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果子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lov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生”,在老家有个好听的名字:长生果。叫着叫着,简为“果子”。
  在粮食不足的年代,果子为富华之物,可吃可不吃。一个生产队就种一小块地。我家所在的四队,把果子秧在阡南,由“四类分子”宋金秀爷爷看管。物以稀为贵,看管就在情理之中。看果子可是个“美差”,队里的人都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睛等着。有的人带着三颗韭菜两棵葱的,找到“包队”的父亲,一番闲侃,几番暗示,一根筋的父亲却不为所动。
  父亲考虑到宋金秀腿脚不好,干不了重活,家中的四个孩子张着口要吃饭,总得挣点工分养活他们,就把这个活派给了他。因此,队里管着点事的都有意见,说,怎么叫个“四类分子”去干这么轻快的活?
  阡南沙性土壤,南依大路,北靠水渠,合水渠的走向,呈“梯”形。秧上果子种时,是最需要看护的时候。“种将不存,果将焉结?”有的人不管果子种里拌进了人尿和“六六六”,照样从土里扒拉出来,用水洗洗就吃。宋金秀日夜守护,才得以让种子发芽。苗出齐后,有社员来帮着宋金秀清颗蹲苗。半个月后,填土埋窝。在这期间,看管员只要看好果子不被牲口吃了,不被人踩了就行。
  我们几个孩子好奇,时不时地装着在水渠里割猫耳朵,日渐靠近果子地。果子地的草和果子赛着长,绿油油的。我们也试图去果子地里拔草,可是宋金秀不等我们靠近,就说:“别过来!别过来!”
  在苗期、团蹲期、花期,社员又进行了三次中耕锄草。过些日子,果子开了嫩黄的小花,每株果子上开的花都很多,陆陆续续有一二百朵。看着果子花在明媚的阳光下绽开、脱落,我就发痴:一粒种子何等神奇,从萌芽到地上花开,到花繁到枯落到地下结果,途经的是一种怎样的过程!每每发现我的如醉如痴,宋金秀看我的眼神都怪怪的。
  培土后的果子,像一朵悄然而来的云,生生揪住了孩子们的心。我们光临水渠的次数增多,我们的眼睛变成镢头,想刨开土看看果子结了没有?宋金秀防范我们如临大敌,他在水渠的一边插了酸枣棵子,两边折回也插过去两米,果子地俨如“铁桶”。
  夜晚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让果子叶变得明晃晃的。等白天有了阳光,闭合的叶片慢慢张开。微风流动中,叶片和叶片互相挤着,滚动着细碎的金光。水渠里的蒲公英开得更张扬了,渠边上的枸奶子,却含蓄和丰盈起来。果子叶的香气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钻进鼻孔,吸一口,真是醉了!雨天也挡不住孩子的脚步,我们踏着泥泞,穿过水渠,计划偷几蹲果子,没想到宋金秀像幽灵一样从地里站了出来。披着油纸的他,朝我们笑了笑,他的笑鬼斧神工。
  之后,很长时间,我们和宋金秀展开了拉锯战。割草的时候,去水渠走一趟,回来的时候再去水渠走一趟。我们每去一趟,对他都是一种折磨,他担心果子地受损。后来他想了一招,脖子上挂了一个哨子,看到我们靠近酸枣棵子,就吹一声哨子示警,见我们不走开,就吹第二声、第三声,并阴着脸走过来。我们一哄作鸟兽散。尽管我们一直无法知道果子的结果情况,但是每天放学后和宋金秀的斗智斗勇,成了我们戒不掉的乐趣。那些认为看果子地是美差的人,自会庆幸,多亏没来受这等洋罪。
  终于,要出果子了!
