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翡冷翠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翡冷翠,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地名。我的少女时代第一次从徐志摩的诗文里得知这个美不胜收、遥不可及的地方。
  20年后的今天,我走进了这个在心底珍藏了许久的地名,去追寻这个诗歌之城。那个黄昏,到了翡冷翠时才突然发现,其实,除了徐志摩的诗带给我曾经遥远而朦胧的记忆之外,对于它,我幾乎一无所知。诗人徐志摩将它译作翡冷翠,现在称之为佛罗伦萨,在意大利语中意为“鲜花之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当我在翡冷翠散步,吟诵出“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汽,摩挲着你的颜面”这样的文字,心儿不禁轻轻颤动——这就是佛罗伦萨,徐志摩的翡冷翠,那时文字中的翡冷翠,而现实中到底是怎样一座城市呢?它不仅使徐志摩写下《翡冷翠的一夜》,更令浪漫的他写下《翡冷翠山居闲话》这样的田园牧歌情调的散文,发出“这样的玩顶好不要约伴”“尤其是年轻女伴”这样的感慨。独自读着他的文章,感受到那闲散秀逸的文风穿越时空为我们送来一缕清风,于是,翡冷翠那样的景致深深镌刻在了我的心里。这时,这一刻,因为徐志摩的诗歌和散文,让我有了穿越时空去细读翡冷翠的幻想。
  依然是这样一个花香四溢的五月,依旧是这样一个悠闲的傍晚,晚风习习,能够引起我的怀旧情怀的不止是诗了,还有这样一座古老的城市。从安静的浙南古镇走出,二十多年来习惯了在喧闹城镇的生活环境,当今天一路马不停蹄地来到这异国他乡,置身于这样一座布满鲜花的城市,我可以不必在意那闻名欧洲的“花之圣母”大教堂的美丽和高贵,以及尼奥列广场那栩栩如生的雕塑群,也可以不必在意那一幢幢美轮美奂的古典建筑和用鲜花装饰的窗台……当扑面而来的是阳光下的蓝天白云、色彩鲜艳的墙壁、绿色的百叶窗、深红色的屋顶、翡翠般的绿地,风息依然温驯,轻轻地爱抚着记忆,它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带来了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傍晚的一息滋润的水汽,携着诗人一卷干净多情的文字,摩挲着我的颜面,擦拭着我一路奔波的辛劳。
  当我的心还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就这样心猿意马地踱步在这独具异域风情的、静谧的巷弄,突然,一阵马蹄声传入耳鼓,回眸中——啊!在欧洲大地这样古老的街巷,沉静而又悠远,两边是古典而又质朴的民居,被岁月磨平的青砖路面,踏着清脆的马蹄声,一辆由一匹俊逸的白马牵引着直奔而来的马车,车上俨然是泛黄的油画上走下来的马车夫,这是怎样的一种场景?莫不是我的魂灵来到中世纪的画面?抑或是徜徉在但丁的心曲中,看到这位名扬天下的古诗人在这样匆匆的行程中,急急追寻他心爱的贝亚特丽契的芳踪?还是徐志摩的笔下那个宁愿为爱赴死的女郎,在这一阵清风中,橄榄林里吹来的,带着石榴花香,她的爱人,正带着她的灵魂只为寻找安放的地方?
  翡冷翠的一夜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
  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
  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
  只当是前天我们见的残红,
  怯怜怜的在风前抖擞,一瓣,
  两瓣,落地,叫人踩,变泥……
  诗人真的走了,一些往事,那些哀愁,都已随之洒落在翡冷翠的角角落落……这是徐志摩的翡冷翠——是谁又在耳边滔滔不绝谈起诗人?一个声音熟悉而又陌生。回首,却是陪了我们游走欧洲十几日的,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如今却已完全欧化的胖导游,正和他的学生小王边走边大谈着诗歌。因为这些言语,我对于他这一路来戴着“资深导购”的帽子、他前两日将我们的行程在巴黎老佛爷商场停留的时间一拖再拖,对团友里那群大妈的购物欲望的过度包容,最终导致整团错过了卢浮宫的开馆时间,我这连日来的耿耿于怀,此时此景中竟报以微微一笑而释然。
  夕阳下,当我抬头看着他抑扬顿挫地吟诵着诗歌的样子,发现他那一双鼓鼓的金鱼眼正透过现代社会浑浊的空气,发出翡冷翠那清润静谧的光芒。
  责任编辑:青芒果
  美术插图:知 止
其他文献
