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素真的能降“三高”吗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9岁的王大妈身患“三高”病有20年了,她日常饮食以素食为主,尤其是近几年,一日三餐都是素食,彻底与肉食“绝缘”。可是问题来了,她经常感到浑身乏力、头晕、眼花,而且“三高”也越来越难控制。无奈之下她来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她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不但没降下来,而且糖、脂代谢已完全紊乱,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而这一切都是常年吃素惹的祸。

  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群越来越多,尤其是中老年“三高”人群数量十分庞大。这种“富贵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发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影响生活质量。
  近些年素食主义兴起,越来越多的“三高”患者与肉食决裂,坚持长期吃素,认为吃素能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
  对此,专家表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不正确的,更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完全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因为维生素B1、B2、B6等在蛋、奶、鱼、肉中含量丰富,长期吃素食就会容易引起人体缺乏B族维生素,而B族维生素有参与调节糖、脂代谢,使其转化为热量而消耗的功效。若人体缺乏B族维生素,就会影响糖、脂代谢,影响能量消耗,严重者还可能导致动脉硬化。此外,长期吃素还会造成体内缺乏蛋白质、铁、锌等营养元素,从而导致营养失衡等各种身体异常现象。
  对于“三高”患者来说,医生会建议清淡饮食。因此很多“三高”患者就错误地认为清淡就是吃素,鱼、肉、蛋、奶一口都不吃。而实际上,清淡饮食与吃素不同,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慢性病的饮食标准是少油、少盐、少糖,并不是完全吃素就能解决的,因为食品中油、盐、糖与“三高”的关系十分密切。
  专家表示,常年吃素,未必就不会得“三高”。因为大量的人群调查和实验研究表明:蔬菜水果所提供的纤维、植物化学物、抗氧化剂和其他营养素对预防和缓解慢性病的发生大有益处。但如果素菜在烹饪时放了大量油、盐、糖、酱,如各种仿荤素菜、油炸素菜等,就并不能降“三高”。而且脂肪不是只存在于肉类食物中,瓜子、芝麻、花生等素食中也含有较高的植物脂肪。所以,只在食材上选择吃素食,对于防治“三高”的意义并不大。
  有很多高血脂患者都有同样的困惑,我平时吃得很清淡,很少吃肉类和荤菜,为什么血脂就是降不下来呢?专家说,这是因为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而只有三分之一的胆固醇是从食物中获取的,另外三分之二的胆固醇是由人体自身,主要靠肝脏合成的。另外,高血脂还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久坐、吸烟、饮酒、熬夜、作息不规律、情绪不稳定等,都会引起血脂升高。
  素食的确有益健康,但过犹不及。“荤”指肉类,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也是B族维生素的来源。那么,防治“三高”,如何吃素才更健康、更科学、更合理呢?
