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分析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erC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思想的进步及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在轰轰烈烈的开展,我国的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包括:第一,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强调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强调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二,回歸学生的生活世界;第三,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由此可知,我国新课程的理念正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以学生为本创设现实生活情境
  
  数学社会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不是独立于社会环境的一个体系,学生认识的起点往往不是逻辑公理,而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事例,由此我们知道,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是教师创设情境的依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熟悉、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一旦进入课堂,就能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价值,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这些也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教师要真正立足于学生的经验,通过提炼现实生活来创设情境,以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究,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就存在于周围的世界,使学生体验真实世界中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加强数学知识迁移创设应用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广泛地应用于生活,情境的现实性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学习对象,因而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观的养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现实的问题情境也可能提供了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而要求学生通过所学数学知识获得解决,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具体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现代教学论认为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其实践能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他们必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应用情境,使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现代数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问题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中,问题的作用非同一般,首先,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问题意识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有了问题意识,学生才会乐于观察,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材料,巧设悬念疑点,创设悬疑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活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也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萌发求知的欲望,是学习需要的开始,是新知识探求的起步,也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地提供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场景,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场景中充满着奇妙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及时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的学习就能进入到较为理想的求知和思维状态,可以说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而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不仅是数学教学的一种趋势,而且将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由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转变。
  传统课堂中,学生体验到的数学基本上是“数学成品”,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尝试、实验或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或寻找各种不同的问题答案,也就是说,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病就是重结果而轻过程,导致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习方式就只能是机械记忆、简单模仿、重复练习,自然谈不上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但是,数学教学的内容不仅是一些现成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这些结论的形成过程中火热的数学思考、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深刻的数学内涵,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不是简单地接受课本上或教师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概念活动或思维活动的过程,虽然概念、规律是数学家早建立和早发现的,但对学生个人来说,数学学习仍应是在他尚未经历的情况下重复那些过程,通过亲自操作体验,作一次再创造、再发现,同样是需要经历的过程,我们相信,每名学生都具有发现的潜能,所以,教师要善于通过揭示数学知识的生成背景,暴露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丰富的数学思维来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亲自操作,独立思考而发现数学,从而亲自体验数学化历程,教师通过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时间,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做类比、分析、归纳,渐渐达到数学化、严格化和形式化,也就是在教师启发下,追寻数学家创造性数学活动的思维轨迹,体验数学家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再创造、再发现,获得重复人类数学发现活动过程的体验,增强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半干法烟气既脱硫由于其投资低、占地小、耗水少等优点。最适于我国现役机组的脱硫技术改造,通过对半干法脱硫系统多方位全面系统的研究,了解其内部结构、烟气流动特性、化学流
由我国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阐述了当前煤炭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如应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创新制度等。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机电设备不断创新,彰武水库电站新安装的一套后台监控系统具有先进技术、稳定性高等特点,为创造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如何激发学习兴趣?1,开端引趣,激发欲望,2、围绕生活,引发兴趣。3、开展比赛,竞争激趣。4、亲师信道,以情激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激发;鼓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从教研的角度讲,不断地撰写教学后记,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把稍纵即逝的新思路、新启发记录下来,既可防止遗忘,也可以以记促思,但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学后记书写得再好,再有利于备课和课堂教学。都远远不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相对于教师而言有教学后记。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就有了学习后记,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为现实的心理因素,我们如能点燃起学生心中这把学习动机之火。就能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智力得以开发。能力得到培养。  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动、好奇、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无时无刻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低年级学生自始至终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一、多动手操作,使之学有兴趣    思维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具体性的特征
职业类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数学的基础、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
介绍了地下车库通风系统、需设气体灭火装置房间的通风系统、加压送风及走廊排烟系统、空调系统防火阀的选定:
装车作业是影响货物运输安全的一个直接也是关键的环节,本文分析了货运职工素质对装车质量影响的表现,提出了加强装车安全管理的措施。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善于探索、突破、创新.通过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会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效果.它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