有力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课堂管理同样是课堂顺利进行以及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针对城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普遍存在的各种现象,着重研究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对城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进行常规管理,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摘 要:新的历史时代呼唤新的历史教育。新课程下的历史教育强调时代性和世界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洞察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关注现实,把握时代发展的历史脉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在的历史价值,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历史、认识世界,提高综合素养。  关键词:交汇点;时代性;世界性  当前的历史教育处于由旧课程到新课程的交汇点上,处于由旧式的应试教育向新式的素质教育转变的
摘 要: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学习需要具备严密和严谨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拟从化学用语、书面表达两个方面阐述规范化学用语的若干做法,借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规范语言;化学用语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发现,学生使用化学用语不规范,描述实验现象不严谨,这不仅成为他们学习化学的障碍和考试失分
摘 要:“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由学生做主。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要缄口不言,从此可以垂衣拱手,充当“看客”,充当裁判。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绝不能失语,恰恰相反,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在困惑时,或是课堂陷入无谓的争论时,教师应当仁不让地站出来,及时切入,进行鲜明的、精当的、有效的点拨。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生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