  1.坚持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原则不动摇,菜肴是否清淡健康,烹饪方法是关键。控制优质植物油或橄榄油每天摄入量在25~30克,盐每天摄入量约5克,糖每天摄入量在20克以内。
  2.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蛋奶素和鱼素要合理搭配,吃素的同时要摄入更多的黄豆、豆腐、豆干等豆制品,以及各种谷物杂粮,这样才能提高蛋白质的吸收率。每天吃一个煮鸡蛋、喝一杯脱脂牛奶,因为蛋奶可以用来补充蛋白质、微量元素等,不用担心胆固醇升高,蛋素和蛋奶素者可多摄入一些。
  3.蔬菜要吃够、水果要适量。每天吃1斤左右的新鲜蔬菜,而且要多吃深色蔬菜,如油菜、菠菜、生菜、西兰花等。水果有助于保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但要注意水果中的糖分问题。推荐的水果有橙子、火龙果、猕猴桃等,每天只能吃1~2个,水果总摄入量在200~300克就够了。
  4.可以食用一些魚肉、虾肉、鸡胸肉,因为这三种都属于高蛋白、低脂肪肉类,很适合“三高”人群食用。鱼肉和虾肉中所含的脂肪酸属于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建议2~3天吃一次鱼肉或虾肉,每次摄入100~150g左右。鸡胸肉所含的脂肪和卡路里明显低于其他部位肉质,而且蛋白质含量高、肌纤维短,极易被人体吸收,建议每次吃50~100g即可。还可食用适量的瘦肉,因为红肉中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也是人体补血必备的,建议每周食用1~2次,每次摄入50g左右。
  (摘自《阳泉晚报》2019年4月8日)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承认儿童是活的,普通儿童之特性,大多都富于好奇心。”玩泥巴是幼儿的天性,泥塑课程是学龄前幼儿特别喜爱的一项课程。教师在泥塑课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泥塑活动“活”起来。  泥塑活动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艺术课程,它既能培养幼儿的艺术细胞,还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在以往的泥塑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枯燥,大多以展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近年来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有了巨大的转变,幼儿园教学更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感受,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追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学习性区域活动,如语言区、科学区、数学区等,是教师根据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
表演游戏是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常见的一种游戏,深受幼儿喜爱,且能让幼儿在表演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因此幼儿园要重视表演游戏的开展。然而,在幼儿表演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表演内容随意、形式单一、比重偏差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教师优化表演游戏的有效策略。一、表演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表演游戏是根据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表演的游戏,也就是让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
“自然课程”的开放度大、多元性强,因此对幼儿园的要求很高。幼儿园要坚持科学的教育观和课程观,按照课程基本要求灵活实施课程。笔者对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幼教中心下轄的四所幼儿园开展了关于“自然课堂”的课程调研,查阅了课程方案并与教师开展了对话。本文对这四所幼儿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一、幼儿园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  一是缺乏针对性。幼儿园普遍设
在幼儿园教育环节中合理运用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能够让幼儿在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互相融合中以更积极的态度、更直接的体验、更具象的理解真正融入课程框架中,并切实在游戏活动中内化相关课程知识,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为了真正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幼儿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应做好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实践分析工作,以此优化游戏的运用与融合模式。  游戏是一种趣味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活动组织形
近几年,随着吸奶器的出现,在哺乳阶段掀起了一场“哺乳革命”。母乳喂养对于婴儿的好处不言而喻。大多数上班族宝妈虽然很希望亲自喂养,但是由于工作原因,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吸奶器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为宝妈们带来了便利,可同时也引发了一个疑惑:瓶喂与亲自喂养,哪一种对婴儿更好呢?一、亲自喂养的优点与缺点  亲自喂养的方式,对宝宝而言,不仅对其身体发育有好处,还对宝宝的心理健康有诸多好处;对于妈妈而言,采用亲
信息技术对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学习知识和技能,通过自己和合作的力量完成任务。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信息技术课堂的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和疝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小儿疝气的发生主要因素是先天性因素,与患者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手术,那么这种手术方式的利弊是什么,是否适用于小儿疝气呢?小儿常见的疝气有以下两种  1.小儿腹股沟疝是常见的先天发育异常。一般在出生数个月内出现。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大多数是斜疝,直疝较罕见。症状一般是一侧腹股沟部有光滑整齐、
幼儿园微课程教育的契机源于一瞬间,教师要及时对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进行价值判断,抓住生活中每一个教育契机,真正做到“以生活为源、以发现为轴、以激趣为翼、以生命为本”,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与学习的教育情境,由小到大地开发实施丰富多元的各类班级微课程,引导幼儿去观察、质疑、探究,從而促进幼儿主动建构和主动学习。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教育活动的全新认识,我们应当重视开发与利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资源,
血常规是一项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要看懂血常规报告单其实很简单,下面向大家介绍如何看懂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一、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指的是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不同年龄的人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值范围也不太相同,成年男性一般为4.0~5.3×1012/L(400万~550万个/mm3);成年女性一般为3.5~5.0×1012/L(350万~500万个/mm3);儿童一般为4.0~5.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