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教学要想高效,需要我们教师潜心研究,不断创新,打造充满灵气的课堂环境,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才会衍伸出预料之外的精彩。化学生成性课堂是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内化认知,感受精彩,获取全新的体验。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成性教学;实施研究
在初中九年级的教学中,出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基于教材内容和教学高效性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的生成性。特别是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由于学科特点和学生所面临的中考要求,更需要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的完美生成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知识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双重要求。下面我结合这几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生成性的实践,谈一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实现生成性教学的看法。
一、 合理预设,为生成奠定基础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成需要合理的预设为基础,预设教学内容是对教材的合理解析和对知识点的分步骤展开,体现的是对教材内容的尊重,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充分重视。生成要在预设的基础之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比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盐性质的时候,我通过对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进行细致解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地预设了教学结构和知识脉络。在这样的架构下,再结合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调整,目的是在保证教学内容合理预设的前提下,实现教学生成。我针对这堂课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氢氧化钙”的教学,针对不同的班级进行不同的教学引入。对于一班我采用了诗句引入,这样设置的原因是因为九年级一班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他们班的学生学习偏重于文科的特质。语文的良好基础,为这堂课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知识条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在九年级二班我采用的是一则网络新闻,在教学的一开始,我做了一条新闻报告,说一起交通事故中,造成满载硫酸的槽罐车中的硫酸大面积的泄露,为了降低对环境的进一步危害,消防部门采用了氢氧化钙进行阻断和掩埋。那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为什么要采用氢氧化钙来掩埋和阻断硫酸呢?能不能用水来冲洗呢?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之所以在九年级二班这样设置教学引入,是因为九年级二班偏重于理科,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比较强。通过这样的设置,更好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和班级个性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生命的个体,不同学生的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做好预设,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可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材内容的预设,还要关注学生和班级个性发展的需要。
二、 善于发现,优化生成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到处都存在着生成性的内容和资源,可是,好多教师对这些资源却是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缺乏对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的观察和思考,缺乏对这些生成性的价值认知。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优化生成效果。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意观察学生的举动,注意联系教学的生成性,捕捉生成性的资源。在学习酒精灯使用的时候,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学生们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男生,由于疏忽把酒精灯打翻了,酒精洒到桌子上,瞬间引起了火,学生们吓得不知所措,这种情况下我并没有进行灭火的动作,而是叫大家冷静,并大声地喊道:“同学们怎样才能灭火?赶紧行动!”一语中的,学生们从慌乱中清醒过来,纷纷采取措施进行灭火。有的学生用湿布覆盖的方法,灭掉了桌子上的火。我对这位学生进行表扬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今后再发生类似的意外事故,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样原本只是一场意外,却带来了难得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之所以能够实现良好的生成性,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教学中生成性的资源,并进行了合理地运用和放大。
可见,在教学中随机应变,不仅是要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并随机应变地加以处置和放大,使之形成更好的教学生成性,从而助推学生轻松理解化学新知。
三、 强化互动,开放生成性资源
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才是富有生气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生成性资源自然才会高效。事实上,生成性资源很多情况下是在课堂教学中随机产生的,蕴藏在互动的课堂情境中。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有利于开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有利于生成性资源的有效产生。合理的、睿智的利用这些资源,是对教师教学艺术的考验。
比如:在学习酸碱盐溶液的时候,学生对于溶液的浓度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缺乏量化的知识,同时学生也产生了进一步了解溶液含量和配比知识的愿望。在这样的基础下,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交流互动,形成新的教学生成。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用到溶液配比的例子,学生会举出:农药的兑水比例问题。要达到除草灭虫的目的,农药的配比必须要达到量化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杀虫、灭草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经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实现了知识的衔接和生成。为了进一步学习溶液组成的知识,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互動,通过讨论解决溶液组成的问题。在交流互动中,很好地实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突破。
可见,加强交流互动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成性的重要途径,营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是生成性课堂的基础。有效的交流互动,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组织,需要教师适当的“借题发挥”,从而不断扩大生成性教学效果,积累教学资源。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注重课程的生成性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设置和放大生成性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的生成性。
