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在我们日照一中初中部已走过了三年的时间。这三年走得很艰难,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三年的时间也让我对新课标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新课标不能简单地理解成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探索讨论,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教师的作用比在课改前的要高出很多。下面谈一下我对于新课标形式下数学教学的一点粗浅的理解,以大家共同交流。
一、感情的投入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很重要,学生最不愿意接受呆板、单调、毫无表情的教学,更不可能在紧张的气氛中积极地学习。因此,我总是满腔热忱地爱学生、爱数学,用自己对于数学的爱建立起学生对于数学的爱,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在一段时期内我的口头禅就是:这就是数学的魅力啊。每逢我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是面带笑容,这样让我更充满激情地上好每一节课。特别地,我会创造出机会让一些数学学困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力。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能够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克服“用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的倾向,树立起“要教就要使学生掌握”的观点,纠正过去“教得好不好不是教师的责任,至于学得好不好不是学生的责任”的观点,多从自己教学方面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爱学,爱学成绩自然会提高。有一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吗,亲其师,信其道,我是坚信这一点的。学生可以先爱数学再喜欢教师,也可以因为喜欢这个教师讲课而喜欢上数学,无论怎么样,都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才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学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领悟数学的真谛,体味数学的严谨美、简洁美、逻辑美。
二、充分利用学习小组
未来社会对于人们相互之间协作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合作对于整个事件的顺利进行也能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加强小组的建设是很有意义的。首先,它能培养学生主动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譬如在讲解《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描述数据,并且通过分析共同完成任务,小组每一个成员都有各自的任务,每一个成员的分析结果又成为小组整个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有的人都积极参与,才能使任务及时、准确、高效地完成。又如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也常利用小组的团结意识,不放过每一道错题,讲解人不是教师,而是抽签决定谁来讲解,讲解得好而且准确的小组就加分,讲解错误的小组则扣分,并且小组中有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清晰、正确地讲解,会给小组加倍加分。这样的情形下,小组成员在发下试卷之后就必须相互之间看一看有没有什么不会的题目,一些学得不错的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想给本小组中不会的成员讲解,以防后者被抽到的时候因讲解错误而使小组扣分,而学习较困难的同学因为担心会给自己小组扣分也会积极地向别人请教,直到完全明白。若有的题目本小组内没有一个人会做,那么他们也可去请教别的小组的成员,而教会他们的小组也会加同样的分数,这样有些小组看到别的小组没有会的也会主动地过去教,从而使每一位同学都能领悟整张试卷。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协作意识加强了。其次,小组活动会使课堂气氛浓厚,使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并增强语言的逻辑性。我班赵婷婷同学是一个学困生,现在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也能思路清晰地讲解下来了,能给组里双倍的加分,这本身对她来说就是一种高兴的事情,所以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担当的任务就是组织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的热情,我还设立了讲师、教授等级别,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主动讲解的积极性。我觉得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会说得越少,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把讲的机会给学生,就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形成生命化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显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思维方式及文化基础的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发现、收获,并获得发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建构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学好数学,爱上数学。
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而放肆的猜想,就谈不上科学的发现。”没有猜想就没有创新,想要创新就必须善于猜想。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会衰亡。教育不能没有创新。新课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是指学生在其原来知识基础上的突破和发展,而不是指科学家那种创造发明。数学教学的过程应当成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时候,大力鼓励学生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向教材质疑,向权威挑战。在平时对于一些题目的讲解时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假设、推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上就是我对于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斧正。
一、感情的投入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很重要,学生最不愿意接受呆板、单调、毫无表情的教学,更不可能在紧张的气氛中积极地学习。因此,我总是满腔热忱地爱学生、爱数学,用自己对于数学的爱建立起学生对于数学的爱,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在一段时期内我的口头禅就是:这就是数学的魅力啊。每逢我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是面带笑容,这样让我更充满激情地上好每一节课。特别地,我会创造出机会让一些数学学困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力。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能够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克服“用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的倾向,树立起“要教就要使学生掌握”的观点,纠正过去“教得好不好不是教师的责任,至于学得好不好不是学生的责任”的观点,多从自己教学方面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爱学,爱学成绩自然会提高。有一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吗,亲其师,信其道,我是坚信这一点的。学生可以先爱数学再喜欢教师,也可以因为喜欢这个教师讲课而喜欢上数学,无论怎么样,都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才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学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领悟数学的真谛,体味数学的严谨美、简洁美、逻辑美。
二、充分利用学习小组
未来社会对于人们相互之间协作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合作对于整个事件的顺利进行也能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加强小组的建设是很有意义的。首先,它能培养学生主动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譬如在讲解《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描述数据,并且通过分析共同完成任务,小组每一个成员都有各自的任务,每一个成员的分析结果又成为小组整个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有的人都积极参与,才能使任务及时、准确、高效地完成。又如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也常利用小组的团结意识,不放过每一道错题,讲解人不是教师,而是抽签决定谁来讲解,讲解得好而且准确的小组就加分,讲解错误的小组则扣分,并且小组中有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清晰、正确地讲解,会给小组加倍加分。这样的情形下,小组成员在发下试卷之后就必须相互之间看一看有没有什么不会的题目,一些学得不错的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想给本小组中不会的成员讲解,以防后者被抽到的时候因讲解错误而使小组扣分,而学习较困难的同学因为担心会给自己小组扣分也会积极地向别人请教,直到完全明白。若有的题目本小组内没有一个人会做,那么他们也可去请教别的小组的成员,而教会他们的小组也会加同样的分数,这样有些小组看到别的小组没有会的也会主动地过去教,从而使每一位同学都能领悟整张试卷。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协作意识加强了。其次,小组活动会使课堂气氛浓厚,使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并增强语言的逻辑性。我班赵婷婷同学是一个学困生,现在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也能思路清晰地讲解下来了,能给组里双倍的加分,这本身对她来说就是一种高兴的事情,所以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担当的任务就是组织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的热情,我还设立了讲师、教授等级别,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主动讲解的积极性。我觉得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会说得越少,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把讲的机会给学生,就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形成生命化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显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思维方式及文化基础的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发现、收获,并获得发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建构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学好数学,爱上数学。
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而放肆的猜想,就谈不上科学的发现。”没有猜想就没有创新,想要创新就必须善于猜想。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会衰亡。教育不能没有创新。新课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是指学生在其原来知识基础上的突破和发展,而不是指科学家那种创造发明。数学教学的过程应当成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时候,大力鼓励学生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向教材质疑,向权威挑战。在平时对于一些题目的讲解时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假设、推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上就是我对于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