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科学教学的利与弊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ran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正确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无疑会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发现,如果不恰当地运用则会给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本文就科学教学,谈谈多媒体在辅助教学时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和误区。
  一、多媒体辅助科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1.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情感基础上的,只有对所学的事物产生兴趣,達到较高的效率,才能使人主动去思考、探究和实践,才能事半功倍,达到较高的效率,学习更是如此。
  多媒体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可创设愉悦的、求知的、成功的课堂环境,适时地呈现适当的材料,给学生多渠道的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用生动具体的科学现象,揭示科学问题的实质,变抽象为具体,变主观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例如讲解物体“惯性”,利用录制下来的国际赛场上室内60米跑的画面,加以展播,并着重对运动员冲线后运到状态加以分析,学生在动态画面的刺激下学习,思维活跃,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变抽象为形象,突破难点
  在科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存在着不少抽象的内容,如难于理解的概念、过程和模型等。对于这些知识,仅仅凭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讲解,学生要理解和掌握是有很大难度的,如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模拟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形象的模型和展示复杂的过程,就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突破这些难点。例如,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我设计了一组课件,应用多媒体视频点播的演示让学生去感受,播放了一段动画片:伽利略小车实验,把抽象的空间转换以简单明了的视觉形象展现,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难点顺利突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意境,从而掌握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内容的真正内涵。针对本节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配以直观、形象的声画资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达到学生有效地实现所学知识建构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但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而且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好最为合理、科学的学习策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例如讲解《测量小灯泡电阻》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实验中更加直观形象的知道电流流向,我用flash模拟电流从正极出发回到负极的过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4.模拟实验,优化课堂教学
  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离不开实验。然而科学教材中有一些实验受条件的限制,或者实验效果不理想,或者根本无法做,对于这些实验,如果都想通过真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是不能实现的。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由于受条件限制且具体的光路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大多数学生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成像情况,影响了探究的效果和功能,对学生的掌握形成了障碍。我就先利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实物演示增强了效果:用两条红线代替光线慢慢延伸至凸透镜经折射后按照不同情况延伸方向不同,在适当位置形成不同性质的像,再伴以声音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展露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不但弥补了常规演示的不足,同时声音和色彩也给学生留下了直观印象,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加深了感知程度,提高了学生动态思维能力,科学概念的抽象性降低了,而科学规律却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二、多媒体辅助科学教学的误区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科学教学虽然对课堂有诸多优势,但对于它的作用和使用有些教师还是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1.过分夸大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评价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不少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往往过分夸大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认为用比不用教学效果好。其实这种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事实上,一方面我们需要技术,另一方面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优势互补。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
  2.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但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有的教师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确实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方式新颖,但由于太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看老师的“表演”和讲解,一节课下来,往往是学生只对展示的图像印象深刻,却一直未能进入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状态,因而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盲目替代科学实验
  科学教学中应该以真实验为主,模拟实验为辅,能做的实验就不宜再用多媒体的模拟实验来替代。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观察到真实的现象,利用多媒体所演示的实验毕竟是虚拟的实验,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盲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科学实验可能会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习惯和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毫无益处。
  总之,多媒体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一种工具,我们应该对多媒体辅助科学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地使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掌握知识,扩大参与度,优化课堂教学。但如果不克服认识上的误区,那么可能对科学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在我们的文化中,对暴力的表现一直是快感与魅力的源泉。为什么会这样呢?一种常见的回答体现了许多倡导男女平等的艺术史家的观点,这种观点企求把画中的暴力引起的快感与父权制
在传统思维中,高中政治课程的学习方法和主要作业方式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两个字:“读”和“背”。“读、读、读,书中自有红烧肉;念、念、念,书中自有肉丝面”。但是,这样做不仅事倍功半,没有彻底领悟课本理论知识的真正内涵,而且限制了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培育和提高。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政治学科的作业之中,不仅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而且有利于实现新课改“减负增效”的目的。  为了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身上的多种
"逸格"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高的品评标准和审美尺度,在古代书画收藏史中占据重要的坐标意义."逸格最上"融汇了历史经验的沉淀,奠定了中国画的哲学根基和发展流向.而在现今,收藏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如何让小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课,有效提升孩子们的语文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强化朗读训练,要让孩子们在朗读中不断感悟,在朗读中培养和提升语感,在朗读中着力强化情感的陶冶,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朗读要注重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语言优美、质量上乘,内容也
本文以世界公认的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插画家派黎思的插画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派黎思插画艺术的非说教装饰性风格与该年代美国文学的浪漫主义风格之间的关系.论述了该纯
科学是启迪思维,祛除蒙昧的重要途径,在对初中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学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授之以鱼”的教学方法,初中科学教学并不单单是为了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神奇的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教会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和科学理性的方法去揭开谜底,寻找科学所带来的无穷乐趣,让学生在科学世界中自由的漫步,自主探寻科学世界中的奥秘。本文主要从笔者的教学经验出发,分析在初中科学教学课堂中,如何巧妙的设置情境,让
【摘要】传统的观念往往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老师和班主任的事情,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与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更是毫无关系。但是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如何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行为习惯、信息技术使用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音乐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音乐教学为适应其要求、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教师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探讨新方法,通过创新教学力求把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境界。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改的目标,对新课改下怎样优化初中音乐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培养兴趣,引领教学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摘要】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要求,目前很多学生甚至于是一些老师对阅读要么是不够重视,要么是重视了但却不得要领,直接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下降,英语学习效率低下。本文就初中生如何进行有效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略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外阅读;阅读能力培养  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方面,可以说,阅读能力的考察几乎贯穿于一份测试的整个过程。现阶段很多初中学生在阅读中
【摘要】教育要发展就必须要不断的创新,而教育方式的创新,是实现教育变革的必要手段。本文将就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创新  教育在发展,人是思维也在发展。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启发人的思维,就是要将人的思维能力不断的向上提升,就是为了促进人的不断发展。因此,在教学方式上,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从创造性的角度去思考教学计划的制定,努力的改变陈旧的、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