  队里的男劳力用大镢在前面刨,女劳力在后边拾,妇女们给每家每户分成一堆堆的。各家按照名字找到自家分到的果子,把果子从秧上摘下来后,带回家晒干,按生产队规定的斤数上交。孩子们一边手忙脚乱地摘,一边连土带泥地吃。大人呵斥着:“吃那些小点点,千万别吃个大的,吃上了给队里就不够了!”其实,大人也管不住自己的嘴,看到“小妞妞”“小泡泡”,也填进嘴里,实诚的是一个也舍不得吃的。孩子们不管,发现大人不注意,捏开一个饱成的,快速扔到嘴里,不敢用劲咀嚼,只用上牙和下牙慢慢磨。磨的速度过慢,奶白的汁液从嘴缝里渗出来。当娘的看到了,用白眼珠子剜了一眼。
  打过了馋虫的孩子,被身边活蹦乱跳的蚂蚱搅得心神不宁。趁着爹去整理果子秧,娘忙著捯地里的果子,一溜烟跑了。各种蚂蚱的名号孩子们是如数家珍:双磨角、油蚂蚱、土蚂蚱、呱哒板子、蹬倒山等。“双磨角”,头上有两根长须,受到惊吓,箭一般地飞走,一飞就是十几米。雄双磨角,飞起来带着“噶哒、噶哒”的响声。身形快的孩子才会捕捉到双磨角,从脚下采一根韧性好的草秆,捋去草叶,穿过蚂蚱鞍子,几分钟就是一草串。有的双磨角很狡猾,满山遍岭地飞,捕捉的孩子要过埂过岭,有时会四肢扑地,来个狗吃土,双磨角却从手缝里飞走了,地上只留下双磨角的大腿。大人有心眼,等双磨角飞过来,摘下头上的苇笠轻轻一扣,即为笠中之物。若是遇上雄雌双磨角背着飞,是孩子最大的惊喜。若是你以为有机可乘,就大错特错,雌双磨角背着雄双磨角飞得更快,可能是爱情的力量在作怪。
  笨蚂蚱好扑一些,但是它和土地一个颜色,要仔细辨认。油蚂蚱遍地飞,和绿草一个颜色,大人说不好吃。“蹬倒山”浑身碧绿,体形较大,双腿强壮,眼睛贼亮。扑着只能拿着玩,大人也不叫吃。
  嘴馋的孩子,用枯干的果子叶就地烧蚂蚱吃,烧去翅膀后,蚂蚱肚子变红变黄,香气逼人。雌双磨角肚子里有籽,嚼起来,香得还想吃一个。讲究的孩子,拿回家扣在盆底下,等它们把肚子里的屎包泄掉,去掉翅膀,用盐水腌了,炸着吃。炸着和烧着,绝对不是一个味道。
  孩子们还没扑够蚂蚱,娘却把脚下的果子地翻了好几遍了,捯出来也就两三捧果子,她就觉得赚了。前呼后应回家的时候,也就背回一蛇皮袋子果子。晒去水分,上交后剩不下几个,队里早就核算好了。
  这一蛇皮袋子果子,把当娘当爹的愁坏了,就是藏进耗子窟窿,这帮缺肚子的孩子也会挖地三尺,三天两头找的。没办法,家长把蛇皮袋子挂上老榆树枝子,扔上屋顶,托上墙头。就是这样,他们还不敢把心放进肚子里,谁叫他们的孩子长了“果子”眼呢!
  责任编辑:李 梅
  美术插图:曲光辉
其他文献
藤梨,学名猕猴桃。《诗经》云:“隰有苌楚,猗傩其枝。”诗中的苌楚,即为猕猴桃。在古代,猕猴桃还有一个名字,叫羊桃。首命名者为唐代诗人岑参,这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一百多年前,猕猴桃被新西兰引种,因酷似该国国鸟奇异鸟,它又得到了一个好听的洋名字——奇异果。  我们家乡高山多,雾气重,溪涧两旁的土壤湿润,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因此,它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由于猕猴桃长在藤上,样子像梨,我们更喜欢称之为藤梨。
期刊
认识你 ,已不记得确切的日子,不过心里清楚,那是将近三十年前,“黑色七月”后的某一天黄昏。  当时的我,很苦闷。当我离开父亲所在的我的母校,托父亲的同行讲好话,默默地背起铺盖,提着盛满复习资料与日常用品的箱子,踏进百里之遥的你父亲所在的你的母校,我们,便成了一个班的同学。你,很文静。  复读的日子紧张而忙碌,两头能望见星星,中间直晃着太阳。每天,我在教室里独行侠似的早进晚出,在大家来之前或大家走之
期刊
