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以来,梧州的两抢(抢劫、抢夺)案件频频发生、居高不下。因此,本文通过对某市检察机关2007年—2009年上半年批捕的两抢(抢劫、抢夺)案件的特点、原因的分析,以及就如何预防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的建议,以期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作出相应对策。
一、两抢犯罪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2007年梧州市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抢劫案92件181人;抢夺案31件44人。2008年批准逮捕的抢劫案144件276人,同比上升了53%(人,下同);抢夺案26件38人,同比少6人。2009年上半年关批准逮捕的抢劫案64件118人,2008年上半年58件114人;抢夺案18件23人,2008年上半年8件12人。从以上数字看,某市近年来抢劫、抢夺案件的发案率一直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群众的安全感,成为当前最为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
二、抢劫、抢夺犯罪案件的特点
1、形式多样,危害性大。近年来,某市发生的抢劫、抢夺案作案手段多样化,持械抢劫、入室抢劫、麻醉抢劫、拦车抢劫、飞车抢夺、尾随抢夺等,形式多样。
2、飞车抢夺、尾随抢夺突出。在抢夺案中,飞车抢夺、尾随抢夺十分突出,而且作案频繁,不计后果。
3、从作案人员的主体成分看,呈现出“一小三多”的特点。即作案年龄小、无业人员多、农村青年多、吸毒人员多。从2007年-2009年上半年某市检察机关共批捕两抢案犯罪嫌疑人680人,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共计228人,占涉案总人数的33.5%,其中在校学生12人;无业人员265人,占涉案总人数的39%,农村青年377人,占涉案总人数的55.5 %;吸毒人员由于无钱购买毒品而实施抢劫、抢夺占相当大的比例。
4、“两抢”案件发案的突发性、机动性、随意性强,作案方式转变快。从梧州市区的发案特点看,被侵害的对象主要为女性,作案手段以尾随抢夺和飞车抢夺为主,侵害标的以金耳环、金项链、手袋、手机、现金等为主要目标,作案时突然从身后贴近作案,突发性极强,作案后迅速跑离或驾车高速逃离,被害人由于被突然惊吓,反应不及,案犯即已逃离,加上大多数被害人被侵害后不敢高声叫喊,有些人事后也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给发现和及时抓获此类犯罪嫌疑人带来极大困难。从近年来公安机关开展“两抢”案件专项打击的经验看,案犯作案随意性强,作案得手后一般将抢来的钱物挥霍后再继续实施第二次作案,这个过程从几天至十几天不等,无规律可循。从作案方式的变化来看,案犯近年来也在研究反侦查手段,研究如何逃避公安机关打击,作案方式已实现快速转变。
5、侦破此类案件取证难。在侦破此类案件中,取证难是一直困扰办案人员的一个现实问题。一是此类案件多数没有可供取证的现场:二是街上行人流动性大,现场目击证人难查找,搜集旁证难;三是案犯作案后逃离快,受害者在惊吓之下很少能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四是审讯难度大,案犯逃离作案现场后,若发现被公安人员追捕,即把已抢的财物抛弃,抓获案犯后拒不供认,则难以攻破系列案。
三、抢劫、抢夺犯罪发案的主要原因
1、私欲膨胀。抢劫、抢夺犯罪是故意犯罪,犯罪的主观故意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犯罪的根本原因是行为人道德、法律意识丧失,为了追求某种心理上、物质上的要求而产生的犯罪动机。从近年来批捕的抢劫、抢夺犯罪案件看,犯罪嫌疑人大多好逸恶劳,不走正道。他们大多数因为贪图享乐或吸食毒品而作案,贪图钱财、吃喝玩乐,高消费、高享受,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成为一些青少年的生活信条和行为准则,这些人因为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就业机会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不能通过合法手段达到个人生活所追求的目的,于是便通过非法手段去敛财,以满足个人的物质生活享受。
2、心理失衡。近年来,经济社会有了较大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们的收入出现了较大的差距,一部份人先富起来,对人们的思想产生较大的冲击,人们的意识、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合理、合法、正常的取得收入之外,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正常、不合理、不合法的占有。分配上的差距,必然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并促进一些人的心理失衡,为此互相攀比,为了敛财而不择手段。一些人看到老板、大款一夜吃喝玩乐消费几千元,而自己是个打工仔,辛辛苦苦拼命干活,一个月收入才一千多元,扣除房租,伙食等费用,只剩下几百元,心理极不平衡,于是萌发“抢”的歹念。
3、社会就业存在的问题,是诱发犯罪的重要因素。社会就业问题历来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它包括政治、经济、人权保障及社会治安等多种因素,社会就业问题与社会治安稳定问题息息相关,如果就业率低,失业率高或社会无业人员、下岗人员大幅度增多,那么,社会治安稳定问题压力就会增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某市的无业人员、下岗人员或周边城镇的农村青年为了谋生,纷纷到经济发达地区去打工,由于大多数人没有一技之长,能找到工作的人员为数不多,只好返回故里,而某市属于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不快,用工需求量不大,一下子难以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于是就会产生日久生事的治安问题。
四、打击和预防抢劫、抢夺犯罪的建议
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前提。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不只是看GDP的增长,还要看社会的稳定。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打击抢劫、抢夺犯罪问题,不仅仅是抓社会治安的问题,而且更是讲政治、讲大局的问题,安居才能乐业,百姓的日常生活安全和社会治安的稳定,直接影响到投资环境和经济提速发展。
