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的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的形式,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愈加迫切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教师应怎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交流、互动,真正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应该怎样走出单向传输、过量训练的误区,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这些问题已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本文的主题就是探索如何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实现“有效教学”。
一、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探究的兴趣,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例如,在讲解“数列”时我以“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设疑引入。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要求吗?这样既紧扣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教学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二、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教师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比如在进行“概率的意义”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随机抛掷一枚硬币,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但大家很容易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那么,大家的这种直觉是否正确呢?然后,教师布置试验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在各组测得的数据后,填写教材上的表格,教师将各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全班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全班进行总结交流。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有可能获得“正面朝上”的频率与猜想有出入,教师应启发学生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具有规律性。像这种改变“在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考虑,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课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例如,讲”圆的元素”时,第一节课主要讲清概念,运算较简单可用问答式,采取归纳讲授法为主;讲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这节课主要是提高学生运用技能,运算上技巧性强,采用练习法为主较为合适,练习可层层深入,在讲”概率”时,应采取游戏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根据内容不同,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使知识了解、透彻,课堂吸收好。有些课题要数形结合,此时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激发兴趣,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减缓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问题直观形象,学生吸收自然好。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圆,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学生亲身验证、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四、设计科学有效教学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
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的评价导向既要回顾、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又要升华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策略技巧,更要让学生谈谈积累的学习经验和获得的情感体验。有的教师在教学《垂直》一节时,设计问题:“请你用垂直一词说一句话”的新颖方式,有学生答:“记住垂直,跳远比赛不吃亏”。对学生而言,最好的鼓励莫过于对其想法的肯定、认同、赞同,伴随着强烈的满足感,每个学生敢于回答,提出见解,敢于自主思考。做好数学笔记,整理好平时学习过程中的错题集,自觉自愿开展学习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实现自身的价值。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课堂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地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那么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
一、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探究的兴趣,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例如,在讲解“数列”时我以“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设疑引入。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要求吗?这样既紧扣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教学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二、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教师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比如在进行“概率的意义”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随机抛掷一枚硬币,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但大家很容易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那么,大家的这种直觉是否正确呢?然后,教师布置试验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在各组测得的数据后,填写教材上的表格,教师将各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全班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全班进行总结交流。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有可能获得“正面朝上”的频率与猜想有出入,教师应启发学生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具有规律性。像这种改变“在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考虑,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课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例如,讲”圆的元素”时,第一节课主要讲清概念,运算较简单可用问答式,采取归纳讲授法为主;讲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这节课主要是提高学生运用技能,运算上技巧性强,采用练习法为主较为合适,练习可层层深入,在讲”概率”时,应采取游戏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根据内容不同,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使知识了解、透彻,课堂吸收好。有些课题要数形结合,此时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激发兴趣,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减缓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问题直观形象,学生吸收自然好。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圆,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学生亲身验证、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四、设计科学有效教学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
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的评价导向既要回顾、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又要升华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策略技巧,更要让学生谈谈积累的学习经验和获得的情感体验。有的教师在教学《垂直》一节时,设计问题:“请你用垂直一词说一句话”的新颖方式,有学生答:“记住垂直,跳远比赛不吃亏”。对学生而言,最好的鼓励莫过于对其想法的肯定、认同、赞同,伴随着强烈的满足感,每个学生敢于回答,提出见解,敢于自主思考。做好数学笔记,整理好平时学习过程中的错题集,自觉自愿开展学习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实现自身的价值。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课堂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地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那么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