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4种检查方法比较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3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肝吸虫病4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和临床评价进行讨论,以期对肝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发展提供帮助。
  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门诊进行肝吸虫病疾病筛查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统计分析肝吸虫病四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情况。
  结果:在59例患者中,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出率为67.80%,水洗沉淀法检出率为61.02%,饱和盐水漂浮法检出率为20.34%,使用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为15.25%,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水洗沉淀法的检出率要更高一些。
  结论:对肝吸虫病患者进行筛查的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降低漏诊和误诊的几率。
  关键词:肝吸虫病 检查方法 比较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88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63-01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肝管或者胆管之中从而引发肝胆系统病理变化而引起的一种以影响生长发育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临床上主要以生长发育迟缓、腹痛、恶心、食欲不振、肝胆管阻塞、结石、肝胆肿大为主,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疾病[1]。此类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而且由于其很有可能诱发癌症的发生,所以对患者的生命也会造成很大危害[2]。尤其,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于社会保障的不断关注,肝吸虫病的预防与控制成为了当下医疗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肝吸虫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对肝吸虫病的准确诊断而降低误诊率,为病人降低医疗诊治成本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临床上用于检测该病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 法)和水洗沉淀法等四种方法,其中应用不同方法来进行肝吸虫病的对比研究已经多次出现在国内大量相关报道上。我们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门诊使用不同检测方法进行肝吸虫病检测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肝吸虫病的检测方法、检测效果及对比研究结果,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门诊使用不同检查方法进行肝吸虫病疾病检查的5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59例患者的年龄在25-63岁之间,平均年龄35.6岁。其中,在这5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3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同意参与本研究。59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前临床症状均符合以下标准:①腹部疼痛比较明显且均有进食未煮熟的淡水鱼肉活动史;②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③部分患者出现肝胆管阻塞、结石、肝胆肿大等。
  1.2 研究方法。59例患者均采用取当日新鲜粪便约 30g进行肝吸虫病的检查,每一份粪便样本均采用四种检查方法检查。
  1.2.1 直接涂片法。滴1滴生理盐水于洁净的载玻片,用棉签棍或牙签挑取绿豆大小的粪便块,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涂片的厚度以透过涂片约可辨认书上的字迹为宜。
  1.2.2 饱和盐水漂浮法。用竹签取胡豆粒大小的粪便置于浮聚瓶(高3.5cm,直径约2cm的圆形直筒瓶)中,加入少量饱和盐水调匀,再慢慢加入饱和盐水到液面略高于瓶口、但不溢出为止。此时在瓶口覆盖一载玻片,静置15min后,将载玻片提起并迅速翻转,镜检。
  1.2.3 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取适量粪便,置于清洁的纸上,采用80 目尼龙绢过滤粪便,用刮片刮取经过滤的粪便,置定量板(可定量粪便 41.76mg)于载玻片上,将刮片上的粪便填满模孔,平整刮去多余粪便。移开定量板,载玻片上留下一个圆形粪样,在粪样上覆盖经甘油、蒸馏水孔雀绿溶液浸泡的大小约为 5 cm×2.6cm 的玻璃纸并展平后轻压,使玻璃纸下的粪便压成五分硬币大小长椭圆形。将已制好的Kato-Katz片置于25℃室温约0.5h。待粪膜稍干,即行镜检。
  1.2.4 水洗沉淀法。取粪便约20g加水搅拌成混悬液,经80目尼龙绢过滤于500ml量杯中,再加清水冲洗残渣; 过滤粪液在容器中静置2h后倒去上液,重新加满清水,以后每隔2h换水一次,直至上液清晰为止。最后倒去上液,取沉渣作涂片镜检。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进行表示,组间的差异采用X2检验其差异值,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通过我们对59例进行肝吸虫病检查的患者的四种不同检查方法结果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后发现,在59例患者中,共使用4种不同的检查方法进行肝吸虫检查。在59例患者中,使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出的阳性例数为40例,使用水洗沉淀法检出的阳性例数为36例,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出的阳性例数为12例,使用直接涂片法检出的阳性例数为9例,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水洗沉淀法的检出率要更高一些。(见表1)。
  3 討论
  华支睾吸虫导致的肝胆管受损对患者健康的危害是毋容置疑的,是寄生虫疾病中非常普遍的主要疾病之一[3],华支睾吸虫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随着当今医学研究不断发展,肝吸虫病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诊断方法已经越来越明朗。肝吸虫病的发病原因是现今学者们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肝吸虫病的致病机理主要是成虫寄生在终宿主肝胆管内因机械性损伤和代谢产物所致。
  肝吸虫病在临床症状并不是很明显,无特异性,使得其经常会出现误诊的可能。患有肝吸虫病的患者,其症状多集中在肝胆系统上,其症状基本发育迟缓、腹痛、恶心、食欲不振、肝胆管阻塞、结石、肝胆肿大等。在对于肝吸虫病的疾病检查与控制方面,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注意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对患者没有进行早期的确诊和治疗都有可能引发并发症,甚至诱发癌症,并极有可能造成患者生命威胁的可能。患有肝吸虫病的患者在疾病的检查上目前常用的方法就是取粪便进行镜检的方法[4]。采用的镜检方法有: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和水洗沉淀法等。通过近几年来的统计结果表明,肝吸虫病的患病人数在连年增长。肝吸虫病的临床检查研究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学者广泛关心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凌攀等人通过对1例肝吸虫感染导致的出现肝脏受损疾病的患者进行四种不同检查方法对比研究后发现,对患者使用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和水洗沉淀法,在检查结果中可以发现,直接涂片法在镜检下并没有发现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能看到1个虫卵,水洗沉淀法能发现10个左右的虫卵,而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则能清晰的找到25个虫卵。