1、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随着经济发展,某市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多,城市治安管理难度增大,抢劫、抢夺犯罪问题愈加突出,应引起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研究近年来抢劫、抢夺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对策,拿出工作方案,公、检、法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分工负责、相互制约,在保障人权的同时,加大对抢劫、抢夺犯罪的打击力度,公安机关各有关警种要真正动起来,密切配合,对多案发地段重点监控,在办案中要注意全面收集证据,检察机关的侦监、公诉部门要把好案件质量关,做到快捕、快诉,人民法院对抢劫、抢夺案件要快审快判,并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震慑犯罪。各级综治办、街道办事处、社区要行动起来,群防群治,严厉打击抢劫、抢夺犯罪以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
2、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阵地控制力,堵截销赃渠道。公安机关以及工商管理部门要联合对旧贷寄卖业、二手通讯工具和旧车交易场所进行多次拉网式的全面清理和整顿,要拿出有效措施和办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措施,要重点对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进行查验,发现可疑的通讯工具要及时查扣。应明确规定凡接获手机被抢的报案,接到报警的民警要及时将手机串号记录,以利及时发现赃物手机,堵截销赃渠道。
3、运用综治手段,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在调查中发现,“两抢”犯罪作案人员中,外来人口和吸毒人员占相当大的比例,而目前对外来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的办法、手段仍比较单一,要以公安机关为龙头,联合社区、村委、治保会等组织,结合安全文明社区、无毒社区、无毒村的创建工作,加大禁毒工作的力度,建立、健全临时居住申报制度、完善出租屋暂住人口管理办法、明确招用外地民工的申报制度等等,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4、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公、检、法应对抢劫、抢夺案件的发、破案情况,作案手段等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防范抢劫、抢夺案件的要领、群众被侵害时如何自我保护、如何向公安机关提供有价值的侦查线索等经验,及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布,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打击“两抢”专项行动。加强法制宣传,特别是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这始终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有效途径。充分发挥见义勇为基金会的作用,及时对见义勇为、积极配合打击“两抢”犯罪的市民进行表彰和奖励,弘扬正气,震慑犯罪,鼓舞士气。
一、两抢犯罪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2007年梧州市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抢劫案92件181人;抢夺案31件44人。2008年批准逮捕的抢劫案144件276人,同比上升了53%(人,下同);抢夺案26件38人,同比少6人。2009年上半年关批准逮捕的抢劫案64件118人,2008年上半年58件114人;抢夺案18件23人,2008年上半年8件12人。从以上数字看,某市近年来抢劫、抢夺案件的发案率一直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群众的安全感,成为当前最为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
二、抢劫、抢夺犯罪案件的特点
1、形式多样,危害性大。近年来,某市发生的抢劫、抢夺案作案手段多样化,持械抢劫、入室抢劫、麻醉抢劫、拦车抢劫、飞车抢夺、尾随抢夺等,形式多样。
2、飞车抢夺、尾随抢夺突出。在抢夺案中,飞车抢夺、尾随抢夺十分突出,而且作案频繁,不计后果。
3、从作案人员的主体成分看,呈现出“一小三多”的特点。即作案年龄小、无业人员多、农村青年多、吸毒人员多。从2007年-2009年上半年某市检察机关共批捕两抢案犯罪嫌疑人680人,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共计228人,占涉案总人数的33.5%,其中在校学生12人;无业人员265人,占涉案总人数的39%,农村青年377人,占涉案总人数的55.5 %;吸毒人员由于无钱购买毒品而实施抢劫、抢夺占相当大的比例。
4、“两抢”案件发案的突发性、机动性、随意性强,作案方式转变快。从梧州市区的发案特点看,被侵害的对象主要为女性,作案手段以尾随抢夺和飞车抢夺为主,侵害标的以金耳环、金项链、手袋、手机、现金等为主要目标,作案时突然从身后贴近作案,突发性极强,作案后迅速跑离或驾车高速逃离,被害人由于被突然惊吓,反应不及,案犯即已逃离,加上大多数被害人被侵害后不敢高声叫喊,有些人事后也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给发现和及时抓获此类犯罪嫌疑人带来极大困难。从近年来公安机关开展“两抢”案件专项打击的经验看,案犯作案随意性强,作案得手后一般将抢来的钱物挥霍后再继续实施第二次作案,这个过程从几天至十几天不等,无规律可循。从作案方式的变化来看,案犯近年来也在研究反侦查手段,研究如何逃避公安机关打击,作案方式已实现快速转变。
5、侦破此类案件取证难。在侦破此类案件中,取证难是一直困扰办案人员的一个现实问题。一是此类案件多数没有可供取证的现场:二是街上行人流动性大,现场目击证人难查找,搜集旁证难;三是案犯作案后逃离快,受害者在惊吓之下很少能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四是审讯难度大,案犯逃离作案现场后,若发现被公安人员追捕,即把已抢的财物抛弃,抓获案犯后拒不供认,则难以攻破系列案。
三、抢劫、抢夺犯罪发案的主要原因
