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825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让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也是我们数学教师多年来一直探讨的课题。本文从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角度,阐述了情境创设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认为促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想境界是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终极目的。为达到目的,本文结合一堂数学课,从“说题”、课堂提问、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学及作业设计等环节切入,具体论述情境创设应采取的方法和遵循的原则。全文处处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切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真正实现“学大于教”的目标。
  【关键词】情境 创设 设计 创造性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43-02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把数学这门基础课程教好,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教好数学”的含义,不再只是让学生把教师教的知识掌握就算教好了,其内涵应该是“学大于教”,即老师善于教,学生善于学,学生所学内容超过教师所教内容的含量。要想达到“学大于教”的理想教学境界,教师必须设法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能触类旁通,产生创造性的学习兴趣。如何产生这样的兴趣,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非常重要。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情境创设的感受。
  一、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
  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是被动的接受,不能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的被动局面,而应该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我们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数学教学就是要设法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二、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原则及方法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卓越的教学效果,让“学大于教”。因此,要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必须遵循一定原则。要研究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重视智力因素,轻视情感态度因素的错误倾向,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交往”、“学生生存”、“学会做事”。而“学会认知”是这“四会”的基础,让学生学会认知要靠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做保证的。
  在什么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呢?教育家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认为在如下情形下,学生有可能学得最好:①当学生有兴趣时;②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③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④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⑤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⑥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⑦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⑧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⑨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⑩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
  针对以上情形,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设法创设符合这十种情形的情境的总原则,通过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观点、正确评价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充分展示创造过程等具体做法,来增进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常有以下具体方法及具体原则:
  (一)说题教学,创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情境
  所谓“说题教学”,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对题目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说什么?说题目的条件、结论,说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概念、公式、定理、原理等),说条件的轩换,说对结论的转化,说与以前学过的哪一类题目类似,说可能用于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说头脑中产生的每一个念头和猜想,说解题方法是怎样想到的,说为什么这样去想,使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便于老师进行点拨和引导,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中“说题教学”要遵循的以下原则:
  1.计划性原则。
  2.层次性原则。
  3.循序渐进性原则。
  4.全面性原则。
  5.“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性原则。
  (二)创设鼓励学生提问的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现在由于中小学数学教学被“升学”所左右,教师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提问,甚至限制了学生提问,整天被动地解决教师布置的作业,限制了学生的直觉洞察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求异性思维能力。李政道教授曾说过:“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习,就是学习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而不是学会‘问’”。我们应当创设鼓励学生提问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善于留白,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2.设置障碍,启发学生提问。
  3.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
  总之,学生的素质有很大的可塑性,通过积极的教学改革,努力发挥教师在改革中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而不当知识的容器,教学中尽最大努力创设一定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课堂中充满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的财富。只要方法正确,态度端正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其他文献
核技术应用研究所与中国实验快堆工程部合作的《中国实验快堆(CEFR)清洗系统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项目,现已完成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框架设计、机械设计等,
商务网站的营销从大众市场逐步转向小众市场,互联网企业必须挑战市场以更快的思路来应对新的形式,在非典的影响下,对网络业是一个很大转机,但是也对门户型网站提出了一个很
为了探索茶树新的栽培技术,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四年,杭州地区茶叶工作者在余杭县漕侨、双汗两个大队进行茶树密植栽培试验,两年试验结果,获得了“一年种、二年采、三年亩产干
【摘要】民族团结事关国家稳定和统一,关系到各民族共同进步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党中央十分重视在青少年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数学学科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利用其特有的理性精神寓民族团结教育于教学中。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民族团结教育在西藏班数学教学中遭遇漠视。本文从挖掘教材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元素、解题教学以及课堂教学活动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西藏班数学教学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关键词】内地西藏班 数学教学 民族团
近年来,我站以样板田为中心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推广科研成果,总结群众经验,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综合的技术措施,我站作物产量稳步上升.其中玉米一九六三年平均单产506斤,一九六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34-01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呢?  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38-0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的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现实的数学教育中却存在着许多师生关系中不和谐的因素。师生关系包括诸多方面,下面联系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笔者研究探索后提出几点看法:革新师生关系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
随着业务需求不断变化,业务流程的设计、优化和管理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目前工作流技术己成为流程定义、管理、监控的核心技术,工作流管理系统以工作流技术为基础,通过合理的
【摘要】应用题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推理及创新能力。应用题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用到不同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可以说谁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金钥匙,谁就掌握了学习主动权,就会学得轻松,事半功倍。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44-02  在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41-01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计算机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小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大多是计算机操作,主要是一些软件的使用,计算机对他们来说既是学习对象又是学习工具,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软件发展的推陈出新,使得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