这一结果提示了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患者的疾病的查出指数都是非常高的,而对肝吸虫病的早期筛查,减少该疾病的反生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且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低,误诊率高,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检查方法的重视,减少误诊、误治。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看出,在59例患者中,总共使用4种不同的检查方法进行肝吸虫检查。在59例患者中,使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出的阳性例数为40例,使用水洗沉淀法检出的阳性例数为36例,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出的阳性例数为12例,使用直接涂片法检出的阳性例数为9例,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水洗沉淀法的检出率要更高一些。这一结果与国内大部分研究结果相类似,也提示我们在对肝吸虫病患者进行筛查的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降低漏诊和误诊的几率。并且通过我们的研究结果还暗示要对肝吸虫病患者进行早期的筛查与治疗,以降低此类疾病对患者健康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雍龙.人体寄生虫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
  [2] 王斌,游潮,贺民,等.肝外肝吸虫病 1 例及文献复习[J].华西医学,2007,22,(1):56-57
  [3] 郑德福,杨文,刘常华,等.攀枝花市查见1例感染华支睾吸虫病例[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5,3(3):100
  [4] 凌攀.肝吸虫病 4 种检查方法比较[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2,12(10):233-23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3-7岁的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和他们行为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为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方法:随机抽取800名3-7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之间受到的意外伤害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儿童受到的意外伤害类型中,最主要有碰伤、摔伤、烫伤、刀割伤、锐器伤和动物咬伤等6种类型。男童和女童的意外伤害类型一致,但女童受到碰伤、烫伤、
期刊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日趋严重,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主要探讨和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血常规检验质量。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整改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98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妊娠晚期中B超检测子宫下段厚度的准确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接诊的160例孕妇,根据其是否有手术史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其中研究组孕妇至少进行过一次剖宫产,而对照组孕妇则无剖宫产手术史。所有孕妇在剖宫产术前和术中进行B超子宫下段厚度测量,分别观察比较同组之间与不同组别术前B超与术中测量子宫下段厚度的数值。  结果:在术前2周使用B
期刊
摘要:本文結合临床检验方面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有效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质量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重点以及检验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降低检验偏差,对临床检验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临床 生化检验 质量 控制重点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84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
期刊
摘要:祖国医学有关节气季节等内容论述颇多,从人与自然关系,到生老病死过程,无不涉及,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依据二十四节气将季节气候与中医学密切结合起来,有助于掌握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诊治,促进养生保健,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 中医学 病因病机 临床诊治 养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64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
期刊
摘要:合成类或者半合成类药物已经成为目前医疗用药的主力军,不论是化学合成还是生物合成药物目前都已经大量的应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中,从开始的简单结构的合成药物例如阿司匹林到与天然成分结构相同的喜树新碱、优奎宁。人类在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对人类更加有价值的药物。  关键词:药物 合成后 处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92  【中圖分类号】R9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对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174例患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就诊情况。  结果:174例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中,发病年龄以1~3岁为主,其中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发热以中热为主,本地和非本地患儿住院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调查分析  Doi:10.3
期刊
摘要:本文对多条纯化水制备工艺进行分析,提出了符合制药企业实际的制备纯化水的工艺流程组合方案。认为反渗透法制备纯化水的制水流程非常适用于制药行业。  关键词:纯化水制备 制药 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99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69-02  1 纯化水制备方法  1.1
期刊
摘要:目前人们在对克拉霉素分散片进行制备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其生产的质量,人们就将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到其中,从而对分散片溶出度进行相应的测定,以确保克拉霉素分散片药理性能。本文通过对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也讨论了克拉霉素分散片溶出度测定的相关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克拉霉素分散片 溶出度 测定方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603  
期刊
摘要:通过对30例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的皮肤和肌肉组织进行活检,均表现出明显的病理变化。其中8例患者症状为多发性肌炎,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将皮肤组织进行活检证明出现病理变化。患者的皮肤变化为皮肤鳞状上皮出现萎缩,具有过度角化,结缔组织出现增生,基底细胞发生液化;患者的肌肉变化为横纹肌纤维粗细不同,并且横纹肌纤维发生萎缩,横纹消失。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组织活检 病理变化  Doi:
期刊