1、私欲膨胀。抢劫、抢夺犯罪是故意犯罪,犯罪的主观故意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犯罪的根本原因是行为人道德、法律意识丧失,为了追求某种心理上、物质上的要求而产生的犯罪动机。从近年来批捕的抢劫、抢夺犯罪案件看,犯罪嫌疑人大多好逸恶劳,不走正道。他们大多数因为贪图享乐或吸食毒品而作案,贪图钱财、吃喝玩乐,高消费、高享受,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成为一些青少年的生活信条和行为准则,这些人因为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就业机会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不能通过合法手段达到个人生活所追求的目的,于是便通过非法手段去敛财,以满足个人的物质生活享受。
2、心理失衡。近年来,经济社会有了较大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们的收入出现了较大的差距,一部份人先富起来,对人们的思想产生较大的冲击,人们的意识、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合理、合法、正常的取得收入之外,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正常、不合理、不合法的占有。分配上的差距,必然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并促进一些人的心理失衡,为此互相攀比,为了敛财而不择手段。一些人看到老板、大款一夜吃喝玩乐消费几千元,而自己是个打工仔,辛辛苦苦拼命干活,一个月收入才一千多元,扣除房租,伙食等费用,只剩下几百元,心理极不平衡,于是萌发“抢”的歹念。
3、社会就业存在的问题,是诱发犯罪的重要因素。社会就业问题历来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它包括政治、经济、人权保障及社会治安等多种因素,社会就业问题与社会治安稳定问题息息相关,如果就业率低,失业率高或社会无业人员、下岗人员大幅度增多,那么,社会治安稳定问题压力就会增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某市的无业人员、下岗人员或周边城镇的农村青年为了谋生,纷纷到经济发达地区去打工,由于大多数人没有一技之长,能找到工作的人员为数不多,只好返回故里,而某市属于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不快,用工需求量不大,一下子难以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于是就会产生日久生事的治安问题。
四、打击和预防抢劫、抢夺犯罪的建议
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前提。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不只是看GDP的增长,还要看社会的稳定。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打击抢劫、抢夺犯罪问题,不仅仅是抓社会治安的问题,而且更是讲政治、讲大局的问题,安居才能乐业,百姓的日常生活安全和社会治安的稳定,直接影响到投资环境和经济提速发展。
1、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随着经济发展,某市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多,城市治安管理难度增大,抢劫、抢夺犯罪问题愈加突出,应引起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研究近年来抢劫、抢夺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对策,拿出工作方案,公、检、法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分工负责、相互制约,在保障人权的同时,加大对抢劫、抢夺犯罪的打击力度,公安机关各有关警种要真正动起来,密切配合,对多案发地段重点监控,在办案中要注意全面收集证据,检察机关的侦监、公诉部门要把好案件质量关,做到快捕、快诉,人民法院对抢劫、抢夺案件要快审快判,并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震慑犯罪。各级综治办、街道办事处、社区要行动起来,群防群治,严厉打击抢劫、抢夺犯罪以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
2、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阵地控制力,堵截销赃渠道。公安机关以及工商管理部门要联合对旧贷寄卖业、二手通讯工具和旧车交易场所进行多次拉网式的全面清理和整顿,要拿出有效措施和办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措施,要重点对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进行查验,发现可疑的通讯工具要及时查扣。应明确规定凡接获手机被抢的报案,接到报警的民警要及时将手机串号记录,以利及时发现赃物手机,堵截销赃渠道。
3、运用综治手段,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在调查中发现,“两抢”犯罪作案人员中,外来人口和吸毒人员占相当大的比例,而目前对外来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的办法、手段仍比较单一,要以公安机关为龙头,联合社区、村委、治保会等组织,结合安全文明社区、无毒社区、无毒村的创建工作,加大禁毒工作的力度,建立、健全临时居住申报制度、完善出租屋暂住人口管理办法、明确招用外地民工的申报制度等等,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4、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公、检、法应对抢劫、抢夺案件的发、破案情况,作案手段等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防范抢劫、抢夺案件的要领、群众被侵害时如何自我保护、如何向公安机关提供有价值的侦查线索等经验,及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布,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打击“两抢”专项行动。加强法制宣传,特别是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这始终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有效途径。充分发挥见义勇为基金会的作用,及时对见义勇为、积极配合打击“两抢”犯罪的市民进行表彰和奖励,弘扬正气,震慑犯罪,鼓舞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