外公有一条围巾,浅绿色,是母亲怀我的那一年,在南方老家给他一针一线编织的,至今已伴随他走过了十六个冬天。不管是在阴雨绵绵的南方,还是在雪花纷飞的北方,这条围巾温暖过他,也温暖过我……  小时候,父母在北方忙于做生意,将我放在南方小城的外婆家里带,隔三岔五,外公总领着我去小城的大街小巷溜达。  南方的冬天,阴冷而又潮湿,空气中弥漫着阵阵寒意,我紧攥着外公的大手,小脸冻得通红。外公弯腰蹲下身子,摘下自
期刊
在乡下同学家里吃了晚饭,上车时,热心的她又用塑料袋装了两只活鸡。  到达城里,已是晚上七点多,就草草地将两只公鸡放在后院。后院虽没完全封闭,但有一人高的围墙和铝合金门窗,公鸡不会飞走吧?  两只公鸡倒也安分,咯咯几声后,就挤挨着缩在一个角落。打小,母亲就告诉我,有人晚上看不清路,那是“夜鸡眉”。天一黑,家家户户的鸡就伸头缩颈各自回到自己主人的窝。野外再宽敞,大大小小的雞白天一起觅食玩得再欢,晚上都
期刊
每次离开这里,其实时间并不长,但总会想起她。  月爬上树梢,走过黑漆漆的山头,跟随狗吠最后的回叫声,时间静止在北方的乡村夜晚。星空宛如美妙绝伦的仙女衣裳,闪闪发亮,她的美让人赞叹、惊羡;与黄土地这个汉子的山,汉子的河流、汉子的村落相辉映,构成一幅天上人间和谐图。此时,天与地是如此的般配,亲密,不可分割。  一阵风袭来,空气中穿梭着黄土的气息。没错,这就是家乡的风,总异于别处。脚下的这片土地,历经沧
期刊
第一次收到男孩子的信是在中学时期,白色的信封,右上角贴着一张精致的邮票,票面上一只白海鸥正在蓝色的海面上起飞,摸上去薄薄的,字写得很工整,有一股淡淡的钢笔墨水的清香。  那一年,我15岁,读高一,给我写信的男孩子是我的同班同学,比我大两岁,也是同乡,只是不同村,相距也就二三里。当时,我们在镇上读书,虽有住宿,但每个星期一早上都得早早地步行到学校,肩上背着书包,手上拎着一个星期要吃的米及一大杯子的干
期刊
翡冷翠,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地名。我的少女时代第一次从徐志摩的诗文里得知这个美不胜收、遥不可及的地方。  20年后的今天,我走进了这个在心底珍藏了许久的地名,去追寻这个诗歌之城。那个黄昏,到了翡冷翠时才突然发现,其实,除了徐志摩的诗带给我曾经遥远而朦胧的记忆之外,对于它,我幾乎一无所知。诗人徐志摩将它译作翡冷翠,现在称之为佛罗伦萨,在意大利语中意为“鲜花之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当我
期刊
天刚蒙蒙亮,窗外的翠绿仿佛还笼罩在一片雾中,手机一阵“滴滴”的冒泡铃声把我吵醒。拿起手机一看,今天是母亲节,难怪这么热闹。正在洗漱时,母亲的电话打了过来,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因为平时没事母亲是不会给我打电话的。  母亲在电话里说,昨晚八点多钟,父亲在省城几年未见的表弟专程来看望他,她一激动,下床的动作过大,右大腿扭伤了,早上发现肿得厉害,让我和妻子赶快过去。妻子又赶忙给在医院工作的女婿打了电话。 
期刊
漫漫雨季过后,眩目的白光披着簇新的金丝,瀑布般倾注万物。  清晨,年已花甲的好婆(奶奶)端着粥碗出门,呼噜噜啜着,小脚轻盈如扁舟凌波。她伫立场边的竹林,把精气神拢在眼间,极目巡睃竹林,目光摩挲着棵棵翠竹。蓦然间,她眼里闪过一丝惊恐,手猛烈颤动,碗险些抖落。她瞥见似霜如雾的竹花,米黄色,吐着长长的花丝,一簇簇,一圈圈,密密匝匝,稻穗般压满枝头。顿时,惶惶然,眼里逸出绝世悲凉的气象。她似乎嗅到竹林蹿出
期刊
初夏时节,我们相邀去探访金丝岱风景区,想去邂逅一下那里的云海。  过庆元县百山祖之后,经过四个岔路口的右转弯,我们到了周昌的农场,正在插秧的民工还未收工。周昌在这一带开发了500多亩油茶、水稻、高山西瓜,还种了不少红豆杉、扶桑花,往田里放养鱼苗。由于这一片农场涉及金丝岱、后溪、西管岚三村,他给农场起名“金后西农场”(庆元方言,谐音“真好嬉”)。我们就在他农场的管理房里吃饭,住宿。  管理房对面群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