作者简介:
徐成荣,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开明中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成性教学;实施研究
在初中九年级的教学中,出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基于教材内容和教学高效性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的生成性。特别是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由于学科特点和学生所面临的中考要求,更需要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的完美生成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知识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双重要求。下面我结合这几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生成性的实践,谈一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实现生成性教学的看法。
一、 合理预设,为生成奠定基础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成需要合理的预设为基础,预设教学内容是对教材的合理解析和对知识点的分步骤展开,体现的是对教材内容的尊重,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充分重视。生成要在预设的基础之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比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盐性质的时候,我通过对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进行细致解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地预设了教学结构和知识脉络。在这样的架构下,再结合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调整,目的是在保证教学内容合理预设的前提下,实现教学生成。我针对这堂课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氢氧化钙”的教学,针对不同的班级进行不同的教学引入。对于一班我采用了诗句引入,这样设置的原因是因为九年级一班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他们班的学生学习偏重于文科的特质。语文的良好基础,为这堂课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知识条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在九年级二班我采用的是一则网络新闻,在教学的一开始,我做了一条新闻报告,说一起交通事故中,造成满载硫酸的槽罐车中的硫酸大面积的泄露,为了降低对环境的进一步危害,消防部门采用了氢氧化钙进行阻断和掩埋。那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为什么要采用氢氧化钙来掩埋和阻断硫酸呢?能不能用水来冲洗呢?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之所以在九年级二班这样设置教学引入,是因为九年级二班偏重于理科,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比较强。通过这样的设置,更好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和班级个性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生命的个体,不同学生的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做好预设,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可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材内容的预设,还要关注学生和班级个性发展的需要。
二、 善于发现,优化生成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到处都存在着生成性的内容和资源,可是,好多教师对这些资源却是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缺乏对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的观察和思考,缺乏对这些生成性的价值认知。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优化生成效果。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意观察学生的举动,注意联系教学的生成性,捕捉生成性的资源。在学习酒精灯使用的时候,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学生们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男生,由于疏忽把酒精灯打翻了,酒精洒到桌子上,瞬间引起了火,学生们吓得不知所措,这种情况下我并没有进行灭火的动作,而是叫大家冷静,并大声地喊道:“同学们怎样才能灭火?赶紧行动!”一语中的,学生们从慌乱中清醒过来,纷纷采取措施进行灭火。有的学生用湿布覆盖的方法,灭掉了桌子上的火。我对这位学生进行表扬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今后再发生类似的意外事故,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样原本只是一场意外,却带来了难得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之所以能够实现良好的生成性,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教学中生成性的资源,并进行了合理地运用和放大。
可见,在教学中随机应变,不仅是要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并随机应变地加以处置和放大,使之形成更好的教学生成性,从而助推学生轻松理解化学新知。
三、 强化互动,开放生成性资源
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才是富有生气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生成性资源自然才会高效。事实上,生成性资源很多情况下是在课堂教学中随机产生的,蕴藏在互动的课堂情境中。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有利于开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有利于生成性资源的有效产生。合理的、睿智的利用这些资源,是对教师教学艺术的考验。
比如:在学习酸碱盐溶液的时候,学生对于溶液的浓度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缺乏量化的知识,同时学生也产生了进一步了解溶液含量和配比知识的愿望。在这样的基础下,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交流互动,形成新的教学生成。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用到溶液配比的例子,学生会举出:农药的兑水比例问题。要达到除草灭虫的目的,农药的配比必须要达到量化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杀虫、灭草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经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实现了知识的衔接和生成。为了进一步学习溶液组成的知识,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互動,通过讨论解决溶液组成的问题。在交流互动中,很好地实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突破。
可见,加强交流互动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成性的重要途径,营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是生成性课堂的基础。有效的交流互动,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组织,需要教师适当的“借题发挥”,从而不断扩大生成性教学效果,积累教学资源。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注重课程的生成性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设置和放大生成性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的生成性。
作者简介:
徐成荣,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开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