月姨拉了个小凳子,坐在葡萄架下,脚边放着针笸篮,原来月姨要纳鞋底了。月姨目不转睛地用食指和大拇指捏着针尖和苎麻线,一手把鞋底拢在怀里,一手把顶针箍顶住针鼻,一边咬着牙用力把针尖戳进鞋底,然后往上拔,往上拔,一针一针地由里向外、由外向里反复地扎。  葡萄树这时已经开完花了,结出青涩的小果子。果子很硬,像一颗玻璃弹珠。月姨把针尖放在发间“篦”了一下,笑着说,是不是现在就想吃了?不能吃,会酸掉牙的。阿海
期刊
我家每天的生活,是从母亲手里的一把柴草开始的。  赶上雨雪阴雾,连太阳也要停停脚儿,歇歇工的,然而母亲却不能歇。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母亲必须用柴草点燃每一个黎明,点燃我家的生活。没有那把柴草,没有那把柴草升起的炊烟,我家的日子仿佛就没法开头!实际上,村庄里家家户户的生活,全都是从一把柴草开始的。一把柴草点燃一家人的日子。故乡的早晨,每一个灶膛里的柴草总是在曙色升起之前燃烧起来,而那一缕缕炊烟,仿佛
期刊
自从我母亲2009年离世以后,老家的旧屋就空着了。风蚀日晒,街门也老成了一本旧日历。我在斑驳的街门前,轻轻地摇响门闩,仿佛又听见了那熟悉的脚步声……  街门,是作为家庭与外界的关系而存在的,象征着尊严。门楼,是一个家庭中很重要的建筑物。你要了解一个家庭的光景,不用进门,只要从街上走一趟,打量一眼各家的门楼,就会知道个大概。  有钱有势人家的门楼,几乎都是高大的起脊顶,上边苫着青灰色的小瓦,一排排,
期刊
1987年的冬天,叫人刻骨铭心,那个冬天特别冷,至今我一回回在梦里仿佛还听得见刮过骨头的风声,飘过厄运的雪花。  那一年,我们家多灾多难。我年过半百在老家当乡党委副书记的父亲,在夜里忙着赶写第二天全乡要召开的党委会报告材料,当他把材料写了一半,准备热点饭吃时,由于门窗紧闭,房间里烧着的石煤炭炉子散发出的二氧化碳有毒气体,让我父亲中毒晕倒在火炉旁,瞬间不省人事,他的左腿就弯曲在火炉上烧烤着……人们发
期刊
藤梨,学名猕猴桃。《诗经》云:“隰有苌楚,猗傩其枝。”诗中的苌楚,即为猕猴桃。在古代,猕猴桃还有一个名字,叫羊桃。首命名者为唐代诗人岑参,这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一百多年前,猕猴桃被新西兰引种,因酷似该国国鸟奇异鸟,它又得到了一个好听的洋名字——奇异果。  我们家乡高山多,雾气重,溪涧两旁的土壤湿润,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因此,它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由于猕猴桃长在藤上,样子像梨,我们更喜欢称之为藤梨。
期刊
认识你 ,已不记得确切的日子,不过心里清楚,那是将近三十年前,“黑色七月”后的某一天黄昏。  当时的我,很苦闷。当我离开父亲所在的我的母校,托父亲的同行讲好话,默默地背起铺盖,提着盛满复习资料与日常用品的箱子,踏进百里之遥的你父亲所在的你的母校,我们,便成了一个班的同学。你,很文静。  复读的日子紧张而忙碌,两头能望见星星,中间直晃着太阳。每天,我在教室里独行侠似的早进晚出,在大家来之前或大家走之
期刊
外公有一条围巾,浅绿色,是母亲怀我的那一年,在南方老家给他一针一线编织的,至今已伴随他走过了十六个冬天。不管是在阴雨绵绵的南方,还是在雪花纷飞的北方,这条围巾温暖过他,也温暖过我……  小时候,父母在北方忙于做生意,将我放在南方小城的外婆家里带,隔三岔五,外公总领着我去小城的大街小巷溜达。  南方的冬天,阴冷而又潮湿,空气中弥漫着阵阵寒意,我紧攥着外公的大手,小脸冻得通红。外公弯腰蹲下身子,摘下自
期刊
在乡下同学家里吃了晚饭,上车时,热心的她又用塑料袋装了两只活鸡。  到达城里,已是晚上七点多,就草草地将两只公鸡放在后院。后院虽没完全封闭,但有一人高的围墙和铝合金门窗,公鸡不会飞走吧?  两只公鸡倒也安分,咯咯几声后,就挤挨着缩在一个角落。打小,母亲就告诉我,有人晚上看不清路,那是“夜鸡眉”。天一黑,家家户户的鸡就伸头缩颈各自回到自己主人的窝。野外再宽敞,大大小小的雞白天一起觅食玩得再欢,晚上都
期刊
每次离开这里,其实时间并不长,但总会想起她。  月爬上树梢,走过黑漆漆的山头,跟随狗吠最后的回叫声,时间静止在北方的乡村夜晚。星空宛如美妙绝伦的仙女衣裳,闪闪发亮,她的美让人赞叹、惊羡;与黄土地这个汉子的山,汉子的河流、汉子的村落相辉映,构成一幅天上人间和谐图。此时,天与地是如此的般配,亲密,不可分割。  一阵风袭来,空气中穿梭着黄土的气息。没错,这就是家乡的风,总异于别处。脚下的这片土地,历经沧
期刊
第一次收到男孩子的信是在中学时期,白色的信封,右上角贴着一张精致的邮票,票面上一只白海鸥正在蓝色的海面上起飞,摸上去薄薄的,字写得很工整,有一股淡淡的钢笔墨水的清香。  那一年,我15岁,读高一,给我写信的男孩子是我的同班同学,比我大两岁,也是同乡,只是不同村,相距也就二三里。当时,我们在镇上读书,虽有住宿,但每个星期一早上都得早早地步行到学校,肩上背着书包,手上拎着一个星期要吃的米及一大杯子的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